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50 KB
- 2021-09-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沭阳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活动与经济、政治活动一样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A. 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
B. 就交通或环境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C. 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
D. 参加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
【答案】D
【解析】
【详解】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参加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属于文化活动,D符合题意;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属于政治活动,A排除;就交通或环境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属于政治活动,B排除;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属于经济活动,C排除;本题选D。
【点睛】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内容: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阶级性)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地域性、民族性)的部分。
形式:
静态——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动态——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
2.迫于饥饿,先民遍寻充饥之物并改进其可食性,由此不断衍生出各种烹饪技艺,也改善了国人的饮食生活。这一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①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文化
②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人社会实践中享用着文化
④文化影响人的思维形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迫于饥饿,先民遍寻充饥之物并改进其可食性,由此不断衍生出各种烹饪技艺”说明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文化,①正确;“改善了国人的饮食生活”说明人在社会实践中享用着文化,③正确;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观点错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影响人的思维形式,④排除;本题选B。
【点睛】文化的特点
A.(文化与社会)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与个体)人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有文化。
C.(文化与物质)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3.“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用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当前经济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因为科技创新
①为经济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可以更加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④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决定性因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用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当前经济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因为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可以更加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本题②③正确;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决定性因素,④把科技创新的作用夸大,排除;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①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选B。
4.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这些地区可以优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和优势文化产业。这说明
A.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经济的反映
B.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 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D. 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经济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可以优先发展文化,不是说文化是经济的反映。B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C符合题意,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先于或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材料中“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这些地区可以优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和优势文化产业”体现了这一点。D表述错误,这种说法否定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故选C。
【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一)相互影响。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2、一定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优秀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学技术、教育等对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素养,文化渗透,文化霸权主义等)
5.中国素有“瓷国”之称。中国瓷器,从隋唐时期便开始向外域流传,宋、元、明、清各代,瓷器都作为重要商品走向世界。同时,也在不断地传播中华文化。由此可见
A. 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B.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的引领者
C. 商业贸易活动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最重要途径
D.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其特有的包容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国瓷器,从隋唐时期便开始向外域流传,宋、元、明、清各代,瓷器都作为重要商品走向世界。同时,也在不断地传播中华文化。由此可见文化交流和传播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A正确且符合题意;B
夸大了中华文化的作用,错在“引领者”;商业贸易活动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而不是最重要途径,C错误;D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6.伴随着我国每年几千万网民的增长速度,“网络语言”已经不可避免地侵袭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越来越多的网话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交谈中。这表明
A.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B.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 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D. 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答案】A
【解析】
【详解】A符合题意,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在相互见面时的一些礼节各不相,这种差异表明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材料中只是说明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不一样,没有涉及到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故BCD三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本题选A。
7.下列语句中,反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特点的是
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②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④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体现的是外部环境对人产生不知不觉的影响,符合潜移默化的特点,①符合题意。“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强调的是加强自身的修养问题,没有体现潜移默化的影响,②不符合题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学习教育在传播文化中的作用,没有体现潜移默化的特点,③不符合题意。“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明了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某些习惯,体现了潜移默化的特点,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8.漫画《瞧,那个傻帽》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不可改变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决定人的言行
