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00 KB
- 2021-09-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福建省厦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一、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选出。(24题,每题2分,共48分)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完成下面小题。
1.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群众游行方阵用各种形式演绎着新中国的时代画卷。“关键抉择”方阵重温了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决策给中国带来的变化;“脱贫攻坚”方阵展现了中国减贫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一国两制”方阵彰显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具有强大生命力。这表明
A.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 文化与时代同步前行
C.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 D.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
2.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以“小人物”的视角串联新中国最具代表意义的七个历史瞬间,将镜头对准每个时期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角度集中展示新中国7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自上映以来口碑与票房飙升,不断刷新各种记录。该电影成功的原因在于
①立足与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 ②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③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故事题材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 D 2. A
【解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A:材料展现的不仅仅是中国在政治方面的变化,“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以偏概全,A排除。
B: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与经济的发展、时代变化有时不同步,B错误。
C:材料未能体现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C排除。
D: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群众游行方阵用各种形式演绎着新中国的时代画卷。这表明庆典活动全方位展现中国综合国力的巨变,体现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主体。①②:“串联新中国最具代表意义的七个历史瞬间,将镜头对准每个时期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角度集中展示新中国7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这说明《我和我的祖国》立足于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获得成功,①②符合题意。
③: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错误。
④:故事题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④错误。
故本题选A。
3.上一节垃圾分类普及课、长一些垃圾分类小知识、做一次垃圾分类志愿者……丰富多样的学校课程实践活动让环保理念从课堂走向生活,让垃圾分类从书本延伸至实践,让“小公民”焕发出强大的环保正能量。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人的文化素养只有在接受知识教育过程中才能逐步培养出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①③:“丰富多样的学校课程实践活动让环保理念从课堂走向生活,让垃圾分类从书本延伸至实践,让“小公民”焕发出强大的环保正能量”这体现了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材料未涉及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排除。
④: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而不是只有在接受知识教育过程中才能逐步培养出来,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取决于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等)3.特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2)深远持久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4.优秀文化的作用: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启示: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4.驼色、桃红、水红、月白……这些云锦丝绸颜色曾长期尘封于古籍之中,如今借助数字化技术,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第一次完整绘制出云锦色谱,归纳出云锦常用的27种色彩。于是,云锦有了自己的“标准色”。云锦丝绸“标准色”的建立印证了
①现代科技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 ②科技进步决定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③继承与发展是文化传承的两个方面 ④科学技术改变文化交流传播的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①:借助数字化技术,江南丝绸有了云锦色谱,有了自己的“标准色”,这说明现代科技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①符合题意。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科技进步不能决定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②错误。
③:云锦丝绸颜色曾长期尘封于古籍之中,人们借助数字化技术,为其第一次完整绘制出云锦色谱,归纳出自己的“标准色”,说明人们对云锦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继承与发展是文化传承的两个方面,③符合题意。
④:科学技术会助推文化交流与传播,但并未改变文化交流传播的途径,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1.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1)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经济、政治决定文化)(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继承与发展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就是文化传承。(3)意义: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地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注:继承不是原封不动的承袭传统,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5.大型文化类节目《一堂好课》将录制现场搬进高校校园,邀请顶尖学者从国学、艺术、军事、体育等各个领域为年轻学子讲授启发心灵的课程,用“知识榜样”的力量激发了年轻一代追寻学科与思想的力量,并筑信仰之基。开设《一堂好课》是基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②积极参加文化活动能够培养健全人格
③文化是培育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④优秀文化作品能够塑造人生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的作用。①④:《一堂好课》将录制现场搬进高校校园,邀请顶尖学者为年轻学子讲授启发心灵的课程,用“知识榜样”的力量激发年轻一代追寻学科与思想的力量,并筑信仰之基,这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也体现了优秀文化作品能够塑造人生,①④符合题意。
②: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②错误。
