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认识论复习 7页

  • 60.00 KB
  • 2021-09-04 发布

高考政治认识论复习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认识论 一.知识建构 考点一: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1)是一种物质性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这两个方面正是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根本区别。 【提示】 改造主观世界指改造自己的思想、认识以及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有利于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2、实践的基本特征(理解) (1)客观物质性 第一,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对象是客观的。 第二,实践的过程及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是客观的。 【提示】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创造性。 【提示】 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两者相互渗透(并不矛盾),不可分割,不能并列,更不 能颠倒,因为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以客观性为基础,而主体的客观性又渗透着能 动性。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正确发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 客观物质性的制约。夸大客观物质性否认主观能动性,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夸大主观能动 性则会导致唯心主义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第一,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第二,历史性: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4)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 主义和辩证法和统一,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考点二: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提示】 (1)“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 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 中。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讲的,并不矛盾。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 者又是相通的。 但不可混淆搭配。如不能说“认识源于物质”。 (2)“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实践而得,间接经验是通 过学习和传递而得。 两者的划分是相对的,在我为直接经验,在别人就是间接经验,因 此二者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直接经验不一定就比间接经验更可靠,两者都需要接受实践 的检验。而要真正消化和理解间接经验也必须通过实践,不能止于纸上谈兵。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一,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 第二,实践提供更完备的认识工具。 第三,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改造主管世界)。 【提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w.w.w.k.s.5.u.c.o.m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一,真理即正确的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如实反映。 第二,只有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检验主观是否符合客观。 【提示】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即通过实践,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 照,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 认识应当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去改造客观世界,才能显示其实际意义。 【提示】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 考点三: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1、真理的含义: 2、真理的特点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第一,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其反映的内容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第二,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实践本身也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2)真理是有条件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提示】这里的条件和范围从空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只是对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层 面的正确认识。 (3)真理是具体的 (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离开这一特定的过程,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提示】这里的特定过程从时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之是对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历史阶 段的正确认识。 考点四: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1、认识具有反复性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条件的认识 主观条件:受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的限制。 客观条件:具体的实践水平,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能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第一,认识的对象(客体)即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的。 第二,认识的主体即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第三,认识的基础即实践是无限发展的。 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 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认识是 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辩证发展的过程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既要在实践中认识 和发现真理,又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二.能力训练 w.w.w.k.s.5.u.c.o.m 1. 感知热点话题 2009 年 1 月 9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王忠诚和徐光 宪获得 2008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一:王忠诚为建立发展我国神经外科事业做出了许多创新性贡献。他率先提出了“脑干 和脊髓具有可塑性”的观点,对打开医学界的“禁区”——脑干肿瘤手术,起到了决定性的 作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迄今已施行手术1100余例,手术死亡率低于1.0%。在此 基础上,他又悉心研究脊髓结构及功能,得出“脊髓对于慢性的肿瘤压迫也同样具有可塑性” 的结论,他带领团队已施行髓内肿瘤手术2500余例,无一例死亡和手术致残,手术水平 居世界领先。他提出的“脊髓缺血预适应”的观点,对防止脊髓内肿瘤术后瘫痪起到了关键 性作用。 材料二: 徐光宪坚持“立足基础研究,面向国家目标”的研究理念,将国家重大需求和学 科发展前沿紧密结合,在稀土分离理论及其应用.稀土理论和配位化学.核燃料化学等方面 做出了重要的科学贡献。他基于对稀土化学键.配位化学和物质结构等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 发现了稀土溶剂萃取体系具有“恒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规律,在上个世纪70年代建立了具 有普适性的串级萃取理论。