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05 KB
  • 2021-09-03 发布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政治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三明一中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三政治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48分)‎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探测任务依次编号。从哲学上看,取名“天问”‎ ‎ ①反映人们追求理论基础上的创新永不停息 ‎ ②表明了我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永无止境 ‎ ③体现了中国对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 ‎ ④表达了中华民族追求真理的坚韧与执着 ‎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 新冠病毒是一种动物源性病毒,与人类因对野生动物的贪婪占有而进行的非法狩猎和滥食陋习不无关系,人类应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构建和谐生态。这表明 ‎ ①人类要尊重和顺从自然 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③世界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④发展的实质是前进的 ‎ A.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毛泽东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艺术的集中再现了当时的处境以及士气高昂之情。这说明 ‎ 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该词洋溢着作者的乐观自信精神 ‎ 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该词创作源于作者对战斗的感悟 ‎ ③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该词唤醒工农大众同心协力 ‎ ④意识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该词是对反“围剿”的真实折射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0年5月,在海南文昌首飞成功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突破了大尺寸整流罩分离技术、大直径舱箭连接分离等一批新技术,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由此可见 ‎ A.获得认识是为了填补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认知上的空白 ‎ B.人类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 C.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具有真理性 ‎ D.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5. “此汝行,纱帽人说好,我不信。吏中说好,我亦不信。即青矜说好,亦不信。惟瓜皮帽人说好,我乃信耳。”这是明朝的丁宾去句容上任时父亲的临别嘱咐。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的哲学道理是 ‎ A. 事物本质的暴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B.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可能认识事物 ‎ C. 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D. 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实践者 ‎6.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贯彻深度融合的理念,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站上数字化高地。发展数字经济要求我们 ‎ ①树立创新意识,努力实现数字化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彻底否定 ‎ ②创新和利用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律,做好数字经济的“驭势者”‎ ‎ ③坚持正确价值观指导,把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有机结合起来 ‎ ④尊重和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7.在学生中流传着一种选择题万能解题口诀,“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长短不一要选B;参差不齐就选D”,对此有的视为学生们的福音,有的却因为经常出错而嗤之以鼻。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视为福音者笃信从实践中总结的口诀能够帮助学生解题 ‎ ②嗤之以鼻者认为口诀作为认识成果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 ‎ ③万能解题口诀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意识主体的个性和能力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在山东寿光的蔬菜大棚中,充满着现代化的种菜“黑科技”。LED补光灯,可人工调控或自动开启光照时间,弥补了农作物在阴天和夜间无阳光照射的空挡,实现了延长光照时间、增产增效的目的。这表明 ‎ A.人可以把握自在事物,改造客观规律,造福人类 ‎ B.注重量的积累,延长光照时间就能促进植物生长 ‎ C.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 D.人根据自身需求建立人为事物联系,实现增产增效 ‎9.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出现负增长。打好“内需”“开放”“安全”这一套组合拳,中国经济一定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体现唯物辩证法道理的是 ‎ ①坚持共性与个性统一中实现经济增长 ②在对立统一中把握机遇促成事物质变 ‎ ③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发展道路上的困难 ④发展的总趋势既是前进的又是曲折的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5G技术正在建设中,6G又将向我们走来。在5G的基础上,6G的传输能力可能比5G提升100倍,网络延迟也可能从毫秒降到微秒级,将会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说明了 ‎ ①新事物的产生源于对旧事物彻底的否定 ②事物是在自我否定与超越中得到发展的 ‎ ‎ ③批判思维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④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为适应新时代经济建设和发展要求,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项制度并列,都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重新界定基本经济制度的哲学依据是 ‎ ‎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 ‎ ②生产关系只有适应生产力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 ‎ ③改革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 ‎ ‎ ④社会发展本质上在于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最美退役军人”平时说得最多的是“社会需要我,百姓需要我”。从军期间,他们保家卫国,为国防建设作贡献;退役之后,他们继续奋战在各行业,为社会发展作贡献。“最美退役军人”的言行告诉我们 ‎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②能力卓越的人更有可能创造出卓越的人生 ‎ 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以你所需换我所求”,时下换物网站日渐火爆起来,正为时尚白领所追捧。借助当今的高科技网络平台,这种在货币被发明之前的原始交易方式得到了“新生”。利用网络换物 ‎ ①突破了原有交换在时空上的限制 ②是一种新的商品流通方式 ③使换客获得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④使交换物品的使用价值最大化,减少了资源浪费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4.近期央行表示将推出法定数字货币,它可脱离银行账户实现价值转移,保持现钞的属性及其主 要特征,满足人们对便携的需求,还可以建设开放支付环境,切实提升跨境支付效率。