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50 KB
  • 2021-09-04 发布

【政治】江苏省宿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疆部)(解析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宿迁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疆部)‎ 一、选择题 ‎1.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①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②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④要形成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①正确;哲学并不一定都是科学的,②缩小了哲学的范畴,不选;不同的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不同,③正确;世界观与方法论有时是自发形成的,并不一定要学习哲学,④不选。故选A。‎ ‎2.“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 A.唯心主义命题 B.乐观主义命题 C.悲观主义命题 D.唯物主义命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知识点。“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是从实际出发。是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本题选D项。AB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3.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下列选项中与此相对立的哲学观点是…‎ A.心外无物 ‎ B.社会是由神灵创造的 C.气者,理之依也 D.物是观念的集合 ‎【答案】C ‎【解析】“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心外无物”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社会是由神灵创造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气者,理之依也”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物是观念的集合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主观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哲学观点应是唯物主义观点,故本题答案选择C。‎ ‎4.“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一事例说明了其子和邻人之父的看法是 ‎ ‎①唯物主义的态度 ②唯心主义的态度 ‎ ‎③客观地看事物 ④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唯物主义,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其子和邻人之父的看法是“不筑,必将有盗。”此看法尊重事实,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观点,客观看待事物,故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和题意不符排除。故选A。‎ ‎5.哲学的基本问题为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问题 C.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考查的也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能力。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也即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故A选项入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问题是在于对物质与意识哪个才是第一性的问题。故排除B。C选项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D选项也不是,故排除。本题选A。‎ ‎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①世界是否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②意识对物质是否具有反作用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意识 ‎④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①②错误,世界是否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意识对物质是否具有反作用,都体现了辩证法与和形而上学的区别;③④正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意识,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故选:B。‎ ‎7.“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这句话说的是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无限的 B.人们的意识总是能正确地反映一切客观事物 C.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D.人们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是由于人们得出了对客观事物相同的反映 ‎【答案】C ‎【解析】C:“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这句话说的是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C符合题意。A:就个体而言,由于生命和精力年限,加之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但就整个人类而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则是无限的,A说法错误。B: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人们的意识并不总是能正确地反映一切客观事物,B说法错误。D:人们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是由于人们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而不是人们得出了对客观事物相同的反映,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从哲学上看,“实事求是”中的是 A.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 B.客观事物的外部联系 C.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 D.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答案】C ‎【解析】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从哲学上看,“实事求是”中的“是”指的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C符合题意。A:实事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A说法错误。B:“是”是反指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而非外部联系,B说法错误。D:“是”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不是指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9.“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一谚语包含的哲理是 A.按照木头的纹理劈柴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B.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 C.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客观规律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答案】B ‎【解析】题目中,观点“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故B选项入选。A选项不是哲理,故排除。C选项否认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D选项错误,客观规律不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故选B。‎ ‎10.培根说:“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这就是说 A.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正确的意识能推动事物发展 ‎ D.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对事物发展的反作用知识点。失望之后产生错误的意识,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D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D。‎ ‎11.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又具有能动作用。下列最能表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是 ‎①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 ‎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④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②:“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②符合题意。③:“举杯消愁愁更愁”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③符合题意。①: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意思是天意不可认识,听天由命吧,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①与题意不符。④:体现的是发展观,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12.