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50 KB
- 2021-09-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高一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封建社会中, 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 )
A. 榨取地租 B. 封建制国家机器
C. 封建等级制 D. 封建土地所有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A:榨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不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A错误。
B:封建制国家机器是封建剥削和压迫工具,不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B错误。
C:封建等级制是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之一,不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C错误。
D: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D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什么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交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2.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认为:“讨论、证明、说服,是工业者所用的唯一方法,他们应该用这种方法去取消贵族、军人、法官、富人等对于社会产业的管理。”这种观点的空想性体现在
A. 没有选择正确的阶级斗争的对象
B. 工人运动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C. 没有意识到工人阶级要夺取政权
D. 离开阶级斗争来实现社会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D:材料中圣西门认为“讨论、证明、说服,是工业者所用的唯一方法”,表明圣西门没有认识到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只能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才能解决,D
正确。
A:根据材料中的“去取消贵族、军人、法官、富人等对于社会产业的管理”,说明圣西门正确认识到斗争的对象,排除A。
B:材料没有涉及工人运动,排除。
C:取消其他阶级对社会的管理权,就是要为工人阶级争夺这种权力,排除C。
故本题选D。
3.恩格斯晚年在总结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说,马克思的贡献有两个,一个是发现唯物史观,一个是发现剩余价值。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 )
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②符合题意。
③:《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③与题意不符。
④: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点睛】两大理论基石的重大意义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被恩格斯称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这两个伟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4.社会性质不同,主要矛盾就会不同,面临的任务也就有所差异。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 半殖民地→民族矛盾→推翻帝国主义→实现人民幸福
B. 半殖民地→阶级矛盾→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
C. 半封建→阶级矛盾→推翻封建主义→争取人民解放
D. 半封建→民族矛盾→推翻封建主义→实现人民幸福
【答案】C
【解析】
【详解】AB:半殖民地社会强调民族矛盾,要求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AB错误。
C:半封建社会涉及解决矛盾,需要推翻封建主义、争取人民解放,C正确、
D:半封建社会强调的是“民族矛盾”,D错误。
故本题选C。
5.中共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次大会的主要贡献有
①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尽快把我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主要任务是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
④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A. ②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②④:中共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次大会的主要贡献有明确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尽快把我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为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①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中共八大,1956年9月
(1)贡献:为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
(2)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対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対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6.“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回到正确轨道的开始,是中国共产党各个方面工作发生历史性转折的开端。”该会议是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答案】A
【解析】
【详解】A: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A正确。
B:中共十二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但这次大会不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回到正确轨道的开始,是中国共产党各个方面工作发生历史性转折的开端,排除B。
C:中共十三大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革,并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但不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回到正确轨道的开始,是中国共产党各个方面工作发生历史性转折的开端,C排除。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但不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回到正确轨道的开始,是中国共产党各个方面工作发生历史性转折的开端。排除D。
故本题选A。
【点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
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的任务。
第三,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
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同志所作的错误结论。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共中央副主席,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选举产生了以陈云为首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7.1979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我国农业产量迅速增加。而在1953年我国从个体生产变成集体生产时,农业生产率也快速增长。这是因为二者都
A. 进行了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调整
B. 建立在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上
C. 满足了当时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
D. 顺应了当时国际经济发展潮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我国农业产量迅速增加;我国从个体生产变成集体生产时,农业生产率也快速增长。可见,这是因为二者都满足了当时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C正确。
A:二者都对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但不是根本性调整,A错误。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并不是建立在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上,排除B。
D:材料中体现的是根据我国的农业发展情况,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该选项与题干无关,排除D。
故本题选C。
【点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村、组)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它是我国现阶段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在农业生产中农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承包经营集体的土地和其他大型生产资料(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人劳比例分到农户经营),按照合同规定自主地进行生产和经营。其经营收入除按合同规定上缴一小部分给集体及缴纳国家税金外,全部归于农户。集体作为发包方除进行必要的协调管理和经营某些工副业外,主要是为农户提供生产服务。
8.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 新政协的召开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A:1949年,新政协的召开,A不符合题意。
B: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B正确。
C:1958年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C不符合题意。
D: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目标,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做出的决定性选择。
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9.20世纪50年代,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 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
D.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C:所谓“三大改造”的实质,实际是指改造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因此,“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C符合题意。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三大改造”的内容,不是“三大改造”的实质,A与题意不符。
BD: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过渡时期的意义,不是“三大改造”的实质,B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一化”就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中共八大规定的中国社会的根本任务是( )
A.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 进行阶级斗争 D.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八大规定的中国社会的根本任务。A:1956年第,我国已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A不符合题意。
B:党的八大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B正确。
C: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不符合题意。
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不是中共八大规定的中国社会的根本任务,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下列属于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是
①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②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③突出强调“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④加深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该选项属于科学发展观的内容,②排除。
④:该选项属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④排除。
①③: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突出强调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①③正确。
故本题选C。
【点睛】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12.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他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答案】C
【解析】
【详解】C: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符合题意。
ABD:ABD均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虽然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在认识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时,必须把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问题同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变、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的问题统一起来思考和研究,把“变”与“不变”这两个论断统一起来理解和把握。
“变化”的主要矛盾与“不变”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3.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 效益与公平之间矛盾
C.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矛盾
14. 下列对我国经济社会的现状理解正确的是
①共同富裕已经基本实现,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②我国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③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始终没有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13. C 14. D
【解析】
