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3.50 KB
- 2021-09-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政治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数学家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书序言中说:“时代思潮是由社会的有教养阶层中实际占统治地位的宇宙观所产生的。人类活动中如科学、美学、伦理学都可能产生宇宙观,而又受宇宙观的影响。……哲学的功用是缓慢的,思想往往要潜伏好几个世纪,然后人类几乎是突然间发现它们已经在习惯中体现出来了。”这段话体现了
①各门具体科学要以哲学为基础,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对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③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④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
人类活动中如科学、美学、伦理学都可能产生宇宙观,体现的是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④符合题意;而又受宇宙观的影响,体现的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对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②符合题意;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推动哲学的发展,①错误;③正确,但题干没有涉及;故本题答案选B。
2.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世界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并没有随着马克思的去世而逐渐消失,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以不断丰富发展着的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
②能为我们解决改革发展问题提供具体方法
③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④能够增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真正的哲学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并没有随着马克思的去世而逐渐消失,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能够增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正确但不是题干的原因,排除;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能为我们解决改革发展问题提供具体方法,②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3.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发现的一枚米粒大小的原始海绵动物化石显示,至少6亿年前,地球上就已出现原始动物,这是迄今全球发现最早且可信的原始动物实体化石。原始海绵动物化石的发现,佐证了
①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自然界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④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题目中,根据原始海绵动物化石可以看出自然界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②适合题意;“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发现的一枚米粒大小的原始海绵动物化石显示,至少6亿年前,地球上就已出现原始动物”,这说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③表述正确;①强调的是人类社会,与题意无关;④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故本题答案选B。
4.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了三种基本形态。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这三种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人是一部精巧、复杂的机器
②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③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④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
A.①-③-② B.③-④-① C.②-③-① D.④-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相关知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①体现的是近代形而上学观点,②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③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④体现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因此正确反映这三种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④①③,D项正确;A、B、C与材料不符合,排除。故本题选D。
5.我国哲学家张载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一切有形象的东西本质上都是气。这种观点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可见,题干中张载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故C符合题意;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可见,材料没体现,故A不符合题意;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可见,材料没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就是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可见,材料没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哲学的基本派别:
两大阵营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
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派别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要区别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就是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不仅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而且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基本评价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可惜只是一种猜测
丰富、发展了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根本分歧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6.2018年是《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170周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更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这说明
①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②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オ能推动实践发展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创新的过程
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制约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更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创新的过程,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②③适合题意;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①错误;④说法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7.2018年8月13日至20日,以“学以成人”为主题的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人,是东西方哲学家追问内心、寻求知识、展开思索的原初起点,时至今日,依然是世界哲学领域的重要议题。本届大会的5个分主题,自我、社群、自然、精神和传统,都关乎人类未来发展和全球命运等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都充分表达了哲学的时代关注。哲学之所以要关注时代是因为