③:优秀的文化才是培育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人的精神内容更加丰富和充实)①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过程,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②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大大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精神力量—(激发起人生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取得成功的强大动力)①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先进文化总是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激励我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重要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②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想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注:综合运用本单元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文化软实力与当代国际竞争、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等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加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6.卡雀哇节,又称祭天过年节,是独龙族一年中唯一的传统节日。通过挂麻布、捏制山神和野兽造型的面膜、剽牛祭天、牛锅庄舞等活动,展示独龙族的风土人情。庆祝卡雀哇节
①是独龙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是独龙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③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④是展示独龙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节日、中华民族精神。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①正确。
②: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民族节日不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②排除。
③:中华民族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③错误。
④:“通过挂麻布、捏制山神和野兽造型的面膜、剽牛祭天、牛锅庄舞等活动,展示独龙族的风土人情”说明庆祝卡雀哇节是展示独龙族文化的重要载体,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7.街道改变模样、商铺房租连年涨、大型购物中心挤占生存空间、外卖平台抢走生意……在一轮轮冲击下,近几年,承载儿时记忆的传统特色小店有利于
①挖掘历史,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②回归传统,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③博采众长,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 ④留住乡愁,领略城市特色文化韵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①④:承载儿时记忆的传统特色小店有利于挖掘历史,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利于留住乡愁,领略城市特色文化韵味,①④符合题意。
②:传统的不一定都是优秀的,不能一味回归,②错误。
③:材料未体现博采众长,③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②③。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8.“水嘉南渡”“靖康南渡”“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等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人口迁徙,加速了地域文化的融合汇通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进程,也使长江文明带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移民文化带。这说明人口迁徙
A. 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B. 实质是一种文化活动
C. 推动不同文化走向趋同 D. 奠定当地的文化基础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徙。A: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人口迁徙,加速了地域文化的融合汇通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进程,也使长江文明带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移民文化带,这说明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A正确且符合题意。
B:材料不能体现人口迁徙的实质是否是一种文化活动,B排除。
C: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不应“趋同”,C错误。
D:经济是文化的基础,D错误。
故本题选A。
9.办与时代同行的高中教育,要突出德育的时代性,强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有序推进选课走班,积极探索互动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这一系列改革旨在
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②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
③创新教育方式推动文化传播 ④提高以思想道德为核心的文化素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认识教育的作用。①②:要突出德育的时代性,强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积极探索互动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这些说明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不涉及创新教育方式推动文化传播,③排除。
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综合认识教育的作用:(1)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教育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10.《礼记》有云:“凡举事,毋逆天数,必顺其时,慎因其类。”这表达了中国古人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与今天人与自然统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赢的生态文明观具有一致性。这说明
①传统自然观念是今天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
②传统自然观必然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③优秀的传统自然观是现代生态文明观的根基
④生态文明观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①:“传统自然观念是今天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说法明显错误,今天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是努力的方向,而不应指向过去,①错误。
②:“传统自然观必然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说法过于绝对化,传统自然观有精华也有糟粕,不会必然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②错误。
③④:中国古人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与今天人与自然统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赢的生态文明观具有一致性,说明优秀的传统自然观是现代生态文明观的根基,也说明生态文明观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1.一方面,我国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留和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注:面对传统文化,我们需要继承,但不能“沿袭”更不能“抛弃”,“沿袭”即为守旧,导致民族文化的落后,阻碍文化的发展。“抛弃”将使民族的发展失去根基。
11.从亚太经合组织北京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到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博鳌亚洲论坛,再到开创性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主场外交成为展现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的重要舞台。主场外交