本题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背景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设题考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开启新征程,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和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3题详解】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与题意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14题详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始终没有变,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②是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目标,都还未实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15.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于“新时代”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
③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的时代
④是我国走入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①②正确。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③错误。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6.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开放14个沿海城市
②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③设置上海浦东新区
④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②①③④ D. ②④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历程。①: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①排④后。
②: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②排首位。
③:1990年,设置上海浦东新区,③排尾位。
④:1980年,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④排②后。
故本题选D。
17.在一次复习课上,同学们复习了以下几个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由此推断,他们本节课复习的主题是
A.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D.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答案】B
【解析】
【详解】B:结合题干和所学知识,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启动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兴建经济特区,进行国企改革。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也因此被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故B正确。
ACD:材料强调的是1978年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不涉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排除ACD。
故本题选B。
18.下列属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
A. 依法治国
B. 人民当家作主
C.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这三个选项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BC。
D: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前进、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
故本题选D。
19.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标志是(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和企业改革的推进
C.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十四大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十六届三中全会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进程。A: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标志着改革开放开始,A不符合题意。
B: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B不符合题意。
C: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C符合题意。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改革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改革开放的进程是怎样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的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改革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这都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
①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性作用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④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②③:本题考查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而不是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性作用,②③符合题意,①错误。
④: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排除④。
故本题选D。
21.中国梦的本质是
A.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 国家强大、民族振兴、人民富裕
C.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富裕
D. 国家富强、民族兴旺、人民幸福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课本可知,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A正确。
BCD:这三个选项错误表述了中国梦的本质,排除BCD。
故本题选A。
22.文化立世,文化兴邦。“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文化自信的核心内涵包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这要求我们( )
①自觉抵制一切外来文化作品,努力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③在文化建设中自觉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④在文化建设中自觉建设多种价值体系培养多元文化意识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抵制一切外来文化作品”说法错误,①排除。
②③:材料强调的文化自信,这要求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文化建设中自觉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②③正确。
④:在文化建设中自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培养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2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都是( )
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②实行对外开放,一切借鉴外国发展经验得来的
③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前发展
④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一帆风顺地推动改革开放的进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成果。①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前发展,①③正确。
②:错在“一切借鉴外国发展经验”,②排除。
④:错在“一帆风顺”,④排除。
故本题选B。
24.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 )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A正确。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B不符合题意。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C不符合题意。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25.习近平指出,嫦娥四号任务实现了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中国足迹,这是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的又一生动实践。美国《时代》周刊网站认为,这项伟大工程得以实现在于中国所拥有的完整把握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制度。德国《明镜》周刊网站也发表了类似看法。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A. 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
B. 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C. 既符合我国的国情,又可以广泛推广
D.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相关知识。习近平指出,嫦娥四号任务的实现是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的又一生动实践。美国《时代》周刊也认为这项伟大工程得以实现在于中国所拥有的完整把握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制度。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D项正确;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并没有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A项说法错误,排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建立在基本政治经济制度上的其他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等,B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中的“可以广泛推广”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
26.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
(1)请你写出我国在2020年.2035年.2050年三个时间节点上的发展目标。
(2)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们应怎样书写自己的人生华章?
【答案】(1)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广大青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为话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写出我国在2020年.2035年.2050年三个时间节点上的发展目标。
试题比较基础,考生可依据教材知识,回答: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本题要求回答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们应怎样书写自己的人生华章?
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本题考生可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的角度作答。
【点睛】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四部曲:
一、抓主体,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主体),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在表述措施的时要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二、定范围,要明确答题的范围,是从经济生活中找对策,还是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是哲学中找对策,确定了范围,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
三、找措施,从教材中找措施。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从材料中找措施。①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创新,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②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组织答案就可以了。从当前时政热点、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措施。
四、联材料,明确了主体、答题范围,找到具体措施后,要联系材料,组织答案,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必须与题的实际材料结合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成绩和进步。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案】(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改革开放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1)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设问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次分析该设问,根据课本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设问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其次分析该设问,根据课本知识可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1)谈谈你对这个“新时代”的理解。
(2)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认识。
【答案】(1)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勤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①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同时,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化,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③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1)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设问是“谈谈你对这个‘新时代’的理解”其次分析该设问,根据课本中关于“新时代”的理解的知识回答即可。
(2)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设问是“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认识”其次分析该设问,根据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调整的历史背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基本国情、国际地位判断的影响;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我们应采取的措施的角度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