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00 KB
  • 2021-09-06 发布

2018-2019学年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下高二政治5月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共60分)‎ ‎1.随着二孩政策的落实,劳动力市场上月嫂的工资迅速上涨,月薪达到近万甚至几万元。这表明 A.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B. 价格上涨,需求减少 C. 价值增加,价格上涨 D. 价格上涨,供给增加 ‎【答案】A ‎【解析】‎ ‎【详解】供求影响价格,一般来讲,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材料中,随着二孩政策的落实,生育二胎的人增多,对月嫂的需要量大,供不应求,导致月嫂工资迅速上涨,这表明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故A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供求影响价格,没体现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也没体现价值决定价格,更没体现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为了提高英语能力,小明使用信用卡透支98元购买了一本权威词典。按消费目的划分,这属于 A. 生存资料消费 B. 享受资料消费 C. 发展资料消费 D. 贷款消费 ‎【答案】C ‎【解析】‎ 按照消费的目的不同,消费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随着经济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小明使用信用卡透支98元购买了一本权威词典。按消费目的划分,这属于发展资料消费,C适合题意,排除A、B;按交易方式的不同,消费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D不适合题意。‎ ‎3.小李本月领取了3000元工资后,在服装店购买了一件打折上衣,原标价480元,实际支付280元。在这里,3000元、480元、280元分别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A. 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尺度 B. 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 C.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流通手段 D. 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货币的职能。3000元、480元、280元分别是工资、标价、商品交易的货币,因此分别执行的货币职能是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D正确;3000元是单位支付的工资,执行的支付手段,AC错误;280元是商品交易的货币,执行的流通手段,B错误。故选D。‎ ‎4.根据下图反映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我们可以推断出()‎ A. 甲商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会急剧减少 B. 乙商品需求弹性小,甲商品需求弹性大 C. 甲是生活必需品,乙是高档耐用品 D. 乙是生活必需品,甲是高档耐用品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商品的需求量对甲商品价格的变动反映程度比较小,乙商品的需求量对乙商品价格的变动反映程度比较大,这说明甲商品的需求弹性小,乙商品的需求弹性大,甲是生活必需品,乙是高档耐用品,故C正确,BD错误;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化,价格下降,需求增加,可见,甲商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会增加,故A错误。故选C。‎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了6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80%左右的社会就业,提供了超过一半的税收和46%左右的外贸出口,这表明()‎ A.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 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在市场经济中地位平等 C. 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D. 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据主体地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详解】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就业、税收和外贸出口等做出了重要贡献,说明了非公有制经济对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C项符合题意;非公有制经济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A项观点错误;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D两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 ‎【点睛】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1)二者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占主体地位。‎ ‎(2)二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6.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依据和重要保证是 A. 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B. 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 C.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D. 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劳动者维权的依据是根据跟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所以正确答案选择C。‎ 点睛;‎ 劳动者就业措施:‎ 国家 党和政府: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着力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 劳 动 者 基础 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劳动者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是互为前提的,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 依据 依法签定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 方式 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7.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B.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之间的矛盾 ‎【答案】C ‎【解析】‎ ‎【详解】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故C符合题意;A选项属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故A不符合题意;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之间的矛盾,故BD错误。故选C。‎ ‎8.“我经常收到不认识的学生发来的邮件,反映非“985”.“211”高校毕业生就业时遭遇歧视。”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原校长罗和安告诉记者,除了性别.年龄.身高等就业歧视因素外,近年来“学校歧视”现象日益普遍。就业歧视侵犯了大学生的()‎ A.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B.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C. 平等就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D.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相关知识点。‎ ‎【详解】除了性别、年龄、身高等就业歧视因素外,近年来“学校歧视”现象日益普遍。就业歧视侵犯了大学生的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侵犯了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A项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侵犯了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B项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侵犯了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 ‎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8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预算安排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这是国家运用调控经济的 A. 法律手段 B. 经济手段 C. 行政手段 D. 政治手段 ‎【答案】B ‎【解析】‎ 国家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民生等,这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调控经济,B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宏观调控政策是经济手段,不是法律手段,也不是行政手段,A、C两项不合题意;政治手段不是宏观调控政策,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 ‎【点睛】用关键词区分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 ‎(1) 表明经济手段的关键词主要有:经济政策、经济计划、经济发展规划、价格杠杆、财政政策(税收、税率、财政支出、国债等)、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 ‎(2) 表明法律手段的主要关键词有:经济立法、经济司法、依法查处、打击等;‎ ‎(3) 表明行政手段的主要关键词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政策、规定等。‎ ‎10.2018年某外贸企业虚列出口货物数量、虚报出口货物价格获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百万元,受到执法机关的查处。该企业的行为属于()‎ A. 偷税 B. 抗税 C. 骗税 D. 欠税 ‎【答案】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考生准确区分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偷税是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欠税是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骗税是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抗税是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材料中“虚列出口货物数量、虚报出口货物价格获取国家出口退税款”属于骗税行为,故C选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11.经济学家指出,只有把经济蛋糕做大,才有更多财力用于民生;只有保持稳定的发展,才能让劳动者享有发挥才智、提升收入的机遇。这表明 A. 公平与效率强调不同方面,存在矛盾 B.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C. 