①能够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有利于发挥中华文化的主导作用
③能促进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④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效载体和途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文化的交流与传播。①④:一系列主场外交成为展现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的重要舞台,这能够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说明主场外交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效载体和途径,①④符合题意。
②: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中华文化不能起主导作用,②错误。
③: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世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12.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中国民间传统审美内容。如今,一张张刻板细腻、风格清新的桃花木版年画仍为一些江南人家过年必备的年俗风物。桃花坞年画
①具有强大的包容性 ②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④承载着江南民众对美好生活向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①错误。
②: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②错误。
③:桃花坞年画由宋代流传至今,仍为一些江南人家过年必备的年俗风物,这说明作为传统文化的桃花坞年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③符合题意。
④:“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中国民间传统审美内容”,这说明桃花坞年画承载着江南民众对美好生活向往,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1.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1)传统文化重要标志—传统建筑;中华文明重要标志—汉字;民族文明程度重要标志之一—科技。(2)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 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传统文化的特点: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佳节倍思亲;大陆与台湾同祖、同根、同源)
13.“汉服”,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它不仅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而且反映着华夏礼乐制度。日本、朝鲜、越南等亚洲部分国家和民族的服饰均具有汉服的典型特征。这表明中华文化
①能够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②具有独特性和民族性的特征
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④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待文化多样性、中华文化的特征。①:材料没有体现中国文化能够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然而体现其他民族文化吸收中华文化的文明成果,①不符合题意。
②:“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它不仅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而且反映着华夏礼乐制度,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和民族性的特征,②符合题意。
③: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③错误。
④:日本、朝鲜、越南等亚洲部分国家和民族的服饰均具有汉服的典型特征,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4.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惨遭劫掠焚毁,马首铜像与其他12尊兽首铜像流失海外。2007年,港澳知名爱国人士何鸿燊先生通过拍卖获得马首铜像。此后,马首铜像一直在港澳地区公开展示,增进了港澳同胞对祖国文化的了解。2019年11月,国家文物局经与何鸿燊先生协商,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至此结束马首铜像百余年离散漂泊之路。如果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下列选项你认为最贴切的是
A. 漫漫回归路,拳拳爱国心 B. 圆明梦圆,再拓收藏市场空间
C. 抢救流失文物,反对文化霸权 D. 保护历史文物,弘扬时代精神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爱国主义。A:随着港澳知名爱国人士何鸿燊先生通过拍卖获得马首铜像,之后划拨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马首铜像百余年离散漂泊之路终结束,反映了马首铜像漫漫回归路,炎黄子孙拳拳爱国心,A符合题意。
B:材料反映的不是再拓收藏市场空间,B排除。
C:材料未涉及文化霸权,C排除。
D:材料与弘扬时代精神无关,D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15.2019年9月17日,以熊猫为原型设计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正式亮相。以熊猫的敦实和力量,彰显奥林匹克的精神;以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以左手掌心心形图案,代表主办国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以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该设计
①筑牢了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根基 ②根植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实现文化创新
③在融入时尚元素中突出现代感和未来感 ④将中国传统文化巧妙演绎为奥林匹克精神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①: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根基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指向的是传统文化,该设计不能筑牢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根基,①排除。
②:以熊猫的敦实和力量,彰显奥林匹克的精神,以左手掌心心形图案,代表主办国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体现的是根植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实现文化创新。②符合题意。
③:以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以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说明该设计在融入时尚元素中突出现代感和未来感,③符合题意。
④:中国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全部被演绎为奥林匹克精神,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巧解漫画类选择题,可采用“口诀”法解答。考生应牢记下列口诀:图画要看全,褒讽弄明显,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图画要看全”是指要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褒讽弄明显”,我们先弄清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题旨是什么”,是指要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联系课本选”,是指在具体做题时,应将题干、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
16.生猛的沈阳、坦荡荡的武汉、讲究的厦门、包容的广州……这是文化记录片《宵夜江湖》讲述的不同城市的市井传奇故事,以美食的差异性展现城市的独特气质。这说明
A. 美食文化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 B. 区域文化既保持特色又渐趋融合
C. 各民族文化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D. 美食是展现中华文化区域性的载体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A:“美食文化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夸大了美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A排除。
