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00 KB
- 2021-09-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南范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考古诗词蕴含哲理选择题精选
一、单选题
1.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一些人对中国经济走势不乏担忧和疑问,有的人甚至趁机弹起“看衰论”的调子……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我们要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始终对中国经济的前景保持乐观。下列诗句与习近平总书记观点中蕴含的哲理一致且能够积极回应对改革的质疑的是
①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②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
3.“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欣始觉有人来”。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虽然只有28个字,但我们从有限的描写中,似乎可以嗅到荷花的清香,窥见采莲女的娇媚、采莲小舟轻盈的剪影,听见舟行击水的轻响,品出采莲女歌声的悠扬,让人沉浸在清新、生动的采莲意境中。该诗所营造的意境
①是诗人所生活的世界长期发展的物化场景②是诗人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所构思的产物
③是诗人对采莲女劳动场面的艺术加工再现④是诗人对采莲女及其采莲过程的生动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的这首《杨柳枝词》借柳树所生之地不得其位,因而不能得到欣赏的境遇,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也含蓄地抨击了当时的人才选拔机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从枝条着手描写柳树的美态体现了诗人意识的自觉选择性
②荒园孤柳等景观元素是诗人独特审美思维必不可少的基础
③一株垂柳荒凉冷落的处境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内心世界
④诗人大胆突破固有诗词创作规律使该诗艺术力量感人至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下列诗句中与唐·杜荀鹤的明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①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②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③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④人间四月芳菲尽,三是桃花始盛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清代画家郑燮“日间挥写夜间思”,在谙熟各类竹子的独特风姿之后,不惜“冗繁削尽留清瘦”,逐步达到画筋画骨画精神的境界。他本人将画竹的真谛总结为“画到生时是熟时”。这说明
①量变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质变
②辩证的否定是实现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
③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连结又相互分离
④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中国诗词伴着中国文化一路走来,达到了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度,古典诗词的魅力也早已超出了特定受众群体的局限,成为全民追捧的文化大餐。下列诗句中与杜甫的“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体现的哲学道理一致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C.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D.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8.“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其中蕴含哲理与下列说法相契合的是
①不同事物各有其特点,审美过程中不应该掺杂主观方面的因素
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们应当学会尊重不同事物的独特个性
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人对同事物可能产生不同的观点
④审美是种主观行为,我们应该反对否定他人审美评价的行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随着上海九江路中国建设银行第一家“无人银行”的出现,“老人不会操作怎么办?”等各种质疑纷至沓来。实践中遇到的类似问题还要靠实践来解决,下列能体现这一思想方法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C.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D.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10.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在马克思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下列与这句名言反映哲理一致的有
①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②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③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11.“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下列与之体现哲理一致的是:
A.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
B.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D.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虽然只有28个字,但我们从有限的描写中,似乎可以嗅到荷花的清香,窥见采莲女的娇媚、采莲小舟轻盈的剪影,听见舟行击水的轻响、品出采莲女歌声的悠扬,让人沉浸在清新、生动的采莲意境中。这首唐诗所营造的意境
①源白诗人对采莲女劳动生活场景的认识 ②是诗人所生活的世界长期发展的物化场景
③是诗人对采莲女及其采莲过程的能动反映④是诗人对采莲女劳动场面的艺术再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下列说法与“勇气只是多跨一步超越恐惧”寓意相符的是
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②道经坦途常遇覆,慎迈危辙则常安
③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④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4.“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下列诗句中与此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少云车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C.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5.“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五代十国时期李煜的这首《长相思۰一重山》描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对这首小令理解正确的是
①枫叶与思妇的思念心绪之间存在偶然联系②花开花残表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一帘风月闲”表明事物联系是有条件的④作者以景衬情表明人们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建立新的联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流传着许多千古名句,其中有些诗句富含哲理,下列诗句与其哲理一致的是
①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③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
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下面诗句与孔子的“始吾于人也,听其言面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所体现哲理相一致的是
A.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春日胜春潮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D.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18.中央电视台《“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后反响热烈。第六集以共产党员的修身为主题,解读了习总书记所引用的王冕的诗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下列诗句中与这句诗道理相近的是
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明《警世贤文》)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D.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陈毅《幽兰》)
19.“如果说/三月里的寒风/是一阵魔力/来自北冰洋/那么/姗姗北上的春姑娘/是莽莽原野上/倔强的弹簧/朔风对她压力越大/她越以无限明媚的春光/弹向那/更通远的北方。”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意识可以冲破客观条件的束缚,不为客观所决定
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转化
④变压力为动力,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下列选项与下图漫画蕴含哲理相近的是
A.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B.径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C.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D.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21.下列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与“天命有定端,守分绝所欲”
C.“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与“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2.“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下列选项与材料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③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④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进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涨到30米高。下列选项与其所含哲理一致的有
①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②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③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4.“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警示人们要珍惜年华。古人对时间的体验与此类似的是
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②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④叹长河之流速,送驰波于东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研究发现,人们会被自己所使用的头像和虚拟形象影响。比方说,如果在虚拟社区或网络游戏中使用更英俊或漂亮的虚拟形象,你会变得更愿意主动接近异性陌生人,而使用更矮小瘦弱的形象,你则更有可能忍气吞声地接受对自己不利的不平等条款。下列选项中与这一发现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①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②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③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与此诗句蕴含哲理相同的有
A.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B.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C.江河竞注而不留,日月历天而不周D.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27.下列诗句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8.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说法与此观点所含哲理相近的是
A.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B.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C.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29.下列诗句中,与“坐尔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③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0.“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④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参考答案
1.B本题考查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相关知识。停顿和倒退意味着曲折,坚定信心和决心,对中国经济的前景保持乐观,这些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的寓意是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没有体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①不符合题意;成此景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出艰辛意味着曲折,②与习近平总书记观点中蕴含的哲理一致且能够积极回应对改革的质疑;“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的寓意是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只说出了“曲折”没有体现“光明”,③不符合题意;山重水复疑无路意味着曲折,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④与习近平总书记观点中蕴含的哲理一致且能够积极回应对改革的质疑。故本题选B。
2.D “人有悲欢离合”体现了社会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月有阴晴圆缺”体现了自然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①入选;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物质世界的规律,它们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自然规律是在自然界各种不自觉的、盲目的动力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社会规律则必须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表现出来,②不选;规律是客观的,又是有条件的,认为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是错误的,③不选;“循环往复”否认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总趋势,④错误。故本题答案为D。
3.D《采莲曲》所营造的意境是诗人对采莲女及其采莲过程的生动反映,是诗人对采莲女劳动场面的艺术加工再现,体现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③④项符合题意;意境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是物质的产物,并非诗人所生活的世界长期发展的物化场景,也不是诗人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所构思的产物,①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4.A描写柳树的美态可有多种选择,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