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9.00 KB
  • 2021-09-04 发布

专题36+求索真理的历程-2019年高考政治母题探究及变式训练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构建专题知识网络体系】——胸有成竹 考向1 实践的特点 ‎【母题探究】——融会贯通 母题1.(2018•北京高考)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所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 ‎ 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 ‎ 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答案】B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辩证法及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结合材料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詹天佑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设计了“人”字形的京张铁路,京张高铁的设计者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实现了高铁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二者对比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社会历史性特点,B项正确。哲学上讲的新事物不是以事物产生时间的先后来区分的,A项说法错误。尊重规律是高铁成功建设的前提,C项错误。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属性,缺一不可,D项说法片面。‎ ‎【技巧点拨】‎ 本题以不同时代中国铁路建设的情况为情境,考查考生运用哲学知识理解问题的能力。试题突出对中国历史成就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的命题方向。京张高铁是新事物,“人”字形铁路建设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但不是旧事物,A错误。不同时期铁路建设采用不同的技术,说明实践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B正确。建设者的创新意识对高铁的成功建设有重要作用,但不是首要前提,高铁的成功建设是以尊重规律、符合实际为前提的,C错误。矛盾同一性是矛盾存在的条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说法错误。‎ ‎【变式训练】——举一反三 ‎1.(2016·天津高考)下列说法与漫画《过沟》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世上无难事只要勤思考 ‎ C.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D.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答案】D ‎2.(2016·江苏高考)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 )‎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易因没有掌握实践的基本特征而误选。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故④错误。题干是指量子通信技术为信息安全提供保障,而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是指真理是相对的,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故②与题意不符。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 ‎3.(2014·‎ 江苏高考)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4.(2013·山东高考) “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与这句话内涵一致的是( )‎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D.“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 ‎【答案】C ‎【解析】A选项强调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与题意强调明显不符,故排除。B选项讨论的是学习和思考之间的关系,强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选项观点强调理想的重要性,夸大了理想的作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故排除。根据题意,梦想能否实现,关键在“脚步”——实践,强调实践的重要作用;行动比纲领更重要,“行动” 指实践,“纲领” 指认识,也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故C入选。‎ ‎5.(2012·大纲卷)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考向2 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母题探究】——融会贯通 母题1.(2018•江苏高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A不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指实践发展不断地向人们提出新的要求,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解决新的问题,新型地图产品的出现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不断修改完善,B符合题意;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是指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材料未涉及观念变现实现象,C不符合题意;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题干未涉及改造世界,D不符合题意。 的发展促进了电子地图等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又需要对其进行规范,需要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和修订,“互联网的发展”属于实践,而法律的修订属于认识,说明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 母题2.(2018•天津高考)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委员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有效信息“这一理论还未得到验证”。 霍金的“黑洞理论”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截至目前还未得到验证。这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C正确;其余选项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 ‎【技巧点拨】本题以霍金的“黑洞理论”未获得诺贝尔奖为背景材料考查了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霍金闻名于世的“黑洞理论”并未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是该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哲学原理,C说法正确。"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指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一旦超出就会转化成谬误,与材料立意无关,A不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是指认识最终是为了指导实践,与材料要强调的主旨无关,故排除B。 D选项说的是可知论,与题目主旨无关,排除。‎ ‎【变式训练】——举一反三 ‎1.(2018•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记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水稻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称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 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立足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开拓创新,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有不断取得突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解答本题时应抓住知识限定范围,准确运用知识分析回答。结合“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水稻的需求”“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 等关键点,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2.(2017·课标卷Ⅰ) 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 ‎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3.(2017·课标卷Ⅱ) 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不同主体的知识构成、能力各不相同,并影响其认识,②错误。失败的实践也有助于人们追求真理,③说法错误。杂交水稻预期目标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检验,①正确。认识具有反复性,需要由实践反复检验其正确与否,④正确。答案选B。‎ ‎4.(2017·北京高考) 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解释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医 +”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D ‎【解析】A、B、C与材料的主要意思无关。材料的关键句是“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这说明了人们对“互联网十”的发展带来的变化的认识在发展,故D正确。‎ ‎6.(2015·江苏高考)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相近哲理的是( )‎ ‎①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③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④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强调学习勤奋,进取心强,体现了意识作用。③强调疑问的重要性,体现了辩证否定观,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二者没有体现相近哲理,排除。①强调实践的重要性,④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二者体现相近哲理,故选B。‎ ‎7.(2015·上海高考)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与之相关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至,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由此在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环境学。这表明实践是( )‎ A.认识的重要来源 B.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类认识的目的 D.检验认识的标准 ‎【答案】B ‎【解析】A、C、D材料没有体现,舍去。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材料中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形成了人类环境科学,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答案选B。‎ ‎8.(2015·江苏高考)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9.