B:材料体现了区域文化保持特色,但未体现区域文化的渐趋融合,B排除。
C:材料只涉及区域而未涉及民族,C排除。
D:文化记录片《宵夜江湖》讲述的不同城市的市井传奇故事,以美食的差异性展现城市的独特气质美食是展现中华文化区域性的载体,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1.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成因: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2)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2.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3)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4)中华文化的意义: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7.当前,一些农村地区还存在“人情大于天”“儿子娶妻,爹娘脱皮”“老无养、邻不友、亲不睦”,个人自我意识膨胀,家庭、集体观念淡漠……这些不良风气成为乡村治理的堵点和难点。这要求培育和涵养文明乡风应
①移风易俗,自觉抵制腐朽文化 ②摒弃陋习,推动形成公序良俗
③弘扬美德,强化道德教化作用 ④倡导多样,满足不同层次需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看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①:材料反映的是落后文化,而不是腐朽文化,①排除。
②③:培育和涵养文明乡风应摒弃陋习,推动形成公序良俗,应弘扬美德,强化道德教化作用,②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不是阐释人们对文化的需求,而是阐释乡村治理,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如何看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1)落后文化。①含义:指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②表现: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看相、算命等,是文化糟粕。③处理方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①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②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③处理方法:必须依法取缔,坚决抵制。
(3)现阶段依然存在的原因: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②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③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
注1: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含义、态度)
注2:启示:①(国家角度)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②(公民角度)作为中学生,在文化中选择,需要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18.2019年11月1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专列正式亮相北京地铁1号线,让馆藏的文物与乘客零距离接触。全车共有六节车厢,既有展现中华5000多年璀璨文明的文物元素,又有展现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历史时刻的红色文物。“国博专列”的开通
①是新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又一缩影
②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④为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滋养人的心灵创造条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①:材料中的“国博专列”的开通属于发展文化事业的举措,而不是文化产业快速发展,①错误。
②:中国国家博物馆专列正式亮相北京地铁1号线,让馆藏的文物与乘客零距离接触,这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未涉及物质文明建设,③排除。
④:“国博专列”展现中华5000多年璀璨文明的文物元素,展现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历史时刻的红色文物为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滋养人的心灵创造条件,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材料型选择题。题型特点:题干的内容,多是选取现实政治生活或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事例,要求学生思考并正确回答材料中所包含的基础知识,或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指出材料中所蕴含的基本原理。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目时,应首先读懂题干中材料的意思,特别是抓准材料中的中心词或关键词,以准确把握题干的主旨。然后,再逐一对题肢排查,将观点错误的题肢舍去。在排误后对观点正确的选项加以比较,选出最符合题干主旨的那一项。
19.厦门市中小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如走街串巷进行垃圾分类宣传督导、协助市图书馆分类整理馆藏图书、英文义务导游小分队为外国游客提供景点介绍服务。中小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旨在
①全面打造高素质的志愿服务团队 ②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③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 ④提高青少年的思想觉悟和责任担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①:“全面打造高素质的志愿服务团队”夸大了中小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作用,①排除。
②④: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目的是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提高青少年的思想觉悟和责任担当,②④符合题意。
③:中小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不是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③排除。
故本题选C。
20.“田忌赛马”“围魏救赵”“刻舟求剑”等中国古代成语故事中包含着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哲学道理。这表明
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处处有哲学 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③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们对各种思想的提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生活。①:中国古代成语故事中包含着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哲学道理,这意味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处处有哲学,①符合题意。
②:材料阐释的是哲学的产生而不是阐释哲学是否具有指导作用,②排除。
③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不是产生于人们对各种思想的提炼,③正确,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哲学与生活:(1)哲学源于生活。(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指导生活。(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1.我国民间有“抓周”的习俗。孩子周岁时,家长会将笔、墨、纸、砚、算盘、钱币、书等多种物品摆放于孩子面前,任其抓取,并以此来预卜其前途命运。“抓周”习俗
A. 以孩子的选择来预卜孩子的命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B. 以预卜的形式来预测孩子的命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C. 以选择的物品来预测孩子的前途属于朴素唯物主义
D. 将孩子的选择与其命运联系起来属于形面上学唯物主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AB:通过抓周来占卜孩子未来的命运,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A错误,B正确。