该理论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稀土分离工业,彻底改变了稀土分离工 艺从研制到应用的试验放大模式,实现了设计参数到工业生产的“一步放大”,引导了我国 稀土分离科技和产业的全面革新,使我国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和应用大国的飞跃, 为稀土功能材料和器件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大大地提高了我国稀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串级萃取理论的广泛应用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稀土分离科技和产业竞争中的地位,迫使国外稀 土垄断企业纷纷减产和停产,被国际稀土界称为“中国冲击”,影响十分深远。 2.课堂能力提高典例 [问题设置]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 2009 年高考的热点问题,考试的角度主要集中在对两位 获得者的一些研究成果上。在设置问题时,可能会涉及到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以及文化生 活的知识,要求要做到抓住要点、全面分析、理清顺序,保证少丢分甚至不丢分。 [角度分析]生活与哲学角度:(1)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王忠诚为建立发展我国神经外科事业做出了许多创新性贡献。他率先提出了“脑干和脊髓具 有可塑性”的观点,对打开医学界的“禁区”——脑干肿瘤手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王忠诚在“脑干 和脊髓具有可塑性”的理论指导下,迄今已施行手术1100余例,手术死亡率低于1.0%。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王忠诚在“脑干和脊 髓具有可塑性”的理论指导下,迄今已施行手术1100余例,手术死亡率低于1.0%。 徐光宪的理论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稀土分离工业,彻底改变了稀土分离工艺从研制到应用的试 验放大模式,实现了设计参数到工业生产的“一步放大”,引导了我国稀土分离科技和产业 的全面革新, (4)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在原先研究的基础上,王忠诚又悉心研究脊髓结构及功能, 得出“脊髓对于慢性的肿瘤压迫也同样具有可塑性”的结论,他带领团队已施行髓内肿瘤手 术2500余例,无一例死亡和手术致残,手术水平居世界领先。 (5)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想问题.办 事情抓重点.抓关键。王忠诚提出的“脊髓缺血预适应”的观点,对防止脊髓内肿瘤术后瘫 痪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6)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要果断地抓住时机, 促成质变。徐光宪的理论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稀土分离工业,彻底改变了稀土分离工艺从研制 到应用的试验放大模式,实现了设计参数到工业生产的“一步放大”,引导了我国稀土分离 科技和产业的全面革新,使我国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和应用大国的飞跃,为稀土功 能材料和器件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7)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王忠诚与徐光宪对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作出 了巨大贡献,同时,也获得了国家与社会的认可与尊重,获得 2008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 奖。 政治生活角度: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体现了党和政府尊重科 学.尊重人才,表明政府履行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还表明中国共产党代表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文化生活角度:(1)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是不断增强 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王忠诚与徐光宪两位专家在科研过程中的自强不息与爱国主义的民 族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2)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 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王忠诚专家带领的团队已施行髓内肿瘤手术2500余例,无 一例死亡和手术致残,手术水平居世界领先。徐光宪的科研成果使我国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 国到生产和应用大国的飞跃,为稀土功能材料和器件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大大地提高了 我国稀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些都充分表明了科技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为突 出。 3.课后训练提高题 w.w.w.k.s.5.u.c.o.m 1.(2008 全国卷Ⅱ29)“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因为你的智慧是有限的。”这句话所强 调的是 ①做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②做事要考虑事物的联系,割断那些不利的联系 ③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人不可能没有缺憾 ④任何理性认识都是正确有用的,要借用别人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2.(2008 广东文科基础试题 18)我国政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 民的基本生活,如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障制度,强化 防灾减灾工作等。这体现了 A.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D.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3.(2008 北京文综 31)十七大报告提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的有效途径,切实把它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体 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向 ②理性认识必然推动实践的发展 ③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④科学理论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 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回答。 4.(2008 山东卷 2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5.(2008 广东文科基础试题 16)狄德罗认为研究自然有三种方法,通过观察搜集材料,通 过思考把材料组合起来,通过实验证实组合的结果。这蕴涵的哲理是 A.认识的范围局限于自然界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 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采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 量服用某些维生素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 造成损害。回答 28--29 题。 6.(2008 四川卷 28)关于维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 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 ②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③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④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2008 四川卷 29)在维生素摄入问题上应有的科学态度是 A.根据身体需要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B.根据别人经验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C.根据个人感受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D.根据最新研究报告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8.(2008 四川延考卷 30)由抗生素的发现.应用和不断升级,到研制新一代抗生素的探索, 同时重新寻找健康和自然的疗法,人类为战胜病菌引起的疾病所作的努力表明 ①实践为认识创造出崭新的工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②实践不断地为认识提出新的课题,推动认识发展 ③认识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曲折发展过程 ④认识的过程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上升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08 天津卷 29)2008 年北京奥运会是全中国人民热切期盼的盛事。