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00 KB
- 2021-09-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四川省宜宾四中高二(下)期中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1.苏轼只看到菊花敢与秋霜鏖战,便认为“秋花不似春花落”,殊不知“黄花也可遍地金”。下列选项中与苏轼犯了相同哲学错误的是
A. 应把性格交给星座、把运气交给“锦鲤” B. 仁义礼智,非由我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C. 世间万物的存在都在某种程度上依赖数 D. 冥冥中善的力量让万物成为如此的样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的相关知识。苏轼只看到菊花敢与秋霜鏖战,便认为“秋花不似春花落”是典型的凭着感觉,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性格交给星座、把运气交给“锦鲤”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做法,A不符合题意,排除;“仁义礼智,非由我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意思是仁、义、礼、智为我所固有,非由外铄,或者说不是由外在熏陶而来,是“性善论”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符合题意;“世间万物的存在都在某种程度上依赖数”,将“数”看做是世界的本原,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不符合题意,排除;冥冥中善的力量让万物成为如此的样子,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求是》杂志2019年第1期发表重要文章《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将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辩证唯物主义
①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②把握了时代脉搏,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③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④在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坚持了辩证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将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把握了时代脉搏,是时代精神的精华,①②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③错误;该项不是题干主旨的原因,④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3.长期以来,业界一直认为,植被覆盖度与沙漠固定程度成正比。我国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植被覆盖度在15%-25%就能够固定流沙,显著降低了固定沙地的覆盖度标准,提出了单行一带、两行一带、网格、生态林业体系4种治沙造林模式。这告诉我们
①传统理论和直接经验都是不可靠的
②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推动着认识的不断发展
③经过亲身实践检验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
④认识是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相关知识。①表述错误,传统理论和直接经验也有正确的,不能说都是不可靠;我国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4种治沙造林模式,说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推动着认识的不断发展,②正确;③表述错误,经过实践检验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业界一直认为,植被覆盖度与沙漠固定程度成正比,我国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植被覆盖度在15%-25%就能够固定流沙,体现了认识是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④正确。本题选B。
4.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解决。有的矛盾可采取一方“克服”另一方的方法来解决;有的矛盾可通过对立面的“融合”的方法来解决;有的矛盾可通过双方“同归于尽”的方法来解决;有的矛盾则需要创造某种新的形式,使矛盾能在其中良性运行加以解决。这一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本质和特点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和关键
③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特点
④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解决。有的矛盾可采取一方“克服”另一方的方法来解决;有的矛盾可通过对立面的“融合”的方法来解决;有的矛盾可通过双方“同归于尽”的方法来解决;有的矛盾则需要创造某种新的形式,使矛盾能在其中良性运行加以解决。这一观点的哲学依据是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①③适合题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方法论要求,不是哲学依据,排除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是本题的哲学依据,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B。
5.2019年2月13日,美“机遇”号火星车任务正式终结,“机遇”号给人类留下宝贵的财富,将激励人们继续探索火星。目前,美国仍在继续和将要开展的火星任务包括“好奇”号火星车、“洞察”号探测器、“火星2020”项目等。“正是因为有像‘机遇’号这样的开拓性任务,将来才会实现人类宇航员在火星上行走”。材料中的“机遇”号火星车
①使得我们对主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②进一步印证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③让人们在探索火星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
④作为实践中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认识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材料中所强调的是应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而非主观世界,题肢①观点错误;材料没有直接涉及提升自身的价值问题,题肢③与题意无关。美“机遇”号火星车对火星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印证了新的认识是在人类这个认识主体和火星这个认识客体的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实践中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了认识发展,题肢②和④符合题意。本题选择D选项。
6.被深圳康佳A旗下安徽康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以4.55亿元竞拍获得100%股权后,新飞电器在产业链的横向、纵向上寻求相关新业务、新领域的突破和拓展,并于2018年8月28日再次“起飞”。康佳与新飞优化重组
①是根据主观需要创造了事物间新的联系
②是坚持着眼整体,又重视局部的体现
③表明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说明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康佳与新飞优化重组,是坚持着眼整体,又重视局部的体现,说明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联系是客观的,人不能根据需要创造事物间新的联系,①错误;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7.据悉,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将于2018年在中国北京举行。100多年来,历届世界哲学大会一直在不断反思,研讨关涉科技、文化、宗教、人生等重大哲学问题。世界哲学家们不断反思、研讨设计重大哲学问题的原因是
①探索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哲学家的使命所在
②哲学给人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人聪明
③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哲学能帮助人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每个具体问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哲学有科学、非科学之分,②错误,不选;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哲学不能帮助人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每个具体问题,④错误,不选;②④符合题意,应选,故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生活处处有哲学。
