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00 KB
  • 2021-09-04 发布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

  • 3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淮安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9年6月7日,北京喇叭沟原始森林公园里,上演了一场别具特色的“满韵霓裳”的满族服饰秀,让游客一览满族服饰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自然美与创作美的琴瑟和声。材料表明 A.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B.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 文化是实践活动的产物 D. 人的文化素养主要靠后天培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ACD: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没有反映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文化是实践活动的产物、人的文化素养主要靠后天培养,ACD不符合题意。‎ B:“满韵霓裳”的满族服饰秀是人们组织上演的,同时让游客一览满族服饰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自然美与创作美的琴瑟和声,这体现了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B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2019年6月,在日本东京举办了“北京周”系列活动。通过北京城中轴线展览,日本人能够更加了解北京城发展历程和北京文化。这表明 A.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B. 文化是社会精神力量的重要体现 C. 人们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创造文化 D. 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A:“北京周”系列活动,通过北京城中轴线展览,日本人能够更加了解北京城发展历程和北京文化,这表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A符合题意。‎ B:材料未涉及社会精神力量,B不符合题意。‎ C:“北京周”系列活动不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C不符合题意。‎ D: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D错误。‎ 故本题选A。‎ ‎3.文化衫,是人们对具有特定含义服装的称呼,它上面印有特定的图案或文字,展示着穿着者对个人生活的喜好与信仰的表达。现在许多企业为扩大影响,往往主动给消费者赠送文化衫。企业的这一做法说明 A. 经济政治是文化的基础 B. 文化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 C.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 文化是一种现实的生产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材料未能体现经济政治是文化的基础,A不符合题意。‎ B.:先进的 、健康的文化对经济才具有促进作用,B错误。‎ C:“现在许多企业为扩大影响,往往主动给消费者赠送文化衫。”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符合题意。‎ D:文化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但文化自身不是现实的生产力,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A、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B、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粽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有些人即使移民海外,端午节这天也会千方百计地吃上粽子。这说明 A. 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B.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 健康的文化活动能够培养健全的人格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C:吃粽子的习俗从春秋之前一直延续至今,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C正确。‎ ABD: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健康的文化活动能够培养健全的人格,材料均未涉及,A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5.2019年5月31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第70个年头,在这个时刻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正当其时。这一说法的依据是 A. 开展主题教有能够确立党的执政地位 B. 开展文化活动能够对人产生重要影响 C. 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D. 参加健康文化活动能使人获得精神上愉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A:开展主题教育能够确立党的执政地位,夸大了开展主题教育的作用,而且党的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建国时就已确立,不是这次主题教育活动确立的,A错误。‎ B:在建国70周年和确立党执政地位70周年之际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说明了文化活动能够对人产生重要影响,B符合题意。‎ CD:材料未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也未涉及人的精神上的愉悦,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6.自2019年5月16日起,央视电影频道连续播放了《上甘岭》等6部抗美援朝题材影片,这些影片曾红遍中国,是几代人的记忆,如今重温经典,依旧振奋人心。这表明 A. 优秀文化时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B. 爱国主义是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C.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 重温经典是提升文化素养的根本途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A:材料强调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而不是强调优秀文化时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A不符合题意。‎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B错误。‎ C:“这些影片曾红遍中国,是几代人的记忆,如今重温经典,依旧振奋人心”,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符合题意。‎ D: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提升文化素养的根本途径,D错误。‎ 故本题选C。‎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里和价值追求当中,历来就有文以载道、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具有家国天下的博大文化情怀。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优秀文化 A. 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B. 是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C. 具体内涵往往应时而变 D. 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A:文化是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而不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A错误。‎ B: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B错误。‎ C:材料未涉及优秀文化的具体内涵往往应时而变,C不符合题意。‎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里和价值追求当中富有文以载道、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富有家国天下的博大文化情怀,说明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今天仍能激起人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8.2019年6月,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淮安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暨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主场活动在淮安隆重举行,这一活动的举办 A. 能够增强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 B. 能增强世界人民对大运河文化的认同感 C. 可以使大运河文化遗产不再遭到破坏 D. 可以让人们领略到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答案】A ‎【解析】‎ ‎【详解】A:第二届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的成功举办能够增强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激发人们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性,A正确。‎ B:对本民族文化要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要尊重,B错误。