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50 KB
- 2021-09-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题综合检测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一、选择题
1.(2019·烟台期末)通过文化界、学术界、出版界共同努力,一大批中华文化经典和优秀读物走出国门,为更多的外国读者知晓和喜爱。据统计,近五年来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版权书达到1.2万种,年均增长10%。中华文化经典和优秀读物走出去有利于( )
①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②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③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④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地位,抢占世界文化发展制高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中华文化经典和优秀读物走出去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①正确;中华文化经典和优秀读物走出去与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无关,②错误;中华文化经典和优秀读物走出去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③正确;中华文化经典和优秀读物走出去并不是为了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地位,抢占世界文化发展制高点,④错误。
2.(2019·烟台期末)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2017年10月30日,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的成功入选( )
①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 ②促进了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③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④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D 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并不是文化创新的体现,①错误;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促进了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②正确;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并没有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③错误;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④正确。
3.(2019·吉林调研)主题为“带传千古情,路聚一家人”的2017中外文化交流节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圆满落幕。本次中外文化交流节中,留学生们带来了各具特色的美食、表演与展示,中国学生们也带来了歌舞、太极、汉服、书法等的展示,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碰撞,为大家带来一场文化与交流的盛宴。这体现了( )
①留学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碰撞,为大家带来一场文化与交流的盛宴”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4.原创民族舞剧《粉墨春秋》在布鲁塞尔上演。该剧通过3个年轻人在梨园“喜顺班”学戏的经历,将京剧唱念做打的技艺、杂技和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欧洲观众和旅居海外的华人献上一场视觉盛宴。举办这一活动有利于( )
①促进中欧文化的交流与共享 ②世界各国认同中华传统文化 ③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相互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举办这一活动有利于促进中欧文化的交流与共享,①正确;举办这一活动不代表世界各国认同中华传统文化,②错误;举办这一活动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③正确;举办这一活动并不能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相互融合,④错误。
5.曾经的丝绸之路是东亚强盛的象征,如今的“一带一路”则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聚集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和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文化部已正式公布《“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绘制了路线图。这一计划的可行性在于( )
①商业贸易是促进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经济决定文化,沿线经济繁荣自然带动文化繁荣
③各国文化在交流中可以相互认同,共同发展
④它契合当代基于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人类文明共同认知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D 材料中“聚集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和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说明商业贸易是促进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故①符合题意;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尊重各国文化,通过“一带一路”实现沿线和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故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排除;③说法错误,不同民族文化要求同存异,而不是相互认同,排除。
6.有学者认为,今天,面对现代性的问题,要提倡东西方思想的多元互补,要珍视多元文明的价值,增加人类解决困境的路径选择。该观点意在强调( )
A.文化多样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C.加强文化交流有利于繁荣世界文化
D.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解析:选A 材料主要强调文化多样性对解决人类面临共同问题所起的作用,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表述均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7.(2019·南昌二模)2017年11月8日,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夫人一行参观了故宫博物院,观看文物修复技艺展示和珍品文物展,并欣赏了京剧《梨园春苗》《美猴王》《贵妃醉酒》三个精彩剧目,对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中国文化深表赞叹。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独具特色和魅力,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在交流和传播过程中,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能有效消除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到了美国人民的认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美国总统及夫人对中国文化深表赞叹表明中华文化独具特色和魅力,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同时说明文化在交流中传播,①②符合题意;③中“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8.2018年9月3日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强调中非要携起手来,共同打造文化共兴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共同打造文化共兴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我们应坚持的原则是( )
①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③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
④坚持文化多样性,促进各国文化走向同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B 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处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故②不选;④说法错误,各国文化都有着自身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不能走向同一。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9.(2019·湛江二模)如今,AR技术已经镶嵌在日常生活中,西北工业大学2017年发出的全国首封AR高考录取通知书可以通过扫码,查看动态校情校史介绍、学科特色展示等内容,不仅让信息动起来,也借助新媒体新技术的力量让未来“活”起来。这表明( )
①动态校情校史介绍等内容的展示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AR技术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中发挥了强大功能
③大学校园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从而具有独特价值
