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00 KB
- 2021-09-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
1.“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向我们……”欢快熟悉的旋律响起,少年时代的回忆展开了它温馨美好的画卷。现在的孩子同样也唱着歌长大,可是词曲却不相同,“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不同时代的孩子唱着不同的歌曲长大。这表明
A. 文化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 B.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多彩的形式
C. 文化可以促进不同时代人的全面发展 D. 文化有古今之别,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不同时代的孩子唱着不同的歌曲长大,这表明文化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
B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文化具有非常丰富多彩的形式;
C说法错误,只有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不同时代人的全面发展;
D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文化有古今之别,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故选:A。
2.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荚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官、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这种现象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俄文化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
③中俄两国文化都能够为对方所接受 ④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中俄之间文化交流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
②不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中俄文化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
③说法错误,此选项说法太过绝对。
故选:B。
3.
中国文人以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直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真情,使花木草石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可见
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
B. 中国人善于实践,从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C. 中国人热爱自然,自古就有保护环境的好传统
D. 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四君子”蕴含的文化,没有体现对人的影响,故排除A;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真情,使花木草石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体现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故D选项表述符合题意;BC选项表述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4.目前,我国重点保护和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代表性项目,如高山族的拉手舞,布朗族的弹唱、蜂桶鼓舞,怒族的达比亚舞、仙女节,毛南族的打猴鼓舞、花竹帽编织技艺、肥套……材料从二个侧面表明
①中华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④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故选项②④符合题意;选项①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5.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总装成功,这是广大参研单位和人员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结果。航空报国精神
①贯穿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②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④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③④
:航空报国精神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它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③④符合题意。
①: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排除①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排除②。
故本题选C。
6.漫画《变与不变》,变的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变的是精神文化生活的陋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造成这一现象的依据是
A. 文化塑造人,落后文化会阻碍经济发展
B.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D.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A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漫画强调经济虽然发展了,但部分人的文化素质却没有提高,并没有涉及落后文化会阻碍经济发展,排除。B选项符合题干,题中漫画强调经济虽然发展了,但部分人的文化素质却没有提高,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入选。C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漫画强调文化的相对独立性,而不是经济决定文化,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漫画强调经济虽然发展了,但部分人的文化素质却没有提高,并没有涉及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提高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是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7.2018年9月10日,由人民日报社和深圳市共同主办的“2018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论坛以“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为主题,分享从相“加”迈向相“融”的经验成果,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把脉媒体融合进程,共话媒体融合新时代。重视媒体融合发展是由于
①各种传媒都是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大众传媒是以印刷术的推广为标志的
③现代传媒能超越时空局限汇集世界信息 ④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各种传媒是促进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途径,①错误。
②: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②错误。
③④: 重视媒体融合发展是由于现代传媒能超越时空局限汇集世界信息;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 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8.“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死后也要保有尊严”——受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愿意死后捐献器官的人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较少。这说明
①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
②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就会阻碍社会进步
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④对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内容要加以改造和剔除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
②④符合题意,受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愿意死后捐献器官的人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较少。这说明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对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内容要加以改造和剔除;
③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故选:C。
【点睛】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全盘抛弃。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具体地说,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取其精华”是文化发展的根基,“去其糟粕”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唯有不断抛弃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并根据实践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注入新的时代内容,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既要认同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既要反对“保守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9.“中国蓬勃发展的巨大市场、与世界各国的紧密贸易往来,给个人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很多人选择到中国留学,是因为到中国哪怕只是学好中文,对回国以后的就业都会有帮助。”外国留学生的心声表明
①经济是影响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 ②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③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 ④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中国蓬勃发展的巨大市场使外国留学生重视中国文化,表明经济是影响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①②符合题意。
