• 60.00 KB
  • 2021-09-03 发布

2018-2019学年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高一5月月考政治(等级班)试卷(解析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静海一中2018-2019第二学期高一政治(5月等级)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 第Ⅰ卷 基础题(共76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易混易错总结2分,总计32分。‎ ‎1.有研究表明,“暗物质”和“暗能量”约占宇宙物质总质量的96%。科学家预计,如果我们对暗物质和暗能量有了突破性的认识,人类的宇宙观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等的看法也将和过去有所不同。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B. 哲学可以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 C.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认识属于具体科学,人类宇宙观、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的看法属于哲学研究的范围。材料强调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目主旨。答案为A。‎ ‎【点睛】‎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世界,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某一特定领域,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观点一:美学中的“移情”说法——人们高兴的时候,就觉得太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烟。观点二: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之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这两种观点分属于不同的哲学派别,划分它们的标准是(  )‎ A.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B. 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 对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的不同理解 D.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不同回答 ‎【答案】D ‎【解析】‎ ‎【详解】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不同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一认为环境决定事物变化,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二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所以都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故D正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何为本原,二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而材料体现的只是思维与存在何为本原,没体现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故A不符合题意;B选项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可见,材料没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对世界是怎么样的根本观点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1)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 ‎(2)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一切哲学的始终。    ‎ ‎(3)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他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东汉著名思想家王充认为:“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下列观点与之哲学立场完全相同的是(  )‎ A. 万物都从火产生,也都消灭而复归于火(赫拉克利特)‎ B. 意志是世界的物自体,是世界的本质(叔本华)‎ C. “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程颐)‎ D. 人归根结底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器而已(拉美特利)‎ ‎【答案】A ‎【解析】‎ 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A适合题意;B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不合题意;C是客观唯心主义,不合题意;D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合题意。‎ ‎【点睛】本题属于名言名句选择题,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阅读理解题好题干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排查,从中抽取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照。可见,这类型题目在高考中是算难度较高的题型,但通过同学们有意识的去整理、储备以往书本练习考试中出现的同类型题目也能做到熟能生巧,提高答题正确率。‎ ‎4.‎2018年9月7日20时,台风“山竹”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截至‎2018年9月18日17时,台风“山竹”已造成广东、广西、海南、湖南、贵州5省(区)近300万人受灾,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2亿元。对此,有人认为:台风是天灾,天命不可违!下列观点与这一观点代表的哲学派别根本对立的是 ‎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 ‎②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 ‎③理在气先 ‎ ‎④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的相关知识。“台风是天灾,天命不可违”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之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应是唯物主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属于唯物主义,①符合题意;“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属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②不符合题意,排除;“理在气先”认为“理”是世界本原,属唯心主义观点,③不符合题意,排除;“天地之变,阴阳之花”强调自然界的变化有其自身规律,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决定,属于唯物主义观点,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点睛】哲学的基本派别 ‎1.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2)局限性: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2)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不彻底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2.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观念、感觉、经验、心灵夸大为唯一实在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概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哲学史上的斗争;‎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所以从基本派别来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5.‎2018年9月13日,以“学以成人”为主题的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会议在北京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哲学学术会议首次在中国举办。今天,更加重视哲学的原因是 A.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 B.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 哲学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能够推动时代的前进 D. 哲学能指明社会发展方向,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物质力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正确和错误之分,哲学并不是“科学之科学”,B观点错误,应排除;真正的哲学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能够推动时代的前进,C观点错误,应排除;真正的哲学能指明社会发展方向,同时哲学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D观点错误,应排除。A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6.党十九大以来,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习近平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新常态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一个又一个新胜利。这表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 ‎①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③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④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基本特征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习近平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新常态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一个又一个新胜利。