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00 KB
  • 2021-09-07 发布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上)期末 政治试卷 副标题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共52.0分)‎ 1. ‎2018年,我国水果供大于求,果农盈利较少,部分果农减少种植;2019年,受极端天气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全国各地水果出现减产,导致我国水果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图示(S、D分别表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能正确反映水果价格上涨现象的是(  )‎ A. B. C. D. ‎ ‎【答案】A ‎【解析】由题意,“部分果农减少种植”“全国各地水果出现减产,导致我国水果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说明水果供给减少,价格上涨。 A符合题意,图示表示供给不变,供给减少,价格上涨,与题意相符; B不合题意,图示表示供给不变,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与题意不符; C不合题意,图示表示供给不变,需求增加,价格上升,与题意不符; D不合题意,图示表示需求不变,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与题意不符。 故选:A。 本题考查:价格与供求的关系 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价格也会影响供求。 ②一般来说,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 ③当价格上升时,供给增加,需求下降,当价格下降时,供给下降,需求增加。 本题为曲线选择题,解答时一般按照“三步走”的方法。第一步,解读题干文字信息,准确把握题意。结合文字背景,明确曲线呈现的原因,以及曲线表达的主旨。第二步,将曲线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明确曲线表达的经济信息。第三步,对比文字信息、曲线信息和题肢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 2. 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认为,从供给侧的技术角度看,2030年前中国应有每年8%的增长潜力,但最终实现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需求侧,这与国际经济发展水平及国际经贸关系有关,故或有所调整。他相信,2020年到2030年间,中国经济应可实现6%左右的增长。下列推导能支撑材料观点的是(  ) ①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 ②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 ③居民消费支出增长、消费结构级 ④提升产品品质,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 ⑤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A. ①→③→⑤ B. ①→⑤→③ C. ②→④→⑤ D. ④→②→③‎ ‎【答案】A ‎【解析】①排在第一位,中国经济应可实现6%左右的增长,将带动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 ③排在第二位,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居民消费支出增长、消费结构升级; ⑤排在第三位,居民消费支出增长、消费结构级,刺激经济增长,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②④⑥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没有涉及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品质,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国际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增强; 故正确的传导顺序是①→③→⑤。 故选:A。 本题考查: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 ②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如果人们对未来收入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③收入差距的影响:人们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2)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答时,面对性新概念新名词,将选项带入即可得出答案。 ‎ 1. ‎7月16日召开的”中央企业2019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强调,要从央企集团战略性重组、央企专业化整合以及重组整合后的融合工作这三个方向推进央企重组。推进央企重组(  ) ①旨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 ②是基于央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③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④意在做强做优央企主业,提高央企的竞争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旨在强调央企重组,与企业增强风险意识无直接关系; ②错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③④正确,从央企集团战略性重组、央企专业化整合以及重组整合后的融合工作这三个方向推进央企重组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意在做强做优央企主业,提高央企的竞争力; 故选:D。 本题考查: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1)含义:国有经济是指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 (2)地位及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3)体现: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4)意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关键作用。 本题着重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在把握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方可准确答题,本题也可以用排除法排除错误和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 1. 定价权,是指经营者对其产品价格制定拥有主动权,若改变产品定价不会对其需求有负面影响,拥有定价权的经营者在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可以顺利通过提价将新增成本传导给下游且不影响销量。可见,经营者拥有定价权的产品,一般是(  ) ①市场流通量比较大的产品 ②拥有专利、掌握核心技术的产品 ③价格较低且不受供求影响的产品 ④短时间之内没办法替代或超越的产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市场流通量比较大的产品,并不一定是经营者拥有定价权的产品; ②④符合题意,依据题意,根据材料所述的“定价权”的定义,可以看出经营者拥有定价权的产品,一般是拥有专利、掌握核心技术的产品;短时间之内没办法替代或超越的产品; ③错误,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同时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故选:C。 本题考查:企业经营与发展;价格与供求的关系 1.企业经营与发展 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这是企业经营的航标。但是,正确的经营战略,要出自高素质的决策群,他们必须把握市场动向,捕捉市场信息,引领市场先机,开发有市场前景的产品。 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是现代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竞争力与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主要途径。只有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企业才能在产品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方面取得竞争优势。 ③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2.价格与供求的关系 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价格也会影响供求。一般来说,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当价格上升时,供给增加,需求下降,当价格下降时,供给下降,需求增加。 该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定价权”这一信息,注意题干的规定性,题肢的适应性是解答选择题的重要原则。 ‎ 2. ‎2019年10月•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品牌经济,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新品首发:培育发展一批国际产品和服务消费新平台;促进时尚、创意等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实施上述举措意在(  ) ①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②引导企业增加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 ③完善消费促进机制,发展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④引导居民理智消费,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品牌经济,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新品首发:培育发展一批国际产品和服务消费新平台;促进时尚、创意等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实施上述举措意在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引导企业增加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 ③不符合题意,材料的目的不在于完善消费促进机制,发展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④不符合题意,材料的目的不在于引导居民理智消费,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故选:A。 