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用哲学的语言来说 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 ‎ 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 C.艺术是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 ‎ 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 ‎【答案】C ‎【解析】C:“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说明了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C符合题意。A:艺术源于生活、实践,而不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A说法错误。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颠倒了客观现实与艺术之间的关系,B说法错误。D:颠倒了客观现实与艺术之间的关系,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1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于“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答案】B ‎【解析】B:世界是物质的。这里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B符合题意。AC:物质概括了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这些具体的事物和现象,是万事万物的共性,不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AC错误。D:人脑也属于物质,D错误。故选B。‎ ‎14.火星这颗红色的星球,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想揭开罩在它头上神秘的面纱。自“勇气号”登上火星发回大量的图像资料后,人们对火星的认识才有了真实直观的印象。这主要表明 A.意识都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 B.意识能够随时随地地反映客观事物 C.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要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 D.人们都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答案】C ‎【解析】自“勇气号”登上火星发回大量的图像资料后,人们对火星的认识才有了真实直观的印象。说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要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本题选C项。正确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故ABD项错误。‎ ‎15.“好心办傻事、热心办错事”是现实生活中常有的事,要想少做“傻事、错事”,就必须 ‎①肯定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用科学理论去改变具体实际 ‎④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B ‎【解析】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以及。②④符合题意;①不符题意,A、C不选;③错误,D不选。故答案选B。‎ ‎16.《道山晴雨》中有一则故事:一个长相很丑的人叫画家给他画像,嫌画得不好,让画家改了几次,最后还是说他画丑了。从哲学上看,故事中的丑人一再让画家把自己画漂亮一点,这种想法 A.是正确的,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B.是错误的,因为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C.是正确的,因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是错误的,因为主观对客观不会产生任何作用 ‎【答案】B ‎【解析】A.“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是从哲学上看的,并且从哲学上看故事中丑人的想法是错误的,故不选A。B.故事中的丑人一再让画家把自己画漂亮一点,这种想法从主观愿望出发,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是错误的,因为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故B符合题意。C.故事中的丑人的想法从哲学上看是错误的,并且丑人的想法体现的是对物质的反映,不是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故不选C。D.主观是对客观的反映,主观对客观具有反作用,故D错误。故选B。‎ ‎17.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B.静止就是不运动 C.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D.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答案】B ‎【解析】B:关于运动和静止关系,静止就是不运动表述错误,B与题意相符。ACD: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AC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要求不符。故本题选B。‎ ‎18.元好问有诗:“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下列选项中与此诗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答案】A ‎【解析】A:元好问有诗:“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此诗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A所包含的哲理与其相同。B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C与题意不符。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人的认识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19.俗话说:“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A.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是普遍的 ‎ B.局部的性质和意义的体现离不开整体 C.既要通观全局,又要重视局部 ‎ D.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答案】B ‎【解析】ACD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是普遍额,也未体现既要统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符合题意,花离不开树,鸟离不开群,形象地说明了局部离不开整体,离开了整体,局部不能存在,即局部的性质和意义的体现离不开整体。故选:B。‎ ‎20.一段时间以来,自去年春季以来的中美贸易战有持续升级的势头。但中美两国经济又具有互补性。美国挑起的贸易战既害己,又害人。解决贸易摩擦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近日,中美双方共同表示于10月份重启贸易谈判,力争实现贸易关系的“实质性进展”。材料体现了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是可以消除的 ‎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①②④‎ ‎:自去年春季以来的中美贸易战有持续升级的势头,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中美两国经济又具有互补性,解决贸易摩擦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体现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双方共同表示重启贸易谈判,力争实现贸易关系的“实质性进展”,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①②④符合题意。③:由于存在不同的利益,矛盾双方的对立是客观存在的,可以解决或转化,但不可以消除,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21.“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某一时。”这告诉我们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 B.必须重视局部 C.必须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 D.整体由部分构成,不可忽视部分 ‎【答案】C ‎【解析】“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某一时。”的意思是不从长远的角度来谋划,是不能够策划好一时的事情的;不从全局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是不能考虑好一个方面的问题的,强调整体的重要性,C正确。A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BD强调部分,与题意无关。故选C。‎ ‎22.下列能体现发展观点的俗语是 A.邯郸学步 ‎ B.出门失火,殃及池鱼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D.唇亡齿寒 ‎【答案】C ‎【解析】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符合题意。A:邯郸学步说明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A与题意不符。BD:出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23.“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这首诗错在 A.忽视了矛盾双方的对立,只看到统一 B.坚持了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C.幻想没有矛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D.只注重矛盾双方的对立,忽视了其统一性 ‎【答案】C ‎【解析】“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体现了要逃避矛盾,其错在幻想没有矛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4.