④文化素质影响支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漫画《瞧,那个傻帽》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文化素质影响支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本题②④正确;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但这种素养并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①观点错误,排除;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影响人的言行,但不能决定人的言行,③把文化的作用夸大,排除;本题选C。
9.某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这是因为
A. 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 文化能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 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答案】D
【解析】
【详解】“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说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本题D正确;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优秀文化才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A、B、C观点错误,排除;本题选D。
【点睛】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特别提醒:比较::“丰富精神世界”与“增强精神力量”]
A.侧重点:前者—只体现在主观领域,强调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的追求。后者—往往体现在人的具体行动中,强调优秀文化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B.获得途径:前者—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培养健全人格。后者—多接触优秀文化作品,学习先进文化。
C.标志词:前者—欣赏到,感受到,享受到,体验到,体会到,领悟到,修养,境界。后者—增强,鼓舞,激励,振奋,促进。
10.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我们所说的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指
A. 语言文字的多样性 B. 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C.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D. 建筑艺术的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我们所说的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本题C正确;ABD错误,排除;本题选C。
【点睛】1.文化多样性
(1)内涵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2)意义(地位、作用)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成因
因为各民族之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4)主要表现
A.民族节日: 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B.文化遗产
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 文化的多样性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5)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11.“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自古以来就体现着中国人“爱国爱家”的文化情结。这说明
A. 民族文化就是民族节日 B.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独特标识
C. 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 民族节日是民族生活状况的体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自古以来就体现着中国人“爱国爱家”的文化情结”说明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本题C正确;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B排除;民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A把民族文化等同于民族节日,观点错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民族节日是民族生活状况的体现,D排除;本题选C。
12.2018年11月28日下午,中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有利于
①保护、继承与发展藏医药法
②促使国人自觉固守传统文化
③更好地宣传藏医药的文化价值
④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利于保护、继承与发展藏医药法,更好地宣传藏医药的文化价值,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本题①③④正确;固守传统文化的做法属于“守旧主义”,是错误的,②排除;本题选C。
13.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
A. 尊重自己民族文化 B. 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C. 繁荣世界文化 D. 传播中华文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A正确且符合题意;B不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首要做法,排除;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C不符合题意;D与题意不符,不选。故本题选A。
【点睛】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在文化交流中,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3)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14.2019年1月,中国国家京剧院演员来到意大利北方小城切塞纳,为当地观众献上了一出古典优雅而又跌宕起伏的京剧大戏——《白蛇传》,视歌剧为瑰宝的意大利观众为京剧艺术之美而沉醉。由此可见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魅力
③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的内涵
④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国国家京剧院演员来到意大利北方小城切塞纳,为当地观众献上了一出古典优雅而又跌宕起伏的京剧大戏——《白蛇传》,视歌剧为瑰宝的意大利观众为京剧艺术之美而沉醉。”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魅力,本题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的内涵,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④排除;本题选A。
15.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同时在传播中也得到发展。下列不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的有
①互联网
②人口迁徙
③大众传媒
④商业贸易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②④都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不符合题意,排除;①③属于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与题意相符,本题应选B。
【点睛】文化传播
(1)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播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途径
A.商业贸易;B.人口迁徙;C.教育。
(3)主要手段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特点:大众传媒能够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6.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________为标志的。
A. 口语交流 B. 印刷媒体的推广 C. 文字发展 D. 网络出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文化传播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发展阶段。但是,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B正确;ACD均错误。故本题选B。
17.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将是世界冬季体育运动的盛会,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假如请你为3年之后的北京冬奥会设计会徽,你应当
①立足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
②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③面向世界,学习外国优秀文化
④照搬外国优秀文化,做到为我所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将是世界冬季体育运动的盛会,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说明在设计北京冬奥会会徽时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面向世界,学习外国优秀文化,本题②③正确;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立足传统文化的说法错误,①排除;对外国优秀文化不能照抄照搬,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观点错误,排除;本题选D。
18.“书信——短信——微信”,生动展现了人们所经历的感情交流、信息传播的变革过程。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②文化交流的途径发生了重大变化
③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
④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目中,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这表明了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故①④选项入选;题目说的是文化传播的手段的变化,而没有涉及到文化交流途径的重大变化,②不符合题意;③选项现代媒体取代传统媒体表述错误。本题答案为C。
【点睛】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1)传播媒介,简称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
