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7.12 KB
- 2021-09-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1.矛盾是事物内部双方的对立和斗争关系。( × )
2.矛盾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
3.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 )
4.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 )
5.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 )
6.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 )
1.下边漫画体现的哲理是( )
A.量变的结果必然是质变
B.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C.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D.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答案 B
2.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条路。”这蕴涵的哲理是( )
A.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上与下这两个方面
B.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
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
D.斗争是相对的,同一是绝对的
答案 C
3.著名作家姚雪垠有句名言:“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这句话主要体现了(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D.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答案 B
4.管理学中有个“手表定理”,其内容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一定理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敢于承认矛盾,不掩盖矛盾
B.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
C.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D.要抓事物的主要矛盾、抓重点
答案 D
5.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刘彭芝曾这样比喻:“高中阶段就像一个人的腰,腰间无力,今后干什么都不行。”高中阶段在人生中如此关键,因此我们必须珍惜时光,集中精力努力学习,为今后成才打好基础。这就是说我们要( )
A.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B.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案 B
6.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学会“弹钢琴”的哲学启示是( )
①要用运动与静止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②认识事物时要善于分清主流与支流 ③抓主要矛盾的同时不忽视次要矛盾 ④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考点一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
(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对立属性就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拓展] 矛盾与联系、发展的关系
(1)矛盾的观点与联系、发展的观点都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存在状态,都是唯物辩证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联系构成发展,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的内部联系即事物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联系即事物外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
2.矛盾的基本属性
同一性
斗争性
区
别
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表现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渗透、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特点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贯穿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联系
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统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提醒] 关于矛盾基本属性的两大方法论: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第二,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区
含义
别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特征
同类事物的共性
每一个事物的个性
方法论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联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方法论
要求
①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并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工作方法;③既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提醒]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表现上的对应关系
“事事有矛盾”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
4.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考向一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1.(2016·天津卷·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中国经济适应新常态的重大举措。在此过程中,绝不能将供给侧改革与扩大需求分离开来。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这表明( )
①供给与需求是相互依赖的 ②供给与需求是相互排斥的 ③供给与需求是相互贯通的 ④供给与需求是相互独立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B [本题的题眼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本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背景,考查矛盾观。供给与需求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材料主要体现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的关系,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二者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独立,②④排除。]
矛盾的含义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知识难点,考生因其认知水平所限,极易出错。命题人常通过“混淆二者关系”,认为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主观臆断联系”,认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转换等设置陷阱。
考向二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2.(2018·全国卷Ⅱ·21)中医药理论重视整体诊疗、强调个体化、对症下药、辨证施治等,其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事物的矛盾不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相同 ②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交替决定事物的性质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转化支配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①正确:材料中强调个体化、对症下药明确了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正确:中医药理论重视整体诊疗、强调个体化,明确了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③错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④错误:在事物发展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支配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知识难点。命题人往往通过“颠倒二者关系”认为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把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理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否认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观臆断事物的联系等来设置陷阱。
[易错练]
1.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关于这一段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
A.战争中的中日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
B.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C.抗日战争的结束表明中国社会主次矛盾发生转化
D.中日之间的矛盾始终是1937年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 [A项错误,中日作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B项错误,力量的此消彼长是量变;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中国的主次矛盾就发生了转变,C项正确;D项错误。]
[提醒]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双方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2.M
中学不惟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人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该校的评价实践表明( )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前提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科学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 ③矛盾特殊性原理是学校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重要哲学依据 ④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学生的个性通过不同的评价来表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这是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评价,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③符合题意;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不能认为科学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②排除;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④观点错误。]
[提醒] 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模拟练]
3.(2019·山东滨州检测)习近平在主政浙江时,以笔名“哲欣”在《浙江日报》上发表文章,清晰梳理了“两山”关系:第一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第二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第三阶段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对“两山”关系的辩证法解读正确的是( )
A.人类永远前进在追求“两山”真理的路上
B.必须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两山”关系
C.“两山”相互对立、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D.不同质的矛盾,只能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
C [题目中,习近平看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即“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说明了“两山”是可以相互贯通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说明了“两山”相互对立、相互依赖;故C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人类可以达到真理性的认识;B选项强调综合思维方式,与题意无关;D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4.(2019·辽宁辽阳模拟)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人民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既“摸着石头过河”又加强顶层设计,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 )
①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真理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促进中国的发展 ③要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全面认识变化发展着的实际 ④坚持创新精神和革命精神的有机统一,决定了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我国的改革开放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既“摸着石头过河”又加强顶层设计,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并取得巨大成功,这意味着我们要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全面认识变化发展着的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促进中国的发展,②③正确;①说法正确但材料中未体现,排除;④中“决定了”夸大了精神的作用,错误,排除。]