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能预见和指明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支配时代发展的有力工具
③哲学应该把握时代脉搏,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巨大力量
④哲学应该反映时代特点和要求,发挥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故①错误;哲学对时代发展不起支配作用,“哲学是是支配时代发展的有力工具”的说法,夸大了哲学的作用,故②错误;材料中,自我、社群、自然、精神和传统,都关乎人类未来发展和全球命运等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都充分表达了哲学的时代关注,可见,哲学之所以要关注时代是因为哲学应该把握时代脉搏,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巨大力量,哲学应该反映时代特点和要求,发挥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故③④正确。故选D。
8.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下列选项与材料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②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③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④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材料强调,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说明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当你第二次踏进一条河的时候,它已经不是你上次踏进的河流了,因为水已经流动、变化了,现在脚下的水已经不是原来的水了,原来的水已经流走了,这体现了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与材料体现的哲理一致,故①符合题意;“静者静动,非不动也”强调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中有动,体现了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与材料体现的哲理一致,故④符合题意;“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都否定了相对静止,夸大了绝对运动,与材料体现的哲理不一致,故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
9.“要把制造业带回国”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承诺,但由于特朗普的贸易战,美国的知名摩托车制造商哈雷宣布,“打算将出口欧盟的摩托车生产从美国本土转移出去,从而避免关税负担。”特朗普“要把制造业带回国”的愿望未能实现的原因在于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尊重规律是人们做事情成功的前提
②片面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主观能动性未能充分发挥
③否认实践的决定作用,没有用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④违背联系多样性,没有做到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特朗普“要把制造业带回国”的愿望,片面强调了意识的作用,而忽视了物质的决定作用,同时,也体现了他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只是没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故排除②;国家间的贸易要遵循国际贸易规律,特朗普发起贸易战,违背了国际贸易规律,致使特朗普“要把制造业带回国”的愿望无法实现,这说明规律具有客观性,尊重规律是人们做事情成功的前提,故①正确;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特朗普“要把制造业带回国”的愿望未能实现证明了通过实践国与国之间要加强贸易往来的这种认识,③选项与题干构不成因果联系,故排除;特朗普“要把制造业带回国”的愿望,由于其发动贸易战而泡汤,这说明他的做法违背了联系多样性,没有做到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故④正确。故选B。
10.漫画《有时候的成功,角度比力度更重要》体现的哲理是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改变客观规律
B.发展是普遍、多样的,事物的发展推动了联系
C.人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改造世界
D.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答案】C
【解析】
【详解】
人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但不能改变规律,A说法错误;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B说法错误;有时候的成功,角度比力度更重要,说明人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改造世界,C符合题意;漫画没有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D排除。本题选C。
11.下图漫画启示我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
①提高意识活动的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
②形成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做到永不言败
③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做到勇往直前
④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做到居安思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材料强调当麻烦或危险来临时,还没有准备好应对措施,这告诉我们要提高意识活动的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要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做到居安思危,故①④正确;②③选项与题意无关,故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答哲学漫画型选择题的基本思路:
可以概括为:“先审题干,再辨题肢,干肢相连,依干求肢”。
1.“先审题干”。即通过阅读题干读懂漫画的意思,了解命题的意图,弄清选择的要求。这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对题肢进行正确选择的前提。题干一般由漫画、说明性文字、选择要求三部分组成,审题干需要对以上三部分内容进行分别审读和全面综合审读。特别注意的是,漫画中的文字,包括标示漫画名称的文字,是漫画的点睛之笔,是准确理解漫画的关键点、切入点,往往对解读漫画的寓意具有重大提示和引导作用。审读题干还要求注意题干的选择性要求,注意区分几对选择性要求的不同。如“漫画表明”与“漫画说明”不同,“漫画所反映的是”与“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不同,“漫画体现的哲学道理”与“漫画体现的哲学原理”不同,“从唯物论角度”与“从辩证法角度”、“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从生活与哲学角度”不同等等。选择要求不同,对题肢的取舍标准就不同。
2.“再辨题肢”。即通过阅读题肢弄懂每个题肢的含义、内容、正误、角度以及题肢间的联系,以便为正确取舍题肢打下基础。审题肢主要是为了排除错误题肢、与题意明显无关的题肢和不符合选择要求的题肢,留下备选题肢。审辨题肢要注意把握题肢与题肢的内部联系,因为题肢之间可能存在整体与部分、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包含与被包含等关系,对于这类题肢要仔细斟酌、慎重选择。
3.“干肢相连,依干求肢”。即在审清题干和辨明题肢的基础上,把题干和备选题肢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以便从备选题肢中选出正确的题肢。题干与题肢间的联系是正确取舍题肢的关键和依据,这要求考生根据题干的指向,结合漫画的内涵或寓意.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从而决定取舍。一般来说,题肢的取舍存在三种情况:一是与题干明显无关或与选择要求不符的题肢不能入选。二是本身正确且与题干有关的题肢存在选与不选两种情况:(1)与题干有直接关系的正确题肢应选,与题干仅有间接关系的正确题肢不选。(2)对题干具有全面概括性题肢入选,对题干理解片面性题肢不能入选。
12.有人说,世上本无对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求同存异。该观点
①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
②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正确的,真理是相对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③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影响人的认识观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二者有明确的界限,①符合题意;不能认为“世上本无对错”,这个观点也不能证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②表述错误;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但与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无关,③表述错误;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认识的观点不同,说明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影响人的认识观点,④符合题意。故选D。