(2015·山东高考)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 ‎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只有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才能切实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道理。‎ ‎【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提供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必须把“纸上的法”落实为“行动中的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解析】‎ 从设问可以看出,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与哲学》中关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从材料中的“规范和引导”可以看出要答意识的能动作用;从"实践""永无止境"可以看出要答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等内容;从“落实为‘行动中的法’”可以看出应答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0.(2014·课标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求。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万字,插图2 353幅,书中收录3 505种中草药,附方40 000多则。《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亲身的实践和他人的实践为冯洪钱提供了研究课题,为《民间兽医本草》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验证了兽医中草药成果的科学性;兽医药研制及其在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体现了创作《民间兽医本草》的目的和价值。‎ 考向3 真理的特点 ‎【母题探究】——融会贯通 母题1.(2016·课标卷Ⅰ)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社会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人的认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故①说法错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不是得到不同认识主体的认同,故④说法错误。②③切题,答案选C。‎ ‎【技巧点拨】这种四选二的题目务必用排除法,考生很容易确定①是错误的,立即可以排除AB,说明③一定正确,不用考虑,只要分析②④即可,大大缩小了判断的范围。‎ 母题2.(2015·广东高考)下面漫画(作者:彭长征)蕴涵的哲学道理是,在认识事物时( )‎ A.否认事物的客观性,就不能全面看问题 B.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 C.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 D.认识结果的差异受主体认识方法的影响 ‎【答案】D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可以运用正选法和排除法,正选法,题干漫画中不同的认识主体,有采取近距离调查研究的,有远观的,说明不同的主体认识方法不同得出的认识结果有差异;排除法,对于一些不符合材料信息、绝对性的说法,可以逐一排除,“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说法明显错误,“否认事物的客观性,就不能全面看问题”、“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材料中显然没有否认事物的客观性,也没有做出价值选择。‎ ‎【变式训练】——举一反三 ‎1.(2015·课标卷Ⅱ)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着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 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答案】D ‎2.(2015·课标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答案】‎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见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 ‎【解析】‎ 本题属于原因类非选择题,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原因,本题考查认识论的相关知识。由设问可知,解答时要围绕认识主体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从主观上看,是因为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从客观上看,主要是因为客观对象具有复杂性。‎ ‎3.(2015·天津高考)漫画《塑造》所蕴含的哲理是( )‎ A.认识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 B.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C.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答案】B ‎4.(2014·山东高考)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答案】C ‎【解析】A项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人类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能够全面认识世界;D项错误,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本身是正确的认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本题的题眼是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说明人类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体现了真理是不断发展的,选C。‎ ‎5.(2013·山东高考)下面漫画(作者:周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②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 ‎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考向4 认识过程 ‎【母题探究】——融会贯通 母题1.(2018•全国卷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女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 )‎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 ‎ ‎②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 ‎③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 ‎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运用所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十九大报告关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以及社会主义矛盾的阐释,体现了认识的深化发展,对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增强,①②正确。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不能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③错误。认识的发展是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不断上升的过程,④错误。‎ ‎【技巧点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论断,是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创造性不断增强。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母题2.(2018•江苏高考)2017年11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很多人都以为,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不大,因为22年前,美国已经诞生了克隆羊。但实际上,当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术,而中国科学家采用的则是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由此可见( )‎ A.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B.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 D.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答案】C ‎【技巧点拨】本题以克隆技术的新发展为例考查真理的特点、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等知识。人们对克隆技术的运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体现,克隆技术从“胚胎分裂技术”到“体细胞克隆技术”的突破,是建立在不同阶段的科技水平之上的,这体现了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C正确。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重在强调改造世界,题干强调的是技术的进步,故A与题意无关。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真理不会被推翻的说法错误,B排除。题干重在强调认识的发展,与客观事物的本质无关,D不选。‎ ‎【变式训练】——举一反三 ‎1.(2017·课标卷Ⅲ) 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否认了人可以获得真理性的认识的说法, 故不选;认识具有上升性,不是一种封闭式的循环而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③说法错误。“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解决”表明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表明认识的主体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①说法正确;材料中“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新问题”这一信息表明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④说法正确。答案选B。‎ ‎2.(2016·浙江高考)漫画《水没多深》提醒我们( )‎ A.失败是成功之母 ‎ B.客观事实是复杂的 ‎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D.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答案】B ‎3.(2016·课标卷Ⅲ)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 ‎5.(2014·课标卷I)‎ ‎ 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 ‎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 ‎【答案】A ‎6.(2013·课标卷Ⅱ)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实践决定认识,①观点错误;认识的发展受认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③观点错误。②④正确切题,故选C。‎ ‎7.(2013·课标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1)《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 ‎(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答案】‎ ‎(1)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2)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