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50 KB
  • 2021-09-06 发布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一集二十四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微专题二十四 赏中华诗词 寻文化基因 品生活之美 【背景材料】 2016 年 4 月 15 日晚上,《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总决赛落下帷幕。当晚安徽霍山县 19 岁女大 学生殷怡航在“诗词大会”总共 10 场比赛中第一次亮相,却以绝对优势出其不意地击败了 4 位实 力悍将,又成功战胜了守擂擂主,拿下了全国总冠军,堪称本次大赛最大的“黑马”。同《汉字 听写大会》一样,2016 年的《中国诗词大会》因其新颖的赛式,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圈粉无数。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 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 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 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是央 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 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 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节目于 2016 年 2 月 12 日(正月初 五)起每周五晚 20:00 播出,至 2016 年 4 月 15 日,主持人是董卿,总共有 10 期,每期 90 分钟。在 4 月 15 日晚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中,经过“个人追逐赛”和“擂 主争霸赛”的比拼,最终,十场比赛,第一次亮相的殷怡航,与守擂者李子琳在对决时,率先拿 到 5 分,成为总冠军。 【考点链接】 一、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塑造人生。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精髓,几乎无一字无来历,每一句诗都蕴含着深 厚的传统文化。诗词本身涵纳了关于节日的丰富的传统习俗,读之能触摸到几千年来积淀的传 统文化。读之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诗词涵盖不少做人做事 的道理,对于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尤其值得继承和发扬。社会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文化软 实力和人的素质思想亟待并行跟进,古诗文传统文化恰恰是一种提升的力量。 3.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诗是记载人类生命文化最早的文学形式,它给人类巨大的精神支 持,并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强大的文化精神,对社会历史产生深刻影响。 4.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要把中华诗词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 基因。我们传承古代经典,不是单纯的背诵一些诗词,而是传统中华民族文明。也不是只知其 文不解其义,而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5.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诗词本身经历的变迁和发展,始终都在记录着时 代的面目,它本身固有内容的凝练性、结构性跳跃性和本身字词的韵律节奏性,让它区别于其 他艺术表现形式,而其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让古代诗歌更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6.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对于诗词作者来 说,除了上述功能以外,语言是用来塑造诗词艺术形象的工具,也是沟通诗词作者和读者思想 感情的媒介。通过中国诗词大会,促进诗词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7.大众传媒的作用。从汉字听写大会,到谜语大会、成语大会,再到诗词大会,媒体人一次再 一次地通过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让与国家要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 入人心,成风化雨,引爆全民关注传统文化的热潮。 8.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代就有 5 万多首诗、2000 多个诗人,这是其他 国家与我们无法比拟的。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淘洗,承续至今的古诗文,都是古代先哲留下的宝 贵精神财富,堪称文学典范。我们要继承和发展古诗词文化。 9.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一要继承。二要发展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 展的根基,坚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也是义务。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 学形式有利于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魅力,成为我们最美的文化根。 10.教育的作用。李白的《静夜思》可以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锄禾》能教育学生们从小爱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惜粮食,《游子吟》能让学生体会母子之间的拳拳深情,学会感恩,等等。这些道理,通过教育 的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体会和领悟。 11.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的瑰宝。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学宝库中 最璀璨夺目的明珠,是中国人的精气神。《中国诗词大会》取得的丰硕成果,体现了国家媒体文 化的重要担当。这说明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12.中华文化的特征。不论是参赛选手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通过中国诗词大会让大家重温经典 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唐诗宋词双峰并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和高峰。 13.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和精神动力,是中华民 族之魂。目前,在一些中小学校,教材大幅增加传统篇目,不论从继承传统文化的角度,还是 培养学生的精神心灵成长的角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4.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全民族文化的创造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 我国每年通过各种媒体发表的诗词作品数量是《全唐诗》的十多倍。重视古诗文,吸纳古人之 长,在古人的基础上立异和升华,有利于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学校教育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可通过情景剧等方式将晦涩难懂的古 诗文翻译成生动有趣的白话文,减轻孩子对古诗文的内心恐惧感。也可将古诗文嵌入学校宣传 栏、文化走廊等,让孩子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汉语本身是一种美 的语言,具有抑扬顿挫四声,富于音乐性,使得古诗富有音韵美、节奏美。通过在反复诵读中 体验,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激发学生身上的“诗性”。 3.普遍联系的观点。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精髓,几乎无一字无来历,每一句诗都蕴含着 深厚的传统文化。如古诗中有大量书写春节、端午、中秋、清明等传统节日的诗词,这些诗词 本身涵纳了关于节日的丰富的传统习俗,读之能触摸到几千年来积淀的传统文化。 4.永恒发展的观点。古诗文是中国人、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文化 精华、道德精华、思想精华和价值精华,中小学语文教材在吸收世界文明发展成果的同时,要 将传统文化精品,装进青春的行囊,让他们走得更远,更为开阔。 5.事物的发展道路充满曲折。当下,所谓“非主流语言”成了孩子们热捧的新人类词汇。这些“非 主流语言”虽然富有趣味却已然偏离了中华文字的本源,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课 堂作为学习的主阵地,应该加大古诗文在教材中的使用。 