13.对于漫画《木箱与球的内涵图》,有人指出:“没有棱角的人走得会很快,但到下坡路的时候也会滚得很远。”这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
①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应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题干主旨强调同样的做法由于条件的变化,出现不同的效果,说明条件的变化促使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全面看问题,而不是强调内部要素的优化,故①排除,
②正确;题干没有强调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故③排除;“下坡路的时候也会滚得很远”,这说明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要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尽量防止不利影响的出现,故④正确。故选C。
14.自从国家将“互联网+物流”划入重点规划后,物流飞速发展并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物流打个‘喷嚏’,人们就得‘感冒’”这句话很形象地概括出现代物流与人们之间的关系。这说明
A.物流使互联网与人们生活间的联系具有了多样化特征
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与现代物流发展的无任何联系
C.人们运用互联网在人和现代物流间建立了一种具体联系
D.人为事物的联系与人的主观意识无关,同样具有客观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
“物流打个‘喷嚏’,人们就得‘感冒’”,说明人们运用互联网在人和现代物流间建立了一种具体联系,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联系的多样化特征,A排除;“物流飞速发展并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说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与现代物流发展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B说法错误;题干没有体现联系的客观性,D排除。本题选C。
15.1G是移动通信语音时代的开始;2G可以浏览一些文版信息;3G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并处理图像、音乐等;4G让我们随时看电影不再成为奢侈;5G相比4G,将在容量、传输速率、可靠性等方面实现质的提升。从1G到5G,这一部波澜壮阔的移动通信史表明
①新事物的发展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③量变的总和构成事物的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事物在量变到质变、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的过程中前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从1G到5G,反映了移动通信水平的不断提高,说明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事物在量变到质变、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的过程中前进,②④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移动通信的发展了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①与题意无关;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③说法错误。本题选B。
16.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中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的唯物辩证法依据是
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这句话强调了“发展”的重要性(是基础和关键),即主要矛盾的重要性(唯物辩证法依据),D符合题意;A属于唯物论部分,不符合题意;B强调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不选;C强调的是事物的性质的决定因素,与题意无关。所以本题选D。
17.“是药三分毒”,几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认识到了中药的毒副作用。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强调因病、因症、因人的个性化治疗,如用清热解毒的中药,体内的热毒已清已解,就应该停止使用,否则就会出现毒副作用;如体内原本没有热毒,我们错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同样也会产生毒副作用。中医的上述理念告诉我们应该
A.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明确药物毒副作用一直存在
B.不可忽视次要矛盾,注意防止药物产生毒副作用
C.抓住事物的主流,明确疗效和毒副作用同时存在
D.重视矛盾的次要方面,防止治疗向不利方面转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用清热解毒的中药,体内的热毒已清已解,就应该停止使用,否则就会出现毒副作用;如体内原本没有热毒,我们错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同样也会产生毒副作用。这说明我们要重视矛盾的次要方面,防止向不利方面转化,D适合题意;材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没强调矛盾的普遍性,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没强调次要矛盾,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矛盾的次要方面,而抓主流体现的是要重视矛盾的主要方面,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8.2018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海南)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我国第十二个自贸试验区扬帆起航。“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①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②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③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不优于共性,②说法错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④说法错误;“先试点后推广”,是因为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①③符合题意。本题选B。
19.中国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排名世界第一,而与之密切相关的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中一直在二十名之外。实际上中国的专利数量主要问题在于不平衡,专利数量主要表现为“三多量少”。整体专利数量多,高新技术领域的专利数量少;高校和垄断国企的专利数量多,创业型高科技小公司专利申请数量甚至是个位数或者零专利;无执行力的专利数量多,有价值的创意专利数量少。解决上述问题需要
①坚持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思维,推动体制、制度创新
②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低的问题
③立足于社会实践进行产品研发,不断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
④坚持服务人民大众的价值取向,善于打破客观规律的束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针对专利数量主要表现为“三多量少”的不平衡问题,需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思维,推动体制、制度创新,坚持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专注问题的关键所在,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低的问题,故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错在“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④错误,规律是客观的,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打破客观规律的束缚。故本题答案为A。
20.美国商务部2018年4月16日宣布,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导致中兴通讯停摆。这一事件让我们再次认识到: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从哲学角度看,要解决中国通讯行业“缺芯少魂”的问题,我们必须
①坚持辩证否定,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②善于统筹兼顾,分清通信产业发展的主流和支流
③注重量的积累,引进技术并扩大生产规模