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由此引发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为改革开放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实践之所以能检验真理,是因为 A.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和纽带 ‎ B.任何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 D.真理和谬误往往都是相伴而行的 ‎【答案】A ‎【解析】A:实践之所以能检验真理,是因为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和纽带,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A符合题意。B:材料强调实践为什么能检验真理,不强调真理的特点,B与题意不符。CD: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真理和谬误往往都是相伴而行的等,都不是实践为什么能够检验真理的原因,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25.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形成一个新习惯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为21天效应。它启示我们,不管是养成好习惯还是改掉坏习惯,都需要不懈地坚持。这表明 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B.量的积累就会引起质的变化 C.要善于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D.要重视量的积累,从点滴做起 ‎【答案】D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B说法错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C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未体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D符合题意,不管是养成好习惯还是改掉坏习惯,都需要不懈地坚持,这表明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要重视量的积累,从点滴做起。故选:D。‎ ‎26.某公交司机在等红灯的空隙,拿出盒饭扒了几口,待绿灯亮起,他放下盒饭启动车辆。对这一行为,“理想派”能体谅司机职业的辛苦,“质疑派”则担心抢时间吃饭会带来安全隐患。这表明 A.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基础上作出的 ‎ B.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 C.人们的价值观会随着时间变化而不同 ‎ D.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指导人生的道路 ‎【答案】B ‎【解析】B:面对同一问题,人们产生不同看法,表明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B符合题意。A: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A说法错误。C:材料强调价值判断的主体差异性,不体现人们的价值观会随着时间变化而不同,C与题意不符。D:价值观有导向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指导方向恰好相反,并非只有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指导人生的道路,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27.韩愈的《师说》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体现了 A.思想运动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文化具有继承性 D.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的进步 ‎【答案】B ‎【解析】B正确,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说明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CD与题意不符。故选:B。‎ ‎28.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能集中展示和表达民族文化的是D 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 B.民族的语言文字 C.民族文化遗产 ‎ D.庆祝民族节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节日。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其他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 ‎29.“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说明 A.民族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世界文化的发展 B.世界文化的繁荣以各民族文化繁荣为基础 C.只有世界的文化,没有民族的文化 D.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答案】D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世界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的繁荣;B不合题意,材料体现不出世界文化的繁荣以各民族文化的繁荣为基础;D符合题意,“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说明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C表述错误,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选D。‎ ‎30.漫画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但漫画之意不在于画本身,而是运用夸张的手法、简略的笔触对社会上某些人或行为进行批评或讽刺或褒扬,以警示世人。由此可见 A.漫画是一种独特的文化 B.文化创新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C.文化创新是文化的魅力所在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答案】B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不是漫画的独特性,而是侧重强调其作用;B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材料中“漫画是用夸张的手法和简略的笔触对社会上某些人或行为进行讽刺、批评,以警示他人”表明文化创新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C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不涉及文化创新的魅力;D不合题意,材料侧重强调的是文化创新的作用,因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不能体现材料的主旨内容。故选:B。‎ 二、简析题 ‎ ‎31.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寄托了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深情和希望两岸早日统一的愿望。在两岸交往的历程中,从打破了38年的冰封期开放居民大陆探亲,到两岸实现历史性“三通”—一海、空运直航和直接通邮同步实施,再到免签注,实行卡式台胞证。如今,两岸每年人员往来总量近1000万人次,两岸贸易总额近2000亿美元。两岸的融合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说明“乡愁”与“邮票”“船票”的关系。‎ ‎(2)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当前的两岸关系。‎ ‎【答案】(1)①‎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乡愁”通过“邮票”和“船票”表现出来。②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邮票也罢,船票也罢,表达的都是共同的乡愁。‎ ‎(2)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坚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②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尽管当前台海局势陷入僵局,但两岸统一是必然趋势。③做好量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大陆持续推出惠台措施,积极推动两岸民间交流,不断集聚“统一”的因素,以最终促成两岸的统一。‎ ‎【解析】本题以余光中的《乡愁》为背景材料,考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等。第(1)问可结合材料,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等方面,说明“乡愁”与“邮票”、“船票”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第(2)问可结合材料中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从坚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做好量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等方面,分析大陆持续推出惠台措施,积极推动两岸民间交流,不断集聚“统一”的因素,以最终促成两岸的统一。‎ ‎(1)本题要求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说明“乡愁”与“邮票”“船票”的关系。‎ 从材料可以看出,余光中的“乡愁”通过一张小小的“邮票”和“船票”表现出来。不管是邮票,还是船票,表达的都是共同的乡愁。可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等方面,说明“乡愁”与“邮票”“船票”的关系。‎ ‎(2)本题要求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当前的两岸关系。‎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两岸交往的历程中,从打破了38年的冰封期开放居民大陆探亲,到两岸实现历史性“三通”—一海、空运直航和直接通邮同步实施,再到免签注,实行卡式台胞证。两岸的融合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可从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坚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做好量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等方面,分析当前的两岸关系。