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6.00 KB
  • 2021-09-03 发布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立足实践与追求真理(3)知识专题突破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本学案复习主要线索是: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重点理解一个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两个概念:实践、真理。三个特点:认识的三个特点。同时联系其他知识注意把握实践与物质、社会存在的关系;真理、认识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命题探究(五)——从“认识论的知识”角度命题 命题角度 ‎1.文化生活考查点 ‎(1)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2)为什么要重视国学教育,弘扬传统文化。‎ ‎(3)国家应该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生活与哲学考查点 ‎(1)科学研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2)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人们为什么对同一现象有不同的态度。‎ ‎(3)运用寻求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论证正视历史,爱好和平的正义性。‎ ‎(4)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依法治国方略的完善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典型例题 ‎(2013·全国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答案  (1)赞成。理由: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繁荣;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反对。理由:文化具有多样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有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才能更好地发展民族文化,受到世界认可;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2)‎ 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3)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解析 第(1)问主要考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问题,设问具有开放性,可以从赞成也可以从反对的角度去分析。如果赞成,可以运用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加强文化交流、借鉴、融合,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知识分析;如果反对,可以从文化的民族性,维护文化安全等知识分析。第(2)问考查认识的发展。回答时要从两个层面分析:一是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为什么会出现争论现象;二是争论是怎样推动认识发展的,通过争论可以坚持真理,修正谬误,通过争论可以取长补短,克服片面性,从而有利于促进认识的发展。第(3)问考查怎样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回答时一要强调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二是注意背景,在争论中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答题语言 教材术语 ‎(1)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材料的认识 ‎①真理特点:真理含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②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2)运用哲学知识,分析探索实践过程 ‎①实践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唯一标准+目的。‎ ‎③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时政语言 ‎(1)正是在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基础上,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2)始终坚守正道、追求真理,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 ‎(3)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 专题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美国天普大学华人科学家胡文辉等人报告说,他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有效剔除了一种人源化小鼠多个器官组织中的人类艾滋病病毒,朝着开展人类临床试验的方向迈出一大步。材料表明(  )‎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由“朝着开展人类临床试验的方向迈出一大步”可知应选①③;②不符合题意;④表述错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故本题答案选B。‎ ‎2.‎2016年11月18日,国窖1573窖泥和泸州老窖酒曲窖泥和酒曲中的微生物菌群搭载神舟十一号,接受了33天的太空考验顺利返回,相关太空实验成果将为酿酒微生物的空间科学研究翻开新篇章。这表明(  )‎ ‎①科学实验以获得真理性认识为目的 ②实践水平的提高推动认识的发展 ③科学实验是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④实践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科学实验也是实践,实践的目的是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并不是以获得真理性认识为目的,①错误;材料表明航天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推动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推动认识的发展,②正确;科学实验的成果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实践的发展,其实验本身也是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③正确;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3.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要求我们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这一发展观是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难题过程中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对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运用。全面发展观的提出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④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目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全面发展观的提出是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难题过程中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实践出真知,是对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运用,强调真理的发展性,故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因为意识的反作用是双重性质的,故排除;④说法错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4.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决定认识。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诗句蕴含的哲理。这句诗的大意是:太依赖书籍会造成误解,经历了事情之后渐渐就会明白是非黑白的分辨。这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柳宗元的诗强调的是“通过实践获得正确的认识”。②③都强调要高度重视实践,不要片面相信书本知识,符合题意;①强调知与行都很重要,④强调了学习间接知识的重要性,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5.“濒死体验”为揭开“灵魂”的神秘面纱照亮了一线曙光。所谓“濒死体验”,就是这个人的心脏跳动、脑电波都停止了(死亡),后来在医生的抢救下又活了过来,并能回忆起在“死亡”那一段时间里的经历。这说明(  )‎ ‎①人类对未来的预测引导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②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 ③先进的认识工具可以延伸人的认识器官 ④任何认识最终都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其真伪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只有符合事物本质和规律的预测才具有引导作用,①表述不科学;②表述错误,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故答案选C。‎ ‎6.(2017·全国Ⅱ)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正确;认识主体的实践水平、价值观念等也会对获得真理性认识产生影响,不是没有影响,②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也是有价值的,③错误;此次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说明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 ‎7.“感冒了,多喝点水吧。”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 ‎①医学家和患者对真理的认识是不同的 ②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③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④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相互转化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的特点。上述材料说明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②③符合题意,入选;上述材料没有体现“医学家和患者对真理的认识是不同的”,①不符合题意,排除;④表述有误,排除。本题答案选C。‎ ‎8.