C:朴素唯物主义把具体的物质归结为世界的本原,以选择的物品来预测孩子的前途不属于朴素唯物主义,C排除。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将孩子的选择与其命运联系起来不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而属于客观唯心主义,D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哲学的基本派别:1.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①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②局限性: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①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②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不彻底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2.唯心主义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观念、感觉、经验、心灵夸大为唯一实在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概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2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无论唯物主义还是辩证法思想,都具有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表现在
①唯物主义常常受形而上学束缚 ②辩证法常常被唯心主义所窒息
③辩证法和唯物主义从未相结合 ④辩证法都是唯心主义的辩证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的哲学发展史。①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物主义往往受到形而上学的束缚,辩证法常常被唯心主义窒息,①②符合题意。
③:在古代,就有过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结合,只不过是朴素的,没有科学基础上的结合,③
错误。
④:朴素唯物主义是存在辩证思维的,“辩证法都是唯心主义的辩证法”说法既错误也不符合题意当时哲学界的现实,④排除。
故本题选A。
23.达尔文提出的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说明整个生物界处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也说明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在于自然界本身。这一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之一。这表明
A. 具体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
B.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 哲学是一门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科学
D.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研究对象对具体科学提供研究方案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这一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之一”,这表明具体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A正确且符合题意。
B:材料阐释的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而不是反映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哲学不是综合性科学,C错误。
D: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对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并不提供具体的研究方案,D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注意: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24.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
①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②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
③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④方法论与世界观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①正确。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②错误。
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二者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③正确。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方法论与世界观的关系,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二、根据下列各题的要求回答问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厦门市政府在推动旅游产业升级,发展精品夜游经济的过程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打造从“亮化”到“美化”再到“文化”逐步提振升级的夜游工程。通过3D、水幕全息投影和地面灯光互动技术让光、景、人融为一体的沉浸式体验为夜游提供了更多可能。鹭江——中山路夜游中,游客观赏南洋骑楼建筑、品尝闽台特色小吃、聆听小巷坊间的古老南音;鼓浪屿上,游客体味万国建筑文化、华侨富商文化和多元音乐文化,更喜欢夜宿风格各异的民宿酒店、走进各类演出剧院,深度体验鼓浪屿特有的生活方式;厦大——曾厝垵夜游中,游客领略嘉庚风格建筑群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感悟嘉庚精神的同时愈发喜欢驻足于纪念馆、文创店、艺术展……“美化”的景点留住游客,“文化”的景点拓展消费。伴随夜游,景点周边的民宿、餐饮、24小时书店、小剧场、文创等相关产业持续火爆。2018年厦门市旅游总收入达1402.12亿元,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900.32万人次,其中,40%左右的游客产生夜间消费。文旅融合正引爆厦门夜游经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文旅融合是如何引爆夜游经济的。
【答案】(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打造从“亮化”到“美化”再到“文化”逐步提振升级的夜游工程,为文化的发展提供助力。(2)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水幕全息投影和地面灯光互动技术为夜游提供了更多可能。(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伴随夜游,景点周边的文化产业持续火爆。游客也能体会到优秀地方文化的多元各异,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解析】本题以夜游经济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厦门市政府在推动旅游产业升级,发展精品夜游经济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文旅融合是如何引爆夜游经济的。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相关知识,主要两个层次: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其中“相互影响”又分为经济的基础作用、文化的反作用。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经济的基础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打造从“亮化”到“美化”再到“文化”逐步提振升级的夜游工程,为文化的发展提供助力。
②文化的反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水幕全息投影和地面灯光互动技术为夜游提供了更多可能。
③相互交融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伴随夜游,景点周边的文化产业持续火爆。游客也能体会到优秀地方文化的多元各异,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点睛】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本题知识角度已经给出)。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细化知识要求并确认)。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7月6日,地处浙江省的良渚古城遗址成功。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居世界第一。83年前开启的良渚古城遗址考古进程,让这座公元前3300年到公元前2300年之间的“中华第一城”逐渐掀开神奇的面纱。11条水坝组成的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世界上最早的拦洪水坝系统;神秘绚烂的礼俗制度、令人赞叹的农业和手工业水平、规模庞大的城市系统,共同描绘出一幅中国史前社会文明的图景;大量出土的以鸟、婵、鱼等为原型的玉琮、玉璧、玉玦等玉雕动物佩饰文物,折射出先民的精神追求,彰显着古代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观念,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为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实物依据和学术支撑,印证了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不曾中断的发展特点。