本题考查: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随着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政府主要有三大经济职能: ‎ ‎①宏观调控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和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进行间接的、宏观的调控。 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政府通过政府管理、制定产业政策、计划指导、就业规划等方式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间接控制;同时,还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的力量,与政府一道共同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 ③市场监管职能。即政府为确保市场运行畅通、保证公平竞争和公平交易、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而对企业和市场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 题目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 1. 截至2019年6月,2019年中央财政农村安居工程补助资金21.31亿元已全部分配至新疆各县(市),其中92%分配至贫困县。补助资金将用以保障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改造以及深度贫困地区其他农户危房改造。这说明(  ) ①我国通过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促进初次分配更加合理 ②国家财政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生活的根本措施 ③我国维护社会公平,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④我国政府履行再分配调节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通过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促使分配格局更合理; ②错误,经济发展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生活的根本措施; ③④符合题意,2019年中央财政农村安居工程补助资金21.31亿元已全部分配至新疆各县(市),其中92%分配至贫困县。补助资金将用以保障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改造以及深度贫困地区其他农户危房改造。由此可知我国维护社会公平,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我国政府履行再分配调节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故选:D。 本题考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表现: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可运用排除法,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和本身正确但与材料无关的选项,即可得出答案,难度中等。 ‎ 2. ‎2019年8月,国家发改委和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个人所得税纳税信用建设的通知》,提出全面实施个人所得税申报信用承诺制,納税人需对填报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承诺,承诺的履行情况纳入个人信用记录。此举旨在(  ) ①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 ②推动形成崇尚诚信的良好风尚 ③促进纳税人依法诚信缴纳税款 ④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错误,增值税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 ②③符合题意,国家发改委和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个人所得税纳税信用建设的通知》,提出全面实施个人所得税申报信用承诺制,納税人需对填报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承诺,承诺的履行情况纳入个人信用记录。此举旨在推动形成崇尚诚信的良好风尚;促进纳税人依法诚信缴纳税款; ④错误,材料加强个人所得税纳税信用建设并不能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 故选:C ‎。 本题考查:依法纳税 (1)依法纳税: ①我国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税收的作用: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③公民义务: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④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2)为什么要求依法纳税: ①是由我国税收的性质决定的。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是由税收的作用决定的。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 1. 美国商务部将华为、海康威视、科大讯飞、旷视科技、大华股份等数十家中国企业列人“实体清单”,不允许美国企业与清单内的中国企业开展合作。受此影响,我国众多企业开启了“去美国化”的进程。我国企业“去美国化”(  ) ①为国内相关产业链的完善创造了市场机遇 ②需要国内企业制定正确的自主创新发展战略 ③说明我国经济对全球市场的依赖程度下降 ④意味着我国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战略部署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依据题意,我国企业“去美国化”为国内相关产业链的完善创造了市场机遇;需要国内企业制定正确的自主创新发展战略; ③不合题意,依据题意,我国企业“去美国化”并不意味着我国经济对全球市场的依赖程度下降; ④不合题意,该项与题意强调的我国企业“去美国化”无关; 故选:A。 本题考查:企业经营与发展 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这是企业经营的航标。但是,正确的经营战略,要出自高素质的决策群,他们必须把握市场动向,捕捉市场信息,引领市场先机,开发有市场前景的产品。 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是现代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竞争力与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主要途径。只有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企业才能在产品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方面取得竞争优势。 ③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 2. 针对公交车霸座、遥狗不牵绳、电动车乱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提出,建立文明行为激励回馈制度,依据文明行为记录,完善有关评比表彰、积分落户加分,住房和医疗保障、公共服务优待等优惠政策。建立文明行为激励回馈制度(  ) ①意在引导公民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②贯彻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是用法治方式推动公民道德建设 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权利意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建立文明行为激励回馈制度意在引导公民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是用法治方式推动公民道德建设; ②不符合题意,建立文明行为激励回馈制度与贯彻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无关; ④不符合题意,建立文明行为激励回馈制度与增强公民的权利意识无关; 故选:A。 本题考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1)要继承优良传统。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涵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反映了历史进步的要求。具有无穷的感染力和永恒的生命力。它凝结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之中,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公民道德建设必须继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要发扬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继承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③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提高公民道德实践能力。 (2)要弘扬时代精神。 ①大力弘扬时代精神,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要求。 ②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把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 1. 生态环境部宣布,从‎2019年9月1日开始,利用3个月时间,牵头开展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不闻不问、敷衍整改问题,坚决纠正生态环境保护平时不作为、急时‘一刀切’问题”的专项整治。此举意在(  ) ①督促政府切实履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 ②督促政府切实履行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 ③树立和增强政府的权威 ④纠正环境治理中的懒政、怠政现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正确,从‎2019年9月1日开始,利用3个月时间,牵头开展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不闻不问、敷衍整改问题,坚决纠正生态环境保护平时不作为、急时‘一刀切’问题”的专项整治。