‎ C: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的举办能增强人们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但不能使大运河文化遗产不再遭到破坏,C错误。‎ D:材料未涉及不同民族文化,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9.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唐三彩载丝骆驼俑唤起丝绸之路的古老记忆:在中国美术馆,吴冠中的《红莲》以油画语言彰显传统写意: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中央芭蕾舞团以《天鹅湖》选段展现中西合璧的律动……这一幅幅场景告诉我们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 ‎②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中华文化能借鉴其它民族文化的有益成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要求。①④唐三彩载丝骆驼俑唤起丝绸之路的古老记忆:吴冠中的《红莲》以油画语言彰显传统写意:中央芭蕾舞团以《天鹅湖》选段展现中西合璧的律动,这一幅幅场景告诉我们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同时也说明在文化交流、融合中中华文化能借鉴其它民族文化的有益成分,①④符合题意。‎ ‎②: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不是根本动力,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必要性)‎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10.下列诗文与名言所揭示的文化思想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B.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 C. 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D.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ACD:“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都强调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B:“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是在强调文化的作用,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 故本题选B。‎ ‎11.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们在接受采访时一致认为,2019年高考命题依托高考评价体系,推进了高考内容改革,机制性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系性促进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这说明 A.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最为有效方式 B. 应试能力是人才素质的根本标准 C. 教育具有传递文化特定功能 D. 教育方式的变革引领人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A: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但不能说是最为有效方式,A错误。‎ B. 应试能力是人才素质的根本标准,B说法错误。‎ C.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C正确。‎ D. 教育方式的变革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引领人的发展”夸大了教育方式变革对人的影响,D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3)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12.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机构数和图书出版印数变化图中可以解读出的信息有 A. 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B. 我国重视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C. 我国旧的传媒不断消失趋势不可避免 D. 我国的文化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方针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作用。A:图表中不能反映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A不符合题意。‎ B:图表中公共图书馆业机构,图书出版印数显著增加反映了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说明我国重视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的作用,B正确。‎ C:图表未涉及新旧传媒的对比,也就不涉及我国旧的传媒不断消失趋势不可避免,C不符合题意。‎ D:我国的文化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方针,说法正确,但图表没有体现,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是图表类选择题。第一、注意数字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图表型试题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以大量的数字、以直观的形式呈现丰富的经济信息,以此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将试题信息与所学内容联系起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体现。因此如果不能实现由数字语言到文字语言的转化,则既不能简洁地表达丰富的信息,也无法实现对知识的调动。第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 解释经济现象的本质,为寻求问题原因或解决办法奠定条件。在高考的能力要求中,不仅要求学生能正确的描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而且要求能够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这一步是实现试题材料和学科原理结合的关键。第三、注意标题和注解。标题和注解是图表型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标题往往就是图表式材料的核心信息,对理解图表式材料的中心观点、把握分析问题的方向有重要提示作用。附注或注释是对图表不能直接罗列或体现的内容所作的文字补充说明,是图表式材料的有机组成部分。附注可以使图表的本意得到更全面、更彻底的表达,所以图表如果有附注,在审题时一定不能忽视,它是解答问题必须涵盖的内容,换言之,如果在组织的答案中没有注解内容的分析和体现,则此题必失分无疑。第四、注意把握纵横两个不同的比较方向。一般来讲,纵向比较看成绩,横向比较看差别(问题)。在经济问题的分析中,依据辩证法的要求。一般要看到问题的两个方面,以利于总结经验,寻求更好的发展。通过对图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综合,把握其内在联系,归纳出图表的中心观点或结论。第五、注意图表中的特定时间。图表中有的年份具有特殊意义,要注意理解特殊年份的特殊意义及其对准确把握图表中心观点的启示。‎ ‎13.我国很多地区保留着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清明节扫墓吃青团、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传统习俗。我国众多的民间传统习俗都是 A. 应努力继承和积极发扬 B. 中华文化的见证,标志中国进入文明时代 C. 传统文化的形式,被人们称为凝固的艺术 D. 中华民族的标识,是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A:民间传统习俗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应批判继承,A错误。‎ 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见证,标志中国进入文明时代,B错误。‎ C:建筑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被人们称为凝固的艺术,C错误。‎ D:“我国很多地区保留着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清明节扫墓吃青团、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传统习俗。”这说明民间传统习俗都是中华民族的标识,是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传统习俗的继承: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文字。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14.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生动传神,寓意深邃,极具启迪意义。这说明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 A. 鲜明的民族性 B. 相对稳定性 C. 自身的传承性 D. 现代价值与意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征。ABC:材料的主旨是强调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与意义,AB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D: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生动传神,寓意深邃,极具启迪意义,体现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现代价值与意义,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5.“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道出了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医药浴法”保护与发展的真谛。