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 MB
- 2021-09-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地理
第1卷(选择题)
手机定位信息大数据可用于研究区域内的人口分布及变化,下图为北京市部分街道(乡)的常住人口数量及增长速度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与传统入户调查方式相比,利用手机定位信息进行人口调查
A. 获取数据的成本高 B. 汇总数据的速度慢
C. 所得数据时效性强 D. 收集数据的难度大
2. 据图推测,图中各区域中新增住房需求最大的是
A. 甲街道 B. 乙街道 C. 丙街道 D. 丁街道
3. 甲街道人口增长速度比丙街道慢的原因是其
A. 面积大,人口合理容量大 B. 基础设施完善,住宅价格高
C. 工商业发达,就业机会多 D. 距市中心近,交通通达度好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察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发展中的运用等相关知识
【1题详解】
与传统的入户调查相比,利用手机定位信息进行人口调查速度快,所获得的数据时效性强,C选项正确,选项B错误;传统入户调查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获取数据成本更高,A选项错误;传统入户调查受到各种因素(如人户分离,户主拒绝普查等)的影响,收集数据的难度更大,D选项错误。
【2题详解】
新增住房需求主要观察图中各街道常住人口的增长速度,丁街道常住人口增长速度最快,故新增住房需求量最大,D正确,ABC错误。
【3题详解】
由图中可以看出,甲街道位于二环路至三环路之间,丙街道位于五环路以外,相对于丙街道来说,甲街道基础设施完善,住宅价格高,因此常住人口较少,且增长速度缓慢,B正确;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水平、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与面积大小关系不大,且甲靠近市中心,土地资源紧张,A错误;甲地距离市中心更近,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就业机会多,但设问的问题是甲地常住人口的增速为何较丙地慢,即为何人们在甲处买房定居的增速较慢,主要原因还是甲地由于区位优势明显,主要为商业区,且甲处的住房价格太高,丙地住房价格相对较低导致,CD错误。
【点睛】地租是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城市中心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地租较高,往往是商业区的集中分布区域。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示时间段,
A. 中国的城镇化水平逐年提升
B. 印度农村人口随城镇化水平提升而减少
C. 中国城镇化速度始终高于印度
D. 两国城镇人口数量之差呈现扩大的趋势
5. 城镇化对两国产生的影响有
①产业结构的调整 ②农业总产值下降 ③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④就业压力提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4. D 5. A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察城市化的相关知识
【4题详解】
由图可知从1961年到1971年期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有所下降,A错误;农村人口数=总人口数×(1-城镇化率),由图可以计算出1951年和2015年印度农村人口分别约为3.28亿和8.28亿,所以印度农村人口并没有因为城镇化水平提升而减少,B错误;城镇化的速度主要看城镇化率曲线的斜率(曲线的坡度),由图可知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并非一直高于印度,C错误;城镇人口数=总人口数×城镇化率,图中时间段内,中国和印度总人口数之差呈减小趋势,但城镇化率之差呈增大趋势,所以两国城镇人口数量之差呈现扩大的趋势,D正确。
【5题详解】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①正确;城镇化导致农田土地面积减少,但农业的总产值不一定下降(如科技水平的提高导致单产提高),②错误;农田减少,城市建设土地增多,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③正确;就业机会增多,就业压力减少,④错误,所以 A正确。
下图为1980-2010年中国水稻种植面积及年总产量重心迁移轨迹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1980-2010年期间,我国
A. 水稻种植面积重心东移速度快于北移
B. 水稻产量重心向东北移动约150千米
C. 季风气候区的水稻产量高于非季风区
D. 北方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大于南方地区
7. 2010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重心位于
A. 华北平原 B. 黄土高原
C. 两广丘陵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8. 造成图示水稻种植面积及年总产量重心变动的原因可能有
A. 京津冀地区城市化水平大幅提升
B. 川、渝山区响应环保,推进退耕还林
C. 黑、吉调整耕作制度,增加水稻熟制
D. 闽、粤市场广阔,扩大水稻种植规模
9. 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东北平原水稻生产
A. 精耕细作,单位面积年产量高 B. 市场广阔,农产品商品率高
C. 小农经营,机械化水平低 D. 劳动力充足,生产规模小
【答案】6. C 7. D 8. B 9. 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通过我国水稻种植重心的变化,考察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6题详解】