(3)大众传媒的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4)大众传媒的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9.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下列传统文化继承的形式中,被称为凝固的艺术的是
A. 传统习俗 B. 传统建筑 C. 传统文艺 D. 传统思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本题B正确;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A排除;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排除;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D排除;本题选B。
20.对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
②正确的文化选择是先继承后发展
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知识。题肢①说法错误,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故排除。题肢②说法错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方面,而不是先后关系,故排除。题肢③④都是对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正确表述,故本题答案选D。
2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有帝国主义文化,又有封建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新民主主义文化;伴随新中国的诞生,中华文化获得了新发展。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
①科学技术②思想运动③生产力发展水平④商业贸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的知识。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故题肢①②正确。生产力不是文化自身的影响因素,故排除题肢③;题肢④是文化传播的途径,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22.习近平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之所以重视家庭教育是因为
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③文化都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④其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中有决定性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习近平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说明重视家庭教育是因为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本题①②符合题意;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④观点错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文化都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③排除;本题选A。
23.《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以汉语拼音的形式在国外的接触度和理解度大幅提升,拼音和汉字“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比如饺子、八卦、孟子等都直接以汉语拼音的方式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这是因为
①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
②中华文化具有无限包容性,能吸收借鉴所有外来文化
③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汉语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④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加快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近两年中国话语以汉语拼音的形式在国外的接触度和理解度大幅提升,拼音和汉字“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是因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汉语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加快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本题③④正确;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跟题干不存在因果关系,①排除;外来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吸收借鉴所有外来文化,②观点错误,排除;本题选D。
24.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取材于第一代塞罕坝建设者用青春报效祖国的动人事迹,用影像的方式将塞罕坝精神固化为民族记忆,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让观众热血沸腾。这说明文化创作需要
①博采众长,尊重外国文化
②立足社会实践,体现时代内容
③继承传统,保持传统特色
④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取材于第一代塞罕坝建设者用青春报效祖国的动人事迹,用影像的方式将塞罕坝精神固化为民族记忆,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让观众热血沸腾。”说明文化创作要立足社会实践,体现时代内容,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本题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要尊重外国文化,①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继承传统,保持传统特色,③排除;本题选C。
25.2018年11月19日,以“齐天圣地·良橙橘日”为主题的第四届海峡两岸(福建顺昌)齐天大圣文化交流活动启幕,来自大陆、台湾、香港的各界人士、齐天大圣信众代表和八方客商、游客齐聚顺昌。举办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促进两岸聚同化异,消除两岸文化差异
②深化两岸政治互信,化解两岸制度隔阂
③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推进两岸和平发展
④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进两岸文化认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第四届海峡两岸(福建顺昌)齐天大圣文化交流活动吸引来自大陆、台湾、香港的各界人士、齐天大圣信众代表和八方客商、游客齐聚顺昌。这表明举办齐天大圣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增进两岸文化认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进两岸和平发展,③④正确;①中的“消除两岸文化差异”说法错误,排除;②中的“化解两岸制度隔阂”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26.淮扬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是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的代表风味。淮扬菜根源于扬州,发展于扬州,如今体现“和、精、清、新”的淮扬菜已成为扬州旅游的金字招牌。由此可见,淮扬菜
①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②是推动扬州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展现区域文化的独特风采
④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重要标志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始于隋唐的淮扬菜,至今,已成为扬州旅游的金字招牌,这说明淮扬菜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故①正确;淮扬菜根源于扬州,发展于扬州,是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的代表风味,具有“和、精、清、新”的特点,这说明淮扬菜展现了区域文化的独特风采,故③正确;淮扬菜能推动扬州旅游发展,但不是其根本动力,故②错误;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故④错误。故选A。
27.《诗经》中有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民族的文化,犹如他山之石。由此,要实现文化创新,我们应该
A. 把教育、学习外来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C.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 求同存异,包容一切,认同所有外来的文化成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诗经》中有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民族的文化,犹如他山之石说明要实现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本题C正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观点错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B排除;外来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不能包容一切,不能认同所有外来的文化成果,D观点错误,排除;本题选C。
28.文化发展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要使这条大河水道畅通、水清质美、就必清理维护好它的源与流。对于文化创新而言,意味着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下列文化创新的错误倾向中,说法正确的是
A. 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 B. 拒绝接受新文化的“封闭主义”
C. 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 D. 只推崇外来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做法是“封闭主义”,A观点错误,排除;拒绝接受新文化的做法是“守旧主义”,B观点错误,排除;只推崇外来文化的做法是“民族虚无主义”,D观点错误;否定传统文化的做法是“历史虚无主义”,C正确;本题选C。
【点睛】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古今):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向人民群众学习,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5)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繁荣。