这要求我们在保护和传承藏医药浴法时做到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②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 ‎④移风易俗,自觉剔除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①③: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①③正确。‎ ‎②:“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是我们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材料反映的是传统文化,②不符合题意。‎ ‎④: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材料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医药浴法”很显然是优秀的传统文化,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留和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注:面对传统文化,我们我们需要继承,但不能“沿袭”更不能“抛弃”,“沿袭”即为守旧,导致民族文化的落后,阻碍文化的发展。“抛弃”将使民族的发展失去根基。‎ 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2)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16.在时下中国,随着工业化、现代化与城镇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城市文化水银泻地般漫向乡村,乡土文化的衰落正在加剧。如何留得住“乡愁”,守得住乡土文化,成为一道摆在人们面前难题。解决这一难题合理措施有 A. 要顺应时代潮流,逐步淘汰乡土文化 B. 要在发展基础上继承,复兴乡土文化 C. 要以创新为根本目的,重构乡土文化 D. 要在继承基础上创新,重振乡土文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A ‎:乡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要辩证对待,不能一味淘汰,A错误。‎ B:文化继承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B 错误。‎ C: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要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根本目的,C错误。‎ D:要留得住“乡愁”,又要加快发展,这需要在继承基础上创新,重振乡土文化,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与发展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就是文化传承。‎ ‎(3)意义: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地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注:继承不是原封不动的承袭传统,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17.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各地博物馆纷纷推出专门的APP,利用科技手段让文物“活”起来,让群众足不出户感受文物之美,深得群众青睐。这表明 A. 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B. 科技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 人们需要的是科技手段“活”起来的文化 D. 科技运用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科学技术。A: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错误。‎ B: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正确。‎ C:人们需要的是喜闻乐见的文化,是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C错误。‎ D:材料反映的是公益性文化事业,而不是文化产业,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与流通成为可能,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色彩斑斓,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18.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这说明 ‎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 ‎④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创新。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实践的文化创新的作用,而不是反映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工作者扎根人民,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这些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②④符合题意。‎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②错误。‎ 故本题选C。‎ ‎19.2018年9月,在我国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淮安各地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8日,洪泽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及大闸蟹节开幕;21日,金湖庆祝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开幕;22日,涟水首届农民丰收节在红窑镇金鸡坨生态农庄举行……这些庆祝活动 ‎①激发了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创造性 ‎②提升了各地区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③满足了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物质生活需要 ‎④体现了广大农民的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的追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精神文明建设。①②:在我国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江苏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这激发了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创造性,也能提升各地区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①②符合题意。‎ ‎③: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满足了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精神)生活需要,不是满足广大农民物质生活需要,③错误。‎ ‎④:材料未涉及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0.在英语中,“我”只有一个单词可以表示,而在汉语中,可以表示“我”的字词却有数十个,且不同的字词还能表明不同的性别、年龄、出身、地位,与对方关系,甚至婚姻状况等。这一现象说明中华文化 A. 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演进 B. 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C. 能展示人们独特的精神世界 D. 具有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D:“我”,有数十个,且不同的字词还能表明不同的性别、年龄、出身、地位,与对方关系,甚至婚姻状况等,这说明了中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D符合题意。‎ A: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推动人类文明的演进没有关系,A不符合题意。‎ B:中华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B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C: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C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关于标识。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重要标识。‎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中华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1.近来,针对美国运用国家力量打击中国企业华为的行为,中国网民纷纷在网络媒体留言:“支持华为,共渡难关。“华为挺住,加油!”“伟大都是熬出来的。”这些留言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 ‎①伟大创造精神 ②伟大奋斗精神 ③伟大团结精神 ④伟大梦想精神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①④,材料的主旨不是伟大创造精神,也不是伟大梦想精神,①④不符合题意。‎ ‎②:“支持华为,共渡难关。“华为挺住,加油!”“伟大都是熬出来的。”这些留言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伟大奋斗精神,②符合题意。‎ ‎③:在美国打击中国企业华为的时候,中国网民纷纷支持华为,这表明中华民族具有伟大团结精神,③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2.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单方面发起的中美经贸摩擦日益加剧,这是当前横亘在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一个挑战。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应对这种挑战,更需要我们 A.