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6 MB
- 2021-09-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5
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考点
1
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1
.
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
(a)
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如下表所示。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2
.
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变迁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b)
(1)
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
在生命出现以前
,
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
;
在生命出现以后
,
有机进化即生物演化
,
则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
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
(2)
环境变迁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地质历史时期环境变迁促使生物灭绝和进化。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
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古生代末期
,60%
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
(
如三叶虫等
)
灭绝了
,
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则全部灭绝
,
蕨类植物
(
陆上孢子植物
)
明显衰退
;
在
中生
代末期
,
除了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外
,
海洋中有
50%
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典例
1
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
,
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第
(1)
题
,
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
,
另外还有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动物在古生代同时灭绝
,
所以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含三叶虫和鱼类化石的地层。
答案
解析
关闭
A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2)
根据图中化石
,
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
A.
海生无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 脊椎动物
B.
海生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
C.
爬行动物 海生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D.
爬行动物 脊椎动物 海生无脊椎动物
(3)
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
A.
三叶虫化石存在于元古代地层中
B.
各类岩石组成的地层都有化石
C.
化石是埋藏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D.
元古代地层中常含有恐龙化石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第
(2)
题
,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
,
称为原核细胞生物
;
经历了大约
20
亿年的漫长演化
,
在距今约
14
亿年前
,
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
,
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
,
以后又依次出现了原始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第
(3)
题
,
化石是指经过自然界的作用
,
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
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不同时代的地层里往往含有不同种属生物的化石
,
恐龙化石所在的地层属中生代
,
三叶虫化石所在的地层属古生代。
答案
解析
关闭
(2)B
(3)C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考点
2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c)
(1)
特点
:
人类是地理环境的产物
,
也是地理环境的要素之一。
(2)
表现
:
人类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
,
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
,
并且能够有意识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的能力
,
如人类在河流上修建水坝来发电、改善航运、灌溉、发展养殖等
;
同时
,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
造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显著变化
,
如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等
,
致使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臭氧、氟利昂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到大气中
,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等。
(3)
启示
:
作为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
,
人类既可以通过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改善环境
,
开发资源
,
造福于社会
,
又能够给自然环境带来各种破坏
,
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因此
,
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
,
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典例
2
读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
,
完成下列各题。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1)
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2)
此图可以说明
(
)
①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
地理环境中
,
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
③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
④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第
(1)
题
,
考查碳循环及其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与大气中
CO
2
浓度增加密切相关。①代表动植物呼吸作用放出
CO
2
,
②代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
CO
2
,
③代表动植物遗体等释放的
CO
2
,
④代表汽车、工厂排放的
CO
2
。故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②④。第
(2)
题
,
由图可知
,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
答案
解析
关闭
(1)B
(2)C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考点
3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
.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b)
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
,
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
,
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
,
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
某一要素的变化
,
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
,
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2
.
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c)
构成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
其内在相互联系如下图所示。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1)
某一要素的变化
,
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
即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如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影响。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2)
某一要素的变化
,
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
,
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如青藏高原的隆升及影响。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典例
3
图
①
至图
④
为一组景观剖面示意图
,
反映了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
①
时期到图
④
时期的变化过程
(
图
①
时期到图
④
时期气候变化甚微
,
可忽略不计
;
图中河流断面位于河流中游
)
。读图
,
完成下列各题。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1)
依据图中信息
,
从
①
到
④
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情况是
(
)
A.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B.
河流的含沙量增大
C.
结冰期变长
D.
无变化
(2)
图示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
,
反映了
(
)
A.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
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
地理要素的孤立性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第
(1)
题
,
从图中可知
,
从①到④林地减少
,
耕地增多
,
水土流失加剧
,
河流含沙量增大。第
(2)
题
,
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与植被、地形等有关
,
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解析
关闭
(1)B
(2)B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考点
4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1
.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a)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
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人类活动。其中
成土母质
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
气候和
生物
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2
.
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
(b)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典例
4
(2017·4
浙江学考
,14~15)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
,
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
①
至
⑤
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
,
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2)
图示区域
(
)
A.
