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9.00 KB
  • 2021-09-04 发布

专题06+图表类试题解题方法-2019年高考政治解题方法专项突破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经济生活图表类选择题解题方法 ‎【解题方法概述】‎ 数据、图像、表格是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近几年高考,利用图像考查经济生活中概念之间关系的试题明显增多,内容主要涉及供求与价格、收入与消费、投资收益与风险、效率与公平、税收与税率等。图像类选择题不仅要求学生有比较高的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的能力,能准确把握图像提供的经济信息,而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经济生活相关知识,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这类试题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 ‎1.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在这里,我们参考数学学科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概念。在函数关系式中,某特定的量会随另一个量的变动而变动,某特定的量被称为因变量,另一个量是自变量。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 ‎2.明确正比、反比(或正相关、负相关)‎ ‎3.注意箭头指示的方向或曲线运动的方向 函数图像不仅能以静态形式表示经济现象之间的正比、反比关系,而且还能通过图像的运动轨迹表示经济现象之间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分析箭头指示的方向或曲线运动的方向,从中找出经济现象出现的变化。一般来说,箭头向右、向上、向右上表示提高、增加,箭头向左、向下、向左下表示降低、减少。‎ ‎【典例探究】‎ 典例1.(2018•江苏高考)最低工资制度旨在保护低收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最低工资应高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时的工资水平。2017年,我国有22个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图中(P代表劳动力价格,Q代表劳动力数量,D、S分别代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P1、P2分别表示变化前后的劳动力价格)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 ‎ ‎【答案】A ‎【点睛】做题时一定要重视审题,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否则会增加无谓的解题难度。本题已经告诉我们“最低工资应高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时的工资水平”,所以提高最低工资水平是在高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时的工资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这样就不难选出A项。‎ 典例2.(2018•全国卷Ⅰ)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生产该商品相关的判断如表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序号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单位商品价值 商品数量 商品价值总量 ‎①‎ 缩短 降低 增加 不变 ‎②‎ 缩短 降低 增加 增加 ‎③‎ 不变 增加 降低 不变 ‎④‎ 不变 降低 增加 增加 A.① B.② C.③ D.④ ‎ ‎【答案】A ‎【解析】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成反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量成正比,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恒等),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使用价值数量成正比。依据材料由此可知,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缩短,单位商品价值会降低,商品数量会增加。但由于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恒等),故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使用价值量以及价值总量的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搞清社会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量、使用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的关系。‎ ‎ 解答图表类试题一般按“三步走”的方法。第一步:解读题干文字信息,准确把握题意。结合文字背景,明确图表呈现的原因以及图表表达的主旨。第二步:将图表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将图表抽象的内容和隐含的知识直观化。第三步:对应文字〈题肢)与图表,链接正确信息,作出判断。‎ 典例3. (2018•全国卷Ⅲ)某国2013~2017年对外贸易差额变化如图所示。‎ ‎ ‎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该国平衡总体贸易收支的是( )‎ ‎①降低进口关税,扩大成套设备进口 ②制定配套政策,引进国外高新技术 ‎③完善产业体系,减少关键零部件进口 ④优化旅游环境,大力吸引海外游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点睛】本题是图表题,做图表题时一定要注意看标题,看图表,看注释,并注意图表中数据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做到“横比、纵比、综合比”,横比找差距,综比看变化,表间找关系,然后透过现象提炼本质。而且解答本题要明确我国货物贸易和总体贸易是顺差,且长期以来顺差较大,而服务贸易是逆差。因此该国平衡总体贸易收支的措施是扩大进口,以减少顺差。‎ ‎【针对训练】‎ ‎1.(2018•全国卷Ⅱ)近三年来,某国财政赤字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如表所示。‎ ‎ 指标年份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财政赤字率 ‎3%‎ ‎4.2%‎ ‎6.7%‎ 通货膨胀率 ‎5%‎ ‎7.5%‎ ‎13%‎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该国可采取的政策措施是( )‎ ‎①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 ②央行在市场上出售债券 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④压缩政府开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答案】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财政、通货膨胀、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等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和准确把握宏观调控政策的运用。该国财政赤字率和通货膨胀率逐年上升,表明该国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发展过热,这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压缩政府开支,央行在市场上出售债券,减少市场货币流通,给经济降温,②④符合题意。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企业会加大生产,增加投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银行贷款规模最大,都会增加市场货币流通,不利于社会总供求的平衡,①③不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本题首先要准确获取信息,该国财政赤字率和通货膨胀率逐年上升,说明该国发生通货膨胀,市场上货币流通量大于需要量,该国政府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以减少市场货币流通量,央行在市场上出售债券、压缩政府开支可以达到此目的。本题要求学生能够灵活思考,具备针对提出的问题推导、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2. (2017·江苏高考) 假设在一个成本相对稳定行业的市场中,只有甲乙两个企业生产同种商品。若甲企业在价格为P1 时提价,乙企业不会跟随提价以抢夺市场份额;相反,若甲企业降价,则乙企业会跟随其降价以免顾客被抢走。其他条件不变,下图中能正确反映甲企业产品市场变化的是( ) ‎ ‎【答案】B ‎3.(2017·课标卷Ⅲ) 因钢铁行业复苏,导致对铁矿石需求增加。