(6)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的关系,把握好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29.探访世界各文明的踪迹发现,惟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沧桑而不竭,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有力见证是
A. 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 B. 传统思想和传统建筑
C. 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 D. 汉字和史书典籍
【答案】D
【解析】
【详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有力见证是汉字和史书典籍,D正确且符合题意;A B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风证,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30.歌曲《生僻字》中唱到:“我们中国的汉字,落笔成画留下五千年的历史让世界都认识,我们中国的汉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跪举火把虔诚像道光,四方田地落谷成仓,古人象形声意辨恶良,茕茕孑立,沆瀣一气,踽踽独行,醍醐灌顶,……”这首歌
①以歌曲形式帮助识别生僻字
②是对学习汉字形式的文化创新
③呼吁世界人民学习中国汉字
④鼓励各国青年提高汉字学习水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歌曲《生僻字》以歌曲形式帮助识别生僻字,是对学习汉字形式的文化创新,本题①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呼吁世界人民学习中国汉字,鼓励各国青年提高汉字学习水平,③④与题意不符,排除;本题选A。
31.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但一些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表明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②应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③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
④要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但一些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表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应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本题①②④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③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本题选B。
32.下图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民族精神贯穿爱国主义的各个方面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③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国人民奋斗的旗帜
④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始终是一致的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爱国主义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①说法错误;图片中表明爱国主义存在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这表明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②正确;材料中爱国主义精神鼓舞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这表明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国人民奋斗的旗帜,③正确;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不是说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始终是一致的,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点睛】关于爱国主义要注意以下知识点:(1)地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其他方面都要体现爱国主义这个主题。(2)作用: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3)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33.“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蕴含着中国人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心。它极大地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材料表明:改革开放精神
①继往开来,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立足于中华优秀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
③与时俱进,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
④锐意进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蕴含着中国人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心。它极大地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精神标识!这表明改革开放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①③④适合题意;改革开放精神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34.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5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时,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十八洞村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某村是改革开放初期有名的先进村,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充裕的物质生活。不久,奢靡现象开始抬头,并愈演愈烈,乡风日下,价值观念下滑,没过几年,该村经济变得衰退、凋敝。最近,该村村委会下大力气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好家风 好家训”活动,凝聚起向上、崇善、爱美的强大正能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传承乡村文明,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该村又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乡村和最美乡村”。
(1)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十八洞村扶贫先扶“精气神”这一经验的合理性。
(2)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阐释该村村委会做法的合理性。
【答案】(1)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有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2)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该村村委会面对该村乡风日下的现实,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该村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活动,传承乡村文明,推动乡风建设。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该村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该村村委会在转变该村精神面貌中,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十八洞村扶贫先扶“精气神”这一经验的合理性。从设问指向看属于说明类主观试题,设问范围是《文化生活》模块,知识限定范围是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学生需要认真结合材料,与教材知识相对接来分析作答。结合材料学生可以从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有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了经济发展等角度进行阐述。
(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十八洞村扶贫先扶“精气神”这一经验的合理性。从设问指向看属于说明类主观试题,设问范围是《文化生活》模块,知识限定范围是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学生需要认真结合材料,与教材知识相对接来分析作答。结合材料学生可以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该村村委会面对该村乡风日下的现实,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该村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活动,传承乡村文明,推动乡风建设;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该村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该村村委会在转变该村精神面貌中,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等角度进行阐述。
35.材料一著名作家王蒙说:“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态度。”,中国人历来重视阅读,书籍对于个人,对于社会,对于国家,都是进步的阶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要从读书开始。
材料二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于2018年12月6日开幕,会期为6个月。园博园的顶蛳山遗址博物馆,是以展示新石器时代贝丘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也是集文物发掘、保护研究、展示教育和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文化设施,是南宁市地域性文化特色的又一重要展示平台。与往届园博会相比,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新增了城市建设发展主题展,通过城乡建设40年、城市走进新时代、创新发展等七个主题,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体现了新时代、新理念、新发展的主题。