此举意在督促政府切实履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纠正环境治理中的懒政、怠政现象; ②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督促政府切实履行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体现的是生态文明建设职能; ③错误,树立和增强政府的权威,不是目的所在。 故选:B。 本题考查:我国政府的职能;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1、我国政府的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4)加强社会建设。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1)含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2)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 ‎)要求: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要学会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和不合题意的选项。 ‎ 1. ‎2019年9月1日正式施行的《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暂行规定》指出,举报采用书面形式并提供事实和证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进行必要的调查。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规定,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为举报人保密。这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必须(  ) ①健全法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②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③保障公民真正享有和行使政治自由 ④审慎用权,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错误,健全法制的主体是人大,不是政府; ②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规定,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为举报人保密”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③不合题意,材料主旨没有涉及要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④符合题意,“《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暂行规定》指出,举报采用书面形式并提供事实和证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进行必要的调查”要求政府部门要审慎用权,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 故选:C。 本题考查: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1)含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2)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要求: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4)意义: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此题考查文化遗产,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也可运用排除法去除本身说法错误的及无关的选项。 ‎ 2. ‎2019年9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完善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机制,实施好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等规划,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由此可见(  ) ①我国协调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 ②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③我国保障少数民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④我国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正确,要完善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机制,实施好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等规划,有利于我国协调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②错误,少数民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不存在特殊地位; ③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没有涉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故选:B。 本题考查:新型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①民族平等: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②民族团结: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 (2)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具体要求: ①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本身说法错误和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 ‎ 1. ‎2019年10月,中美两国在华盛顿举行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意共同朝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这一积极信息不仅提振了中美两国市场情绪,面且令全球市场的多种指标都产生了向好反应。材料表明(  ) ①中美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对外关系 ②中美关系健康发展需要协调各自的国家利益 ③中美双方的共同利益决定着世界经济的命运 ④中美关系健康发展有利于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错误,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对外关系,而不是“中美两国”; ②④符合题意,依据题意,“中美两国经贸高级别磋商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意共同朝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这说明中美关系健康发展需要协调各自的国家利益;“这一积极信息不仅提振了中美两国市场情绪,面且令全球市场的多种指标都产生了向好反应”这说明中美关系健康发展有利于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 ③错误,中美双方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故选:C。 本题考查: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1.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①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本国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但不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唯一因素。 2.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1)和平问题 ①含义: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②意义: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2)发展问题 ①含义: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②突出问题:南北发展不平衡。 (3)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 ‎)有效途径: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该题属于政治理论对应题,用生活实例、政治活动等为命题背景,既考查学生的生活阅历,又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平时要多加练习。 ‎ 1. ‎2019年上半年,习近平主席5次出访,通盘谋划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及多边外交,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捍卫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维护和平发展、推动地区稳定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根据材料,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①我国通过发展盟友关系应对第三方威胁,坚定维护国家利益 ②我国发展全方位外交,在国际新秩序构建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③我国遵循《联合国宪章》精神,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 ④我国主动担当大国责任,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贡献中国智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我国坚持不结盟政策,不会通过发展盟友关系应对第三方威胁; ②④符合题意,习近平主席5次出访,通盘谋划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及多边外交,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捍卫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维护和平发展、推动地区稳定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说明我国发展全方位外交,在国际新秩序构建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我国主动担当大国责任,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贡献中国智慧; ③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我国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 故选:D。 