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C. 继承和保护好中华传统文化 D. 坚定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AD: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这是政治生活道理,AD 不符合题意,排除。‎ B:应对美国单方面发起的挑战,应对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挑战,需要我们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B符合题意。‎ C:中华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一味继承和保护,要区别对待,C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地位作用)‎ A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B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义 必要性: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可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必要性: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1)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具体要求: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3)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4)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5)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与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 ‎23.广大青年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伟大梦想的奋斗之中,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因为 ‎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拥护祖国统一 ‎③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要求与内涵是不同的 ‎④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爱国主义。①④:广大青年坚持爱国主义,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因为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也说明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①④符合题意。‎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②错误。‎ ‎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4.2019年4月26日,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四部门联合启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19”“专项行动,重点整治自媒体“洗稿”和图片市场。这是因为 A. 科技发展推动了文化市场繁荣 B. 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的弊端 C. 大众传媒使得文化传播低俗化 D. 当代中国文化市场色彩斑斓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市场的“忧”。A:材料的主旨不是科技发展推动了文化市场繁荣,A不符合题意。‎ B:材料反映了自媒体人为了利益经常进行网络侵权盗版,这说明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的弊端,B符合题意。‎ C:大众传媒商业性使得文化传播低俗化,C错误。‎ D:当代中国文化市场色彩斑斓,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5.下列关于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殖民文化属于落后文化,需要加强科学文化的教育,予以剔除 B. 腐朽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会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 C.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加剧了腐朽文化对我们的冲击 D. 青年人学生面对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A:殖民文化属于腐朽文化,必须依法取缔,坚决抵制,A错误。‎ B:落后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腐朽文化会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B错误。‎ C: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发展,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淫秽色情文化等也会传入我国,加剧了腐朽文化对我们的冲击,C符合题意。‎ D:坚决抵制,依法取缔的行为主体是国家,而不是青少年,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如何看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1)落后文化。‎ ‎①含义:指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②表现: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看相、算命等,是文化糟粕。‎ ‎③处理方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 ‎①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②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③处理方法:必须依法取缔,坚决抵制。‎ ‎(3)现阶段依然存在的原因:‎ ‎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②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③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 ‎(4)启示:①(国家角度)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②(公民角度)作为中学生,在文化中选择,需要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26.“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该主张 A. 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B. 本质上属于文化复古主义 C. 是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的必然选择 D. 犯了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A:题中观点主张全盘继承传统文化,没有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A错误。‎ B:“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该观点主张全面继承传统文化,在本质上属于文化复古主义,B正确。‎ C:中华文化走向复兴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C错误。‎ D:题中观点犯了守旧主义错误,而不是犯了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D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1)对待传统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27.中华文化要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只有这样 ‎①文化建设才能有正确的方向 ‎ ‎②文化创造才能有生机和活力 ‎③传统文化才能得到全面承袭 ‎ ‎④民族前行才能有引领的旗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②:中华文化要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只有这样文化建设才能有正确的方向,文化创造才能有生机和活力,①②正确。‎ ‎③: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一味继承,全面承袭,③错误。‎ ‎④: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中华文化早已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前行的旗帜,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8.过去,乡村“大人有忙不完的事和活动,各种祭祀、红白喜事、劳务什么的,小孩天天快乐玩耍”,而现在则是“老人围坐一起抽烟打牌,小孩则紧抱手机不放”。面对现状,政府应该承担的主要责任是 A.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B. 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C. 提供多样文化产品,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D. 培育文化创新人才,倡导经典高雅文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发展大众文化。A:政府应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A错误。‎ B ‎:面对“老人围坐一起抽烟打牌,小孩则紧抱手机不放”的现状,政府应该承担的主要责任是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B符合题意。‎ C:提供多样文化产品的主体主要应该是企业而不是政府,C错误。