(1)结合材料一,请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谈谈你对“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态度”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园林博物馆的布展应体现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形成中华文化这一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通过读书学习有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读书尤其是读好书有利于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③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读书尤其是读好书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①应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②应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解析】
【分析】
本题材料一以阅读为背景材料,材料二以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于2018年12月6日开幕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请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谈谈你对“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态度”的理解。从设问指向看属于认识类主观试题,设问范围是《文化生活》模块,知识限定范围是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学生需要认真结合材料,与教材知识相对接来分析作答。结合材料学生可以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通过读书学习有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读书尤其是读好书有利于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读书尤其是读好书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角度进行阐述。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园林博物馆的布展应体现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形成中华文化这一特征的原因是什么?从设问指向看属于原因类主观试题,设问范围是《文化生活》模块,知识限定范围是中华文化的知识,学生需要认真结合材料,与教材知识相对接来分析作答。结合材料学生可以从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等角度进行阐述。
【点睛】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特别提醒:比较::“丰富精神世界”与“增强精神力量”]
A.侧重点:前者—只体现在主观领域,强调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的追求。后者—往往体现在人的具体行动中,强调优秀文化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B.获得途径:前者—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培养健全人格。后者—多接触优秀文化作品,学习先进文化。
C.标志词:前者—欣赏到,感受到,享受到,体验到,体会到,领悟到,修养,境界。后者—增强,鼓舞,激励,振奋,促进。
36.近年来,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我国文化遗产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2018年10月25日-28日,为期4天的第24届法国国际文化遗产沙龙在巴黎卢浮宫举行。来自中国的苏扇、象牙雕刻、刺绣、编钟等传统工艺品成为现场展览的一大亮点,展现了中国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也有助于推动中法关系的深入发展。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国传统工艺亮相法国国际文化遗产沙龙的意义。
(2)从文化角度说明如何加快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答案】(1)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中国传统工艺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国传统工艺亮相国国际文化遗产沙龙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③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増强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国传统工艺亮相法国国际文化遺产沙龙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法友谊。
(2)①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②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一带一路”
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国传统工艺亮相法国国际文化遗产沙龙的意义。从设问指向看属于意义类主观试题,设问范围是《文化生活》模块,知识限定范围不明确,学生需要认真结合材料,与教材知识相对接来分析作答。结合材料学生可以从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中国传统工艺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国传统工艺亮相国国际文化遗产沙龙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増强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国传统工艺亮相法国国际文化遺产沙龙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法友谊等角度进行阐述。
(2)本题要求考生从文化角度说明如何加快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设问指向看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设问范围是《文化生活》模块,知识限定范围不明确,学生需要认真结合材料,与教材知识相对接来分析作答。结合材料学生可以从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等角度进行阐述。
三、探究题:本题18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结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37.材料一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美国的文化产品已在其对外贸易中占据首位,日本的文化产业产值已超过汽车工业,韩国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其第二大出口创汇产业。近5年,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大多在10%-12%。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年均增长13%以上。但我国2018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大约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
材料二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来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振兴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祟“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三在我国,有一种精神,叫“嫦娥精神”。“嫦娥奔月”的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但是勇敢的中国人,在今天,把她变成了现实。2019年的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史无前例地在月球背面成功落地。从2007年的嫦娥一号到2018年的嫦娥四号飞天过程中,科技人员始终坚持使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信念,埋头苦干,无私奉献,以国家需要为第一需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这种精神,需要我们全民族去学习和弘扬!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
(2)结合材料三,填写出表格中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你认为应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答案】(1)材料一说明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我国的文化产业近些年发展速度较快,但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还较低。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
(3)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如果从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丰富发展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创造、伟大团结和伟大梦想精神,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华民族精神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详解】(1
)本题要求考生概括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学生可以从材料一说明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我国的文化产业近些年发展速度较快,但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还较低;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方面进行分析。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三,填写出表格中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表格第一行体现的是伟大的团结精神;表格第二行体现的是伟大的奋斗精神;表格第三行体现的是伟大的创造精神;表格第四行体现的是伟大的梦想精神。
(3)本题要求考生回答:你认为应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从设问指向看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设问范围是《文化生活》模块,知识限定范围不明确,学生需要认真结合材料,与教材知识相对接来分析作答。结合材料学生可以从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等角度进行阐述。
【点睛】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