这表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①③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②不符合题意,排除;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④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组合选择题可以采用先题肢后选项,先可能后确定的方法解决,提高解题的效率。可以从最简单的容易判断的题肢入手,确定正确的题肢,确定包含该题肢的选项,本题可以先确定题肢①正确,确定A和B可能入选;在A和B中排除A,因为“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确定选项B入选。‎ ‎7.著名科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他的《大设计》一书里说,宇宙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由于存在万有引力等定律,因此宇宙能够从无到有、自己创造了自己。霍金的观点 ‎①说明世界的本原是客观的  ‎ ‎②否定宇宙之外存在创造者 ‎ ‎③不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 ‎④符合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题中认为宇宙不是上帝创造的,也就是说明世界的本原是客观的,①符合题意;材料中“宇宙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由于存在万有引力等定律,因此宇宙能够从无到有自己创造了自己”这一观点否定宇宙之外存在创造者,②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世界是否可以被认识,③不符合题意;霍金的观点认为宇宙不是上帝创造的,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客观的,属于唯物主义,④说法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组合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一般有三种: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依次排除错项的方法。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8.脑科学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为“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 A.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材料中强调的是运动的重要性,没有涉及物质是运动的主体,A不合题意;题中”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错误;材料没有说明静止,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意思是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智者那里就不会再流传下去。这启示我们认清流言 ‎①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统一 ‎②要坚持把科学理论作为鉴别流言的标准 ‎③坚持用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 ‎④发挥意识的自觉选择性,回避无用流言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智者那里就不会再流传下去,说明认清流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到主观与客观统一,要坚持用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不对,理论不能作为鉴别流言的标准,只有实践。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用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 ‎10.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 ‎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④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主要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②与题意不符,应排除;①③④都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 ‎ 故本题答案选B。‎ ‎11.2019年4月,第12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行。会上展出的科沃斯机器人DEEBOT T5可以360°全方位识别家居环境信息,不论用户家居环境多复杂,该款机器人都能又快又准地建立户型图,逐一清扫,避免重复清扫或漏扫。这说明科沃斯机器人DEEBOT T5‎ A. 是人类意识的产物,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B. 集合了人工智能和人类智慧的优势,能模拟人类思维活动 C. 是人类实践能力提升的结果,成为新的实践主体 D. 是人类思维模式的外化,具有高度社会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该机器人能够360°全方位识别家居环境信息,说明其集合了人类智慧和人工智能的优势,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B符合题意;科沃斯机器人是人类意识的产物,但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A说法错误;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机器人不具有实践能力,C错误;机器人不具有社会性,D错误。故本题选B。‎ ‎【点睛】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 a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b.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12.放开“全面二孩”是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完善,顺应了群众期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专家表示,放开“全面二孩”可调节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不会导致人口暴涨。这说明 ‎①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②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新的联系 ‎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要坚持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①选项表述错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不是说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②选项表述错误,人们不能随意创造联系。放开“单独二胎”可调节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不会导致人口暴涨。这说明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坚持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故③④入选。选B。‎ 点睛: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 联系的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联系的条件性强调的是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13.‎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地区的持续繁荣和稳定,促进珠江两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有 ‎ ‎①遵循规律建设港珠澳大桥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 ‎②着眼于整体,促进港珠澳地区协同发展 ‎③港珠澳地区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④港珠澳大桥通车的实践密切了珠江两岸的经济联系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对于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地区的持续繁荣和稳定,促进珠江两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表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的实践密切了珠江两岸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港珠澳地区协同发展,②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遵循规律问题,①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14.‎ 近年来,新兴媒体在社会舆论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些拥有众多“粉丝”的网络大V脱颖而出。他们凭借巨大的网络号召力、影响力,成为不可忽视的意见领袖。这些网络大V的主流是好的,积极传播正能量,但也有少数人用心不良,唯恐天下不乱,造谣生事,影响社会正常秩序。从哲学角度看,上述材料对网络大V的评价 A. 既着重把握了矛盾主要方面,又看到了矛盾次要方面 B. 既主张发展网络媒体,又主张对其加强监督管理 C. 既着重把握了主要矛盾,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D. 既认识到了普遍的矛盾,又把握住了特殊的矛盾 ‎【答案】A ‎【解析】‎ ‎【详解】这些网络大V的主流是好的,但也有少数人用心不良,从哲学角度看,上述材料对网络大V的评价既着重把握了矛盾主要方面,又看到了矛盾次要方面,A正确且符合题意;B不是从哲学角度,与设问的知识范围不符,排除;C D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如何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1)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它强调的是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许多矛盾的地位和作用不平衡,其中必有一种矛盾是主要的。