漫画《情有独钟》 蕴含的哲理是 ①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②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 ④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塑料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和诸多方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对环境的 负面影响逐渐被人们认识。目前我国每天都要产生大量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触目惊心。 为此国务院出台了“限塑令”,国家发改委拟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业目录;财税 部门将制定税收政策,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 展。回答 10.(2008 天津卷 33)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②实践提供认识的工具和手段 ③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④认识的获得都必须亲身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我国工商机关高度重视市场的食品质量问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创新食品质量监管方 式,如实行安全分类监管.食品市场准入等,降低了食品违法案件数量。回答 11.(2008 重庆卷 25)监管方式创新属于 ①认识创新 ②制度创新 ③实践创新 ④思维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C.③④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 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少好。必须对他们说:“我看 见了一幢标价十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惊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啊!”(选编自圣•德 克旭贝里《小王子》)回答 12.(2008 重庆卷 30)大人与小孩对同一幢房子有不同理解,这是由于 A.认识对实践具有依赖性 B.实践与认识具有差异性 C.实践与认识具有一致性 D.实践水平决定认识水平 w.w.w.k.s.5.u.c.o.m 13.(2008 广东政治卷 23)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14.(2008 江苏政治卷 3I)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 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 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 世 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 180。。随后,德 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 180。。这说明真理是 ①因人而异的 ②具体的 ③有条件的 ③客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5.(2008 广东政治卷 24)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一概而论 B.千虑一得 C.百感交集 D.三人成虎 16.(2008 北京文综 38)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三十年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7.(2008 宁夏卷 39.)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 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1990 年报告称 “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 年报告指 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2001 年报告认为,“新 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 50 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2007 年报告 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 2001 年的约 66%提升 到 90%以上 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 18.(2008 四川延考卷 39) 材料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是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然而,1972 年后的 26 年间黄河有 21 年出现过断流现象。断流严重影响了黄河两岸的生态系统和人民的 生产生活。 据有关方面研究,黄河断流与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气候趋于干旱.中上游过度用水.管理 不善等因素有关。 长期以来,黄河管理以防洪治理为主,水资源“自由取用”,优先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而忽视生态系统的需要。随着“生态水”理念的提出,1998 年 12 月,国务院批准了以生产.生 活.生态“三生共赢”为主旨的新的分水方案,原国家计委.水利部联合颁布了《黄河可供 水量年度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授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1999 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正式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 变以往的“以需定供”为“以供定需”,根据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优化配置水资源。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2000 年以来,在气候条件大体不变的情况下,黄河已经连续 8 年未断流。黄河已逐步重现 往日奔腾不息的风采。 结合材料,分析黄河水资源利用的实践与观念创新的辩证关系。 w.w.w.k.s.5.u.c.o.m 参考答案 1.B 2.D 3.B 4.B 5.C 6.B 7.A 8.C 9.A 10.B 11.C 12.A 13.B 14.D 15.B 16.①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 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②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自身是否正确,认识对象不能“自言其明”,二者都不能成为检验真 理的标准。 ③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联结主客观的桥梁,人们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 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④如果不坚持实践标准,就会陷入主观主义错误。 17. 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研究课题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气 候评估报告”是科学家在长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并由实践检验而不断发展的,反映了人 类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在 不同观点争鸣中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反复过程。人类对地球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 真理性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追求和发展真理没有止 境。目前人类获得的关于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具体的.有条 件的。随着实践的继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多气候变暖原因的认识必然会 不断扩展和深化 18.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长期以来,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对解决防洪和满足人们 生产.生活需要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自由取用”的利用方式造成了下游水资源严重不足甚至 断流的负面影响。“生态水”新理念和“以供定需”的用水新思路适应了实践提出的新要求,反 映了人们对水资源及其利用的认识的深化。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认识的创新推动实践 的创新。“生态水”新理念推动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方式的创新,对于优化配置.合理利用 水资源,保证黄河连续 8 年未断流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