本题考查: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 2. 扬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历史上,扬州以“州界多水,水扬波”而出名水做的扬州城,河流绰约缠绵、百转千回、穿街走巷、曲意承欢,浸润了一方水土,交融了一方风推文化,以及与之相生相伴的市井文化。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表明(  ) ①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②区域独特性是地方文化发展的基础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④地域文化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体现不出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②说法错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③④符合题意,“水做的扬州城,河流绰约缠绵、百转千回、穿街走巷、曲意承欢,浸润了一方水土,交融了一方风推文化,以及与之相生相伴的市井文化”体现了地域文化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也体现了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 1、文化的特点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同区域有不同文化特色,其特点表现为: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获得和享用文化。 ‎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中华文化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①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表现: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和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 1. 珠影乐团将《我爱你,中国》改编成大型流行交响诗画《我爱你中国》,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交响诗画《我爱你中国》融合西方交响乐、当下的流行乐等音乐形式,并辅以电影画面成为一部丰富多彩的交响诗画,这启示我们(  ) ①艺术形式创新能更好地展示艺术的内容 ②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传统文化精华 ③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要用现代流行元素颠覆传统文化的内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珠影乐团将《我爱你,中国》改编成大型流行交响诗画《我爱你中国》,是融合西方交响乐、当下的流行乐等音乐形式,并辅以电影画面成为一部丰富多彩的交响诗画,这启示我们艺术形式创新能更好地展示艺术的内容,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不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传统文化精华; ④说法错误,文化创新可以吸收现代流行元素,而不是用现代流行元素颠覆传统文化的内容。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创新的途径: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必须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是文化创新的另一基本途径,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既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又要做到海纳百川,处理好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④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文化创造要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⑤坚持正确方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守旧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⑥要推动文化内容、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 2. ‎“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堀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毎一场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如是说道。“女排精神”(  ) 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②是衡量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③蕴含着伟大梦想和伟大团结精神 ④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本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堀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女排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蕴含着伟大梦想和伟大团结精神; ②不合题意,“女排精神”并不是衡量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④不合题意,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本质。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①伟大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包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②伟大梦想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构件”并承载着独特的使命,是伟大创造精神的前行航标,是伟大奋斗精神的目标取向,是伟大团结精神的价值支撑,具有极其深刻的意蕴。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持续的创造、奋斗、团结,伟大创造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内生动力,伟大奋斗是实现伟大梦想的现实基础,伟大团结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力量支撑。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 1. 习近平曾经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选可能在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住”。守住思想防线(  ) ①要尊重和包容各种思想意识 ②党必须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③在意识形态上要阻止非社会主义性质文化的传播 ④要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错误,“尊重和包容各种思想意识”说法绝对。 ②④正确,守住思想防线党必须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要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③错误,“在意识形态上要阻止非社会主义性质文化的传播”说法绝对。 故选:D。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意识形态关乎国家道路和国家安全,任何社会和国家都不会采取放任的态度。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的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①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②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力量和磅礴力量。 ③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设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2‎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引文式选择题的题干一般是名言名句、成语典故、古文或者重要文件的某一个论述等,要求考生在弄明白引文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政治学原理对引文进行分析、理解、评价。解答引文式选择题,首先要认真阅读引文,弄清其含义和中心意思;其次要分析引文所考查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引文所要说明的道理,并把题干和选项联合起来分析,对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再次,分析引文时还要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 1.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在全国城乡开展“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热情讴歌共和国建设者、新时代奋斗者,生动讲述他们与祖国共成长、共奋斗的感人故事。开展“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旨在(  ) ①展示先进模范英雄人物的人生际遇 ②用模范事迹激励人们坚守爱国情怀 ③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开展“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并不是要展示先进模范英雄人物的人生际遇; ②③符合题意,开展“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旨在用模范事迹激励人们坚守爱国情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④不符合题意,开展“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不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故选:C。