‎ D:培育文化创新人才,倡导经典高雅文化与解决“老人围坐一起抽烟打牌,小孩则紧抱手机不放”的问题没有直接联系,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怎样发展大众文化? ‎ ‎(1)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第一,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奏响主旋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第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大众文化、先进文化。‎ 第三,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第四,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自觉抵制不健康文化。‎ 第五,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完善文化产业政策。‎ ‎ (2)企业(经营者):‎ ‎①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②发展大众文化,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3)公民或青年学生:‎ ‎①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拒绝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污染,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③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9.下图漫画《偏靶》要求新闻工作者应该 A. 培育诚信文化,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 B. 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增强文化自觉 C. 坚守文化立场,将社会效益摆在首位 D.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原则。A:培育诚信文化,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主体应该是政府,而不是新闻工作者,A错误。‎ B: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增强文化自觉,主体应该是政府,而不是新闻工作者,B错误。‎ C:漫画反映的是某些媒体的报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严重偏离事实的真相,或进行歪曲事实进行报道,这要求新闻工作者应该坚守文化立场,将社会效益摆在首位,C符合题意。‎ D:“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与漫画主旨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原则:要坚持以马克思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30.近年来,淮安市图书馆为更好的发挥公共图书馆的职能,邀请专家学者,面向公众,为读者开设了多场淮图讲座,受到了读者一致好评。开展该活动 ‎①通过文化创新推进文化惠民 ‎ ‎②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 ‎③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文化修养 ‎ ‎④满足了人民群众各种文化需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发展文化事业。①:淮安市图书馆为更好的发挥公共图书馆的职能,邀请专家学者,面向公众,为读者开设了多场淮图讲座,这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是通过文化创新推进文化惠民的具体举措,①正确。‎ ‎②:材料是淮安市图书馆进行公益性文化事业,与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无关,②错误。‎ ‎③:淮安市图书馆进行公益性文化事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文化修养,③正确。‎ ‎④:文化建设要满足人民群众美好文化生活需要,而不是满足人民群众各种文化需要,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如何发展文化事业: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②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③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持续迸发、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局面。‎ ‎3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是因为 A.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B. 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趋多样化 C. 思想认识问题往往都存在政治原则问题 D. 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A: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A正确。‎ B: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趋多样化,这不是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原因,B不符合题意。‎ C: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C错误。‎ D: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要求,而不是原因,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3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又具有中国特色,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 ‎②是当代中华文化之“魂”‎ ‎③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④是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①正确。‎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华文化之“魂”,这是在解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又具有中国特色,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的原因,②不符合题意。‎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又具有中国特色,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符合题意。‎ ‎④:“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与材料主旨不符,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为什么)‎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①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政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2)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怎么办)‎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33.“志愿”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最有温度、最有价值体验、最有道德情感的热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蔚为风尚。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①属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 ‎②有助于形成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 ‎③有助于强化社会互助奉献意识 ‎ ‎④弘扬了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①:“最有温度、最有价值体验、最有道德情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些说明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属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①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的是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作用,不涉及形成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②不符合题意。‎ ‎③:“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强调了社会互助奉献意识,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未涉及重信守诺,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34.2019年4月28日,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的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人类正从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走向尊重自然、融入自然。让园艺融入自然,让城市融入自然,让绿色融入城市,体现了人类渴望自然、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北京世园会会徽取名“长城之花”(见图)。图中六片三色花瓣的和平花,象征着世界和平,和谐相处,构建美丽家园。会徽中间的花蕊与长城的融合既有外在的时尚气质,又具备内在的东方文化脉络,将元素与世界表达结合一起。