③: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③。
④: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0.在社交平台向海外友人提问,通过线上公开课在家“上哈佛”、在世界各国打开直播APP听昆曲、“表情包”的无国界使用……互联网日益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网络文化本身也日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说明
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根本变革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科学技术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①②:互联网日益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网络文化本身也日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②符合题意。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③。
④:科学技术影响但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正确把握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二是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三是改变着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
11.2018年,我国要进一步扩大文化消费,还得从文化产业供给侧发力,一方面丰富文化产品的品种,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读书、看报、看演出;另一方面,提高文化产品的品质、吸引力和感染力。我国从文化产业供给侧发力是基于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产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工作
③人们的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④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在文化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③:我国从文化产业供给侧发力,一方面丰富文化产品的品种,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读书、看报、看演出;另一方面,提高文化产品的品质、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是基于人们的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①③符合题意。
②: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②说法错误。
④: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2.2016年元旦、春节期间,为丰富市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喜庆、祥和、文明的节日氛围,福州市举办了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假如我们对此事进行报道,最合适的标题是
A. 传播区域特色文化,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B.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的稳定性
C. 发展健康有益文化,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D. 建设中国特色文化,保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答案】C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群众性文化活动,不体现区域特色文化;
B不合题意,材料中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也没有说明是优秀传统文化;
C符合题意,举办了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来营造欢乐、喜庆、祥和、文明的节日氛围,因此最合适的标题是要体现群众参与,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D不合题意,范围太大,不能直接体现题意。
故选:C。
13.无人值守、自助服务、诚信借阅、就近便捷城市书房以全新的服务理念日益成为温州市民度过休闲时光的最佳选择,被市民亲切地称为“深夜书房”“精神食粮”。温州的“城市书房”有利于
①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
③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④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城市书房被市民亲切地称为“深夜书房”“精神食粮”,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表现,所以温州的“城市书房”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
③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与“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无关;
④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
故选:A。
【点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区别。
文化事业是指以弘扬主旋律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它不以营利为目的。文化产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
14.很多城市的共享单车“被虐”。虐车的方式五花八门:有给共享单车加把私人锁的,有把共享单车扔进河里江里的,还有扎胎放气的,不一而足,看了令人心寒,也令人反思。有的“虐车者”,感觉别人也在“虐”车,当下没有受到惩罚,就效仿别人,加入“虐”车行列。要改变这一状态,需要
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②不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匡正社会风气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要改变很多城市的共享单车“被虐”这一状态,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不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①②符合题意。
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能改变共享单车“被虐”这一状态,③不符合题意。
④:很多城市的共享单车“被虐”涉及的是社会公德问题,而未涉及职业道德问题,排除④。
故本题选A。
15.你优雅,城市便不粗俗;你精神明亮,城市便不灰暗阴沉。当文明传递在城市的每一个神经末梢,流进每个居民的血液之中,我们才敢说,这是一座有品位、宜居的城市。这表明
A.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会相互促进 B. 个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C. 文化根本决定个人与社会的发展 D. 个人的文明进步促进社会的发展
【答案】D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不涉及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
B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个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C说法错误,文化发展影响个人与社会发展;
D符合题意,当文明传递在城市的每一个神经末梢,流进每个居民的血液之中,我们才敢说,这是一座有品位、宜居的城市。这表明个人的文明进步促进社会的发展。
故选D。
16.“时代楷模”王继才在开山岛守岛卫国32年,他每天在岛上坚持升国旗,风雨无阻,从未间断;他精心做好巡岛、航标维护、国防战备工事维修等工作;他坚决同偷渡、走私不法分子做斗争,还千方百计为过往船只和渔民服务。王继才的事迹深深诠释了
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②爱国主义的深厚情怀
③革故鼎新的创造精神 ④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时代楷模”王继才在开山岛守岛卫国32年,风雨无阻,从未间断,深深诠释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①正确且符合题意;他精心做好巡岛、航标维护、国防战备工事维修等工作;他坚决同偷渡、走私不法分子做斗争,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深厚情怀,②正确且符合题意;应是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辛勤劳作、发明创造的创造精神,③错误;④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7.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年灿烂不息,是因为民族英雄们奋不顾身的接续守候;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是因为民族英雄们用血肉之躯不断加固其坚不可摧的民族脊梁;人民事业之所以锐不可挡,是因为人民英雄不朽精神的始终引领。由材料可见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②伟大创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重要功能
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③:人民事业之所以锐不可挡,是因为人民英雄不朽精神的始终引领,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重要功能。①③符合题意。
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说法错误。
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而不是中华民族精神具有的特质,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8.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乡风文明的农村,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这表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
①更好地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②增强广大农民的文化自信
③消除农村文化市场的自发性 ④依法取缔农村的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乡风文明的农村,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这表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①符合题意。
②: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说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增强广大农民的文化自信,②符合题意。