6.坚持量的积累。要树立诗不厌改、虚心求教、一字为师的理念,摒弃浅尝则止、粗制滥造、 讳疾忌医的恶习,初稿写成后,要字斟句酌,反复锤炼,反复修改。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要注 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哪怕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 7.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纵观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把诗歌 分成抒情诗和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近体诗与古体诗等等。不同时代,诗歌也在悄然的发 生着改变,但它的基本特征是不变的,即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8.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诗词语言的锤炼与修养,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有一个理论问题,对于 一个诗词爱好者特别是诗词作者来说,要想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水平,就要从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努力学习,持之以恒,才有可能取得实效。 9.矛盾的观点。矛盾是对立双方的对立统一。在诗词学习中,炼字(词)是炼句的基础,炼句是炼 字的结果,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炼意,为了提高诗的思想性,为了创造更高更美的诗境,即诗 的意境。两者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 10.矛盾具有特殊性。诗词语言是特殊的文学语言。诗词语言来源于生活语言,但又不等同于一 般的生活语言,也不同于一般的文学语言,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语言。诗词学习与写作中,要 进一步提高对诗词语言特殊性的认识,自觉加强诗词语言的学习与修养。 11.辩证否定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辩证否定观点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当然,让古代经典成为 民族文化基因,不等于对所有的传统文化包括糟粕都吸收进来,也不意味着排斥其他国家的先 进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处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12.重视创新的作用,培养创新意识。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才能让古诗文真正为孩子所 喜欢,重新焕发时代魅力。因此,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可开设传统文化社团,通过举办“品 味经典 诵读经典”、“古诗朗诵”等方式让孩子通过比赛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1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忧,从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盼,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无 一不是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体现了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跟踪试题】 1.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精髓,几乎无一字无来历,每一句诗都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 诗词本身涵纳了关于节日的丰富的传统习俗,读之能触摸到几千年来积淀的传统文化。这表明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2.诗词涵盖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对于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尤其值得继承和发扬。社会发展 的步伐日益加快,文化软实力和人的素质思想亟待并行跟进,古诗文传统文化恰恰是一种提升 的力量。这说明 A.文化是影响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对提升人的素质具有决定作用 3.诗是记载人类生命文化最早的文学形式,它给人类巨大的精神支持,并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 形成强大的文化精神。该观点强调了 A.文化都具有意识形态性质 B.文化对个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C.文化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D.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4.要把中华诗词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我们传承古代经典,不是单 纯的背诵一些诗词,而是传统中华民族文明。也不是只知其文不解其义,而是坚持从历史中塑 造民族精神。坚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是由于 A.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B.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C.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 D.民族精神是文 化发展的“主心骨” 5.诗词本身经历的变迁和发展,始终都在记录着时代的面目,它本身固有内容的凝练性、结构 性跳跃性和本身字词的韵律节奏性,让它区别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而其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 让古代诗歌更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开展中国诗词大会,主要是基于 A.人往往在无形和被动中接受文化熏陶 B.诗词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 C.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6.从汉字听写大会,到谜语大会、成语大会,再到诗词大会,媒体人一次再一次地通过文以载 道,以文化人,让与国家要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入人心,成风化雨, 引爆全民关注传统文化的热潮。这表明 A.大众传媒已成为当今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消费心理对人的消费行为有决定性的作用 D.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 7.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代就有 5 万多首诗、2000 多个诗人,这是其他国家与我们无法比拟 的。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淘洗,承续至今的古诗文,都是古代先哲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堪称文 学典范。这启示我们必须 A.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C.全面推进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D.深入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建设运动 8.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校,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有利于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魅力, 成为我们最美的文化根。这要求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必须 ①尊重多样,逐渐趋同 ②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③立足传统,推陈出新 ④不移根基,与时俱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李白的《静夜思》可以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锄禾》能教育学生们从小爱惜粮食,《游子 吟》能让学生体会母子之间的拳拳深情,学会感恩,等等。这些道理,通过教育的选择、传递、 创造文化的功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体会和领悟。这里的教育 A.