‎ ‎(1)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举办世园会的依据 ‎(2)北京世园会会徽的设计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答案】(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世园会精神对指导人们改造世界起到积极作用。‎ ‎②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与其他民族文化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世园会会徽六片三色花瓣的设计,象征着世界和平,和谐相处,体现了中华文化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③会徽中间的花蕊与长城的融合,把东方文化脉络与世界表达结合一起,体现了中华文化能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会徽、理念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的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事物、调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举办世园会的依据。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角度。结合材料分析,可以发现回答本题的知识点主要是文化的总体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文化对人的影响等,将这些知识点适当扩展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举办世园会的依据。‎ ‎①文化的总体作用角度,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简要说明世园会精神的作用。‎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角度,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分析北京世园会会徽的设计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考生可抓住试题设问中的“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确定知识角度。结合材料与试题设问,考生可以确定的回答本题主要知识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然后结合北京世园会会徽的设计说明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考生把材料的解读与知识点对应,条理化、层次化地组织作答。‎ ‎①考生先写出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含义。‎ ‎②结合北京世园会会徽的设计说明“求同存异”,北京世园会会徽的设计上面是六瓣花,六合,象征天地和宇宙,三种颜色的和平花,象征着世界和平,和谐相处,求同存异,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文化平等,和睦相处,‎ ‎③结合北京世园会会徽的设计说明“兼收并蓄”,花蕊与长城,中方文化脉络,世界文化融合,中华文化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借鉴,吸收。‎ ‎【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依据类”主观题,这种题目主要回答试题所需要的理论依据,即教材与试题相关的理论知识,“依据类”主观题一般不需要回答“意义”。第(2)问,本题属于“体现类”主观题,这种题目可分三步走,定知识,析材料,对应材料与知识,这样能清晰地、有条理地回答试题。‎ ‎35.材料一2019年5月,国产首部三维4K动画片《大禹治水》播出后,网上讨论热度不断攀升,获得业内外的一致好评。为讲好这一上古传说,主创团队先后前往川皖陕青等地进行深入的采风调研,积累了大量素材。同时,学习其它国家动画制作的先进经验,并运用到该片的制作推广发行中,让“国际范儿”和“中国味儿”相结合。‎ ‎(1)结合材料,请你谈谈动画片《大禹治水》获得一致好评的原因?‎ 材料二《大禹治水》中体现出了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尊重自然、因势利导的科学精神等。作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大禹也点燃了青少年心中的英雄梦想和家国情怀。该片用时代精神激活了传统文化的内在生命力,让传统文化涌起新时代的浪花,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注入强大动力。‎ ‎(2)运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相关知识,谈谈动画片《大禹治水》给你的启示。‎ ‎【答案】(1)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动画片《大禹治水》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②立足于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作与创新。主创团队深入多地进行采风调研,为该片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主创团队在该片的制作推广中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在交流与借鉴中推动文化创新。‎ ‎(2)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②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③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国产首部三维4K动画片《大禹治水》播出受热议为话题设置试题背景,以《大禹治水》的制作过程及其精神内核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请你谈谈动画片《大禹治水》获得一致好评的原因。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考生需要结合试题设问和试题情境确定答题的知识角度。结合材料分析,本题的答题角度主要是文化创新的途径。考生把知识点与材料解读对应起来,能够较好回答本题。‎ ‎(1)①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角度看,写出知识点: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结合材料信息:“主创团队先后前往川皖陕青等地进行深入的采风调研,积累了大量素材。”‎ ‎②从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角度看,写出知识点: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既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又要做到海纳百川,结合材料信息:学习其它国家动画制作的先进经验,并运用到该片的制作推广发行中,让“国际范儿”和“中国味儿”相结合。‎ ‎③从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角度看,写出知识点: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必须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概括材料:动画片《大禹治水》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相关知识,谈谈动画片《大禹治水》给你的启示。知识范围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回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知识要点,然后结合材料确定知识角度。‎ ‎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②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③有理想,有担当,脚踏实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必须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答题思路为理论依据加材料解读。第(2)问,本题属于“启示类”主观题。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等等。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先提出理论依据,然后再提出应该怎么办,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寻找措施。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36.国际组织是国家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广泛参加国际组织,积极发展与国际组织的关系,参与创建了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经过18年的风雨兼程,已经成长为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成为当今充满不确定性国际局势当中一支极为重要的稳定力量。2019年,比什凯克峰会又翻开上合组织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1)中国是如何处理与国际组织之间关系的?‎ ‎(2)请列举两个国际组织并指出其宗旨。‎ ‎【答案】(1)①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②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为本地区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③中国积极发展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友好关系,支持其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2)①联合国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②世贸组织宗旨:促进经济和贸易发展,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稳定而大幅度地增加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最优化世界贸易资源,保护和维护环境;以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的份额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 ‎③亚太经济合组织宗旨:通过推动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改善商业环境,以建立一个充满活力、和谐共赢的亚太大家庭。