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4 MB
- 2021-09-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练7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小题狂练⑦
[2019·天津南开一测]北方冬季大棚顶上常常结满露珠,影响棚内蔬菜光合作用,同时,较冷的水滴滴到蔬菜上,还容易导致蔬菜腐烂,造成减产。所以,大棚设计要尽量减小棚内湿度,并且有利于露水的收集。读图完成1~2题。
1.水滴由棚顶到集水容器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
A.下渗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地表径流
答案:B
解析:棚内水汽遇到玻璃顶受冷凝结形成水滴,然后水滴在重力作用下由棚顶降落到集水容器,类似于水循环的降水环节。
2.除棚内空气湿度外,影响集水量的因素还有( )
A.大棚内外温差 B.棚内昼夜温差
C.棚外风力大小 D.棚顶倾斜角度
答案:A
解析:
凝结量与棚内的空气湿度和大棚内外温差有关。大棚内的空气遇到冷的玻璃顶,就会凝结形成小水滴。大棚内的空气湿度越大,大棚内外温差越大,玻璃顶的温度越低,水汽凝结越多。
树干液流是指植物体内由于蒸腾作用引起木质部内向上的液流,是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其液流速率和液流量的变化特征往往决定了植株的蒸腾特征。读图完成3~4题 。
长江中下游某地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樟树树干液流的变化规律图
3.图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季节是( )
A.①—春季 ②—夏季 ③—秋季
B.①—春季 ②—冬季 ③—秋季
C.①—夏季 ②—冬季 ③—春季
D.①—夏季 ②—春季 ③—冬季
答案:C
解析:一般情况下树干液流在白天较为明显,故可以根据液流开始的时间大致确定其对应的季节。①所示的树干液流开始时间早于6时,结束时间晚于18时,故可推断其对应的季节为夏季;②所示的树干液流开始时间晚于6时,结束时间早于18时,故可推断其对应的季节为冬季;③所示的树干液流开始时间为6时,结束时间大致为18时,故可推断其对应的季节为春季或秋季。
4.树干液流量在该地表现为( )
A.阴天多于晴天
B.夜晚多于白天
C.6月份,树干液流量大
D.空气湿度小,树干液流量大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晴天树干液流量多于阴天;白天植物蒸腾作用强,液流速率快,植物树干液流量大;6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梅雨季节,阴雨天多,会抑制树干液流的进行;根据图示,晴天空气湿度小、树干液流速度较快,液流量较大。
[2019·陕西西安八校联考]读某区域水流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下列有关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东部地区的降水转变为地下水更充分
B.图示时期,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C.该区域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图示时期,河流处于枯水期
答案:B
解析:本题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判读。地势越平坦,降水在地表滞留的时间越长,转变为地下水就越充分,图中等高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故西部地区降水转变为地下水更加充分,故A项错误;从图中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分布可知,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故此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故B项正确;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C项错误;图示时期该区域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为丰水期,故D项错误。
6.A处潜水自由水面距离地面可能是( )
A.8米 B.16米
C.24米 D.36米
答案:D
解析:本题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潜水位埋藏深度。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A处海拔为110米,潜水位海拔为70-80米,故A处自由水面与地面的距离为30-40米,可能为36米。
[2019·四川成都检测]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7~9题。
7.长江补给洞庭湖的时段是( )
①甲之前 ②甲到丙 ③丙到丁 ④丁到戊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当入湖径流大于出湖径流时,长江补给洞庭湖。读图可知,甲到丙、丁到戊时段符合题意。
8.洞庭湖水位下降的时段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戊
答案:C
解析:当入湖径流小于出湖径流时,洞庭湖水位开始下降。读图可知,丙→丁时段符合题意。
9.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洞庭湖入湖径流( )