提高效率,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 D.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答案】D ‎【解析】‎ 材料主旨体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表明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D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公平和效率的一致性,没有体现二者的矛盾,A项不合题意;材料强调效率的重要性,没有体现公平对效率的意义,B项不合题意;提高劳动者积极性,需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仅仅提高效率不一定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C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 ‎【点睛】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 公平 区别 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联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逐步实现。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必要 性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总体 思想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具体 策略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过大;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助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12.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下列属于税收特征的有 ‎①平等性②强制性③法制性④固定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税收的特征。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平等性和法制性都不是税收的特征,排除①③。故本题答案选D。‎ ‎13.中美贸易战已持续数月,不但没有结束的意思,反而越演越烈。华为、中兴等企业为此“躺枪”。面对中美贸易战,我们 A. 必须始终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B. 可以暂时退出世界贸易组织,规避可能发生的经济风险 C. 可以与其他发达国家结盟,增强与美抗衡的实力 D. 在对外开放中只能坚持“走出去”的战略 ‎【答案】A ‎【解析】‎ ‎【详解】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因此,面对中美贸易战,我们必须始终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故A正确;面对中美贸易战,我们应该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是暂时退出世界贸易组织,故B错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与其他国家结盟,故C错误;我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战略,D选项的说法太绝对,故D错误。故选A。‎ ‎【点睛】理解“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 ‎①“引进来”:‎ A“引进来”是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等。 ‎ B实施“引进来”战略的原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单靠自身的力量,不足以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需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等。 ‎ C实施“引进来”战略的措施:继续扩大外资利用规模,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在利用外资的同时,要结合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 ‎②“走出去”:‎ A“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 B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原因:国家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越来越迫切要求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 C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措施: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努力实现境外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出口结构;企业要坚持以质取胜,培育我国的名牌产品,树立“中国制造”的良好国际形象;遵循和利用国际贸易规则,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展投资区域,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14.国家工商总局调查发现,有一些淘宝店铺采取“先涨价后打折”的方法虚构促销优惠,欺骗消费者。这种现象说明:‎ A.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B. 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C. 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D. 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答案】A ‎【解析】‎ 市场调节的自发性通过市场主体的不正当经济行为来表现。材料中的淘宝店先涨价,在打折,湖沟促销,欺骗消费者,说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A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体现了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没有体现市场调节的其他弊端,B、D两项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价值规律的表现,促使生产者优胜劣汰,而且材料的做法会出现“劣币逐良币”的不良后果,不属于优胜劣汰,C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 ‎【点睛】四个角度分清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 引起的原因不同:自发性是由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引起的;盲目性是由生产经营者不能完全掌握各方面的信息所致;滞后性是由于市场调节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所致。‎ ‎(2) 判断的标准不同:自发性行为一般属于违反法律、道德的行为;而盲目性和滞后性都与信息传递不畅有关,只不过前者强调的是无法掌握全面的信息,后者强调的是信息反映不迅速。‎ ‎(3) 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自发性侧重逐利心态导致的不正当行为;盲目性侧重决策的作出与市场供求形势不符;滞后性侧重决策的调整落后于市场供求的变化。‎ ‎(4) 为了私利,不择手段:利令智昏——自发性。信息不灵,多赔少赚:盲人摸象——盲目性。事后调节、错过机缘:亡羊补牢——滞后性。‎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市场秩序。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是()‎ A. 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B. 国家机关严格依法行政 C. 建立社会信用制度 D. 制定各种市场规则 ‎【答案】C ‎【解析】‎ 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但不是治本之策,A错误。国家机关严格依法行政,说法错误,应该是国家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而且也不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B错误。建立以道德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C符合题意。制定各种市场规则,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但不是治本之策,D错误。故本题选C。‎ ‎16.“一个科学家,他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必须掌握一个研究科学的科学方法,他才能在科学研究上不迷失道路。”钱学森这段话告诉我们 A. 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B. 科学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接受哲学指导的 C.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指导 D.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一个科学家,他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人生观、宇宙观”,然后才能“在任何时候都不致迷失道路”,体现了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项符合题意;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A项观点错误;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接受哲学指导的,并非都是自觉,B项观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没有涉及到“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 ‎【点睛】正确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 具体科学 区 别 研究 对象 整个世界 某一特定领域 任务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规律 作用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联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7.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D. 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目的表述,“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说明了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即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A选项入选。B、C选项表述错误。D选项错误,世界观具有相对独立性,方法论没有相对独立性。‎ ‎【点睛】世界观与方法论:‎ 世界观 方法论 区别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 ‎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②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18.2018年8月13日凌晨4时前后,英仙座流星雨如约而至。对于此次流星雨,天文机构早有精确预报。