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6.50 KB
  • 2021-09-08 发布

【地理】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试卷(解析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 地理试卷 第 І 卷 选择题(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飞絮指春季雌性杨树或柳树种子的衍生物携带种子随风飘散的现象。温暖干燥、阳光充足的天气有利于飞絮飘散。飞絮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许多“烦恼”。下图为中国天气网发布的“2019年杨柳絮飘飞预警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杨柳絮飘飞预警时间最晚的省区是 A. 晋 B. 冀 C. 豫 D. 鲁 ‎2. 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受飞絮影响较少,主要原因是南方地区 A. 气温更高 B. 雨季更短 C. 树种不同 D. 光照更强 ‎【答案】1. A 2. C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及自然环境特点。‎ ‎【1题详解】‎ 读图,柳絮飘飞预警时间最晚是‎4月15日,根据我国行政区轮廓形状和各省区的位置判断该省为山西省,简称晋,故A正确。‎ ‎【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每年四月开始,北方部分地区柳絮飘飞,也就是说柳絮飞舞的季节主要是春季,柳絮的飞舞时间和气温、光照等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尤其是气温条件,需要积温和近期气温都满足。春季气温回升,干燥、高温、光照充足、湿度小以及一定的风速是利于杨柳絮飞舞的天气条件。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相比,四月份雨带已经到达,受多阴雨天气影响,湿度相对大,气温相对较低,光照相对弱,故C正确。‎ 下图为“沿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分析完成下列小题。‎ ‎3. 图中②地形区为 A. 华北平原 B. 四川盆地 C. 渭河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4.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A. 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B. 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C. 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D. 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5. 有关①地形区农业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 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B. 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C. 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D. 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 ‎【答案】3. B 4. B 5. C ‎【解析】该题考查我国地形剖面图。‎ ‎【3题详解】‎ 图中是沿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在根据①地位于秦岭以北,应该是黄土高原,②地位于秦岭以南,故应该是四川盆地,③是云贵高原。所以选B。‎ ‎【4题详解】‎ 我国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大致是长城一线。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是黄河。秦岭是我国一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所以选B。‎ ‎【5题详解】‎ 根据上面的题可知,①是黄土高原,该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问题,故应该在陡坡处退耕还林还草,以保持水土。所以选C。‎ 下图是我国气温随纬度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1、7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A. b和d B. a和c ‎ C. b和c D. a和d ‎7. 造成我国1月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 ‎①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  ②离海远近的不同 ‎ ‎③大气环流的影响  ④山脉的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6. A 7. D ‎【解析】‎ ‎【6题详解】‎ 我国7月普遍高温,cd应该是7月气温,7月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d是7月份气温;ab可能为1月份气温,1月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b最可能是1月气温,A正确。故选A。‎ ‎【7题详解】‎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北方受西北季风影响大,南方受东南季风影响大,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南方多山,阻挡冬季风南下,山脉的作用明显,①③④正确。②错误。D正确。故选D。‎ 该图是“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正常年份位置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关于锋面雨带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雨带的年内推移使北方地区降水量逐渐增加 ‎②雨带快速通过的地区汛期较长 ‎③雨带的北侧盛行偏北风,南侧盛行偏南风 ‎④雨带的北移由夏季风的强弱决定 A. ①② B. ③④ ‎ C. ②③ D. ①④‎ ‎9. 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雨带位于a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 ②雨带位于d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③雨带位于f时,东南沿海台风活跃 ④雨带位于g时,长江流域干旱少雨 A. ①② B. ②③ ‎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8. B 9. C ‎【解析】‎ ‎【8题详解】‎ 我国东部雨带的推移先由南向北,再由南向北,故①不符合题意;雨带快速通过的地区汛期较短,故②不符合题意;雨带的北侧盛行偏北风,南侧盛行偏南风,故③符合题意;雨带的北移由夏季风的强弱决定,故④符合题意。B正确。故选B。‎ ‎【9题详解】‎ 雨带位于a时,正值春季,珠江地区降水较多,华北平原干旱缺水,故①正确。雨带位于d时,位于30°N附近,长江流域进入汛期,黄河流域没有,故②错误。雨带位于f时,正值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跃,故③正确。雨带位于g时,长江流域处于雨季,故④错误。C正确。故选C。‎ 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 ‎①湖面低于海平面 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 ‎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含盐量降低 A. ①③ B. ③④ ‎ C. ①② D. ②④‎ ‎11. 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 围湖造田 B. 绿洲萎缩 C. 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D. 气候变干 ‎【答案】10. A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从1.1万年到现在艾丁湖水位不断降低、面积不断缩小且等深线都在-‎100m以下,所以判定艾丁湖湖泊对环境调节作用减弱、含盐量升高、湖面低干海平面;北面的等深线稀疏,南面的等深线密集,所以古湖盆地势北缓南陡。据此选A。‎ ‎【11题详解】‎ 艾丁湖现在湖水面海拔‎-155米,是我国海拔最低的湖泊,而远在千万年以前,艾丁湖面积是比现在大近千倍的淡水湖泊。