A.高峰值减小 B.高峰值增大
C.总量变大 D.高峰值提前
答案:A
解析: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植被的调蓄功能增强,汇入长江的地表径流减少,同样一次洪水过程中,入湖径流高峰值减小。
[2019·长沙质检]读我国某区域河、湖水位变化示意图,该区域内湖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完成10~11题。
10.关于该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的是( )
A.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 B.湖泊地势高于河流
C.湖泊地势低于河流 D.湖泊与河流相通
答案:D
解析:读图,根据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的涨落关系,河流水位变化比湖泊快,说明湖泊与河流相通;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湖泊地势高于河流,水位都不会受河流水位影响;湖泊地势低于河流,10~11月份水位不会随着河流水位下降。
11.关于该区域河、湖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②
B.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同步变化
C.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湖水补给河水
D.时间点③比时间点①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
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曲线,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湖泊水量就增加。反之,水量在减少。②点时,湖泊水位和河流水位一样,湖泊储水量不是最小的时间点;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变化不同步,河流水位变化较快;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河水补给湖水;时间点③比时间点①河湖之间水位差值大,水体补给更快。
[2019·西安模拟]读某河流水系略图,完成12~13题。
12.与乙地相比,甲地沼泽分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较少 B.落差较大
C.下渗严重 D.蒸发较少
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进行区域定位,此地应位于南美洲大陆东岸。根据纬度可知,当地气候主要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从沼泽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乙河流域上游和科连特斯附近,说明此处地势较周边低洼。在甲河上有较多的瀑布,且距离较近,表明该河流经处地势起伏较大。再根据沼泽形成的原因来分析甲地沼泽分布少的原因。依据图中河流的分布,可知甲河与乙河之间有分水岭,且为南北走向,故甲处位于来自大西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应降水较多,故A错;下渗情况没有明显资料故无法进行比较,故C错;若甲处蒸发少,则地表水会丰富,应容易形成沼泽,与题干要求不符,故D错;结合瀑布的分布,可知甲处地势起伏大,不易形成沼泽,故B正确。
13.与福斯相比,科连特斯( )
A.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
B.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
C.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
D.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小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两城市在河流上的位置:福斯在甲河下游部分,科连特斯在甲河与乙河的交汇处附近,福斯在科连特斯的上游。故福斯的河流径流量受甲河流域影响,影响科连特斯的河流径流量受甲、乙两河流域影响。从流量上看,下游处的科连特斯应大于福斯。从汛期开始的早晚来看,因甲河更靠近海洋,又处于迎风坡,故甲河汛期开始早,乙河开始晚,而科连特斯受甲、乙两河的影响,故科连特斯的汛期结束晚于上游处在甲河上的福斯。
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答案:D
解析:
火灾后第1年,因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地表缺少植被保护,降水会很快汇集入河,使河流流量峰值较大,流速峰值较大且地表渗入地下的水量减少,年径流量也增大,同时因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火灾后第6年,森林植被逐步恢复,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上升,地表渗入地下的水量增多,使河流流量峰值减小,河水含沙量减小。
15.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A.蒸发 B.下渗
C.蒸腾 D.地下径流
答案:B