‎ ‎④欧盟宗旨:以共同体的方式,实现各成员国共同目标: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国际组织的产生、作用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上合组织的发展历程为材料,从《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知识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程度,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试分析中国是如何处理与国际组织之间关系的。考生可从中国外交政策、旗帜、道路、具体做法等角度分析作答。‎ ‎①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②从中国与周边国家与地区的关系上看,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为本地区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③从中国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上看,中国积极发展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友好关系,支持其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第(2‎ ‎)问,本题要求考生列举两个国际组织并指出其宗旨。考生可从联合国、世贸组织宗旨、亚太经济合组织、欧盟四个国际组织中任选两个,然后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写出即可。‎ ‎【点睛】选修教材知识的考查,多为基础知识的考查,一般以简答题为主,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务必对国际上主要国家领导人对经济学的贡献以及《国家和国际组织》中重要国家或国际组织的知识给予足够重视。‎ 三、探究题:本题18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37.由中国倡议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5月15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围绕亚洲国家治国理政经验文流、维护文明多样性、文化旅游与人民交往、亚洲文明传承与发扬的青年责任、亚洲文明全球影响力、亚洲文明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议题,举行了6个平行分论坛,共商亚洲文明发展之道,共话亚洲合作共赢大计,亚洲各国优秀艺术家和青年代表在大会上共同呈现一台具有亚洲地域风情、民族文化特色的亚洲文化嘉年华活动,展现亚洲文明的风采魅力以及与世界文明的互动交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他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另外,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配套活动,“亚洲文明海活动”和“亚洲美食节”相继启动。观众在欣赏巡游表演后,还能品尝亚洲多国的特色风味。‎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中国举办本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文化价值。‎ ‎(2)有人认为,面对新时代,只要以开放的心态拥抱亚洲乃至世界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就能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运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知识驳斥这一观点。‎ ‎(3)淮扬菜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家乡文化代表。如果你参加“亚洲美食节”,请你向外国观众介绍两道特色淮扬菜(只回答菜名),并说明淮扬菜文化与中华饮食文化的关系。‎ ‎【答案】(1)①有利于增进亚洲各国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②有利于亚洲各国文化之间交流互鉴、取长补短,促进了亚洲各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增强亚洲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③有利于贡献世界文化发展的中国智慧,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①这一观点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只能依赖外来文化,没有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没有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因此,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时代条件,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既要吸收外来,更要不忘本来,积极面向未来。‎ ‎(3)①软兜长鱼;平桥豆腐;钦工肉圆;大煮干丝;红烧狮子头;开洋蒲菜;盱眙龙虾;涟水鸡糕、捆蹄;洪泽鱼圆;鸡汁鱼线;鸡粥蒲菜……‎ ‎②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各地区饮食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包括淮扬菜文化在内我国各地区饮食文化都是受本地区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而各具特色,而正是这些各具特色的区域饮食文化的长期交流、借鉴、融合,才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成功举行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分析中国举办本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文化价值。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宏观考查。需要考生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确定知识范围。结合材料分析,从教材看可以从对待文化的多样性的原则上说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意义”;从材料看,可以中国与亚洲各国文化交流的意义,中国的主张、中国的活动对自身的“意义”加以说明。‎ ‎①坚持的原则角度,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进而落实到对亚洲文明发展的意义上:有利于增进亚洲各国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②中国与亚洲各国文化交流的意义角度,借鉴文化交流的意义: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转化成对亚洲各国的意义:有利于亚洲各国文化之间交流互鉴、取长补短,促进了亚洲各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增强亚洲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③中国的主张、中国的活动对自身的意义角度,借鉴文化交流的意义:从“引进来”角度讲,有利于学习与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转化成对中国的意义: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知识驳斥“面对新时代,只要以开放的心态拥抱亚洲乃至世界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就能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观点。‎ 考生可先根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知识要点,指出这一观点的错误所在:只能依赖外来文化,没有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没有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缺乏文化自信。‎ 然后说出正确的看法和态度。可从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角度结合材料分析作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③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导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④保持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外来,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不忘本来,积极面向未来。‎ 考生可把上述知识要点结合材料进行整合,归纳。‎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向外国观众介绍两道特色淮扬菜,并说明淮扬菜文化与中华饮食文化的关系。具有开放性,侧重考查考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体现生活化原则。分为两步,第一步,报菜名,考生可根据生活经验和对传统菜系的了解程度回答。第二步,阐释淮扬菜文化与中华饮食文化的关系,可从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区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上分析。‎ ‎①报菜名:可主要从本地区特色菜上考虑,如红烧狮子头、盱眙龙虾、捆蹄;洪泽鱼圆等等。‎ ‎②淮扬菜文化与中华饮食文化的关系:先总体阐释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 然后阐释区域性,中国各地区饮食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包括淮扬菜文化在内我国各地区饮食文化都是受本地区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而各具特色。‎ 最后阐释区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形成中华文化。‎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