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50 KB
  • 2021-09-06 发布

湖南省常德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卷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政治试卷 ‎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个)‎ ‎1.江苏省在首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开展了丰富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国家宪法日的宣传和教育,宪法观念和宪法体现的基本精神将更加深入人心,从而切实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是有形的、强制的 ‎③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与苏州园林小巧、精致、写意不同,北京的皇家园林则宏大、严整、堂皇。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上,也汲取了不少苏州园林的“写意”手法。皇家园林的特点及演变说明了 ‎①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 ‎②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应不失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 ‎③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必经过程 ‎ ‎④传统文化在保留基本特征的同时其形式内涵亦能因时而变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绝技,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启示我们 ‎①实现文化创新需要摒弃传统、标新立异  ②要发展多类型、多风格的文化满足人民的需求③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④文化发展要追求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说:“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体现了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民族虚无主义会迷失文化发展的方向 ‎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漠视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源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5.学校教育应该是:给你一部历史让你翻阅;给你一种文化让你感受;给你一些时间让你安排;给你一个舞台让你表演;给你一些机会让你创造;给你一个期待让你自我成长。”这句话的蕴含的一个道理是 A.终身学习是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B.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往往是自觉和主动的 ‎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6.有人响应中央号召,在微博上发起“光盘行动”(指就餐时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该行动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和支持。这说明? ‎ A.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 C.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光盘行动”体现了勤俭节约的文化传统 ‎7.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要求 广大文艺工作者 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体现在文艺创作中。文艺工作者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 ‎ ①就能培养公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决定作用 ‎ ‎③能提高国民明辨是非抵御错误思潮能力 ④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8.从《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到目前新上线的《妈妈咪呀》《星兵报到》,韩国综艺正润物细无声地占领和影响着中国综艺,其主要原因 ‎①多样的形式和内容满足了中国观众文化的需要 ②韩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③中韩文化差异小,有相近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④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9.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 ‎①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②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③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需要决定的 ‎④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A.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②④ ‎ ‎10.为纪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每年的9月20日被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确定公民道德宣传日,是因为 ‎ ‎①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②思想道德建设能提供精神动力,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 ‎ ‎③思想道德建设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 ‎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1.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民间生活最大的事.对于常年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来说,春节不只意味着一票难求的拥挤春运,还有无所不包的回家“拷问”。对于长辈来说,关心下一代的方式就是问候生活和工作,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则觉得婚恋、薪酬等属于个人隐私,不愿意被过多追问。这说明了 ‎①传统文化的继承出现了断层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 ④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2.对上述两幅漫画所反映的文化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漫画一反映的是腐朽文化对人们的影响 ‎②漫画二反映的是某些文化产品利用落后文化迎合低俗趣味 ‎③必须通过科学文化教育改造和剔除漫画一反映的文化现象 ‎④漫画二反映的文化现象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时下,总有些国人热衷于传统节日带来的商机,却忽视或歪曲其中的文化含义。这启示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 ‎ 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主体作用 ②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 ‎③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④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全面传承传统文化 A.①④ B.①② C. ②③ D.①③ ‎ ‎14.在古代诸如岳飞的“精忠报国”是爱国的典范;近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爱国;而在今天“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也是爱国。这表明 ‎ A.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B.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最深厚感情的结晶 ‎ 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往往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 D.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 ‎15.中国公益广告艺术委员会是由中国网络电视台发起的公益广告创作组织,旨在汇聚全国公益广告创作的力量,创作和传播以“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为主旨的公益广告作品,其创作主旨是基于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促进经济的发展 ‎ B.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 C.来自民间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活力 ‎ D.在文化的激荡中需要奏响主旋律 ‎ ‎16.“虽然不言不语,叫人难以忘记,那是你的眼睛,明亮又美丽------”当年蔡琴在演唱这首《你的眼睛》是,就曾以特有的韵味打动过无数的听众。在去年春天“我是歌手”的电视节目上,林志炫以不同的方式翻唱此歌,诠释经典,再次让人如此如醉。由此可见,文艺表演应 ‎ ‎①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②倡导风格和形式的多样化 ‎③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 ④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最美妈妈”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正义、奉献等精神,获得公众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 ‎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的影响力 ‎③主流媒体宣传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的引导作用 ‎④主流媒体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要,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 A.①③ B. ①② C.①④ D.②③‎ ‎18.据报道,在电影下乡活动中,海南省电影公司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了省级农村电影院线,至2013年,已在全省2500多个行政村放映了23000多场电影,观影农民近500万人次。电影下乡活动有益于 ‎ ‎①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是消除城乡差别的关键步骤 ‎②开拓农村电影市场,促进电影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③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 ‎19.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应同时具备的基本素养。下列古语中蕴含二者关系的是 ‎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战国.孟子) ‎ ‎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北宋.司马光)‎ ‎③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明代.陈献章) ‎ ‎④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东汉.王符)‎ A.①③ B. ①② C.③④ D.②④‎ ‎20.中国式过马路,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是网友多部分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调侃。现实生活中,横穿马路、践踏草坪、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现象随处可见,但许多人一方面斥责这种行为时,另一方面又不知不觉的“随大流”。对此,我国应该 ‎ ‎①开展法制教育,提升公民明辨是非的能力 ②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公民意识 ‎③开展文明教育,提升公民社会公德感 ④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提升公民思想素质 ‎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21.“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毛泽东同志于1958年就提出这样的论断。