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00 KB
  • 2021-09-06 发布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人教版总复习课时训练:必修四第四单元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时训练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题号 难易度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2、3、‎ ‎10、13、15‎ 易、中、中、‎ 中、中、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5、6‎ 中、易、中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7、8、9、14‎ 中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及总趋势 ‎10‎ 中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1、12、15‎ 易、易、难 一、选择题 ‎1.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至此,实施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布终结。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  )‎ ‎①坚持了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反映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遵循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④遵循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 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是基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反映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符合题意。人口政策的调整属于上层建筑,人口政策的调整遵循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应该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与题意不符。‎ ‎2.(2019·山东青岛质检)2017年以来,《将改革进行到底》《辉煌中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等大型政论片亮相荧屏,从不同角度展现了5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既鼓舞了全民的奋进斗志,又加深了民众对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理解。从中可以看出(  )‎ ‎①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发展 ②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③社会意识形态反映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 ④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题中政论片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范畴,源于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②④符合题意;反映有如实与歪曲之别,①片面;社会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③错误。‎ ‎3.(2018·广东肇庆三检)‎2018年2月17日,中国外文局发布《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结果显示:在认知度排在前100名的中国词中,“中国梦”“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等政治话语榜上有名,这说明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正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理解和认同。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符合各国的利益诉求 ②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引领世界的发展 ③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中国智慧有效推动全球治理 ④矛盾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反映各国共同的利益诉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说明它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对国际社会发展发挥引领作用,也说明各国之间虽有差别但也有共性,②④符合题意;①颠倒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社会意识有先进和落后之分,③错误。‎ ‎4.(2018·安徽蚌埠一模)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时,共有央企196家。从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有七次央企重组。分析称央企重组将提速,未来央企数量有望减至90家以内。央企重组意在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行业地位和话语权。这说明(  )‎ ‎①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②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社会意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一般起促进作用 ④适合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我国央企重组,意在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行业地位和话语权,符合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体现了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①②符合题意;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③‎ 说法错误;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④说法错误。‎ ‎5.(2018·山东聊城一模)《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从寻觅社会的真谛角度看,其依据在于(  )‎ 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尊重客观规律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促进生产力发展 解析:D 本题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制造强国属于生产力层面,分配制度属于生产关系层面,D符合题意;A属于辩证法、B属于价值观角度,不符合题目知识限定;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C说法错误。‎ ‎6.(2018·吉林调研)2018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文件确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之所以重视农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是因为(  )‎ ‎①它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它将成为新时期推动我国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 ③它能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 ④它适应并服务于新时代农村的全面振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D 本题考查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及其解决。重视农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③④符合题意;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①错误;制度、政策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②错误。‎ ‎7.(2018·广西桂林等三市联考)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全景式地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领域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其中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聚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展示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坚定决心。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 ‎①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②符合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③是坚持辩证否定观,抛弃原有体制机制的必由之路 ④是坚持革命批判精神,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选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D 本题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体制”往往属于上层建筑范畴,②符合题意,排除①;建设生态文明,做到了按规律办事、作出了正确的价值选择,④符合题意;③犯了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 ‎8.(2018·四川成都二诊)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改革的最好方式,就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不断在改革开放上有新作为,将改革进行到底。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 ‎①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③是基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④是基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D 本题考查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深化党政机构改革,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有利于调整上层建筑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需要,②④符合题意;①错在“根本动力”;党政机构改革属于上层建筑范畴,③与材料无关。‎ ‎9.(2018·安徽江淮十校三次联考)北京西直门南小街115号院迎来了30年来的第四次更名。1988年,这里挂上了环境保护局的牌子;10年后,这里更名为国家环保总局;2008年,这里成为环境保护部。2018年,这里将挂上生态环境部的牌子。我国环保机构的4次更名折射出环保治理不断升级,这佐证了(  )‎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人能改变客观事物的具体形态 ④人可以利用客观规律为自己造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D 本题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按规律办事,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我国环保机构的4次更名”属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是调整上层建筑的具体体现,②入选;“环保治理不断升级”表明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④入选;‎ ‎①③本身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 ‎10.(2018·河南开封一模)就推进“厕所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中国国家旅游局提出从2018年至2020年,全国计划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6.4万座,正所谓:“小厕所、大民生”。“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从唯物史观角度看(  )‎ ‎①“厕所革命”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厕所革命”的指示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推进“厕所革命”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④“厕所革命”体现了从“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秩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小厕所、大民生”。“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厕所革命”的指示有助于“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作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推进“厕所革命”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民群众利益,②③符合题意;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说法错误;“实践→认识→实践”是认识运动的规律,认识秩序是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再到特殊性,④说法错误。‎ ‎11.(2018·河南洛阳一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这是要求文艺工作者(  )‎ ‎①要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要在创作中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③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愿望 ④要在创作中实现形式与风格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知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要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不断推出精品力作,要求文艺工作者要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创作中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①②正确;文艺创作应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不是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愿望,③说法错误;要在创作中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风格属于形式,④说法错误。‎ ‎12.(2018·河北衡水质检)在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一共出现了203次,直抵人心,激发共鸣。“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心系人民的初心和情怀。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一切社会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A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社会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④说法错误,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非选择题 ‎13.(2018·黑龙江大庆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已经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而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观。我们要在解决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反映强烈的重大现实关切问题上下大功夫,让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进一步提高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 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要树立生态文明观。‎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要求分析为什么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要树立生态文明观。首先回答社会意识的相关原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然后结合材料,从生态文明观反映了我国当前社会的客观现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1)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2)生态文明观反映了我国当前社会的客观现实,体现时代要求,有利于准确把握人民需求期待。‎ ‎(3)生态文明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指引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精神支持。‎ ‎14.(2018·福建4月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坚持党的领导是深化国家机构改革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国家机构改革,实现了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的重大转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8年2月,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建议;同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国家机构改革作出决定,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整国务院组成部门,新组建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更加关注民生、为民谋利。‎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深化国家机构改革。‎ 解析:本题知识限定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事件限定为“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深化国家机构改革”,角度限定为“为什么”。解答本题,关键是看到题中“国家机构”“改革”‎ 两个核心词,从而考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改革的方式解决基本矛盾等角度。‎ 答案:(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新时代面临新矛盾,需要深化国家机构改革。‎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深化国家机构改革,能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15.(2018·湖北孝感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九大报告第七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指出:文化发展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更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结合材料,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哲学观点说明文化发展要如何做到“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要求说明文化发展要如何做到“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结合材料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角度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发展要以正确的社会意识为指导,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文化发展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反映人们的利益和呼声。‎ ‎(3)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文化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4)文化发展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