④科学技术所开拓的生产力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③中“具有独特价值”的表述不当;④表述与题意不符;首封AR高考录取通知书表明动态校情校史介绍等内容的展示离不开物质载体,AR技术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中发挥了强大功能,①②正确。
10.内地很多地方政府提出要大力开发当地的文化遗产,对此,有学者表示,“开发”是个野蛮的词,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没有一个对自己的文化遗产使用“开发”一词,联合国用的是“利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用的是“活化”。“开发”与“活化”文化遗产的区别在于( )
①“开发”偏重于经济效益,“活化”重视文化的传承
②“开发”看到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活化”割裂了二者的联系
③“开发”是虚无的,“活化”是复古的
④“开发”可能破坏文化遗产,“活化”有助于在继承中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材料中“开发”注重文化遗产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文化的传承,相反,“活化”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①正确;“开发”由于注重经济效益,可能破坏文化遗产,“活化”则有助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④正确;②错误,“活化”没有割裂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③错误,“开发”并不代表民族虚无主义,“活化”也不是复古主义。
11.(2019·台州期末)从日剧翻拍而成的电视剧《深夜食堂》,因其直接复制日版内容、有悖于中国文化背景的设计,被观众打了差评。这给文化创作者的启示是( )
①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文化创作要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 ④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选D 该电视剧翻拍日剧,得到差评,说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文化创作应该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没有体现文化是世界的,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④不符合题意。
12.深度调查公益纪录片《穹顶之下》为公众打开了了解雾霾的另外一扇窗户。《穹顶之下》不仅创造了播放的奇迹,而且使与之相关的话题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网站论坛里持续刷屏,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环保问题的思考与热议。这表明( )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大众传媒成为现代文化传播交流的主要手段
③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穹顶之下》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环保问题的思考与热议,表明大众传媒成为现代文化传播交流的主要手段,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错误,错在“根本”上;③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
二、非选择题
13.(2019·成都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不仅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过去的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而且蕴含着每一个民族和国家走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当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人的中国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西方国家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文化基因“链接”的积极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知识,问题指向说明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文化基因“链接”的积极作用,属于作用意义类题目。解题时要注意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点相结合。考生可以从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竞争力等方面分析。
答案:①有利于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相互吸收有益成果。②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③有利于推动中国先进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14.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贯通着文化血脉、勾连着文化之根的村庄,可谓不计其数。然而现实中,不少地方的乡土文化,却呈现凋敝的趋向。
有一组数据让人惊心: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递减。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未能更好地把握乡村的“文化世界观”:或是简单地将其理解为唱戏、剪纸、扭秧歌之类的乡土符号,忘记了这是个文化综合体;或是将其粗暴地理解为改建、改造,只剩下乡村游、农家乐,在过度开发、千篇一律中剥蚀了乡村文化的根基。乡土文化的重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大水漫灌”式的文化输送,早已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乡村文化建设绝非简单的输入,需要唤醒乡村沉睡的文化资源、讲好村民自己的生活故事。“多一个球场,少一个赌场;多看名角,少些口角。”有人如此总结良好文化环境对村风民风的影响。乡村振兴,既要有产业的兴旺,更要有文化的繁盛 。“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当农民对脚下的土地无比眷恋、对生长于斯的文化无比自信,才有民淳俗厚的新风尚,才有源远流长的新文化,也才有诗书传家、厚德重义、富足美满的新农村。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我们为什么还未能更好地把握乡村的“文化世界观”。
(3)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请为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去创新创业拟两条宣传标语。要求:言简意赅、主题突出、朗朗上口,每条不超过20个字。
解析:本题第(1)问,针对材料中的问题,结合教材知识,就可得出正确答案。中国传统村落锐减,需要重视乡村文化的载体,保护好中国传统村落;未能更好地把握乡村的“文化世界观”,要求我们应全面正确把握乡村文化,乡村文化建设要注重多样性;“乡村文化建设绝非简单的输入,需要唤醒乡村沉睡的文化资源、讲好村民自己的生活故事”,说明需要充分利用乡村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村民的积极性,赋予乡村文化以时代的生命力,创造出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群众利益与呼声的大众文化;“多一个球场,少一个赌场;多看名角,少些口角”,要求重视文化氛围对人的影响;等等。第(2)问,先审设问,知识限定为唯物辩证法,再分析材料,把乡村文化简单地理解为唱戏、剪纸、扭秧歌之类的乡土符号,忘记了这是个文化综合体,没有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乡村文化就是千篇一律的乡村游、农家乐,违背了矛盾特殊性;“大水漫灌”式的文化输送违背了发展的观点。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围绕大学生和农村两个方面,言之有理,符合要求即可。
答案:(1)重视乡村文化的载体,保护好中国传统村落;正确把握乡村的“文化世界观”,全面正确把握乡村文化,乡村文化建设要注重多样性;乡村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乡村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村民的积极性,赋予乡村文化以时代的生命力,创造出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群众利益与呼声的大众文化;重视文化氛围对人的影响,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乡村文化建设的自觉与自信,对乡村文化的前途充满信心。
(2)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把乡村文化简单地理解为唱戏、剪纸、扭秧歌之类的乡土符号,忘记了这是个文化综合体,只看到了部分而没有统筹全局;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为乡村文化就是千篇一律的乡村游、农家乐,违背了矛盾的特殊性;乡土文化的重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大水漫灌”式的文化输送,没有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示例:①扎根农村,放飞梦想。②农村是莘莘学子展示才能的舞台。③青春,在农村这片沃土上闪光。④农村是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⑤今日田野沃土显身手,明日祖国建设挑大梁。
相关文档
- 2020高考政治复习题综合检测 (11)2021-09-045页
- 2020高考政治复习题综合检测 (16)2021-09-045页
- 2020高考政治复习题综合检测 (17)2021-09-046页
- 2020高考政治复习题综合检测 (24)2021-09-046页
- 2020高考政治复习题综合检测 (8)2021-09-045页
- 2020高考政治复习题综合检测 (4)2021-09-046页
- 2020高考政治复习题综合检测 (3)2021-09-045页
- 2020高考政治复习题综合检测 (5)2021-09-025页
- 2020高考政治复习题综合检测 (7)2021-09-026页
- 2020高考政治复习题综合检测 (26)2021-09-0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