④抓住主要矛盾,加强核心技术研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査主要矛盾及辩证否定观,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这要求我们抓住“核心技术缺芯少魂”这一主要矛盾,坚持辩证否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矛盾主次方面,也没有体现通过量的积累实现事物的质变,②③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为B。
21.“一带一路”“人工智能”“十九大”等成为2017年度新闻热点,“怼”“打call”“freestyle”等成为年度潮语,这些都是我国2017年经济社会生活的反映。这说明
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2017年度新闻热点、年度潮语,反映了2017年经济社会生活,说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①④符合题意;②③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本题选B。
22.(题文)经济全球化通过释放市场的力量.推动了全球生产体系的兴起,促进了全球贸易与生产的蓬勃发展。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乏力,出现了与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的重新赋权于地方和国家层面的“逆全球化”思潮。英国脱欧、美国大选等2016年国际形势无不涌动着逆全球化的思潮,曾经的“地球村”的观念在一些国家正在被贸易保护、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思潮掩盖;而与此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正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哲学角度看,“逆全球化”主张的存在表明
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要与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相结合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逆全球化主张的存在有其现实依据
③对经济全球化的价值判断及其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经济全球化问题极其复杂,因而对其真理性认识并不唯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从哲学角度看,“逆全球化”主张的存在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逆全球化主张的存在有其现实依据,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价值判断及其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②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要与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相结合,①项与题意不符;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他们对同一客体的认识不具有同样的真理性,即真理只有一个,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所站立场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2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①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
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勤政为民的服务型政府
A.④→③→① B.③→+②→④ C.2→①~→③ D.①→④→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社会基本矛盾运行的规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有利于提高生产力水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调整生产关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勤政为民的服务型政府,有利于调整上层建筑。③→②→④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适应较低生产力发展水平,①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24.新华社报道了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张黎明扎根电力抢修-线31年,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行业里知名电力“蓝领创客”的先进事迹,经他手开展的技术革新多达400余项。他还投入满腔热情,常年义务帮扶身边群众,点亮万家灯火。作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典型代表,张黎明先进事迹引发各界强烈反响。这蕴含的价值观道理是
①在看似平凡中彰显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②应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③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
④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在技术革新中才能得到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价值观、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相关知识。①不是价值观的道理,排除;④错误,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劳动和贡献中才能得到实现;常年义务帮扶身边群众,点亮万家灯火。作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典型代表,张黎明先进事迹引发各界强烈反响表明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价值,故②③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点睛】
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立场上。
(3)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4)积极投身于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5)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6)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25.《经典咏流传》让人们重新认识到诗词的美好与寓意,《朗读者》通过朗读的方式让观众感受到文学的力量……近年来,电视文化类节目既唤起了大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又让制作企业赚得了实惠。材料表明
①作为社会精神力量的文化,促迸人的全面进步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发展文化产业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朗读者》通过朗读的方式让观众感受到文学的力量,唤起了大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又让制作企业赚得了实惠,这表明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发展文化产业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③④正确;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进步,①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不选。故答案为D。
26.2018年5月,历时3个月的《文明的回响——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展在成都闭幕,成都博物馆以“文化不灭,国家永生”表达了对同为文明古国的阿富汗走出战乱的诚挚祝福。“文化不灭,国家永生”体现了
①文化的力量表现在国家和民族的延续中
②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血脉
③文化具有传承性,能在世代相传中延续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
“文化不灭,国家永生”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力量在国家和民族的延续中得到表现,①正确。“文化不灭,国家永生”体现了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精神根基,是民族生存发展的血脉,②正确。题干强调文化与国家生存发展的关系,不反映文化本身的传承性,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与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无关,④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为A。
27.经济与文化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下列对经济与文化之间关系的传导顺序排列合理的是
①文化产品增多,文化消费更加丰富
