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7.00 KB
- 2021-09-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目题(一)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物质和运动有何联系?
(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2.运动和静止有何联系?
(1)运动的特点: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2)静止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3)静止的特点: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4)两者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辨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2.(山东高考)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辨析: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把握运动与物质的关系需要注意的问题
(1)离开运动谈物质是错误的
①错误实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运动观——只看到物质,而否认运动。
②举例:刻舟求剑,不懂得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
(2)离开物质谈运动是错误的
①错误实质: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运动观——只看到运动,而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②举例:慧能的“仁者心动”,承认了运动,但认为只是意识在运动。
(3)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
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它揭示了物质的本质,这是与意识相比较而得出的,是物质之外的现象所没有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它揭示了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较得出的。
[典例应用]
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解析] 从题干中“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像闪光一样短促”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否认了相对静止,“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也否认了相对静止,故选B。“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A、C不选。“静
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不选。
[答案] B
[融会贯通]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区别
含义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两种情形:①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特点
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错误倾向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运动观
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目题(二) 运动是有规律的
1.什么是规律?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具有哪些特点?
(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对我们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1)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江苏高考)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辨析:认识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不一定能认识规律。
2.(安徽高考)改变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曲折。(×)
辨析: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只能认识利用规律。
1.全面理解规律的含义
注:图表右侧的举例均不属于规律,如“苹果落地”属于自然现象,但其中蕴含的“万有引力”则属于规律。
2.关于规律的易错点
(1)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发明、改造、改变和消灭规律。
(2)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公理、法律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本身。
(3)规律不等于现象,凡是人的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的都是现象,规律只能凭借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4)规律没有好坏之分。规律不是永恒的、万古不变的。当事物由一种存在状态转换为另一种存在状态时,其中的规律也随之变化。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原理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的客观性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②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错误倾向
一是“宿命论”,夸大规律的客观性,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二是“唯意志论”,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规律的客观性
[典例应用]
(重庆高考)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 )
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
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
[解析] A中“顺应……就能……”说法太绝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可能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B
错误;矛盾具有普遍性,人与自然的斗争性不可能被消除,C错误;改善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D正确。
[答案] D
[融会贯通]
如何按规律办事
(1)按客观规律办事,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
(2)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造福人类。
(3)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4)要做到按规律办事,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知识点一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句句歌词直戳心扉,掀动了多少人的感慨。材料体现了( )
A.物质运动具有绝对性
B.世界存在尚未认识的事物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D.物质世界的复杂性、多样性
解析:选A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表明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没有静止不变的事物,故A符合题意。B、C、D均与题意不符。
2.马克思认为:“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说明( )
①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④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选D 本题考查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③④正确;①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②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
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静止是( )
A.运动的特殊状态 B.运动的承担者
C.运动的普遍状态 D.运动的存在方式
解析:选A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均错误。
知识点二 运动是有规律的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C.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D.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解析:选A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遵循着各自的规律,都呈现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同时规律会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及其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B、C、D三项说法错误。
5.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北半球水的漩涡是逆时针旋转的。但由于其他外力的作用,如水冷热不均、水本身的流动等都可能会造成漩涡的反方向旋转。这一情况说明( )
A.物质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
B.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
C.物质运动的规律是普遍的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解析:选D 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其他外力的作用”,即条件改变,规律发生的作用就会改变,体现了规律的条件性。D项符合题意。
6.医专家认为:多吃盐容易使人患高血压、心肌梗塞,但没有盐的食物又寡淡无味。为解决这一难题,专家研制出了“保健盐”,其特点是调整了盐的化学成分,使其既能满足人的需要,又不至于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保健盐”的研制过程表明( )
A.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决定规律发生作用的大小
B.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规律
C.人们对规律的认识无法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
D.人们能够创造条件认识和利用规律
解析:选D “保健盐”的研制过程说明人们充分考虑盐对人的作用,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观点错误。
7.APEC期间,空气质量接近一级水平,北京天空被称为“APEC蓝”。对雾霾和“APEC蓝”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雾霾和“APEC蓝”是自然现象,其出现与否是客观规律起作用的结果 ②雾霾和“APEC蓝”都是人为现象,人们可以通过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控制其发生 ③能否实现从雾霾到“APEC蓝”的转化,取决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程度 ④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实现从雾霾到“APEC蓝”转变的关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 雾霾和“APEC蓝”都是人为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故②④是对雾霾和“APEC蓝”的正确认识,①错误;③中的“取决于”说法错误,主观能动性不能起决定作用。本题选D。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毛丰美,辽宁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村主任,是当之无愧的“农民代言人”。在他执着为“三农”提建议的背后,是对“三农”执着坚守、不离不弃的爱。他忠诚履职,为推动农村法治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人大代表的榜样;他开拓进取、敢于担当,将一个穷山村发展成富裕文明的新农村,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典范。
大梨树人的精神就是一个字——“干”!鸡叫天亮干,披星戴月干,头顶烈日干,大梨树人用汗水和智慧干出一片新天地。大梨树人的干字精神内涵:苦干,弯大腰、流大汗;实干,重规律、求实效;巧干,讲科学、闯市场。干字文化广场记录了大梨树人艰苦创业、矢志不悔的开拓精神,也展示了大梨树村30年脱贫致富的风雨历程。干字精神将随着大梨树的振兴和发展而世世代代传承光大!
结合材料,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分析大梨树人的干字精神内涵。
解析:本题知识范围明确,“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分析干字精神的内涵。首先要明确原理内容,然后根据原理内容结合材料分层回答即可。
答案:(1)推动新农村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因为规律具有客观性。大梨树人重规律、求实效、讲科学就是尊重客观规律的最好体现。
(2)大梨树村的脱贫致富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规律、利用规律的重要条件。大梨树人苦干、弯大腰、流大汗的艰苦创业精神印证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