‎ ‎(2)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它强调的是同一矛盾中,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一方是主要方面。‎ ‎2、要从关键性词语上来区分:‎ ‎(1)主要矛盾常常用这样的词语:中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等。‎ ‎(2)矛盾的主要方面常常用这样的词语:性质、本质、主流、方向、主体等。‎ ‎3、要从方法论上来区分:‎ ‎(1)主要矛盾一般适用于“办事情”,解决问题。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怎样集中力量找出问题的关键,抓住重点,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15.中医药理论重视整体诊疗、强调个体化、对症下药、辨证施治等,其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的矛盾不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相同 ‎ ‎②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交替决定事物的性质 ‎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转化支配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矛盾的相关知识。中医药理论重视整体诊疗、强调个体化、对症下药、辨证施治等,这体现了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同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①②正确;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但受次要方面影响,③中的“交替决定事物的性质”说法错误,排除;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但受次要矛盾的影响,④中的“相互转化支配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微观: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材料分析题 ‎16. 材料:如何对待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民营经济问题始终是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探索。1978年以前,民营经济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尾巴”统统砍掉,几乎绝迹.1978年开始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使人们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思想束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提出“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补充”;党的十三大提出“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40年来我们党进行的理论创新推动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今天的民营经济已占到市场主体的94.9%,贡献着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说明我们在如何对待民营经济的曲折探索中是如何追求真理的。(仅写出三点即可)‎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获得了对民营经济的真理性认识,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深化发展。‎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我们勇于冲破长期“左”的错误思想束缚,追求真理,修正对民营经济的错误认识,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第统一。‎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们对民营经济的认识经过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获得真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国家对待民营经济态度、政策的逐渐明朗以及民营经济的发展为话题设置情境,从认识论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究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说明我们在如何对待民营经济的曲折探索中是如何追求真理的。知识范围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抓住认识论的三个关键词回顾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真理——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然后分析材料,提取材料关键信息:民营经济的真理性认识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深化的;对于民营经济的认识,我们曾经犯过错误,但是我们敢于冲破束缚,勇于修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形成正确的认识;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了关于民营经济的认识,并用它来指导民营经济的发展,并且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进一步丰富发展对民营经济的认识。最后将材料的三个层次对应三个观点,按照原理+方法论+材料的模式,形成答案要点。‎ ‎【点睛】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解答:1.回归教材法,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所以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是联系课本,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2.挖掘材料法,这类试题的材料隐含着问题的答案,可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字、词、句,抓主谓宾,看定状补;还要注意标点符号,从句意到层意,再到段意,归纳出中心。具体方法有:一是材料中反映该类现象或事件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3.主体分析法,材料反映的行为或措施是“谁”实施的,即找到行为的主体。如果在政治试题中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方面所能解决的,需要多方面通力合作,对这类问题必须采取主体分析法,找出不同的主体。根据不同的主体结合教材知识归纳答案。‎ ‎17.材料 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动力机”,人工智能将为各个行 业尤其是实体经济的变革提供全新视角。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主要由商业 需求尤其是互联网需求推动,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广度、深度是前所未有的,同时也面临着与产业发展的广泛结合问题。对传统产业而言,这也是一次推动产业提升的重大契机,通过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深入应用,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1)运用发展状态的有关知识,谈谈人工智能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 ‎ ‎(2)请你总结出有关“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要点(原理方法论一一对应,对应错误该原理没分,其中关于事物发展状态的知识点不要再写出来了),要求知识结构清晰,观点正确。‎ ‎【答案】(1)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人工智能将为实体经济的变革提供全新的视角,推动人工智能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并与产业发展广泛结合,推动产业提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深入应用,将为实体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③我们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深入研发,为实现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我国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2)①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世界观: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世界观: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为话题设置情境,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解读材料、阐释事物、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发展状态的有关知识,谈谈人工智能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知识范围限定为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知识限定在具体知识点上,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这些知识对于考生来讲应该非常熟悉,应该信手拈来。然后分析材料:人工智能将为各个行 业尤其是实体经济的变革提供全新视角,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广度、深度是前所未有的,同时也面临着与产业发展的广泛结合问题;通过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深入应用,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再从整体上概括材料人工智能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动力机”,必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最后将材料的三个层次对应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知识点形成答案要点。