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不能消除农村文化市场的自发性,③说法错误。
④:对落后文化,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对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9.中华文化绵延几千年,形成了深厚文化传统,延续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自近代以来,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剧烈变革的阵痛,一味固守传统与主张全盘西化的道路在现实中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成功探索出了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改造的新模式。材料告诉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
②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一致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①②:一味固守传统与主张全盘西化的道路在现实中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成功探索出了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改造的新模式,这告诉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②符合题意。
③: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③。
④: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而不是相一致,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0.某款APP经常为我们推荐各种经典文学作品。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在人类原有的语言表达、叙事方式、问题背景、时代精神等方面做出了拓展,让人类的文学世界比过去更加广阔。可见经典作品
A. 能使人获得精神享受,在无形中决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B. 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反映出人类精神追求比物质追求更加可贵
C. 在具有时代感的同时更加具有延续力,可以不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 作为精神食粮可以自然而然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C
【解析】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在人类原有的语言表达、叙事方式、问题背景、时代精神等方面做出了拓展,让人类的文学世界比过去更加广阔,这表明经典作品在具有时代感的同时更加具有延续力,可以不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C正确且符合题意;经典作品影响但不能决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A错误;经典作品并不能反映出人类精神追求比物质追求更加可贵,B错误;经典作品作为精神食粮并不能自然而然转化为物质力量,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21.2018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开展主题为“弘扬革命精神,勇担时代使命”的延安精神进校园交流座谈会活动,同学们踊跃发言,分享了暑假在延安参观学习时的心得体会。天津医科大学开展此类活动旨在
①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②发挥优秀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③发挥先进文化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决定作用
④发挥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天津医科大学开展主题为“弘扬革命精神,勇担时代使命”的延安精神进校园交流座谈会活动,天津医科大学开展此类活动旨在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优秀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①②符合题意。
③:发挥先进文化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③说法错误。
④:文化有优秀、健康和落后、腐朽之分,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2.东西方冷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就注入很强烈的政治内容,成为分化和西化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工具。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更是试图把一个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世界用美国的价值标准统一起来,实现美国统治下的和平。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我国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我国要提高中华文化渗透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西方发达国家推行文化殖民,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说明反文化霸权是当代国际斗争的重要内容,①入选;针对文化霸权,我国必须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③入选;材料没体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②与题意不符;文化渗透是文化霸权的表现,④不选。故本题选C。
23.热播电影《我不是药神》以出色的题材,探讨了种种现实中的矛盾与困境:病人的生存困境,药贩子的道德困境,警察的法律困境等等。影片中蕴藏的温暖与希望,细腻的现实主义笔触,让人感受到人性的力量。这表明
①艺术创作都来自艺术家的亲身经历
②题材创新是实现艺术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源于现实生活的艺术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④优秀艺术作品体现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艺术创作可来自艺术家的亲身经历,艺术家也可以通过学习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进行艺术创作,①说法错误;立足社会实践是实现艺术创新的根本途径,②
说法错误;《我不是药神》探讨了种种现实中的矛盾与困境,“蕴藏的温暖与希望,细腻的现实主义笔触,让人感受到人性的力量”,表明源于现实生活的艺术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优秀艺术作品体现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③④符合题意。本题选B。
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青少年应该
①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内涵
②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向世界
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文化创新的精神根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青少年应该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②符合题意。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因此“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向世界”说法与题意不符,③错误。
④:文化创新的精神根基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④错误。
故本题选A。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52分)
25.2018年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以下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自20世纪20年代起,“古史辨派”以现代方法重新梳理了古文献和史书,对于古书记载上古史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学术界一直深信不疑的五千年文明体系产生动摇,国外学者甚至提出“中国文化西来说”。2001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开始,经过长期考古调查和发掘实例,提出了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突出特征,为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提供了有力证据,填补了世界文明史上非常重要的空白;揭示了各地方文明在彼此竞争、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又相互交流、借鉴,逐渐显现出“一体化”趋势,从中孕育出共同文化积淀、心理认同、礼制传统,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和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原因和源头;同时还发现中原地区的青铜冶炼技术源自中亚地区,但在勤劳智慧的先民手中发扬光大,发展成为独一无二、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知识,说明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原因。
(2)请就如何推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1)①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或答出“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亦可)。各地方文明在相互交流、借鉴中,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或答出“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亦可)。我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能够和睦相处,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
(2)答案示例:①在全国各地举办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专题展览。②开设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③出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专著。(任意两条即可)