是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 B.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C.具有超越时空局限的特点 D.是传媒开始面向大众的标志 10.不论是参赛选手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通过诗词大会重温经典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 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这表明 A.文化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C.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11.汉语本身是一种美的语言,具有抑扬顿挫四声,富于音乐性,使得古诗富有音韵美、节奏美, 在课堂上通过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美,能激发学生身上的“诗性”。这 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④意识 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精髓,几乎无一字无来历,每一句诗都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 如古诗中有大量书写春节、端午、中秋、清明等传统节日的诗词,这些诗词本身涵纳了关于节 日的丰富的传统习俗,读之能触摸到几千年来积淀的传统文化。这启示我们要 A.把握联系的普遍性 B.正确把握联系的客观性 C.注重联系的复杂性 D.利用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13.古诗文是中国人、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道德精华、 思想精华和价值精华,中小学语文教材在吸收世界文明发展成果的同时,要将传统文化精品, 装进青春的行囊,让他们走得更远,更为开阔。这启示我们 A.要勇于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树立信心,正视眼前的困难 C.要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 D.要抓住机遇,促成事物质变 14.当下,所谓“非主流语言”成了孩子们热捧的新人类词汇。这些“非主流语言”虽然富有趣味却 已然偏离了中华文字的本源,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此,课堂作为学习的主阵 地,应该加大古诗文在教材中的使用。材料主要强调了 A.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B.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勇于面对和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 C.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是曲折的,不是一帆风顺的 D.人生价值的实现要顽强拼搏,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15.不同时代,诗歌也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但它的基本特征是不变的,即凝练性、跳跃性、节 奏韵律性。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16.诗词语言的锤炼与修养,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有一个理论问题,对于一个诗词爱好者特别 是诗词作者来说,要想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水平,就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 下功夫,努力学习,持之以恒,才有可能取得实效。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一宝贵经验说明 A.物质与意识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B.联系具有客观性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7.让古代经典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不等于对所有的传统文化包括糟粕都吸收进来,也不意味着 排斥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这启示我们,传承古代经典需要 A.善于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B.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实现事物自我发展 C.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D.创造必要条件,促进主次矛盾相互转化 18.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忧,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 下寒士俱欢颜”之盼,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无一不是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 厚的人民情怀。这表明 A.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B.一个人价值观决定他的人生道路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D.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19.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 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 之所以不叫“中国诗词大赛”,就是因为该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 旨,其定位并非一场比赛,而是一场诗词的狂欢。不论是参赛选手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大家 聚在一起,并非为了单纯地比拼诗词背诵能力,而是以这样的一档节目让大家重温经典诗词之 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材料二 同《汉字听写大会》一样,今年的《中国诗词大会》因其新颖的赛式,深刻的文化内 涵而圈粉无数。2016 年 4 月 15 日晚上,《中国诗词大会》落下帷幕,当晚霍山县 19 岁女大学 生殷怡航在“诗词大会”总共 10 场比赛中第一次亮相,却以绝对优势出其不意地击败了 4 位实力 悍将,又成功战胜了守擂擂主,拿下了全国总冠军,堪称本次大赛最大的“黑马”。据悉,殷怡 航 2013 年毕业于霍山中学,现在华东政法大学读大三,学的是法学专业。因在大学选修了唐诗 宋词,被老师推荐上了《中国诗词大会》,没想到一不小心拿了个全国第一。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作用知识,分析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运用人生价值知识,说明青年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答案】 1.C 2.A 3.D 4.B 5.B 6.A 7.A 8.D 9.B 10.B 11.A 12.A 13.C 14.B 15.D 16.D 17.B 18.A 19.(1)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中华诗词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 的精神需求,成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本身是中 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③科技的使用和媒体的传播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举办“中国 诗词大会”,有利于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举办“中 国诗词大会”,有助于培养公民昂扬向上的人格素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⑤世界范围内各种思 想文化的激荡。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举办中国诗词大会有利于传播中华诗词, 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2)①要树立正确价值观,不能只计较个人的得失。②要心系国家,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 场上,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③要把人生价值追求与国家民族需要融为一体,在个 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④要胸怀理想、顽强拼搏,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⑤要为 国效力、奉献社会,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