下面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 ‎①立场的不同会导致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事物的复杂性会导致人们认识的片面性 ③矛盾双方存在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④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复写”通常意味着“改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漫画表明站在个人主义的立场上,往往会夸大别人的过失,而缩小自己的问题,体现出立场不同(主体因素)对主体认识造成的差异性,这不是事物的复杂性(客体因素)所导致认识的片面,①符合题意,排除②;漫画只反映对人对己的不同态度,并没有体现对立面的转化,③与题意无关;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照镜子式的反映,总是摆脱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复写”的同时,也通过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在意识中对客观对象进行着“改写”,不存在完全复制客观对象的认识,④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9.在最初的实验中,青蒿抑制疟原虫的效果并不是最好的。屠呦呦再次翻阅我国古代文献,发现有文献记载青蒿里有青蒿汁,但它的使用和中药常用的高温煎熬法不同。对青蒿素的认识(  )‎ ‎①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完善 ②表明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③是在反复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表明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追求真理的历程。材料反映了真理的条件性,而不是具体性,排除①,②符合题意;对青蒿素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这体现了认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③符合题意;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④说法错误。故答案选C。‎ ‎10.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场方程,建立了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在之后的漫长岁月里,几代物理学家付出了无数努力,可这神秘的引力波却一直没有被发现。‎2016年2月11日,研究引力波的科学家们向全世界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填补了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②伟大的理论产生伟大的实践 ③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④追求真理是人们实践的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②颠倒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应该是伟大的理论产生于伟大的实践;④错误,追求真理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实践;①③正确。答案选B。‎ ‎11.近年来世界多国都很重视智能自主系统的研究开发,纷纷推出人造大脑计划,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无人驾驶、深度学习、机器人等领域展开了激烈竞争;为了抢占未来太空的制高点,也纷纷加大了对智能自主控制技术方面的投入。这表明(  )‎ ‎①人类利用科技的发展已经解开人脑之谜 ②通过科学实验我们可以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③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④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人们能够获得全部真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①不符合事实;“人们能够获得全部真理”表述错误,排除④。答案选C。‎ ‎12.“十二五”时期,“单独两孩”政策平稳落地,“全面两孩”政策启动实施,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由此实现了重大调整。“实施好全面两孩政策”成为“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动态调整表明(  )‎ ‎①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④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真理具有客观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追求真理的历程。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动态调整表明,认识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如此,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④符合题意;我国每一时期的计划生育政策都是与当时的实践相一致的,都是真理,不能以现在的政策否定以前的政策,故不能说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与题意不符;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动态调整仅表明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没有体现其曲折性,③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80‎ 年前,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进行了伟大长征。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凶恶残暴的追兵阻敌,面临着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还面临着同党内错误思想的激烈斗争。经过长征,党和红军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找到了指引这条道路的正确理论。长征的胜利,使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经过长征的千锤百炼,我们党成为中国革命赢得最后胜利的中坚力量。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这是在血的教训和斗争考验中得出的真理。‎ 材料二 长征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伟大长征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巍巍丰碑,传递无穷力量;不朽精神,激励接续奋斗。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分析为什么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长征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3)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如何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答案 (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经过长征,党和红军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以及正确理论。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长征的胜利,使我们党进一步获得新的认识。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而开始的长征以及长征途中与党内错误思想的斗争,印证了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立。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经过长征的千锤百炼,我们党成为中国赢得最后胜利的中坚力量,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3)示例:哲学观点: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角度。‎ 文化观点: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角度。‎ 解析 第(1)问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运用该原理结合材料分析即可。第(2)问考查长征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难度不大。第(3)问属于探究式问题,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14.材料一 2016年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民法总则草案,在多次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民法总则将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具体化,其核心在于保护民事权利。‎ 材料二 建国以来,我国曾4次启动民法典的编纂工作。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均未能取得预期结果。此次通过的民法总则,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及其司法实践为基础,吸收了现行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引领性的规定,全面系统地确定了我国民事活动的基本规定和一般性规则。在它的基础上,统一的民法典将有望于2020年形成。‎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制定民法总则将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具体化?‎ ‎(2)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在曲折中前进,反映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答案 (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有利于促进宪法的实施,推进依宪治国,更好地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好地维护公民权利。‎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民法的制定提出新的要求,民事司法实践的发展,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推动了人们对民法典的认识。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民法典不断得到丰富、发展和完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人们对民法典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