材料表明,央行研发的数字货币 ‎ ①适应数字金融时代变革要求,大大降低跨境支付风险 ‎ ②建立在国家信用之上,与“虚拟货币”有着本质区别 ‎ ③是基于互联网新技术,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及国际化 ‎ ④可降低对银行账户的依赖程度,淡化其流通手段职能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鉴于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货币避险需要的增强,国际投资机构加大了黄金持有力度,从而引发国际黄金价格强势走高。投资机构加大黄金持有力度是因为 ‎ ①黄金作为特殊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 ②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是投资的直接目的 ‎ ③经济不景气时,黄金是最佳的理财产品 ④作为货币的黄金,其价值具有相对稳定性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某些新技术产品往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如未来智能机器人能理解人类语言,分析新情况调整自己的动作达到操作者所提出的全部要求;通过基因编辑、干细胞移植等让其他动物长出人类器官,解决器官移植短缺难题,这类产品被人们称为黑科技,一旦应用将极大改变人民生活,但开始商用时价格也非常昂贵。黑科技产品价格昂贵,是因为 ‎ ①黑科技产品投入大、成本高,因而价格昂贵 ‎ ②黑科技产品性能好、用途广泛,因而价值大 ‎ ③技术创造商品价值,黑科技产品技术含量高 ‎ ④黑科技产品往往比较稀缺,但能满足人们的特殊需要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 (2020年江苏卷)适应消费需求新变化和新趋势,某地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定制夜游、‎ 美食夜市和演艺活动等项目,使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前来打卡,获得了触觉、味觉、听觉和视觉的多重享受。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②人们消费需求日益个性化多元化 ‎ ③消费需求能引导社会生产 ④求异心理是实现消费转型的动力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作为防护重要用品的口罩,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各大口罩生产企业增加了口罩的生产,一些传统的纺织企业调整生产线转产口罩,来满足人民的需求。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图对上述影响的传导关系组合正确的是(D为变化前,D1为变化后,S为变化前,S1为变化后)‎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2020年山东卷)甲、乙、丙是三种正常品,且都富有需求弹性,其中,甲与乙是互补品,甲与丙互为替代品。下图反映的是甲商品的需求变化情况(S表示供给,D表示需求)。若不考虑其他因素,能引起甲商品的需求从D移动到D'的是 ‎ ①乙商品的价格升高 ②丙商品的价格升高 ‎ ③消费者对甲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 ④消费者预期甲商品的价格将下降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为应对新冠疫情可能引发的经济衰退,2020年3月15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 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零至0.25%的超低水平。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传导正确的是 ‎ A.美联储降息→美元走弱→人民币升值→中国对美国出口减少 ‎ B.美联储降息→美元走弱→人民币贬值→增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优势 ‎ C.美联储降息→增加流通中货币量→美国物价回落→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 D.美联储降息→美国资本外流→美元流通性减弱→美国可能发生通货紧缩 ‎21.团购、秒杀、聚划算……种种刺激你购物的营销手段,打着帮你省钱的旗号而来,却往往引得消费者削尖了脑袋钻进一个疯狂消费的怪圈。这一现象表明 ‎ ①营销手段能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②消费者需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③消费者需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④商品价格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2.近日,“县长开直播”成为网络热词,地方官员一改往日严肃形象,纷纷来到直播台前,以直播带货的形式推广当地特色产品,助力消费扶贫。市长、县长、镇长等基层干部直播“带货”现象引发热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网红”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 ‎ ②“网红”经济模式将成为商品营销的主要渠道 ③消费者的求异心理刺激了“网红”消费的需求 ④网红”的聚众效应会促使商品价值得以实现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从“到此游”到文化游、深度游,从跟团游到自由行、定制游,从线下支付到移动支付……旅游供给侧不断涌现的新产品、新路线、新方式,正在刷新着人们的出游体验——从“感受旅游”明显转向“享受旅游”。这表明 ‎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②消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  ④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2020·全国卷Ⅲ]某果园尝试新的运营模式:认养人在年初按1 000元/年认养5株桃树,由果园代管,果园将收获的桃子寄给认养人。合同约定,寄送的桃子数量由桃树的实际收成确定;果园承诺有机种植,并定期通过视频或文字向认养人汇报桃子的生长情况;认养人可以去果园参观游览、参加养护采摘等活动。果园的桃树很快被认养一空。该模式的吸引力在于 ‎ ①果园可提前获得销售收入,降低经营风险 ‎ ‎ ②果园可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生产效率 ‎ ‎ ③认养人可获得丰富的消费体验,满足个性化需求 ‎ ‎ ④认养人可全程参与果园的生产经营,维护自身权益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2分)‎ ‎25.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开启中国民事法律新时代。‎ 材料一 《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 时间 编纂过程 ‎1954年 第一次编纂民法典工作,随着“整风”“反右”运动兴起而中止。‎ ‎1962年 第二次编纂民法典工作,被“文化大革命”所中断。‎ ‎1979年 第三次编纂民法典工作,最后因条件尚不够成熟也未能成功。‎ ‎2015年后 第四次民法典编纂工作,第一步,编纂民法典总则编,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 ‎2017年3月,《民法总则》由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2020年5月,《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材料二 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巨大变化。我国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遵循民事立法的基本规律,形成了一部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民法典的颁行,必将掀开新时代法治社会建设的新篇章,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1)新中国的民法典编纂工作几经波折,历经六十多年最终完成。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的反复性”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9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相关知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编纂《民法典》的必要性。(8分)‎ ‎26. 中国的抗疫行动最大程度地遏制疫情蔓延,取得重要成果,为全球疫情防控赢得了时间、积累了经验。中国政府及时发布分享疫情相关信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向其他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为各国建立应对疫情机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世界各国在学习借鉴“中国战疫”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积极探索有效的防控措施。‎ ‎ “中国战疫”为世界各国建立应对疫情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9分)‎ ‎ ‎ ‎27.