解析: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能力,火灾前森林茂密,降落地表的雨水下渗较多,地表径流相应减少;反之,火灾后森林稀少,降落地表的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相应增加。
[2019·山东模拟]
某游客在云南丽江的游记中写到:“束河古镇依山傍水,青龙河横贯古镇,从河边拾阶而上,来到百步之外的三眼井,这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当地纳西族对3个水潭的用途进行了严格限定,取饮用水、淘米洗菜和洗衣等,必须在指定水潭。”3个水潭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6~17题。
16.与相邻的青龙河河水比较,三眼井的水体( )
A.更新速度快 B.水位变化大
C.含沙量较低 D.水源易污染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对比。三眼井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与相邻的青龙河水体比较,三眼井的水体含沙量较低,C正确。地下水比河水更新速度慢,水位变化小,水源不易污染,A、B、D错误。
17.推测三眼井( )
A.补给水源来自青龙河
B.涌泉出水口在Ⅰ潭潭底
C.Ⅱ潭用于居民饮用水
D.Ⅲ潭用于淘米洗菜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能力。根据材料,该水井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补给水源为地下泉水,A错误;图中三眼井高度有差异,推测三眼井涌泉出水口在Ⅰ潭潭底,因为该潭的位置最高,B正确;Ⅱ潭用于居民淘米洗菜,C错误;Ⅲ潭用于洗衣,D错误。
[2019·江西赣州十四县市联考]冈底斯山脉的冈仁波齐峰形似金字塔。玛旁雍错与拉昂错位于冈仁波齐峰和喜马拉雅山纳木那尼峰之间,两湖相距不远且有地下水道连接,前者是淡水的“圣湖”,后者却是咸水的“鬼湖”。读图完成18~19题。
18.冈仁波齐峰南坡白雪皑皑而北坡积雪较少,这主要因为南坡( )
①坡度较缓 ②光照更强 ③降雪更多 ④风力更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堆积,雪线偏低,①正确;光照强,雪容易融化,积雪少,②错;南坡属于迎风坡,降雪更多,积雪多,③正确;风力大不利于雪的积累,④错。
19.与玛旁雍错相比,拉昂错盐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湖面风力较大 B.汇入淡水较少
C.湖水流出较多 D.蒸发量较大
答案:B
解析:从材料看两个湖泊通过地下水道沟通。读图可知,注入玛旁雍错的河流较多,且水体又是流向另一个湖泊,水体得到交换,拉昂错淡水汇入少且相对封闭,故盐度大,C错,B对;风力大小与盐度高低关系不大,A错;两湖距离极近,蒸发量相差不大,D错。
[2019·广东汕头质检]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新疆博斯腾湖,位于天山中段南缘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每年某个季节湖泊的冰面昼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现了“推冰”(冰雪消融时,湖泊的冰面破裂、隆起的自然现象)自然奇观(图1),其中以湖区西岸大河口景区和南岸白鹭洲景区最为壮观。读博斯腾湖区域图(图2),回答20~22题。
20.一年中,博斯腾湖最有可能发生“推冰”奇观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A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推冰”是指冰雪消融时,湖泊的冰面破裂、隆起的自然现象。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天气变暖,冰面昼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现“推冰”现象。选A。
21.博斯腾湖沿岸的大河口景区和白鹭洲景区“推冰”奇观最为壮观,影响其的风主要是(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答案:D
解析:博斯腾湖沿岸的“推冰”奇观是大量的冰块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堆积到岸边形成的。博斯腾湖西岸的大河口景区和南岸的白鹭洲景区形成“推冰”奇观时,说明风是向西南方向吹的,故湖区的风为东北风。选D。
22.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博斯腾湖能成为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
A.属于外流区 B.纬度高,蒸发量小
C.多地形雨,降水量大 D.冰雪融水补给量大
答案:D
解析:博斯腾湖有天山的冰雪融水补给且补给量较大,成为淡水湖。选D。
课时测评⑦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广东惠州调研]
班公错是青藏高原西部最大的内流湖。如图示意2012年8月~2013年8月该湖泊东部地区水温数据(单位:℃)。研究发现该区域湖泊水体在垂直方向上的交换季节差异明显。据此完成1~3题。
1.班公错( )
A.流域降水丰富 B.结冰期达半年
C.湖水东淡西咸 D.水位终年稳定
答案:C
解析:由材料“班公错是青藏高原西部最大的内流湖”以及图中季节性河流可推知,该流域降水少且季节变化大,故A项错误;由图可知,班公错冰层分布为12月初到3月底,说明大约有4个月的结冰期,故B项错误;由图中可知,班公错东部注入河流多,对湖水稀释作用强,湖水盐度低,西部地区注入河流少,对湖水稀释作用弱,湖水盐度高,加上班公错东西狭长,不利于东西部湖水交换,所以湖水东淡西咸,故C项正确;由于流域内海拔高,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且降水季节变化大,所以水位季节变化大,故D项错误。