在此背景下,占全球70%以上市场份额的四大矿产企业不断增产,引发业界对铁矿石价格战的担忧。对于这种担忧的产生,若用供求曲线来反映,正确的是( ) ‎ ‎【答案】A ‎4.(2014•山东高考)下表所示为2005年和2012年部分国家货币对美元的年平均汇率。根据表中数据,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与2005年相比,2012年( )‎ 单位:1美元合本币数 ‎ 年份 货币 ‎2005年 ‎2012年 美元 ‎1.00‎ ‎1.00‎ 人民币 ‎8.19‎ ‎6.31‎ 英镑 ‎0.55‎ ‎0.63‎ A.人民币相对于美元贬值 B.英国企业进口美国商品成本增加 C.英镑相对于美元升值 D.中国商品出口美国更具价格优势 ‎【答案】B ‎【解析】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与2005年相比,2012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不利于中国商品出口到美国,排除A、D。与2005年相比,2012年英镑对美元汇率下降,英镑贬值,英国企业进口美国商品成本增加,C错误,B正确。‎ ‎2.图表类非选择题解题方法 ‎【解题方法概述】‎ ‎1.三读 ‎(1)读图表。图表一般是表格、饼状图和柱状图,由标题、时间、项目、数据以及小字注文等构成。标题表明什么行业、什么部门、什么社会群体等单位的什么经济状态,它总揽和规定着表格的基本内容。项目则把各种数据按照一定的类别划分开来,按照一定关系有序地进行排列。‎ ‎(2)读注文。图表下的注文对图表起着补充说明作用,是图表类非选择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文还对答题思路有提示作用。‎ ‎(3)读设问。图表是为设问服务的,设问是命题意图的直接表现,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读设问,一要弄懂各问分别问的是什么,二要弄懂各小问之间的内在联系。‎ ‎2.三比 ‎(1)纵向比较。对同一项目内的数据进行比较,它反映的是某一事物自身变化发展的趋势。‎ ‎(2)横向比较。使学生容易发现不同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发现新问题。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 ‎(3)表与表之间的比较分析。图表与图表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经过细心比较,抓住这个联系,我们就会产生新的认识。‎ ‎3.三到 ‎(1)由数字到术语。图表型非选择题往往以数字来表达某种经济现象,在回答问题时必须用学科术语概括这一现象。‎ ‎(2)由现象到本质。我们必须在由数字到术语表述的基础上,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3)由理论到实践。政治科目高考不仅仅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典例探究】‎ 典例1. (2018•北京高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出现了一系列不一样的速度。‎ ‎ ‎ ‎ ‎ ‎ 读图,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这些“不一样的速度”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答案】‎ ‎①保持国民经济中低速增长,高质量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更高质量的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②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下降,规模以下高技术制造业增速持续增长,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③高耗能行业增速持续下降,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社会的建设,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进步对推动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的提高、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效率的提高,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考查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理解经济现象的能力。回答本题关键是要解读图表信息,从中挖掘出“不一样的速度”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图表一反映了经济增速下滑,但总量在增加,发展的质量在提高;图表二反映了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成效;图表三从规模以上工业及新型产业发展,体现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点睛】本题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做这种图表题,考生一要认真看图表的标题,确定图表的有关内容,二是仔细的看图表中的文字和数字,三是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本问有三幅图,分别是“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速”“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规模以上工业及其部分产业增加值增速”,从第一幅图中,可以看到2010年到2017年的经济增速下滑,但总量在增加;第二幅图中,很明显可以看出2010年到2017年的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第三幅图可以看出2013年到2017年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和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回升,规模以上六大高耗能行业产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下降。根据这些信息分别归纳总结答案。‎ 典例2.(2018•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 ‎ ‎ 2013-2017年全国公共财产收入与税收收入 资料来源:《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2017年)》‎ 材料二 为推进供给结构性改革,国家实施了全面推行营改增等内容的降税减负政策,截止2017年底累计减税超过2万亿元。2018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为企业降税减负,全年要再减税8000亿元。‎ 近两年,国家在为企业降税减负的同时,财政收入继续稳定增长,2016年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4.8%,2017年比上年增长7.4%(同口径)。‎ ‎(1)简要说明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分析企业税负降低与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经济联系。‎ ‎【答案】‎ ‎(1)近5年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均逐年增长;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绝大比重。‎ ‎(2)降低税负,能增加企业所得,扩大生产规模;能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能激励创新创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最终能够扩大税收来源和规模,增加财政收入。‎ ‎【点睛】图表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读图表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2.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如有个较大的增长或减少),横向比较来说明两者的差距。‎ ‎3.读表注(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针对训练】‎ ‎1.(2016·浙江高考)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材料一 图1978——2014年我国的GDP和人均GDP ‎ 表 1978年与2014年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和贫困人口 材料二 根据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要求,H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勇敢承担扶贫责任,积极创新扶贫方式,运用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从而打开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财政作用的知识,分析H市扶贫工作中采取的方式所包含的经济学原理。