[2020·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3~2019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和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 材料二 2019年11月,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共有155个国家(地区)、26个国际组织、3 893家企业参加,超过50万名境内外专业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累计意向成交额711.3亿美元。进博会设置装备、食品、医药、健康、服务等展区,与大众品质生活的消费密切相关:从新抗癌药到智能化的医疗设备,从体现绿色概念的护肤品到高科技垃圾粉碎机,从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到有助于创建“养老型城市”的康养产品等,集中反映了当前消费的新热点、新趋势。‎ ‎(1)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消费变化对我国生产将产生的重要影响。(9分)‎ ‎28.2019年,人们街头巷尾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猪肉,面对猪肉价格上涨的趋势,市民们发出了以下感慨:‎ 市民感慨 市民A:受非洲猪瘟影响,生猪货源不足,猪肉价格上涨。‎ 市民B:饲料价格、人工成本大幅上涨,猪肉价格“水涨船高”。‎ 市民C:猪肉价格也太贵了,还是少吃些肉,但是总不能不吃吧。‎ 市民D:目前,非洲猪瘟防控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生猪生产秩序会逐步恢复。猪肉价格一劲涨,猪倌们扩栏忙。‎ 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价格的知识,分析四位市民言论的合理性。(13分)‎ ‎ ‎ 三明一中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政治参考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B A D D D B C C D A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C D B C A B A B C B B 第Ⅱ卷 非选择题:(4小题,共52分)‎ ‎25.(17分)‎ ‎(1)(9分)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分)②民法典编纂工作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1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3分)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因此民法典编纂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3分)‎ ‎(2)(8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2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编纂的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切合了社会生活巨大变化的需要。(2分)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或“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2分)《民法典》的颁行,必将掀开新时代法治社会建设的新篇章,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2分)‎ ‎ 26.(9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分)中国政府依靠人民的力量创造性地探索出中国特色的防控体系和防控举措,取得疫情防控的重要成果,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应对疫情机制提供重要借鉴。(2分)其他国家和地区借鉴“中国战疫”的宝贵经验,结合本国实际积极探索有效的防控措施,坚持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分)‎ ‎ 【解析】本题以世界各国在学习借鉴“中国战疫”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积极探索有效的防控措施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所学哲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根据所学知识,首先要阐述哲学原理,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然后,结合材料的表述,世界各国在学习借鉴“中国战疫”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积极探索有效的防控措施,分析说明其他国家和地区借鉴“中国战疫”的宝贵经验,结合本国实际积极探索有效的防控措施,坚持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 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即可。‎ ‎27.(13分)‎ ‎(1)(4分)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分)居民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我国消费结构不断优化。(2分)‎ ‎(2)(9分)消费的强劲势头,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3分)消费结构的优化,带动生产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使产品质量提升;(3分)消费的新热点、新趋势,激发生产供给改革与技术创新,促进新产业新业态的出现和成长。(3分)‎ ‎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考生认真研读图表,图中两个指标: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与居民恩格尔系数,考生抓取关键数据,注意时间节点:2013—2019年;纵横对比: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逐年上升(2017、2019年除外),与居民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然后概括现象所折射的信息: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或者基础性作用。)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说明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消费变化对我国生产将产生的重要影响。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联想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五个层次:一般作用、目的、导向、带动、劳动力。考生进一步对照材料圈定答题的知识要点:一般作用、导向作用、带动作用,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①一般作用角度:从进博会参展国、成交额可知我国消费的强劲势头。这会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②导向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消费结构的优化,促使我国生产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使产品质量提升。‎ ‎③带动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消费的新热点、新趋势,激发生产供给改革与技术创新,促进新产业新业态的出现和成长。‎ ‎ 【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图表分析题。结合本题呈现形式,本题的解答侧重于“读”,读图表,解题思路是正确利用表头信息,注意表头信息说明了图表所展示的问题是什么;全面分析图表内容本身,提取数据,纵横对比,说明理论知识,纵向看变化,横向看差距;注意图表中“注”的作用,补充思路,完善答案。‎ 第(2)问,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细化知识要点并确认)。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28. ‎(13分)‎ ‎ 市民A: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生猪供应减少,导致猪肉价格上涨。(3分)市民B:价值决定价格。受人工成本、饲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生猪生产成本上涨,猪肉价格上涨。(3‎ 分)市民C:一般说来,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动,但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往往不会导致其需求量急剧减少。猪肉涨价,人们会减少猪肉需求,但猪肉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小,不会导致其需求量急剧减少。(4分)市民D:价格变动影响生产经营,调节产量。猪肉价格上涨,养猪者获利增加,从而增加产量。(3分)‎ ‎【解析】本题以面对猪肉价格上涨的趋势,市民们发出的感慨为背景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考生可依据题中四个市民的观点并运用所学有关价格的知识进行分析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