‎ ‎32.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对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化的相处,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句话被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奉为经典。‎ 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1)“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道理?‎ ‎(2)试简要说明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应坚持的原则要求。‎ ‎【答案】(1)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我们应该尊重文化多样性。②“各美其美”是指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③“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④“美美与共”是指各民族在文化交流中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和睦相处;⑤“天下大同”是指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2)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解析】本题以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句话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的多样性。‎ 第(1)问可从“各美其美”是指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美美与共”是指各民族在文化交流中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和睦相处;“天下大同”是指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等方面,说明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第(2)问说明我们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并从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等方面说明在文化交流中对我们的要求。‎ ‎(1)“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本题要求说明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道理。‎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总体上讲,说明我们应该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然后逐一解释即可:‎ ‎“各美其美”是指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美美与共”是指各民族在文化交流中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和睦相处;“天下大同”是指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2)本题要求简要说明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应坚持的原则要求。‎ 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就是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三、探究题 ‎33.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觉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40年来,我们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迹方向,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在40年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们鼓起了“闻”的勇气,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敢闻敢试、敢为人先,推动改革破局开路;我们树立了“创”‎ 的自觉,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勇于变革、永不停滞,争当改革弄潮儿;我们铆足了“实”的干劲,敢于担当、善作善成,以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干出经得起历史、实或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改革开放,展现了一代代青年追梦圆梦的奋斗英委。在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于敏、屠呦呦、马云、马化腾、姚明等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领授改革先锋奖章。光阴荏苒,被时的青年,如今已步入中老年。放眼未未,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呼唤包括年青一代在内的全体人民有更大作为。‎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改革就是对过去的否定。请运用辩证否定观的有关知识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2)简要分析“闯”“创”“实”三种精神蕴含的认识论道理。‎ ‎(3)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结合实际,谈谈青年人怎样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答案】(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对过时的消极的内容的否定。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对过去一些不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具体制度、法律和体制的否定,该改的能改的坚决改。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是对积极的合理的内容的肯定。改革是在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并吸收保留了一些过去成功的、合理的成分。不该改不能改的坚决不改。‎ ‎(2)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所以改革要敢“闯”敢试,勇于实践,要不尚空谈,“实”干兴邦。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发挥“创”的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3)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坚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坚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解析】本题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背景材料,考查辩证否定观的有关知识、认识论的有关道理、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等。第(1)问可结合材料,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等方面,对“改革就是对过去的否定”这一观点进行评析。第(2)问可结合材料,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等方面,简要分析“闯”“创”“实”三种精神蕴含的认识论道理。第(3)问可结合材料,从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包括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等方面,谈谈青年人怎样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1)有人认为,改革就是对过去的否定。本题要求运用辩证否定观的有关知识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从材料可以看出,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对过去一些不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具体制度、法律和体制的否定,该改的能改的坚决改。改革是在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并吸收保留了一些过去成功的、合理的成分,不该改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可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等方面,对“改革就是对过去的否定”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本题要求简要分析“闯”“创”“实”三种精神蕴含的认识论道理。‎ 从材料可以看出,改革要敢“闯”敢试,勇于实践,要不尚空谈,“实”干兴邦。我们要发挥“创”的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可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等方面,简要分析“闯”“创”“实”三种精神蕴含的认识论道理。‎ ‎(3)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本题要求结合实际,谈谈青年人怎样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从材料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展现了一代代青年追梦圆梦的奋斗历程。放眼未来,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呼唤包括年青一代在内的全体人民有更大作为。可从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坚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坚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等方面,谈谈青年人怎样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