‎ ‎【答案】‎ ‎(1)1978年到2014年,我国的GDP和人均GDP不断增加,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巨大;2014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贫困人口明显减少,说明我国扶贫工作成效卓著。但2014年农村贫困人口绝对数量仍然巨大,扶贫任务艰巨。我国的GDP和人均GDP不断增加为扶贫脱贫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2)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H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运用财政资金,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发挥了财政在建立社保体系、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和功能。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H市运用财政资金支持贫困群体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实施扶贫搬迁,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 ‎2.(2015·山东高考)发展高技术产业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2010~2013年A、B两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关情况图。‎ 材料二 下表是2013年A、B两省高技术产业发展部分相关数据表。‎ ‎ 项目 省份 技术市场成交额(亿元)‎ 专利申请授权数(件)‎ 高技术企业数(个)‎ 高技术产业研发人员数(人)‎ 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亿美元)‎ A省 ‎179.40‎ ‎76 976‎ ‎2 015‎ ‎60 097‎ ‎173.94‎ B省 ‎527.50‎ ‎239 645‎ ‎4 865‎ ‎127 989‎ ‎1 279.65‎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就如何促进A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 ‎(1)2010年至2013年,B省逐年降低,A省先升后降,A省增长率超赶B省;从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角度看,2013年A省仍低于B省;总体上看,A省的高科技术产业发展仍与B省存在差距。‎ ‎(2)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培育高技术企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科技交易市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劳动者素质,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培育以技术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扩大高技术产品出口。‎ ‎(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第(2)问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有关知识,属于措施类非选择题。可根据“表中项目”‎ 提供的有效信息,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从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宏观调控、创新战略)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科技交易市场),以及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组织答案。‎ ‎3.(2015·浙江高考)近期,“创客空间”“梦想小镇”“创业咖啡馆”等创业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成为社会热词。‎ ‎ 材料一 (见右图)‎ 注 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较大,技术对外依存度仍高于50%。‎ 材料二 ‎ ‎2010~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就业率 ‎ ‎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人数(万人)‎ ‎631‎ ‎660‎ ‎680‎ ‎699‎ ‎727‎ 就业率(%)‎ ‎89.6‎ ‎90.2‎ ‎90.9‎ ‎91.4‎ ‎-‎ 注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 材料三 国务院今年4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必须积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该文件就进一步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提出27条意见,并明确指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在有关创业创新扶持和优惠政策方面对高校毕业生给予倾斜。‎ ‎(1)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近期国民经济状况。‎ ‎(2)结合材料,运用就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阐述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的意义。‎ ‎【答案】‎ ‎(1)经济总量不断增加,GDP速度增长率不断下降,经济质量不高。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率略有上升,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创业意味着创业者自身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高校毕业生创业既能够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又能够获得生活来源,实现劳动力再生产,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全面发展。鉴于当前国民经济形势,高校毕业生创新,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我国经济结构,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4.(2014·四川高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13年以来,我国改变过去经济减速时立即刺激经济回归高增长的思路,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将调结构和促改革的举措纳入宏观经济政策框架。主要的政策措施有:简政放权,取消和减少行政审批,放宽户籍管理、土地产权流转、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制度限制;实施指向更为明确的差别化结构性财政金融政策,财政信贷向“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倾斜;对有利于就业创业的部门实行减税和融资优惠。‎ ‎(1)解读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2)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当前我国宏观调控方式创新的意义。‎ ‎【答案】‎ ‎(1)①我国GDP增速总体放缓,消费贡献率和第三产业贡献率总体趋于提高。②‎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在改变,产业结构趋好,但不稳定。‎ ‎(2)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②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处理好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促进就业创业,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2)问属于意义类非选择题,答题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客体,可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先从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环境,如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角度分析意义,再从对民生、对个人的角度分析意义。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晰,避免要点的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