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8 MB
- 2021-09-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高考二轮复习
专题十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考频:
考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知识速记
真题演练
模拟考场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2018天津文综,4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
展阶段。”这是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
和发展阶段变化做出的重大判断。基于这一判断,党中央进行重大战
略部署,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引领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上述材料表明(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④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关系的调整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
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做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
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大判断,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正确且符合题意;基于这一判断,党
中央进行重大战略部署,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引领我国经济向高
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表明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②
正确且符合题意;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③颠倒了二者的关系,说
法错误;生产关系的调整影响但不决定社会的经济发展,④错误;故本题
答案选B。
2.(2018江苏,6分)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
我国是拥有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的海洋
大国。当前,我国对外贸易运输量的90%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据初步
核算,2017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77 61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
随着第一次可燃冰试开采成功、“深海勇士号”探索深海4 500米区域
的神秘资源、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我国走向海洋的步伐越来越快。
同时,我国也面临着海洋权益争夺加剧、海洋安全形势日趋尖锐,以及因
不合理开发而导致的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资源枯竭等问题。解决好
这些问题,依海富国,以海强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蓝色中国梦”才会越
来越近。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分析今天我们重视海洋强国建设的原
因。
【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
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家战略利益
和战略空间不断向海洋拓展和延伸,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建设海洋强国的重
要性。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重视海洋强国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国家主权、
安全和发展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如从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
动有重要导向作用角度回答,亦可)
解析:(1)本题属于原因类简答题,设问要求分析今天我们重视海洋强国
建设的原因。考生分析时要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围绕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结合材料,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国家战略利益和战略空间拓展,越
来越意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国家主权、
安全和发展利益等方面分析。
3.(2018江苏,2分)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演讲
中指出,“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
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
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段讲话蕴含的哲理是( )
A.必须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B.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D.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生产关系要适
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
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
流中发展,体现要尊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答案为A。
4.(2018全国卷Ⅰ,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
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我国农村改革始终是在党的领
导下进行的。
1978年冬,小岗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大包
干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改革如同释放了魔力,次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达13.3万
斤,一举结束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
元。进入新时代,小岗村大力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土地
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发放股
权证,实现了村民从“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转变。2017年,
小岗村集体收入突破8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70%以上。
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运
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答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状况的
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解放生产力的基本方式,
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小岗村进行“大包干”改革、推进土地承包
经营权确权和土地流转,发展集体股份经济,不断就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经
济体制和经营机制弊端,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解析:要求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小岗村改革发展
的实践。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属于教材基础知识,考生在
熟记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材料,对小岗村改革发展的实践展开论述即可。
5.(2017全国卷Ⅲ,4分)“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
中国春节习俗,然而2017年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
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
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
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
年俗”。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 )
①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②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7全国卷Ⅲ,4分)2016年10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
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
生活。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
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强化互联网思维的依据是
( )
①互联网思维决定了网络时代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
②互联网思维适应了网络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③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意识先进与否的主要尺度
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17天津文综,4分)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也是“社会生活
的百科全书”。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的民事
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
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这表明( )
①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和引导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编纂民法典是对现行民事法律规范进
行整理、修改完善,对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
题作出新规定,体现了人的认识在实践中不
断深化发展,故①正确;法律属于上层建筑
范畴,编纂民法典体现了上层建筑要与经济
基础相适应,③正确;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材料没有涉及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规范引导
作用,④与材料无关。
8.(2017全国卷Ⅰ,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
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
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
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
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
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
有海外华人、外国留 络,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所以,“面朝大海,春
暖花开”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
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有些青少年认为,有了高科技电子产品,就不需要“诗和远方”。请运用价值观
的道理对此观点加以分析。
【答案】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树立人民是传承发展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
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
的生产生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承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
获得感。
【解析】本题有一定开放性。解答本问,一要紧扣题目知识限定,二要抓住
“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问题思考答