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原因: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2)措施: ①要发挥思想道德模范的作用,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②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题目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 2. 自古以来,人们在观察世界时,就有不少思想家在思考,我们的世界之外是否还存在其他世界,如佛陀的三千世界、莱布尼茨的“可能世界”等。当今时代,人们根据量子力学提出平行宇宙概念,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量子组成的,人们每次观察的量子状态都不相同,由量子的不同状态推测宇宙可能是由多个类似的宇宙组成的。由此可见(  ) ①自然科学的进步能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自然科学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暂时的 ④哲学产生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反思和疑问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当今时代,人们根据量子力学提出平行宇宙概念,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量子组成的,人们每次观察的量子状态都不相同,由量子的不同状态推测宇宙可能是由多个类似的宇宙组成的。由此可见,自然科学的进步能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哲学为自然科学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 ③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认识具有上升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暂时的; ‎ ‎④符合题意,自古以来,人们在观察世界时,就有不少思想家在思考,我们的世界之外是否还存在其他世界,如佛陀的三千世界、莱布尼茨的“可能世界”等,这说明哲学产生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反思和疑问。 故选:B。 本题考查:哲学的起源,哲学与具体科学 1、哲学的起源 ①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②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需要哲学,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生活实践中,人们对周围世界知识的积累越来越多,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2、哲学与具体科学 (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解答本题应运用的解题方法为排异法,即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材料的主旨不符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类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难度中等。 ‎ 1.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实现这一目标更加需要我们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 ①人能通过实践将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 ②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③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 ④意识影响着人们实践活动的趋势和结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正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实现这一目标更加需要我们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这体现了人能通过实践将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意识影响着人们实践活动的趋势和结果; ②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③错误,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此说法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故选:B。 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和特征;意识的能动作用 1、实践的含义和特征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而不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意识的能动作用 (1)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 1. 真理多元论主张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可以有不同的真理,认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真理因人而异。真理多元论(  ) ①没有看到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唯一的 ②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③认为人们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看到了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依据题意,真理多元论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没有看到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唯一的; ③不合题意,真理多元论并不体现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错误,真理多元论并没有看到了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故选:A。 本题考查: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4)真理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该题考查学生对真理的客观性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 2. 我国学者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并阐述了“后发优势驱动假说”,指出后发地区通过引进、模仿学习(包括技术和制度两方面),可获得后发利益,从而具有后发优势。后发优势的合理性在于(  ) ①吸取了“先发”的经验教训,并增加了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内容 ②“后发”事物都符合客观发展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本质要求 ③相对“先发”事物的发展,“后发”事物能减少道路迁回过程 ④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后发”事物更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后发地区通过引进、模仿学习(包括技术和制度两方面),可获得后发利益,从而具有后发优势”体现了吸取了“先发”的经验教训,并增加了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内容,且相对“先发”事物的发展,“后发”事物能减少道路迁回过程; ②说法错误,“后发”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不一定都符合客观发展规律; ④说法错误,“后发”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不一定更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故选:A ‎。 本题考查: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此题考查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也可运用排除法去除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 ‎ 1. 如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②人的实践活动是促成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条件 ③要敢于正视矛盾,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矛盾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答案】C ‎【解析】①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②③符合题意,未曾失败的人,恐怕也未曾成功过,这表明人的实践活动是促成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条件,要敢于正视矛盾,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矛盾; ④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是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故选:C。 本题考查: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③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②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本题考查学生读取漫画信息能力,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漫画题解题的关键是,漫画一般都带有讽刺意味或启发精神,一定要细品其标题,把标题与画中的文字、行为联系起来,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 2. 恩格斯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水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这主要说明(  ) ①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②水恒真理源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生产方式的变更 ④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到人们对水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说明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 ②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没有体现永恒真理源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错误,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方式的变更,与社会意识变化无关; 故选:B。 