的确,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的丰富完善,在世界医药学中无与伦比,也是我国最有原创优势、最有希望取得世界级成果的科技领域。这表明( )‎ ‎①中医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②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体现之一 ‎③中华文化自古至今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④中医文化在展示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2.优秀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作品 ‎ ‎①体现了城市环境对雕塑风格的依赖②反映了雕塑理念与城市环境的统一 ‎③体现了城市环境是时代精神的产物④反映了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3.为庆祝建国65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学党史、唱红歌,宣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举办“双百”活动。开展这些活动有助于 ‎ ‎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4.下列选项中可以是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的措施的有 ‎ ‎①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②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三观” ‎ ‎③脚踏实地,不空谈 ④从我、从现在、从小事做起 ‎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25.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6.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藏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7.某地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着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设立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廓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从单纯娱乐向更高精神层面的跃升,形成了一股崇德向上的强大力量。该地的成功经验表明,新农村文化建设要 ‎ A.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农村通俗文化 B.承袭农村传统习俗,提高农民道德修养 C.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D.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障农民文化权益 ‎28.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志愿者的队伍日益壮大。志愿者们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美丽中国贡献了巨大力量。上述内容说明 ‎ ‎①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我做起 ‎③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思想道德水平 ④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29.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 ‎①在长期的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 ‎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30、据调查,市场上上映的红色题材电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其中《建党伟业》的包场预订已经到了8月份,零售票房也是后劲十足。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影响重大 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 ③文化生产力日趋重要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一、 问答题(共4题,共40分。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个)‎ ‎31.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认为,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因此,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抱三种态度,即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 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中对待传统文化的“三种态度”的内涵。(10分)‎ ‎32.某校就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了一次讨论会,下面是两位同学的发言:‎ 甲同学:校园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各方面中。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影响着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先进的校园文化。‎ 乙同学:要发展校园文化,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必须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倡导科学、文明,克服愚昧、落后,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结合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推动先进的校园文化建设有何意义?你作为一名在校学生,应如何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12分)‎ ‎33.材料一:近日,江西省资源向一座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大型清代古民居被某古玩商千里大挪移到广西复原重建。对这种古建筑千里“搬家”‎ 的现象,有人认为,在地方财政无法支撑巨额维护费用的情况下,异地搬迁不失为一种保护方式;有人认为,古建筑离开了原先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土壤,会消解它本身蕴含的文化,是一种破坏。‎ 材料二: 2006年7月10日,媒体报道上海出现“全国第一家全日制私塾”——孟母堂,这种教育方式不讲课文、不教英文单词、不上一般的小学算术,秉承“读经典、尊孔孟、颂莎翁、演数理”的宗旨下, 12个年龄不等的孩子放弃传统教育,走进私塾念起了“四书五经”和英文原著,兼修数理化课程,课余还会练习瑜珈和游泳……实际上,孟母堂并非“全国首家”,在湖南、厦门、广州等地均有类似的全日制私塾,而其背后均有读经机构推动. 8月23日,教育部法制办副主任张文明确否定全日制私塾“孟母堂”的教学形式.他认为全日制私塾违背《义务教育法》严格保障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精神,孩子必须进教育部门所认可的学校接受教育.张文表示,孩子入学接受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养成教育,即一种认识社会、与人交往的能力,这是家庭教育环境所无法给予的.另外,诸如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以及军训课程等也是家庭教育所缺失的.新《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年满6周岁的儿童必须入学接受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它同时也是强制性的.除“私塾”形式外,社会上还出现不送孩子上学而由父母充当教师在家教育的现象,对此,新《义务教育法》也予以否定.而孟母堂负责人称,这只是一种家长自愿组成的现代家庭教育模式. (1)、根据材料一 ,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对这种古建筑的“搬家”,给出支持和反对的理由。(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孟母堂事件”给与我们什么启示(10分)‎ 答案:‎ ‎1~15T: BDCAB CBCDA DDCCD ‎ ‎16~30: BABDB ACBDA DCBAB ‎31①所谓分析的态度就是要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3分)‎ ‎②所谓开放的态度就是要处理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既要吸取世界上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也要让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3分)‎ ‎③所谓前瞻的态度就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立足优秀传统文化面向未来,不断创新。(4分)‎ ‎32(1)①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先进的文化来塑造人,影响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②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弘扬先进,抵制腐朽和落后,净化校园环境,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2分)③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推动思想道德建设。(2分)④先进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构建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分)‎ ‎(2)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要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2分)②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倡导文明风尚。(1分)③积极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文化活动,打造班级文化、校园文化,自觉维护良好的文化氛围。(1分)‎ ‎33、(1)支持。理由: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2分),是文化遗产的载体文化遗产对人类文明演进有重要意义(2分),搬家是对古建筑保护的一种方式,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2分),有利于展现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的交融创新发展。(2分) 反对。理由: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这种搬家会淡化古建筑的文化特色。(有四点即可)‎ ‎(2)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文化需要在继承中发展,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 ‎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需要传承和发展,社会实践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创新.“孟母堂”采用私塾进行教育,把学生通过教育获得文化传承的内容局限在家庭式的读经典、颂莎翁英文原著和兼修数理化课程,把教育内容局限在有限的范围,一味强调学习传统文化,忽视文化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忽视了孩子的养成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 . ‎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光辉灿烂的成果.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平等的,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都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选择地正确吸收和借鉴.类似于“孟母堂”这种全日制私塾在许多地方也有,甚至社会上还出现不送孩子上学而由父母充当教师在家教育的现象,这些教育方式选择吸收的只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大局,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 ‎ ‎ 国家和政府应该正确规范教育办学,加强教育管理,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师资素质的培养,以及对新《义务教育法》等法规进行贯彻宣传等等. ‎ 此外,我们选择和传承的文化应该是办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家长们把孩子送进私塾和留在家中悉心教育,是其“望子成才”的愿望的表现,是其追求高质量社会教育的一种侧面反映.(10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