8.闪光灯效应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也称闪光灯记忆,是指个人对令人震撼的事件容易留下深刻而准确的记忆,并且记忆的准确性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弱的现象。闪光灯记忆所记之事件,大多是与个人有关的重要事件。从哲学上看,之所以会出现闪光灯效应,是因为
①意识的能动性加深了重要事件对人的刺激
②事件对于个人的价值决定了意识反映的效果
③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与直接现实性
④重要事件具有明显区别于普通事件的特殊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矛盾的特殊性。①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闪光灯效应留下深刻而准确的记忆,是因为意识的能动性加深了重要事件对人的刺激,入选。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闪光灯记忆的事件与个人有关且令人震撼,明显区别于普通事件,具有特殊性,入选。材料只表明引起闪光灯记忆所记之事件与个人有关,并没有说明事件对个人的价值,故排除②,排除。③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并没有,排除。故本题选B。
9.为什么熬夜伤身?获得2017年诺贝尔奖的美国三名科学家利用果蝇进行了4夜节律的内部机制研究,成功分离到了一种名为period基因,发现了该基因所编码的一种名为PER的特殊蛋白,该蛋白在夜晚时会在细胞中进行积累,而白天就会发生降解,同昼夜节律钟同步发生。虽然关于生物钟运作机制的实验都是在果蝇中进行的,但是在其他多细胞生物中(包括人类),也遵循同样的机制。这表明
①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④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人能够创造出新的联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材料中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你揭示生物钟的秘密,动植物和人类遵循同样的机制,这表明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0.在一次重复前人的实验中,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用黑色硬纸板和锡箔把阴极射线管严密地套封起来,接上高压电源后,他意外地发现前方的荧光屏上出现了微弱的闪光。经过反复试验,他确信这是一种还未被认识的新射线,取名为“X射线”。今天,X射线广泛应用于常规透视检查。X射线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
①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②获得新认识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目的
③在反复实践中改变客观条件总会使人们发现新的认识
④实践中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认识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用黑色硬纸板和锡箔把阴极射线管严密地套封起来,接上高压电源后,他意外地发现前方的荧光屏上出现了微弱的闪光,取名为“X射线”。它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实践中的认识工具促进了认识发展,①④正确;②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中的“改变客观条件”说法错误。该题选C。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1.2017年10月23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效能。预计到2018年10月底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考核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和规范,形成较为完备的政务公开地方标准体系。搞试点再推广的哲学依据是
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转化
C.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D.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答案】C
【解析】
“试点”属于矛盾的特殊性,将试点中的获得的具有普遍性的经验在行推广,这种普遍性的经验属于矛盾的普遍性,故搞试点再推广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故C选项入选。其他选项的表述与题意不符。
12.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开拓创新。许多诗词古语,意境深远,引人入胜。下列古诗文与习近平主席在今年两会期间引用《潜夫论•释难》“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一句蕴含的哲理最接近的是
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②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④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体现了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③④符合题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体现了要重视量的积累,①与题意不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②与题意不符。所以本题选D。
【点睛】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8年中国传统的“七夕”节,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匠心打造的特别节目《天下有情人》如期而至。整场节目以歌颂“中国爱情”为主题,节目组深入挖掘七夕文化根脉,首度设置南北双会场,分别取景于“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地”西安昆明池和“中国七仙女传说之乡”新余仙女湖。通过融入相声剧、古典舞、秦腔、评弹等艺术形式,兼顾旗袍秀、夏布扇、腰鼓、撞轿等地方元素,充分展示了“七夕”传统民俗与地域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极具地方特色。当争,千量青山着意化鹊桥,山水有情作殿堂。节目紧紧围绕“爱在七夕,情满中国”
的核心理念,用各种创新和巧思诠释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意义。节目邀请到通过精准扶贫关爱使者行动走到一起的六对新人和对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几对夫妇,通过讲述普通人的爱情故事,折射出当今国人朴素而美好的爱情观、家庭观和社会观。节目的舞美设计集先进技术与古典韵味之大成,实现真实山水与舞美视觉的完美结合,彰显了自然与科技的和谐美妙,为全国电视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文艺饕餮盛宴。
材料二:自先秦至当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情怀、“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一路走来,款款而行。“礼之用,和为贵”,和平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第一印象,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法则。“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本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困扰西方世界上百年的一个个命题,被中国智慧一举廓清。中华文明古国,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卓越的东方智慧,重返世界舞台中央。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2018年央视“七夕”节目《天下有情人》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谈谈“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元素。
【答案】(1)以歌颂“中国爱情”为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彰显出文化自信;通过生动多样的艺术形式,挖掘传统节日中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创新性地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弘扬了民族精神;运用现代先进科技,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增强了文化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浸润人们的精神世界。
(2)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脉相承。“命运其同体的提出,是对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和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命运共同体”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和人类情怀,又秉承了中国处理复杂问题的卓越智慧。