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
③资本涌入,文化产业得到蓬勃发展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
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经济与文化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文化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由此可以推出②→③→①→④顺序正确,其他的选项错误。所以本题选D。
【点睛】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如同不能简单地把精神文明看作物质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一样,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28.在杭州这座人文城市,地铁也成了人文载体,80%的广告墙位为艺术占据。新开通的地铁1号线内部装饰体现着杭州特色,在公共艺术墙上有白居易卸任太守、白娘子与许仙等故事传说,石凳上则画满水墨画,一步一景尽显江南风情。这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蕴含着对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③反映了当代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融合
④体现了地铁首要的功能是承载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在杭州地铁也成了人文载体,通过地铁艺术墙、石凳来展现江南风情,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符合题意。在杭州这座人文城市,80%的广告墙位为艺术占据,这蕴含着对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②符合题意。材料中“白居易卸任太守、白娘子与许仙等故事传说”,属于传统文化,不是当代文化,③不符合题意。地铁首要的功能不是承载文化,而是是交通运输,④表述错误。本题选A。
29.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写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下列名句体现道理与之一致的是:
A.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D.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答案】A
【解析】
【详解】
题干体现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时潜移默化的。A选项的意思是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可见,孟母看到了学习环境对孟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故A符合题意;B选项的意思是就像是一夜之间春风到来,树上都开满了梨花,可见,没体现迁移默化,故B不符合题意;C选项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时深远持久的,故C不符合题意;D
选项的意思是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没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0.“十三五”规划在文化建设方面再次把“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的确定是基于
①文化产业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②文化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文化产业决定其他产业能否健康发展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①表述错误,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不是文化产业。②符合题意,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原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③表述错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不起决定作用。④符合题意,之所以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本身就体现了文化与经济交融,文化产业的发展能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故选C。
31.走到天涯海角,一见到牌楼汉字、舞龙耍狮,就会想到中华文化,就有归属感。身在异国他乡,一声乡音的问候,一副耳熟能详的对联,都是一杯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佳酿,令人心醉。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②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③潜移默化、无影无踪
④深远持久、难以抹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无论是天涯海角还是异国他乡都能感受中华文化,令人心醉,让人有归属感,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 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并未涉及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故①入选②排除;③与题意不符,题干并未涉及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不选;一见到牌楼汉字、舞龙耍狮 ,就会想到中华文化,一杯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佳酿,令人心醉,
这表明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对人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故④入选。故本题答案为 D。
32.走进书店,你会惊喜地发现书不再是书店的主角,围绕实体书店打造的多样化业态使书店变得更加时尚。卖创意、卖服装、开咖啡店、办活动……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这使得实体书店曾经的寒冬逐渐地回暖。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①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物质力量
②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④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卖创意、卖服装、开咖啡店、办活动……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这使得实体书店曾经的寒冬逐渐地回暖。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③适合题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①错误;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先进健康的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33.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
①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题中在微信公众号上,几万人一起读诗。微信公众号属于大众传媒,因此体现了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④符合题意;“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体现了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①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深远持久的特点,②不符合题意;大众文化是面向大众传播信息的文化,③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
传媒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1)传播媒介,简称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是指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形式。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3)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传媒,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34.几十年来,长江流域江苏段的不少地方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惯性思维,认为追赶发展阶段“环境代价还是得付”,对长江的过度开发和监管失控,造成长江岸线的水质持续恶化、厂房污水横溢、船只肆意排放、码头砂石漫天……江苏成为长江生态负荷最重的区域之一。
直面长江之“病”,江苏痛定思痛,上下同欲,协同作战,开始反哺长江。近两年来,随着一系列加减并举、破立相伴的举措不断落地,新旧动能正在加速转换。镇江世业洲,整治一新的江畔美景,美过村民家墙上挂的山水画;泰州姜堰时庄河,整治后清波荡漾,岸边绿意葱葱;曾经红极一时的张家港东沙化工园区,已经关停转型,空气中飘荡着化工味道的日子终成历史。