本题考查: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首先,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其相适应。其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社会意识也会发生或早或迟、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变化。 解答本题应运用的解题方法为排除法,排除不符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类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难度中等。 ‎ 1. 某地有种茅草叫“蓑衣草”,耐荫、耐瘠薄、耐干旱、抗农药,是昔日令农民头痛的杂草;但该茅草具有不生节、纤维长、拉力好等特点,被山东某草编公司看中,公司在当地设立了收购点收购后运到山东加工编制成工艺品,出口日本等地。昔日的杂草如今变成了当地农民致富的金钥匙。从杂草变成农民致富的金钥匙(  ) ①表明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和享用者 ②是因为该茅草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 ③表明价值实现取决于人们的选择 ④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和享用者; ②④正确,从杂草变成农民致富的金钥匙是因为该茅草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错误,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奉献社会的实践,不取决于人们的选择。 故选:C。 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价值和价值观 1.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1)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方法论: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价值和价值观 ①价值: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②人的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自我价值)。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 ‎ ‎③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和不合题意的选项。 ‎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8.0分)‎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要求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材料一:区块链被人们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底层技术之一,具有防伪造、防篡改、可追溯的技术特性。目前,区块链技术已广泛服务于实体经济领域,能够融合实物流、数据流、信息流、资金流,简化验证、对账、审批、清算等交易流程。区块链技术可以对农产品、工业品等商品的生产、加工、运输、流通、零售等环节进行追踪记录,从产品种植、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等全流程进行追溯。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数字制造、网络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对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二:区块链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区块链传销”“山寨币”“空气币”等行业骗局,虚假、夸大宣传区块链产品功能作用等行业乱象,仍亟待解决和优化;区块链安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驱动尚不明显,我国区块链安全产品和服务市场尚未形成规模。‎ 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意义。‎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解决区块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答案】【小题1】(1) ①提升实体经济运行效率(或“提高产业链协同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活力。 ②构建诚信产业环境,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或“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④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2) ①国家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加强对区块链市场的监管,依法整治规范区块链市场秩序,为区块链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制定并实施区块链相关产业政策,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实现供需对接。 ②加强诚信建设,完善社会信用制度。‎ ‎【小题2】‎ ‎【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意义。属于意义类主观试题,根据材料“区块链技术已广泛服务于实体经济领域,能够融合实物流、数据流、信息流、资金流,简化验证、对账、审批、清算等交易流程”可知有利于提升实体经济运行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根据材料“区块链被人们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底层技术之一,具有防伪造、防篡改、可追溯的技术特性”可知有利于构建诚信产业环境,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根据材料“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数字制造、网络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对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会产生深远影响”可知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解决区块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针对“‘区块链传销’‘山寨币’‘空气币’等行业骗局,虚假、夸大宣传区块链产品功能作用等行业乱象,仍亟待解决和优化”问题应该加强对区块链市场的监管,依法整治规范区块链市场秩序;加强诚信建设,完善社会信用制度。针对“加强对区块链市场的监管,依法整治规范区块链市场秩序”问题应该制定并实施区块链相关产业政策,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实现供需对接。 (1)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有以下对策:对策一: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从不同主体进行分析。比如,分析经济意义时,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 对策二: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比如,分析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我们可以从科技本身的角度、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 ‎ 对策三: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的材料和设问作出分析,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对策四: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即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 对策五:要遵循由微观到宏观、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原则。体现由小到大原则。 (2)措施类试题,解答这类题目时采用定点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 一是从教材找答题要素。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 二是从材料中答题要素。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答题要素。 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答题要素。具体的解题程序: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强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健全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完善民主党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制度,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丰富协商形式,健全协商规别,优化界别设置,健全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贫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程序机制;加快推进国家机构改革,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黄任法定化,使政府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答案】(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2)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维护党中央权威。