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看,这体现了 ‎①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②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④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天文机构精准预测流星雨,说明人的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存在,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④两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不涉及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①项不合题意;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③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 ‎1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 B. 主观能动性 C. 社会历史性 D. 运动绝对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可见,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A正确;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故B不符合题意;社会历史性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C不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别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存在状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 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提示:  (1)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要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 ‎20.《荀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这启示我们 A.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C. 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D.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忽视客观规律 ‎【答案】B ‎【解析】‎ 材料的大意是说,一年四季应当根据季节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播种庄稼,这样庄稼才多,老百姓以后才有充足的粮食。这说明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故B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规律,而不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排除;C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改造,排除;D说法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忽视客观规律,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21.“创客”,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人能产生各种创意,是因为人的意识活动具有 A. 客观物质性 B. 直接现实性 C. 社会历史性 D. 主动创造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意识活动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人类的各种发明创造,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D项符合题意;我们要正确区分意识活动的特点和实践的特征。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A、B、C三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 ‎22.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论断蕴含的哲理有()‎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静止是无条件的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一切皆流,一切皆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详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论断从哲学角度体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①③两项符合题意;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②项观点错误;④项属于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观点错误。答案选B。‎ ‎23.发展的实质是 A.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B. 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C. 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D. 事物要素的重新组合 ‎【答案】A ‎【解析】‎ ‎【详解】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A正确;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B排除;C选项属于联系的特点,与题意无关;事物要素的重新组合也不一定是前进和上升的变化,D排除。本题选A。‎ ‎【点睛】发展的实质不是指事物的一般变化,如由小变大、由少变多或位置移动等,而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掌握发展的这一实质内容,才能把事物看作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运动过程,也才能和形而上学观点划清界限。‎ ‎2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的哲理是 A. 要重视量的积累 B.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 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D.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答案】A ‎【解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意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体现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要重视量的积累,A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量的积累的重要性,没有强调质变,也没有强调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B、C两项不合题意;材料主旨没有体现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 ‎25.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这句话启示我们()‎ A. 要看到部分影响整体 B. 整体离不开部分 C. 应当着眼整体把握大局 D. 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这句话强调的是大局、全局的重要性,即强调的是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故应当着眼整体把握大局,C项符合题意;A、B、D都是强调的部分的作用,不合题意。答案选C。‎ ‎26.2017年,我国重大科研成果丰硕: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复兴号”高铁列车“开跑”……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与日俱增。由此可见,科技创新(  )‎ A.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C. 推动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 D. 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可知,科技创新推动了装备的进步,促进了综合国力提升,说明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也是科技创新的作用,但材料均没有体现出来,不合题意。答案选A。‎ ‎27.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从2018年起,甘肃全面推开农村“三变”改革,通过股份制改革,盘活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和人力资本,使农民通过股权来增加收益,拓宽增收渠道。这表明:‎ A. 调整不合理的生产关系能解放生产力 B. 上层建筑的变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C. 劳动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 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为背景,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详解】“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深化改革。通过股份制改革实现农村“三变”,是通过变革生产关系激发社会活力的体现,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A项符合题意;股份制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不是对上层建筑的变革,B项不合题意;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C项观点缩小了人民群众的范围,错误;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 ‎28.“青年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要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依据是( )‎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决定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实力 ‎③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④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导向,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告诉我们,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价值观作为个人行为准则,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作用,①④两项符合题意;价值观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但不是决定社会的发展,②项观点错误;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不能决定事物的性质和价值,事物的性质和价值是客观的,但有重要影响,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 ‎29.“鲲能化羽垂天,抟风九万;龙可振鳞横海,击水三千。”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实现水上首飞。“鲲龙”的研制成功离不开背后那些默默付出的科研人员和工作人员,他们选择了奉献祖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拼搏进取直至成功。材料启示我们 ‎①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②只要社会提供良好客观条件,就能实现自我价值 ‎③要有不服输的精神,没有条件也要追求成功 ‎④要爱祖国、爱事业,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人生价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鲲龙”的成功研制离不开默默付出的科研人员和工作人员。