‎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总结出有关“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知识要点,要求原理方法论一一对应,知识结构清晰,观点正确,不能再写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主要是三个知识要点:发展的普遍性及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结合试题要求,考生需写出发展的普遍性及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两个知识点的原理和方法论,考生应该非常熟悉,没有难度。‎ ‎【点睛】对于材料的解读,可以分两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总体意思,也就是材料的中心思想;第二步,概括材料的层意,可以根据材料的标点符号,一般而言,每一个句号,每一个分号都是一个层次。对于材料的解读,可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抓关键词、关键语句,它们会给答题带来启示;第二种概括段落大意(见前述)。‎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每天都会有许多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文化信息责源通过不同的渠道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其中健康的信息不少,不良的信息也很多,对此你必须作出自己的选择。有人说:“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也有人说:“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 针对上述两种观点,请你任选其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其合理性 ‎【答案】答案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人们面对各种文化信息可以有目的地加以选择,对不良信息自觉抵制。所以,“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具有一定合理性。‎ 答案二: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各种文化信息,应承认其存在的客观性。所以,“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具有一定合理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人们如何选择大众传媒带来的信息为话题设置情境,从唯物论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辩证思维能力,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选择两种观点的一种加以分析说明其合理性。试题具有选择性,考生可先抓住辩证唯物论的关键词回顾认识论的相关: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然后选取一个观点,思考可以用哪些辩证唯物论知识予以分析说明。如选择“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可联系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加以说明;如选择“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可联系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加以分析说明。‎ ‎【点睛】本题具有选择性,但总体而言属于辨析题,一般要分析题中给出观点的科学性和片面性,这才是全面地看问题的素养。由于本题设问指向为“合理性”,对于“片面性”可省去不答。‎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在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经济发展已从过去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这就要求我们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守住稳增长、保就业下限和防通货膨胀的上限,必须从“只盯增速”转变为“区间调控”。不搞强刺激、大调整,而是坚持区间调控;不搞“大水漫灌”,而是坚持定向调控,从“事后救急”转变为保持“底线思维”;抓住经济结构中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喷灌”“滴灌”;不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坚持“统筹调控”,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进行通盘考虑。“调控创新”,正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新舵盘。‎ 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角度分析新常态下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求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宏观调控抓住经济结构中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喷灌”“滴灌”。‎ ‎(2)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坚持定向调控。(答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新常态下,坚持底线思维,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亦可)‎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的创新为话题设置情境,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材料到理论的分析能力,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角度分析新常态下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所蕴含的哲理。知识限定比较具体,考生可先回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即矛盾的知识: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材料分析,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已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坚持区间调控;不搞“大水漫灌”,而是坚持定向调控;抓住经济结构中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最后把知识点和材料对应,简单分析梳理。知识、材料、简析三步走后,基本形成答案要点。‎ ‎【点睛】本题属于“体现类”主观题。此类高中政治主观题往往通过呈现材料或图表,构建“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或“如何体现”的设问。这种设问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能力和方法。既要求考生掌握某观点的具体内涵,又要与题设材料相结合,做到材料与观点一一对应。回答此类高中政治主观题首先应思考该观点的具体内容,并将材料与观点的具体内容对应起来,根据与材料关联的程度,安排观点表述的顺序。‎ ‎20.‎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10月24日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一座大桥,连接三座城市:香港、澳门、珠海。三座城市有着不同故事和发展境界,同样有着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如何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发展,三座城市面临着不同的问题,珠三角整体发展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难题。在这个背景下,需要港珠澳大桥来打通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加强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以此为龙头,带动中南、西南的发展,并将辐射东南亚、南亚,这是中国经济战略布局的一次伟大创举。‎ 结合材料,说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哪些道理。‎ ‎【答案】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加强了粤港澳地区的联系。②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或“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旨在加强地区、区域间的联系,并以此推动经济的发展。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不仅加强了粤港澳地区的联系,而且带动了中南、西南的发展,并进一步辐射东南亚、南亚。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是从整体的经济布局发出,以局部发展带动整体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设问指向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哪些道理,属于体现类试题,设问的知识限定范围是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加强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可从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角度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旨在加强地区、区域间的联系,并以此推动经济的发展,可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角度分析;“以此为龙头,带动中南、西南的发展,并将辐射东南亚、南亚”,可从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角度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是从我国经济战略整体布局出发,以局部的发展带动整体的发展,可从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角度分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