【解析】本题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经过长期考古调查和发掘实例,提出了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突出特征,为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提供了有力证据,填补了世界文明史上非常重要的空白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知识,说明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原因,属于原因类主观题。
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运用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知识来组织答案:“提出了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突出特征,为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提供了有力证据,填补了世界文明史上非常重要的空白”;可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来分析说明。
揭示了各地方文明在彼此竞争、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又相互交流、借鉴,逐渐显现出“一体化”趋势,从中孕育出共同文化积淀、心理认同、礼制传统,可从各地方文明在相互交流、借鉴中,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来分析说明。
“成为中华民族和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原因和源头”,可从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来分析说明。
“同时还发现中原地区的青铜冶炼技术源自中亚地区,但在勤劳智慧的先民手中发扬光大,发展成为独一无二、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可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或答出“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亦可)角度分析说明我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能够和睦相处,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
(2)本题请考生就如何推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提出两条建议。
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考生可围绕如何推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这一主题,提出两条建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藏,是为了存,也是为了传,这个传,不仅是传诸后世,也是传诸众人、无论是历史文物还是经典文本,最珍贵的莫过于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承,也就很难实现“价值外滋”,更谈不上价值增值。
故宫打开《千里江山图》的卷轴,中国美术馆展示徐悲鸿的“奔马”与“战马”,国家典籍博物馆将鲁迅生前收藏的大量中外美术类书籍整理陈列。在不同场地、以适宜的方式择精品而展,成了打开文化的一种共同选择。只有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让越来越多的經典经典和文物开始走向人们的视野,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
(1)只有让越来越多的经典和文物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中华经典和文物走向人们的视野。
【答案】(1)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中华经典和文物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有利于增进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让国人直观感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深入认识中华文化的价值,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坚定文化自信,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让中华经典和文物从新时代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发展。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取其精华,深入挖掘中华经典和文物的内涵,又要与时俱进让中华经典和文物融入时代体现新时代的特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让中华经典和文物面向人民不断发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大众传媒的功能,推动中华经典和文物在传播手段和呈现形式等方面的不断创新,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走向人们的视野。
【解析】本题以让越来越多的经典和文物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自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知识。第(1)问可结合材料,从文化自信的来源以及如何树立文化自信等方面对问题加以说明。第(2)问可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发挥现代技术和大众传媒的作用等方面,说明如何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中华经典和文物走向人们的视野。
(1)只有让越来越多的经典和文物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华经典和文物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有利于增进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让国人直观感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利于深入认识中华文化的价值,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坚定文化自信,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从文化自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等方面,说明只有让越来越多的经典和文物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的道理。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中华经典和文物走向人们的视野。
从材料可以看出,让越来越多的中华经典和文物走向人们的视野,就必须让中华经典和文物从新时代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发展。就需要深入挖掘中华经典和文物的内涵,又要与时俱进让中华经典和文物融入时代体现新时代的特征。就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让中华经典和文物面向人民不断发展。就要推动中华经典和文物在传播手段和呈现形式等方面的不断创新,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走向人们的视野。可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从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大众传媒的功能等方面,说明如何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中华经典和文物走向人们的视野。
【点睛】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基本途径之一)。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即文化创新的根基),空谈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基本途径之二)。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永葆文化生命力、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5)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6)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7.《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用一种特别的形式,把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持家、立德、修身等方面的新思想、新理念,以富有魅力的风格呈现出来,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还有和人民群众的交谈,都体现出极具个性的语言风格。他的话既有理论蕴藉,又有现实针对;既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又善用民间语汇,深入浅出,让大家想听、爱听、愿听,让人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用得上、忘不了,让人入耳、入脑、入心、入神。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何启示。
(2)总有一句经典古诗文让你永存心底,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请写出这句经典古诗文,并指出它给你的教育意义。
【答案】(1)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或答立足于社会实践);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加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若答出“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或“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均可)。
(2)示例: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告诉我要有自强不息、勇于求索的精神。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③“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我感受到拳拳母爱的伟大。(任意一条即可)
【解析】本题以《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何启示。
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何启示,属于启示类主观题。
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加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方面来回答。
(2)
总有一句经典古诗文让你永存心底,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本题请考生写出这句经典古诗文,并指出它给你的教育意义。
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考生可写出这句经典古诗文,并指出它给你的教育意义,要注意这句经典古诗文与它给你的教育意义要相对应。
【点睛】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本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将本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