③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引领中华儿女和国际社会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源泉。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和平、和睦、和谐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以“2018年央视“七夕”节目《天下有情人》”为话题设置情景,从文化生活考查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知识,侧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本小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2018年央视“七夕”节目《天下有情人》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从设问指向看属于意义类主观题。结合材料,可以从文化自信、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传播手段创新方面回答。
(2)本小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谈谈“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元素。
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结合材料,可以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等角度回答。
【点睛】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有以下对策:
对策一: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从不同主体进行分析。比如,分析经济意义时,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
对策二: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比如,分析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我们可以从科技本身的角度、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
对策三: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材料和设问作出分析,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对策四: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即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
对策五:要遵循由微观到宏观、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原则,体现由小到大原则。
14.材料: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
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维和摊款出资位居前列。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
(1)请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
【答案】①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人类发展方向,契合了世界各国对于发展的共同诉求.
②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③中国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积极响应,共同参与,加强双边、多边合作,实现共建共享.
【解析】
本题以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为时政背景,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运用国际社会知识”,因此考生首先可以从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的角度分析说明;其次可以从当今时代的主体的角度分析说明;再次可以从我国的外交政策和我国坚定的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这里要强调说明的是,上述答案只是参考答案,只是给出了思路的角度,考生还是应该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15.材料: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开文化的一把钥匙。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文化多元的国家,拥有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印欧五大语系的130多种语言和十大汉语方言,是当今世界上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一句句方言,连缀着一份份情感,也连缀着太多人关于故乡的记忆。在长期的使用中,方言早已衍化为一种身份识别的“符号”,成为拉近人们情感、凝聚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2018年9月12日,第21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正式拉开帷幕,主题是:说好普通话,迈进新时代。
(1)有人认为“保护和使用方言与推广普通话是矛盾的”。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2)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全世界有40%的语言处于濒危状态。我国从2015年开始,就已经启动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请你为我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提出二条可行性建议。
【答案】(1)①语言承载着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作用。推广普通话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人际交流、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②方言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示了不同地域的特色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重视方言保护有利于表达民族情感、增强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③普通话和方言并不是对立的,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交际障碍,方便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歧视、禁止方言,方言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并在特定地区将长期存在。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都有利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创新,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2)①运用科技手段进行语言的音、像摄录和资料整理工作。②开展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③采用视频和录音等方式采集带有地方文化特点的“话语”。④积极探索语言资源保护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积极筹建语言文化博物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推广普通话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论证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中等。
【详解】(1)有人认为“保护和使用方言与推广普通话是矛盾的”。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相关知识,问题指向是对“保护和使用方言与推广普通话是矛盾的”这一观点进行评析,属于观点评析类试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首先根据教材知识明确保护和使用方言与推广普通话是不矛盾的。然后从语言承载着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作用角度说明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方言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角度说明重视方言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普通话和方言并不是对立的角度说明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都有利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创新,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2)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全世界有40%的语言处于濒危状态。我国从2015年开始,就已经启动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本题请考生为我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提出二条可行性建议,本题属于建议类试题,比较开放,考生可注意围绕我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这一主题,提出二条可行性建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