案。
9.(2016全国卷Ⅰ,4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
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
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
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④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①错误,生产力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劳动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故②正确;生产
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因此劳动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
一部分只能影响而不能“决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③错误;社会
的发展是通过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实现的,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有利于构建
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④正确。故选C。
10.(2016江苏,2分)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
步完成从“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入
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 )
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D.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
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属于生
产关系的调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能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
收益,表明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故C符合题意。
A、B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
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说法错误。
1.2017年12月16日,《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2017年十大流行语”,“打
call”入选其中。“打call”一词源自外语,call在英文中是“喊、叫”的意
思。“打call”最开始的意思是演唱会现场观众疯狂喊叫,后指跟随音乐的节
奏,用挥动荧光棒等方式与台上的表演者互动。进入我国后,其适用范围逐步
扩大开来,也用来表达对某人、某事、某物的支持和赞成。“打call”的产生
及演变表明(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如影随形
③任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打call”的产生及演变表明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其物质原因,社
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③正确且符合题
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
存在不是如影随形,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B。
2.2000多年前,韩非子就提出“奉法者强则国强”的思想,但在以农业生产
为主的古代社会里,人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非常有效,法律思想不可
能成为主流思想。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价值判断日趋多元,利益关系日益
复杂,人治管理模式与之难以相容,无从维系下去。这表明( )
①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
②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④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总是前进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由“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古代社会到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价值判断日趋多元,
人治管理模式的不适合,以至于无从维系下
去”可以得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
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①③表述
正确,②④体现不出来,正确答案是C。
3.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善于创新、追求进步的民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小
康大同”社会理想以及“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等富民思想,充分反映了
千百年来中国人民追求更高、更好、更加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材料体现了(
)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③人们的动机、目的决定社会发展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理想和富民思想,充分反映了千百
年来中国人民追求更高、更好、更加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体
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④正确;②说法错误,正确的社
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③中“决定”说法错误;正
确选项为B。
4.“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廪实(仓廪:仓库)则知礼节,衣食
足则知荣辱”。古人的这些话揭示了一个道理( )
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产品生产和精神产品生产
B.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
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解析:物质资料的生产并不包括精神产品的生产,A项不选;生产关系并不是
道德关系,B项错误;材料中古人的话表明物质资料的生产对于个人及社会发
展的重要性,这揭示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项正
确;“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观点绝对,D项不选,
故本题答案应为C。
5.我国国企改革正稳步向前推进。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已取得重大进展,
目前已公布“1+11”个政策文件,最近又审议通过了8个配套文件。同时,
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工作全面提速,结构调整力度切实加大,创新
驱动战略有力推进。从哲学角度看,这表明( )
①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国企改革是人民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内在统一的要求
④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国企改革的先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国企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
状况规律,符合人民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内在统一的要求,故①③正确。
②说法错误,因为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生产关系服务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
发展;④说法错误,因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国企改革的先导,故排
除。故本题答案选A。
6.“最能评价政府工作好坏的是群众,最能反映政府工作情况的是基
层。”“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
的唯一标准。”上述观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
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③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④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最能评价政府工作好坏的是群众,
最能反映政府工作情况的是基层”强调的是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②符合题意,可
以入选;“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
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强调的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③
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④不符合题意,排
除。故答案选C。
7.我国政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
活,如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障制
度,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等。这体现了( )
A.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D.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
解析: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对人民负
责的表现,D符合题意。A、C与题意不符。B是工作方法,在材料中没有体
现,不选。
8.下面漫画《这伞我也有份》(作者:尹正义)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坚持对立统一观点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材料中官员想要争抢弱势群体的“伞”,说明其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
出发,也没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
不符,排除。
9.我党的卓越领导人万里,为了让农民走上吃得饱、穿得暖的“阳关道”,
甘愿冒着犯政治错误的风险,倾听农民的心声,遇事和农民商量,支持农民首
创的“包产到户”做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从万里身上,可以看到他( )
①坚持实践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②对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③承认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从万里同志身上,可以看到他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对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
众学习,努力为人民服务,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坚持群众观
点的群众路线,①与题意不符;材料没有体现对改革的态度,③与题
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10.“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
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
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一方针体现了( )
①人民群众在文化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②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是精神财富形成、发展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②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是精神财富形成、发展的源泉。④错误,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题目中,这一方针体现了
人民群众在文化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故①③入选。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