加强良渚古城遗址保护,进行适度合理利用,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才是保护文化遗产、使其获得持续生命力、传承内在价值的必然选择。
“守护好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的根与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保护和利用良渚古城遗址的现实价值。
【答案】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保护和利用良渚古城遗址为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实物依据和学术支撑,印证了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不曾中断的发展特点。不能将良渚古城遗址产业化,而应保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减少人为干扰,深入挖掘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厚重的人文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解析】本题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良渚古城遗址的建筑特点及文化价值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材料与知识的整合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保护和利用良渚古城遗址的现实价值。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文化遗产。考生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知识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保护和利用良渚古城遗址为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实物依据和学术支撑,印证了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不曾中断的发展特点。不能将良渚古城遗址产业化,而应保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减少人为干扰,深入挖掘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厚重的人文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点睛】政治学科主观题,特别是材料分析题,往往都要解决三个逻辑:材料逻辑、知识逻辑、整合逻辑。材料逻辑就是对材料进行解读,一般是提取关键信息或者对材料进行意思上的分层;知识逻辑就是搜寻解答问题所需的相关联的知识点;整合逻辑就是将知识点和材料的解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好这三步,问题也就基本迎刃而解。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兴国安邦”“精忠报国”等传统观念无不涵养着浓厚的爱国情怀。鸦片战争以后,以“救亡图存”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成为激荡于华夏大地的时代最强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启了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爱国主义又有了新的内涵。
材料二 上世纪60年代,爆炸力学和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林俊德肩负着特殊使命深入我国大西北,隐姓埋名,潜心铸造大国重器,参与我国45次全部核试验任务。他善于用简便实用的方法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由他发明的“罐头盒”状钟表式压力自记仪,准确测量出了核试验冲击波的全部合格数据,在我国第一颗核爆实验中首战立功,自此应用于各种高尖端武器试验之中。爆炸力学是最危险的学科之一,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每次场区实验,他总是尽可能地离炸点近点、再近点。每次实验,他都精细把关,对关键环节更是反复思考讨论,亲自动手。重病期间,为了和病魔赛跑,他作出了拒绝化疗和手术的选择,在病房的办公桌前对一生从事研究的学术思想和技术思路进行整理。在生命的最后5个小时,半昏半醒间仍反复叮咛学生和家人工作上的事情。他的一生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诠释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1)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时代主题。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谈谈对新时代爱国主义内涵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林俊德的事迹对青年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启示。
(3)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氛围日渐浓厚,形式日益丰富多样。请你列举两种面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形式。
【答案】(1)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爱中国共产党、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注重理想信念的学习,学而信,学而思,学而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学修德明辨笃实。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守公德严私德。不尚空谈,立足实践,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3)①组织国家勋章获得者电视节目观摩活动。②开展适合青少年的爱国实践。
【解析】本题以爱国情怀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以及爆炸力学和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林俊德践行爱国主义的经历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谈谈对新时代爱国主义内涵的理解。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新时代爱国主义内涵。考生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首先阐释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然后结合材料阐释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最后阐释当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爱中国共产党、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林俊德的事迹对青年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启示。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考生要认真研读材料,结合材料可以发现解答本题知识角度主要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实践。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列举两种面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形式。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结合考生身份和教材知识,可以从感知和实践层面分析作答。