考点二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区别
联系
标志词语
体现的关系
方法论
主
要
矛
盾
“重点”“重心” “关键”“首要任务”“突破口” “中心环节”等
诸多矛盾之间的相互关系
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对“办
事情”
的要
求
①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都体现了矛盾的不平衡性,都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②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都要求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③无论是主要矛盾内部还是次要矛盾内部,都存在着矛盾的主次方面
次
要
矛
盾
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矛盾
的主
要方
面
“主流”“方向” “大局”“性质” “主体”“实质”“九个指头”“优势”等
任何一个矛盾中两个对立面之间的关系
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主流
对“看
问题”
的要
求
矛盾
的次
要方
面
支流
不忽视支流
2.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主要矛盾是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坚持矛盾分析法
考向一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
1.(2018·全国卷Ⅰ·22)2018年4月,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这一论断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有( )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①④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中“整体”“重点”等关键词表明的辩证法道理是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原理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②错误: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不是相互联结和相互分离的关系。③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这一观点。]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是高考常考点,因其较为抽象难懂,是考生较为头疼的知识点。命题人主要采用“混淆相似概念”“颠倒主次要矛盾和矛盾主次要方面关系”及“忽视次要矛盾和矛盾次要方面”的手法设置误点。
考向二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2018·海南卷·6)定制生产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制药、家电和工程等领域,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企业重视定制生产。个性化定制生产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只要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②只有具体地解决特殊的矛盾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③矛盾的普遍性是稳定不变的,而矛盾的特殊性是不断变化的 ④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握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关联词“只要……就……”说法太绝对;③说法错误,矛盾的普遍性不是稳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如牛相对于黄牛是矛盾普遍性,相对于哺乳动物就是矛盾特殊性。]
凡是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材料,相应体现的辩证法道理就是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易错练]
1.一位哲学家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是( )
A.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不同事物拥有不同的矛盾
D.感受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就不同
A [人在饥饿时,生存是主要矛盾,发展是次要矛盾,饥饿问题解决后,发展问题就上升为主要矛盾,A正确。 ]
[提醒] 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可以从内涵、外延、方法论、作用等角度去分析,主次矛盾侧重在“做事情”,主次方面侧重在“看问题、分析形势”。
2.《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这告诉我们( )
A.要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B.要坚持抓关键、抓重点
C.要识大体、看主流
D.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强调在做准备工作时要有主次之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故B符合题意;C强调主次方面,与题意不符;A、D与题干材料无直接联系。]
[提醒]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高考的高频考点,要注意利用多种方法正确区分。
[模拟练]
3.(2019·河南焦作考评)有人曾问:湘西在哪里?湘西在沈从文的书里,在宋祖英的歌里,在黄永玉的画里,在芬芳的酒鬼酒里。沈从文、宋祖英、黄永玉、酒鬼酒是湘西的“四张名片”。这段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③正确认识事物应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整体离不开部分,要着眼于事物的各个构成要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①不选;湘西的普遍性特征要通过特殊的“四张名片”体现出来,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正确;书、歌、画、酒都是特殊的,但这其中有着对湘西共同特征的表述,这说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应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正确;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再研究事物的部分,④有误。]
4.(2019·湖南益阳质检)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以区域开发为重点的农村扶贫已经出现偏离目标问题,我国开始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精准扶贫,并把民族地区作为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哲学依据是( )
①认识到了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 ②把握了同一事物在发展的同一过程和阶段上的矛盾各不同 ③把握了复杂事物中不同矛盾的主次地位 ④坚持了重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②表述错误,题目阐述的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而不是同一事物;④表述错误,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题目中,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认识到了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把握了复杂事物中不同矛盾的主次地位。故①③入选。]
矛盾观
[典例] (2016·全国卷Ⅱ·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垣县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 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十八洞村扶贫实践是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的成功案例,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2分)
[规范解答]
第一步:分点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
知识限定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设问方式
分析说明
内容限定
十八洞村扶贫实践成功贯彻精准扶贫思想
第二步:分层析材料,确保答题要点对且全
1.先将材料分层
第1层
从“2013年11月”到“重要思想和要求”
第2层
从“十八洞村是由”到“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第2层
细分
第(1)层:从“十八洞村是由”到“扶贫内生动力”
第(2)层:从“根据当地地理位置”到“贫困人口542人”
第(3)层:从“摸索出”到“精准扶贫经验”
第3层
从“2015年12月”到“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2.再抓材料关键词句对接知识
关键词句
逐步推导·对接知识
第1层
对于设问的问题来说属于无效信息
第
2
第(1)层关键词句:观念、思想,同村不同心、内生动力
由上述关键词→具体分析当地思想情况
层
第(2)层关键词句: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特色支柱产业、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由上述关键词→具体分析当地自然条件、具体分析贫困人口状况
第(3)层关键词句:精准扶贫经验
由上述关键词→探索扶贫经验,验证扶贫思想
第3层
对于设问的问题来说属于无效信息
第三步:采用术语+材料,确保答案条理又规范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4分)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十八洞村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结合当地实际,精神脱贫先行,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准选择和建设支柱产业,取得显著扶贫的成效;(3分)创造性地探索出精准扶贫的宝贵经验,验证了精准扶贫思想的正确性,为其他地区精准扶贫提供重要借鉴。(3分)
◎
运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说明当前城市规划建设应如何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点拨] 矛盾特殊性的含义+矛盾特殊性的三个表现。
[答题要素] (1)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城市规划建设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秉承自身自然、文化条件,体现城市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历史传统。
(3)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城市规划建设要关注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根据时代要求和“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方针,传承和发展自身特色。
(4)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城市规划建设要统筹兼顾,根据特色发展思路对待不同问题,扬长避短,处理好学习与创新、开发与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等关系,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
户籍改革,破除壁垒
[背景材料]
近日,国家发布《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其中提到将在2018年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这个消息发布意味着国家将在今年加快户籍制度落地方案。户籍制度改革与一系列制度密切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
[命题视角]
1.我国政府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推动农民工平等享有劳动报酬、子女教育、公共卫生等基本权益。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 )
A.我国政府保障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B.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C.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和为人民服务
D.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答案 B
2.《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规定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区分,实现城乡自由流动,深化户籍改革。为了落实《意见》,国务院各部委要求,必须立足基本国情,积极稳妥推进,规范有序,坚持统筹配套,要不断扩大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意愿,坚决防止把农民“拉进城”“被落户”;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以及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因地制宜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
根据材料,请从“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和“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分析其蕴含的哲理。
答案 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地区实际情况不同,要因地制宜地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我国国情的变化,原有的户籍制度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实施户籍制度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意愿。(或: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