2.班公错东部湖水分层现象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班公错东部湖水6-8月份水温在垂直方向上递减最快,说明夏季班公错东部湖水分层现象最明显,故B项正确。在其他月份,班公错东部湖水等水温线随深度变化较小,说明上下部水温相差不大,分层现象不明显,故A项、C项和D项错误。
3.班公错东部湖泊水体的分层可能导致( )
A.垂直方向水体交换活跃
B.下层水体氧气含量充足
C.上层水体水温明显下降
D.下层水体水质趋于恶化
答案:D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班公错东部湖泊水体的分层表现在上层水温高、下层水温低,湖水的层结稳定,不利于湖水上下对流,垂直方向水体交换不活跃,故A项错误;班公错东部湖水表层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氧气充足,但由于缺少水体的对流交换,下层氧气缺乏,故B项错误;由于水体上下层对流不活跃,上层水体保持较高水温,故C项错误;水体上下层对流不活跃,下层水体氧气缺少,可能导致下层水体水质趋于恶化,故D项正确。
[2018·广东汕头模拟]
某位专家设计了一套称为卡洛里斯凹地(下图)的集水装置,利用特殊的温差条件,夜晚低温时先以氯化钙(干燥剂)来吸取空气中的水分,白天再通过弧形镜面的装置结构聚焦太阳光线,以高温来蒸馏出饮用水。用来吸收水分的氯化钙(干燥剂),使用前应先放在干凉通风的环境中晾一段时间。据此完成4~6题。
4.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使用这套集水装置的是( )
A.东北平原 B.南海岛礁
C.塔里木盆地 D.青藏高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集水装置的使用与推广。最适合使用这套集水装置的是干旱缺水地区,选项中最适宜地区是我国的塔里木盆地,C正确;东北平原水资源较多,是湿润、半湿润区,A错误;南海岛礁降水丰富,且温差小,B错误;青藏高原冰雪融水较多,D错误。
5.氯化钙(干燥剂)使用前在干凉通风处晾一段时间的主要目的是( )
A.吸收水分 B.保持干燥
C.释放有害物质 D.增加空气湿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干燥剂的使用方法。通风利于水分蒸发,不利于吸收水分,A错误;氯化钙(干燥剂)使用前在干凉通风处晾一段时间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干燥,B正确;有害物质主要与干燥剂的成分有关,通风对释放有害物质作用不大,C错误;干燥剂不能增加空气湿度,D错误。
6.有人认为这套集水装置不适宜推广,其理由最有可能是( )
A.成本高,效率低 B.占地广,输水难
C.技术难度大 D.破坏环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集水装置的使用与推广的影响因素。有人认为这套集水装置不适宜推广,其理由是收集的水量小,效率低,成本相对高,A正确;干旱区未利用土地面积广阔,土地成本低,占地广不是主要因素,B错误;因为效率低,可行性差,没有必要考虑技术难度及对环境的破坏,CD错误。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夏季径流量有增大趋势。下图示意某年新疆境内某条河流的各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百分比和径流变差系数(反映某地月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据此完成7~9题。
7.该河径流量年际变化最大的月份是 (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5月径流变差系数最大,说明该河流5月流量变化最大。
8.近年来,河流夏季的径流量增大,主要是因为( )
A.夏季降水变多 B.冬季降雪量增多
C.冰雪融化量增大 D.冬季气温升高
答案:C
解析:新疆位于大陆内部,境内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冰雪融化量增大,河流补给量增大。
9.从长期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径流变差系数变小
C.径流量减少 D.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答案:C
解析:从长期来看,随着冰川大量融化,冰川会逐渐萎缩,夏季融化量会越来越少,其他季节会更少,总体而言该地区河流径流量将会减少。
[2019·云南昆明一中月考]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由于叶片失水,从而引起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叶片的过程,它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流路径中一个关键的链接,承接了庞大的地下根系所吸收、汇集的土壤水,决定了整个树冠的蒸腾量,可反映植物体内的水分传输状况。下图为某山地云杉林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植物体内的树干液流形成的主要促动环节是( )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蒸腾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过程。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由于叶片失水引起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叶片的过程,因此树干液流形成的关键是“叶片失水”