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
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
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
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第
(1)
题
,
考查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影响土壤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要素主要是地形和成土母质
,
而比较活跃的要素是气候和生物。故选
C
项。第
(2)
题
,
考查不同自然地理要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生物决定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
从而影响土壤的肥力
;
山坡以侵蚀作用为主
,
土层较薄
,
河谷一般以沉积作用为主
,
土层较厚
;
土壤的矿物养分来源于成土母质
;
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
答案
解析
关闭
(1)C
(2)A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考点
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
(b)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
,
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某种单项资源
,
甚至单项资源的某一部分
,
都与其他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
构成一个整体系统。自然资源的开发必然会影响或改变周围的其他环境要素。
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也是相互影响的。人类在某一地区的资源开发行为
,
也有可能造成其他相关地区环境要素的变化。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
,
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
,
对其他环境要素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综合利用
,
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考点
6
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现象
(b)
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如海洋与陆地的差异
,
陆地上自然带的差异
,
自然带内部土壤、生物等的差异。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考点
7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
.
地球表面地域分异的四种基本规律
(a)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2
.
产生地表不同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
(b)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的理解
(1)
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
,
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
,
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
,
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
,
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
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
,
若海拔相等
,
带谱数量越多
,
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
,
反之则越高。因此
,
纬度低的高大山岭
,
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譬如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
,
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3)
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
,
判断阳坡和阴坡
,
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
,
南坡获得的太阳光热多于北坡
,
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
,
或基带自然带的分布上限高于北坡
;
南半球则相反。如下图所示。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4)
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
,
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
,
冰雪量大
,
融化慢
,
因此雪线低
;
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
冰雪量小
,
融化快
,
因此雪线高
)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典例
5
(2016
浙江湖州高二期末
)
乌拉尔山脉绵延
2 000
多千米
,
植被差异显著。读乌拉尔山脉东坡植被分布示意图
,
完成下列各题。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1)
乌拉尔山脉东坡海拔
400
米以下自然景观变化体现出的自然带分布规律是
(
)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
垂直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2)
乌拉尔山脉东坡垂直带谱最复杂处的纬度是
(
)
A.54.5° B.56.5°
C.62.5° D.66.5°
(3)
与
54°N
附近云杉林相比
,63°N
附近云杉林分布海拔更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
降水丰富
B.
热量不足
C.
海拔较高
D.
光照较弱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第
(1)
题
,
由图中信息
“
海拔
400
米以下
”
可知是水平自然带差异
,
再结合图形信息可知是纬度上的自然差异
,
因此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第
(2)
题
,
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为
54.5°
。此处纬度较低
,
海拔较高
,
垂直带谱最复杂。第
(3)
题
,
根据信息
“
与
54°N
附近云杉林相比
,63°N
附近
……”
可判断为纬度差异导致热量差异
,
最终导致云杉林分布的海拔差异。
答案
解析
关闭
(1)A
(2)A
(3)B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考点
8
主要陆地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其特征
(b)
(1)
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其特征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2)
自然带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的对应性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典例
6
国家领导人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
,
行程如下图所示。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
①
温带草原带
②
热带雨林带
③
热带草原带
④
热带荒漠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主要有温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和热带草原带
,
没有经过热带雨林带。非洲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刚果盆地。
答案
解析
关闭
C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考点
9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
(b)
在大农业
(
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
生产中
,
要根据不同自然地带、垂直地带以及地方性分异的情况
,
因地制宜地确定大农业产业构成、作物构成和品种构成
,
确定土地利用方式
,
才能取得持续的经济效益并实现生态平衡。在生态建设中
,
只有因地制宜
,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
:
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
适宜发展种植业
;
山地、丘陵地区
,
适宜发展林业
;
半干旱、干旱地区
,
适宜发展畜牧业
;
湖泊、水库、沿海海域
,
适宜发展渔业。在生态建设中
,
湿润地区可以推广植树造林
,
但要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
,
选择相应的适生树种。在较为干旱的地区
,
要注重培育适应当地水分条件的灌丛群落
,
形成乔木、灌木树种和草本植物合理的结构。在草原自然带
,
主要措施应是恢复草原植被。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3
考点
4
考点
5
考点
6
考点
7
考点
8
考点
9
在实施退耕措施时
,
森林自然带应退耕还林
,
草原自然带应退耕还草
,
湿地区域应退耕还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