而1万多年来,艾丁湖湖泊面积逐渐缩小,周边地广人稀、经济不发达,因此湖面缩小原因应主要为自然原因,根据选项最可能是气候变暖、变干所致。‎ 第 Ⅱ卷 非选择题(160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石漠化是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的喀斯特地区,地表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植被严重破坏、土壤严重侵蚀、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过程。贵州省目前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程度最深、危害最严重的省份。‎ ‎(1)根据图中信息,说出乌江的水文特征。‎ ‎(2)分析贵州石漠化的原因及其对贵州省农业生产条件的不利影响。‎ 贵州省是我国主要食辣省份之一,其辣椒生产规模和加工规模居全国第一位。按加工层次,辣椒加工业划分为以干辣椒制作、油辣椒生产为主的初级加工和以辣椒红色素提取、辣椒碱研发、生物制药为主的深加工。‎ ‎(3)简述贵州省发展辣椒加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 ‎【答案】(1)径流量较大,径流量季节变化显著;落差大,流速快;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2)原因:地势起伏大(地表崎岖),降水丰富,植被破坏严重。‎ 影响:水土流失加剧,耕地面积减少;部分地区气候恶化,旱涝灾害频发;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水资源不足。‎ ‎(3)工业区位优势:原料辣椒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劳动力成本低。‎ ‎【解析】本题以贵州省为背景区域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和石漠化的原因及其对农业生产条件的不利影响和农业发展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河流水文特征一般从水位、水量、含沙量和结冰期等方面分析。乌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径流量大,季节变化显著;从图中可以看出,乌江落差大,表明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该地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的含沙量较小;该地纬度较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于‎0°C ,因此河流无冰期。‎ ‎(2)贵州的石漠化的成因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从自然和认为两个角度分析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降水量大、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主要是破坏植被、陡坡开荒和开矿等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的。石漠化会导致耕地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生态恶化等。‎ ‎(3)工业区位因素一般包括原料、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读材料可知,贵州省是我国辣椒生产规模第一省份,说明工业原料丰富。贵州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力价格较低。贵州是我国主要食辣省份,说明辣椒的市场需求量大。‎ ‎13.读下列资料和洞庭湖水系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洞庭湖水系变迁图 材料二: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积非常严重,到20世纪末,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千米。“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大片湿地的消亡使洞庭湖的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近50年来,洞庭湖经历了35次水灾,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洪水接二连三地肆虐洞庭湖两岸。1996年7月的洪水,直接损失近500亿元。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1954年能蓄水314亿立方米,1983年能蓄水187.4亿立方米,1998年只能蓄水170亿立方米。‎ ‎(1)根据材料说明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哪些生态问题?‎ ‎(2)引起该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3)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 ‎(4)洞庭湖平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分析其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1)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少,洞庭湖调蓄功能降低,洪涝灾害严重。‎ ‎(2)自然原因:暴雨、长江洪水倒灌、泥沙淤积。人为原因:①长江上游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使入湖泥沙增多,湖底抬高;②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湖底缩小,蓄洪能力大大降低。‎ ‎(3)①长江上游植树造林、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平垸行洪、疏浚河道等。‎ ‎(4)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解析】本题以洞庭湖的地理环境为背景资料,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1)本题考查洞庭湖的生态环境问题,要结合图示内容进行分析;产生的生态问题可以结合材料进行归纳。(2)本题解答首先要明确该现象的含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进行分析解答。(3)本题解答要注意结合上题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措施,总原则是减少流水在该处的积聚。(4)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属于基础知识性试题,根据所学知识和洞庭湖平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即可回答。‎ ‎(1)从图中看,洞庭湖的水域面积减小;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少使洞庭湖调蓄功能降低,洪涝灾害严重。‎ ‎(2)根据材料,该现象指的是洞庭湖的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危害大。因此其原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自然原因有暴雨、长江洪水倒灌等导致来水多,泥沙淤积等使洞庭湖水位上升。人为原因主要有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使湖泊泥沙淤积;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湖底缩小,蓄洪能力大大降低等。‎ ‎(3)措施的提出要有针对性,因此针对洞庭湖围湖造田现象和上游水土流失现象,长江河流水倒灌入湖等现象,要采取长江上游植树造林、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平垸行洪、疏浚河道等措施降低洞庭湖湖水水位。‎ ‎(4)洞庭湖平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其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洞庭湖位于中国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雨热同期;该地位于洞庭湖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流水淤积土壤,水稻土广布,土壤肥沃;河流、湖泊等水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