面对长江之“病”,我们必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抵制急功近利,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多创造惠及长远、造福后代的业绩,才能唱好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江苏省近两年的做法是如何体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
(2)说明“功成不必在我”的价值判断与“功成必定有我”的价值选择之间的关系。
【答案】(1)①直面问题,痛定思痛,启示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加减并举、破立相伴、新旧动能转换,启示我们要坚持全面地看问题,善于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③有加有减,有破有立,因地制宜,启示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加减并举、破立相伴、新旧动能转换,还启示我们坚持两点论,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①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功成不必在我”的价值判断是“功成必定有我”的价值选择的基础。
②在长江生态保护问题上,“功成不必在我”的价值判断摒弃了“环境代价得付”的错误,符合自然、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此价值判断的基础上,纠正“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选择,以“功成必定有我”的价值担当,不急功近利,创造惠及长远、造福后代的业绩。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长江流域江苏段生态环境问题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矛盾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等知识点的把握,侧重考查学生提取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
(1)本题考查考生江苏省近两年的做法是如何体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从设问范围看考查哲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即第九课矛盾观的知识,从设问指向看属于体现类主观题。学生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直面问题,痛定思痛”可以从矛盾的普遍性分析,“加减并举、破立相伴”可以从矛盾的含义,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进行分析,“有加有减,有破有立,因地制宜,”可考虑矛盾的特殊性的知识,“加减并举、破立相伴、新旧动能转换” 可以从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角度进行分析。
(2)本题要求考生说明“功成不必在我”的价值判断与“功成必定有我”的价值选择之间的关系,从设问范围看考查哲学第十二课“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的知识,从设问指向看属于说明类主观题。结合材料可知“功成不必在我”的价值判断是“功成必定有我”的价值选择的基础;“功成不必在我”的价值判断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了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考生可以从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做出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等角度进行分析。
35.当前我国面临着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国家提出建设“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健康中国战略。该战略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体现的了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更加注重人民福祉这一发展理念的转变,切实提升了百姓的获得感。
(1)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说明当前我国为什么要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更加注重人民福祉?
(2)有专家学者指出:“健康中国”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应坚定信心,循序渐进,扎实推进。运用“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谈谈应如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适应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发展理念也应随之转变。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起促进作用,要求树立正确的意识。发展理念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更加注重人民福祉,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利于提升百姓的获得感。
(2)①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接受挫折与考验的思想准备。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会一蹴而就。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做好量的积累,循序渐进,扎实推进,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国家提出建设“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健康中国战略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唯物论、发展观等知识点的把握,侧重考查学生提取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
(1)本小题要求考生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说明当前我国为什么要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更加注重人民福祉,从设问范围看考查哲学唯物论的有关知识,从设问指向看属于说明类主观题。结合材料“当前我国面临着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学生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角度分析。结合材料“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切实提升了百姓的获得感”,考生可以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起促进作用,要求树立正确的意识角度分析。
(2)本小题要求考生结合有专家学者指出的“健康中国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应坚定信心,循序渐进,扎实推进”的观点,运用“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谈谈应如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设问范围看考查哲学发展观的有关知识,从设问指向看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结合学者指出的“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可以用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进行分析;结合“循序渐进,扎实推进”可以从量变和质变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
36.2016年以来,江西某县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基本原则,深入开展“秀美乡村、幸福家园”创建活动,初步走出了一条“创建与脱贫”共融、“里子和面子”并重的乡村振兴之路。在创建活动中,当地政府做足文章:注重新型农村业态发展,创新“龙头企业+基地+农民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注重红色文化、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创意打造,发展红色旅游,特色旅游,农业生态游;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加快葛根、红薯和山茶油等特色农产品“触电上网”步伐,广大群众从中增加了收入,享受到了创建的“获得感”。
(1)结合材料,从实践特点的角度分析打造“秀美乡村”,应如何处理好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在近年的乡村振兴工作中,以科技为推动力,培育互联网+创新思维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一个新亮点。通过构建“互联网+实体农村+电子商务”的互联网生态养殖模式,不仅实现了土地共享的理念,优化农业资源,而且培养了新一代农民,让农户有了学习更多科技知识和创新创业的机会,有效解决了用户资金、规模、粗放式等养殖难题;将互联网+的创新思维、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畜牧业养殖和农产品销售相结合,为传统农业的粗放式管理、资金不足、供需失衡、产业链松散等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实现了养殖销售智慧化,有助于构建创新智慧型的生态养殖和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这种互联网生态养殖模式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积极影响。