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使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 (4)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根据材料“决定提出,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强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可知应该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根据材料“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健全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和“完善民主党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制度,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丰富协商形式,健全协商规别,优化界别设置,健全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贫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程序机制”可知应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根据材料“加快推进国家机构改革,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黄任法定化,使政府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可知应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措施类试题,解答措施类试题一般“一审、二定,三落实”的方法。所以“一审”就是要审读设问和材料,明确设问和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二定”在审读的基础上,依据材料信息或者设问信息,明确此题的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三落实”就是通过对材料和设问的分析,实现从设问到教材知识的落实,明确具体的知识体系。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6月11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让城市文融入现代生活,引起广泛关注。 ‎ 城市古迹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对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来说,守护不仅意味着原汁原味保护,更要融入现代生活,继续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发挥作用。当前,不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积极探索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将历史肌理和情感记忆融入城市发展中,形成充满特色的城市空间,使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生活融为一体;将新的功能赋予历史文化道存,使其在合理利用中获得新的生命,真实展现历史和现实汇的独特的味;利用文化道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城市增添新魅力。 不可回避,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离不开商业开发,然而,有不少被具特色的古城古镇,因为过度商业化而异化成庸俗的符号。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迅速流失,传承悠远的历史文脉被粗暴割裂,千姿百态的城市个性逐渐消,这导致我们整个的社会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的落脚点失去了文化土壤的支撑。对此,人们颇多吐槽,如何在原汁原味保护的基础上盘活古流,让它们继续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发挥作用,威为文亿遗产保护中更深层次的课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历史文化名域积极探索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的原因。‎ 运用联系的观点,对材料中将文化遗产过度商业化的行为加以批驳。‎ ‎“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民族未来”是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口号之一。请你围绕该口号写一份主题班会的发言提纲。‎ ‎【答案】【小题1】(1)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利用文化遗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能推动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文化遗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将历史肌理和情感记忆融人城市发展中,留住记忆、延续历史,能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保护的目的在于传承和利用,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并对其进行合理利用,才能继承和发展好中华文化。 ④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将传统文化与时代要求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考生如答“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历史文化财富,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展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等,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只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才能提高实践活动的科学性。 ②将文化遗产过度商业化,为了眼前利益破坏性地利用文化遗产,一味追求文化遗产利用中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其社会价值,没有正确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割裂悠远的历史文脉,会造成历史文化资源的流失。 ③只有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 (3) 答案示例一:①主题: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②内容:加强对本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提炼,使其融入现代国民生活理念之中。 答案示例二:①主题:保护文物人人有责,守望家园你我同行。②内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发动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机构、保护机构共同参与文物保护。 答案示例三:①主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共享时代美好生活。②内容:举办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演、论坛、讲座、咨询等活动。 (本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只要按照设问要求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历史文化名域积极探索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的原因。材料中的“护不仅意味着原汁原味保护,更要融入现代生活,继续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发挥作用”,说明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积极探索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将历史肌理和情感记忆融入城市发展中,形成充满特色的城市空间,使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生活融为一体”,说明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将新的功能赋予历史文化道存,使其在合理利用中获得新的生命,真实展现历史和现实汇的独特的味”,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利用文化道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城市增添新魅力”,说明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2)本题要求运用联系的观点,对材料中将文化遗产过度商业化的行为加以批驳,属于评析类主观试题。本题知识限定为“联系的知识”,解答此题时首先应明确“联系的知识”具体包括的知识点,主要有: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其次需要结合材料,重在指出“将文化遗产过度商业化”等行为的错误所在;最后要说明正确的做法,即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3)本题要求围绕“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民族未来”写一份主题班会的发言提纲,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回答时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1)解答原因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知识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2)本题属于评析类的题目,这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基础知识辨别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时考生应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克服思维的单一性和表面性。考生在回答时注意避免只“辨”不“析”,或者只“析”不“辨”。“辨”要求考生把原来较为复杂的、多层次的问题分解为结构简单、层次单一的具体问题。“析”就是分析,要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做判断的理由。在分析的时候应力求全面、透彻、完整、紧扣题意。最后要有总结。应根据题目类型进行总结,或者强调不同观点之间的联系,或者对全部观点进行综述。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问题的探究性,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