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4.00 KB
- 2021-09-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表为北半球年太阳总辐射量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不考虑天气因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读表完成1-2题。
1.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洋流
2.赤道地区可能总辐射量和有效总辐射量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
A.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大
B.阴雨天气多,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
C.臭氧含量多,吸收的紫外线多,到达地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大
D.大气透明度高,吸收太阳辐射多,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8 年 09 月 28 日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发生 7.4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据此,回答3-5题。
3.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4.此次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外核
5.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 12 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 12 秒”,在这 12 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 12 秒”确定的依据是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下列6-7题。
6.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大致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7.图中
A.N处地壳厚度比周边地区大,地形为山地
B.N处地壳厚度比周边地区小,地形为盆地
C.M处地壳厚度比周边地区大,地形为盆地
D.M处地壳厚度比周边地区小,地形为山地
下图为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包含两级天体系统
B.金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C.图示行星有类地行星和巨行星
D.小行星带位于地球与火星的公转轨道之间
9.由于天体的运动,在地球上会观测到不同的天文
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金星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地球上会观测到日食现象
B.当火星距离地球最远时,在地球上观测火星能遮挡部分太阳
C.图示日期,在地球上可以观测到太阳先于金星落下
D.图示日期,在地球上可以观测到火星与太阳同升同落
下图为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下10-11题。
10.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
A.7月8日12时 B.7月7日24时
C.7月8日6时 D.7月8日16时
11.此时,北京时间是
A.7月8日15时 B.7月8日14时
C.7月8日20时 D.7月8日18时
下图示意10月1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阴影部分表示夜长)。读图,完成12-13题。
12.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A.甲>丁>丙>乙 B.乙>丙>甲>丁
C.甲>丙>丁>乙 D.丁>甲>丙>乙
13.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左偏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表为长春市某民居正南朝向窗户正午时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表。读表中材料,回答14-15题。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面积(m2)
5
4.99
4.98
4.97
4.98
14.以下四幅光照图与表中时间相吻合的是
A. B.
C. D.
15.若某日该民居室内正午光照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的公转速度最慢 B.澳大利亚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C.长春日出方向为东南 D.天山雪线位置达一年中最高
如图中EF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①点是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分界线,②点位于东半球,①点与②、③两点的最短距离是3330km。据此回答16-17题。
16.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
A.3:20 B.8:40
C.15:20 D.20:40
17.图中④点的昼长约为
A.8小时 B.10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
18.读某地地形剖面图,:若甲地位于乙地的正南方,则图示区域可能位于下列哪点附近
A.北纬45° B.南纬30°
C.北纬25° D.南纬20°
19.由于地球运动存在黄赤交角,地球上才有了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到23°31′,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A.北极圈范围增大,南极圈范围缩小 B.地球上热带的范围减小
C.南北温带的范围减小 D.南极的极昼天数将比北极多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可调节。为使集热效率达到最高,应保持正午太阳光与集热板垂直,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应为90°-H,如下图所示,北半球中纬地区某学校进行了就此进行了实验。回答20-21题。
20.该地一年中调节杆高度最小的月份是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21.如果该地某学生家里装了该种类型的热水器,那么 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
A.46°52′ B.30°
C.66°34′ D.23°26′
22.下图中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堤岸是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3.符合上题中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A. B.
C. D.
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2220秒后,将实践二十号卫星准确送入近地点192千米、远地点6.8万千米的预定轨道,发射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飞行试验主要考核长征五号火箭总体方案、各分系统方案的正确性、协调性,对后续航天任务的相关关键技术进行验证,回答24-25题。
24.卫星发射时,下列地点时间正确的是
A.伦敦(中时区)为10时45分 B.东京(东九区)为19时45分
C.纽约(西五区)为7时45分 D.莫斯科(东三区)为16时45分
25.卫星发射之后两个月内
A.北京的昼长先变短后变长 B.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变大
C.长沙的昼长先变长后变短 D.北极地区的极夜范围不断扩大
某同学在北半球P地利用日影测当地的经纬度,当P地竖直的竹竿影子朝正北时,北京时间正好是14时40分,P地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交角为70°,该日全球的昼夜状况如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26-28题。
26.P地的地理坐标为
A.120°E43°26′N B.160°E 50°N
C.80°E 40°N D.80°E23°26′N
27.此日,正午影子朝正南的地区是
A.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 B.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地区
C.20°N以南的地区 D.20°N— 70°S之间的地区
28.P地所在的地形单元是
A.塔里木盆地 B.青藏高原
C.东北平原 D.准噶尔盆地
某年6月22日,“网络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四位会员图示了各自所在地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四幅图如下,完成29-30题。
29.四位会员所在的纬度,由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A.丙 甲 乙 丁 B.乙 甲 丁 丙
C.甲 丙 丁 乙 D.甲 乙 丙 丁
30.对纬度介于甲乙之间的人们来说
A.正午时,太阳位于人们的北方
B.正午时,太阳位于人们的南方
C.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到西南方向落下
D.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到正西方向落下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31.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材料二 酒泉深居内陆,有航天发射的诸多优势,“神舟”系列均在此成功发射。除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发射中心外,我国还在海南文昌建设第四个航天发射中心。
(1)请简述图中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2分)
(2) 写出图中甲、乙区域年日照时数范围,并分别分析原因。(6分)
(3)分析我国青藏高原日照时数较多,但平均气温较低的原因(2)
(4)分析文昌在航天发射方面的突出优势。(3分)
3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将图1所示节气太阳光照图转绘到图3中。(要求:①在图的右侧用箭头画出三条太阳光线;②画出晨昏线;③用阴影表示黑夜)(3分)
(2)图1所示,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A、B、C三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昼长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
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5分)
(3)当地球运行在图2中③段时,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填“南”或“北”)半球并向________(填“南”或“北”)移动;该时间段内,北京的昼长变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角变_______;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5分)
(4)当地球运行至①位置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分)
A.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 B.海口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C.北京正午旗杆的影子逐渐变长 D.新疆葡萄成熟
33.我国东南地区“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填写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4分)。
① ;② ;⑤ ;⑥ 。
(2)如果把图上的比例尺放大3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用数字式表示)。(1分)
(3)河流干流的流向为 。(1分)
(4)如果在图中某地修建一水库,请在图中用“ ”标出。(1分)
(5)在小河旁有A、B两个取水口(AC和BC两条线)把水引到C处,应选择的方案是 线,理由是 。 (2分)
(6)若在甲、乙、丙三处中选其中一处修梯田,以 处最好。原因是
。 (3分)
(7)⑥陡崖的相对高度为的范围 米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D
A
A
C
A
A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D
C
C
A
D
B
C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A
C
B
C
D
A
D
B
31.(1)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快,利于航天器发射,节省燃料;海上运输方便,可以运输大型火箭;四面环海,发射更安全。
(3)3 600小时<甲<3 800小时。甲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中,该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且深居内陆,周围为山地环绕,降水量极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2 400小时<乙<2 600小时。乙位于祁连山东南段,可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间较短。
(4)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但是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32.(1)
(2)(23°26'S,180°); B>C>A; B>C>A; B>C>A; 8;
(3)北; 南; 短; 小; 先减小再增大; (4)B
33.(1)鞍部 山谷 山脊 陡崖 (2)1∶50000
(3)大致自北向南流 (4)略
(5)AC
AC线虽然引水距离较长,但水从水库引出后可以顺着地势进行自流,而C处地势比B处高,不便于自流引水
(6)丙 ①丙处坡度较缓,有利于修建梯田,保持水土;②丙处的地势比水库的水位低,有利于引水灌溉
(7)50-1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