【点睛】第(1)问,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爱国主义”,考生根据教材对“爱国主义”相关知识的阐述分析作答。第(2)问,本题属于“启示类”主观题。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是理论启示,还是行为启示,若是理论启示,一般提出理论依据;若是行为启示,侧重于应该怎么办层面,要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寻找措施;若设问比较笼统,需理论启示和行为启示均要思考,可按理论依据+具体做法模式思考。第(3)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开放性题目,要用好发散思维方式。解答好开放题切记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今,打卡“学习强国”成了一种新风尚。“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由PC端、手机客户端两大终端组成,全网共有“学习新思想”“习近平文汇”“学习文化”“环球视野”“学习慕课”等17个板块180多个一级栏目,聚合了大量可免费阅读的新闻、期刊、古籍、公开课、歌曲、戏曲、电影、图书等资料,汇聚了包括政治、历史、文化、科学、军事、艺术等海量免费优质的图文和音视频学习资源,可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权威、最全面的信息平台,也是干事创业的理论宝库、强魄铸魂的精神家园。通过“播报”的阅读功能,人们不需要长时间看手机,直接用听读模式就能够轻松学习。该平台丰富的内容和人性化的设计,极大地满足了互联网条件下多样化、自主化、便捷化的学习需求。越来越多的党员和群众加入到学习大军,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登录“学习强国”平台进行学习成为了每天必选动作,让碎片时间变得充实而富有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打卡“学习强国”何以成为新风尚。
【答案】(1)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打卡“学习强国”有利于接受健康文化的影响。
(2)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学习强国”呈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学习强国”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时代精神,引导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学习强国”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先进健康文化,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解析】本题以“学习强国”平台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内容丰富性及操作便利性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打卡“学习强国”何以成为新风尚。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打卡“学习强国”有利于接受健康文化的影响。
②优秀文化的作用角度:写出主干知识: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学习强国”呈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写出主干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打卡“学习强国”有利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引导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角度:写出主干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学习强国”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先进健康文化,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点睛】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通常要分析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和意义,“依据”即与试题设问相关联的理论知识;“必要性”一般教材也会有相应的论述,或者从材料中提炼;“意义”需考生围绕试题主题阐发,一般用“……有利于……”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增强、推动、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式表述。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运动。这一时期,随着私学的兴起、科技的进步、铁器牛耕的普及,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诸侯国政治、军事力量快速发展,奴隶制度逐渐瓦解,新兴的地主阶级逐渐兴起。剧烈的社会变动促进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兵家、杂家等思想流派的形成,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中的先进思想对世界的思考,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促进了春秋战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春秋战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的思想先导。气象恢宏盛大的诸子先进思想构成了后续中华文化—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民族习俗、生活方式与思想方式的主体,这个时代留下的思想智慧不仅像乳汁一样滋养了华夏民族,而且成为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结合材料,运用“时代精神的精华”的知识,分析诸子百家的先进思想对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积极影响。
【答案】(1)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来源于时代,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诸子百家的先进思想正确地反映当时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促进了春秋战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春秋战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的思想先导。
(2)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为人们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诸子百家中的先进思想通过对世界的思考,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解放人的思想,为社会变革作思想准备。气象恢宏盛大的诸子先进思想滋养着华夏民族,为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养料和精神助力。
【解析】本题以思想运动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诸子百家中的先进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时代精神的精华”的知识,分析诸子百家的先进思想对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积极影响。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时代精神的精华”的相关知识,主要两个层次:真正哲学的总结和升华作用、真正哲学的社会变革作用。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
真正哲学的总结和升华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来源于时代,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诸子百家的先进思想正确地反映当时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促进了春秋战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春秋战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的思想先导。
②真正哲学的社会变革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为人们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诸子百家中的先进思想通过对世界的思考,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解放人的思想,为社会变革作思想准备。气象恢宏盛大的诸子先进思想滋养着华夏民族,为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养料和精神助力。
【点睛】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以“……的积极影响”的形式呈现。考生应简要分析试题设问指向的理论依据,即知识要点可简写,或不写,“意义”的解答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用“……有利于……”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推动、增强、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动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