【答案】(1)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尊重经济发展,文化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既要关注经济效益,也要关注文化价值,促进经济文化和谐发展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顺应时代发展,推动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
(2)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科技推动经济发展(或: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互联网+”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平台,带动旅游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产品生产销售和农村经济发展。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互联网+”培养了新一代农民,改变了农民的思维方式和生产经营方式,开拓了市场,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互联网+”使农民增长知识,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乡村振兴和农村扶贫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实践特点、文化的作用等知识点的把握,侧重考查学生提取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
(1)
本小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实践特点的角度分析打造“秀美乡村”,应如何处理好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从设问范围看考查哲学实践的特点的有关知识,属于小切口,从设问指向看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结合材料并整合课本相关知识,考生可以从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实践的能动性、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等角度进行分析。
(2)本小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这种互联网生态养殖模式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积极影响。从设问范围看考查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的有关知识,,从设问指向看属于意义类主观题。结合材料“优化农业资源,而且培养了新一代农民,让农户有了学习更多科技知识和创新创业的机会, 有助于构建创新智慧型的生态养殖和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学生可以从文化总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角度进行分析。
37.材料一: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中国人对诗词有着独特的文化情结。中国诗词是我们独有的文化瑰宝,是沉淀在每一位中华儿女血脉里的文化基因。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得到高度关照。
材料二:从第一季开始,《中国诗词大会》一直走在创新路上。诗歌与传媒、文化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为传统文化搭起了一个最大的、最接地气儿的课堂。“诗词大会”引领人们感受诗词之趣,分享诗词之美,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在带领全国电视观众重温中华经典诗词的同时,也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沟通古今、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精神之旅和情感共鸣。
材料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说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必须关注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
(2)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分析举办优秀的文化综艺类节目的重要性。
(3)请你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答案】(1)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树立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关注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体现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关注了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是维护人民利益的正确价值追求。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举办文化综艺类节目为人们文化素养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场所和平台。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的文化综艺类节目以其优秀的传统文化魅力和感召力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举止、综合素质修养。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举办优秀的文化综艺类节目无形中让人们主动自觉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熏陶,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举办优秀的文化综艺类节目,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例举: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地要根据本地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②坚持尊重规律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遵循文化传承与创新规律,创造性开展工作。
③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传统文化扬弃继承、转化创新。
④立足整体,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
【解析】
【详解】
本题以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中国诗词大会》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历史唯物主义、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点的把握,侧重考查学生提取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小题要求考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说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必须关注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从设问范围看考查哲学第四单元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从设问指向看属于原因类主观题。结合材料“传承优秀传统必须关注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并调动和运用课本相关知识,考生可以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角度进行阐述。
(2)本小题要求考生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分析举办优秀的文化综艺类节目的重要性,从设问范围看考查文化生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从设问指向上看属于意义类主观题。结合材料并调动和运用课本相关知识,考生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角度进行阐述。
(3)本小题要求考生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考生要注意将方法论和具体建议结合起来,要注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是主题。如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尊重规律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立足整体,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