他们选择了奉献祖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拼搏进取直至成功,他们的事迹启示我们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爱祖国、爱事业,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人生价值,①④项符合题意;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还需要主观条件,需要立足社会实践等,②项观点错误;人生价值的实现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没有条件也要追求成功”的说法错误,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 ‎30.官僚主义是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欺软怕硬、做官当老爷、官官相护、贪污腐败的领导作风,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社会衙门作风的反映。今天我们落实新发展理念,仍要打好防范思想政治、宣传舆论等领域中发生的官僚主义问题,材料信息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必然代替旧观念 ‎④要坚持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社会意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今天我们落实新发展理念,仍要打好防范思想政治、宣传舆论等领域中发生的官僚主义问题”,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反对官僚主义要坚持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社会意识,②④项符合题意;社会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①项观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先进的社会意识必然代替旧观念,③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 ‎【点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 ‎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这是千百年来,老百姓用生命与健康代价换来的警世之言。可近些年来,国内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接连曝光和查处。这些事件让老百姓的生命与健康权利受到了严重侵害,造成了一次次食品信任危机。例如我国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有“苏丹红”“三聚氰胺”“地沟油”“橡胶蜂胶”“化学火锅”“假鸡蛋”“合成豆腐”……再加上某地市场出现了注水猪肉,人们纷纷改买牛肉、羊肉,导致该地牛肉、羊肉需求量剧增,价格上扬。某肉食品加工企业见此,从外地购进大量高质量的牛肉投放该市场,获得丰厚的收益。‎ 运用规范市场秩序的知识,说明如何规范市场秩序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 ‎【答案】①国家要制定和完善市场规则,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③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企业和消费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都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和市场规则。‎ ‎【解析】‎ 本题考查如何规范市场秩序知识,问题指向明确,考查学生提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如何规范市场秩序可以从国家和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企业和消费者)角度去回答。国家层面,制定和完善市场规则;形成社会信用制度;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企业和消费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都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和市场规则。‎ ‎【点睛】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制度建设 ‎①完善市场规则: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②社会信用制度建设: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行为约束 经济活动参与者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3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汽车消费热点也渐趋成熟。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拉动了汽油、润滑油等石油加工业的发展,汽车服务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市场旺盛的需求使得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仍很光明。‎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说明“市场旺盛的需求,使得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仍很光明”的理由。‎ ‎【答案】①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消费的需求进一步增长,这对汽车生产有导向作用,会推动汽车生产的扩大;‎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会带动一个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旺盛的需求带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汽车消费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汽车消费带来的影响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说明“市场旺盛的需求,使得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仍很光明”的理由。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结合材料与试题设问确定回答本题的知识角度: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新的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考生运用这些知识点分析材料,对应材料信息,可形成答案要点。‎ ‎【点睛】本题的解答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梳理知识要点,第二步研读材料提取信息,第三步把知识要点与材料信息有机融合。考生做到层次清楚、要点明确,知识要点与材料信息对应准确,可以较好回答本题。本题难度较低。‎ ‎33.在当令创业创新风起云涌的影势下,企业和社会各界对专利保护提出更高需求。现行专利法对侵权处罚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侵权者的利益永受触动,侵权成本低,改头换面继续侵权,使被侵权企业有苦难言,严重影响企业的创新积极性。2018年12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专利法第四次修正案的草家。与2008年专利法对比,此次专利法的修改,一方面,为提高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显著提高侵犯专利权的损害赔偿数额和假冒专利的行政处罚数额。另一方面,为鼓励发明创造的热情,对于发明人、设计人所做出的职务发明创造产生的利益,明确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有权合理地予以分享。‎ 结合材料,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分析专利法修改的合理性。‎ ‎【答案】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创业创新的大形势,要求必须修改和完善我国的专利法.以适应创新发展的需要。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现行专利法对侵权处罚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侵权成本低,影响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所以必须修改专利法以增强企业创新积极性③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不断修改和完善专利法,提高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鼓励发明创造,进一步推动创业创新的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专利法修改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分析专利法修改的合理性。本题知识范围明确,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解答本题,需要阅读材料,把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分析其合理性。“在当令创业创新风起云涌的影势下,企业和社会各界对专利保护提出更高需求”,体现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行专利法对侵权处罚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侵权者的利益永受触动,侵权成本低,改头换面继续侵权,使被侵权企业有苦难言,严重影响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此次专利法的修改,一方面,为提高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鼓励发明创造的热情”,体现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十九大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正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和发展。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九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属于体现类试题。回答本题,考生首先要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表现。可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理念”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源、环境等问题而提出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文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等角度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点睛】体现类试题,这类题的思维特点是从一般性、规律性的结论去推知与其相关的特殊的、个别的对象,其设问形式通常是:“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某某观点(原理)的”或“上述材料是如何坚持(怎样做到)某某道理的”。类似的提法有“如何遵循”、“体现了什么”、“是如何体现的”等。它首先考查的是考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要求考生能再现这些知识点;其次考查考生对材料(事件)的分析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分析出这些观点;最后要求考生能分析出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能够运用材料印证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