,叶片失水主要的促动环节就是植物蒸腾。蒸腾是指植物体表(主要指叶子)的水分通过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空气中的过程。故选D。
11.树干液流密度呈周期性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云层厚度 B.土壤黏性
C.温度高低 D.太阳辐射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树干液流密度周期性变化的主导因素。如图所示,树干液流密度呈明显的昼夜周期性变化。晴天北京时间9时至15时液流密度上升,说明此段时间蒸腾量大于根系吸收汇集土壤水量,15时至22时液流密度下降,说明根系吸收汇集土壤水量大于蒸腾量,22时至次日9时液流密度保持低值说明蒸腾作用很弱,以地下根系所吸收、汇集的土壤水为主,且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白昼的差异也较大,可知其受太阳辐射影响显著;其变化虽与温度变化也有关,但图示表明树干液流夜间的稳定变化与温度的实际波动变化不一致,可见太阳辐射更符合题意。故选D。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9·河南安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朱巴河是索马里主要河流,全长1 659千米,流域面积76.6万平方千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卢格以下河段出现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现象。下图是朱巴河流域示意图。
(1)描述朱巴河的水系特征。(8分)
(2)分析朱巴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的自然原因。(8分)
(3)说明朱巴河卢格以下河段部分河床高于两岸地面的原因。(8分)
答案:(1)总体自(西)北向(东)南流;流程长;流域面积大;上游支流多,中下游支流少;河流上游落差大;等。
(2)下游流域由热带草原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降水逐渐减少;蒸发旺盛;下渗增加;下游部分河段出现地上河现象,无支流汇入。
(3)上游山区落差较大,水蚀作用强,河流携带大量沙石;卢格以下部分河段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抬升;在人为筑堤束水情况下导致河床高出两岸地面。
解析:(1)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即可。(2)可从河流补给减少和支出增加角度分析。(3)运用“地上河”知识分析,即自然原因是“泥沙+堆积”。
13.[2019·河南豫南豫北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图a中的D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面水位季节变化明显。图示区域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现人口密度较小,D湖周围的耕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耕地,居民种植作物,但大都将作物当作饲料从事动物饲养。有人建议,为利用该区域丰富的草场资源,应引进中国青藏高原的牦牛发展放牧业。图b是湖区的降水统计资料。
(1)指出湖面水位最高季节并分析原因。(8分)
(2)分析湖区周围的农业偏向于动物饲养的主要原因。(8分)
(3)用水循环原理解释D湖泊为淡水湖的原因。(6分)
答案:(1)夏季。原因:夏季降水多;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
(2)湖区海拔高,热量不足,谷物难以成熟;作物可以作为饲料饲养动物;人口密度小,人均土地广,草场面积大。
(3)湖水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含盐度较低;湖区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有河流将湖水和盐分流出。
解析:
(1)本题考查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楚:水位最高,意味着湖泊补给量最大。从图中海拔来看,除了大气降水,还应该考虑高山冰雪融水。读图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1月份代表夏季,结合b图判断,夏季降水多。根据材料,D湖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同时又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所以夏季湖泊水位最高。(2)本题考查区域农业生产。农业偏向于动物饲养而不是种植业,说明此处的水热条件不足以种植作物,而是更适合牧草的生长。湖区海拔高,热量不足,谷物难以成熟,不适宜种植业发展。作物可以作为饲料饲养动物,保证饲料的供给。湖区海拔高,自然环境较差,人口密度小,人均土地广,草场面积大,适宜发展饲养业。(3)本题考查水循环。淡水湖的形成一是有淡水注入,从图a中可以看出西北侧的河流海拔高于湖泊,该湖有淡水注入;二是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减少淡水的流失;三是南部河流海拔低于湖泊,说明径流由湖泊注入河流,湖泊水体流动性大,减少盐分的积累,所以是淡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