读图可以看出,自1980年到2010年期间,水稻种植面积重心东移速度慢于北移速度,选项A错误;图中比例尺可以理解为:图中同一经线上两地纬度相差1°,实际距离约为111km,由此可以看出,产量重心向东北移动的距离约为222km,B错误;水稻集中分布在季风气候区,所以季风气候区的水稻产量高于非季风区,C正确;在图示期间,我国水稻种植的面积重心主要位于长江以南地区,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比北方更大,D错误。
【7题详解】
2010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重心在30°N至31°N之间,114°E至115°E之间,大体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D正确。
【8题详解】
图示期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及产量重心大体由西南向东北移动,表明我国南方地区水稻产量比重下降,可能原因是川渝山区为了响应环保推进退耕还林,水稻面积及总产量减少导致,B正确;图中水稻种植面积及产量重心的变动与京津冀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提升关系不大,A错误;耕作制度由热量条件决定,不易受人为改变,C错误;广东地区城市化水平发展速度较快,导致水稻种植规模减小,D错误。
【9题详解】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但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产品商品率高,市场广阔,B正确,A、C、D错误。
【点睛】
对于农业优势区位条件的分析,自然方面侧重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且要注意因地制宜,具体分析;社会经济方面侧重于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水平、种植历史、工业基础、饮食偏好等
读下图“某电子产品芯片在全球的生产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产品的设计与组装选址在甲、丙两地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为
A. 科技水平、劳动力价格 B. 市场需求、劳动力数量
C. 劳动力素质、交通条件 D. 研发资金、市场规模
11. 该产品能够实现全球化生产主要依靠的地域联系方式有
A. 水路运输、电信通信 B. 航空运输、电信通信
C. 铁路运输、邮政通信 D. 高速公路、邮政通信
12. 该公司拟新建一处软件设计中心,与“硅谷”联合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软件设计,其最佳选址地为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0. A 11. B 12. 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察工业的区位因素以及区时的计算
【10题详解】
产品的设计属于研发环节,对技术要求高,属于技术密集型工业;组装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工业,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由图中的经纬线可知,甲地位于英国,人才、科技占优势,丙地位于中国,劳动力丰富且廉价。A正确,BCD错误。
【11题详解】
芯片生产,软件开发等属于技术指向性产业,产品的重量轻且附加值高,运输依赖航空,通信依赖电信,B正确;邮政通信相对于电信通信来说速度较慢,不满足技术型企业对通信的要求。
【12题详解】
与“硅谷”联合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软件设计,那么该地与美国的硅谷昼夜基本相反。故经度应在60°E附近。由地理知识可知,丁地为印度,除了经度合适以外,软件开发实力强大,D正确。
下图为某工业园区内各工厂之间生产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各工厂
①均为动力导向型企业 ②存在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联系
③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 ④集中布局,可以降低运输成本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4. 图示生产过程
①实现第二、三产业有机结合
②体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
③推动该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
④回收废水废渣,提高资源利用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3. D 14. 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察工业联系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
【13题详解】
图中盐场的原料是海水,原料和产品的失重比值大,为原料指向性企业,①错误;图中的产业间存在工业联系,尤其是投入与产出的联系,②正确;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一般是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③错误;图中的企业集中布局,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取得规模效益,④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图中并未体现第三产业,①错误;公平性原则是指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公家之间的公平,图中体现的是可持续原则,②错误;该区域产业集聚,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③正确;图中对碳化冷却废水,矿山废渣回收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小了环境污染,④正确。故选D。
读下图“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新机场线修建时采用“隧道+高架”方式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B. 美化城市景观
C. 减少占用耕地资源
D. 防御地质灾害
16. 与该地区原有的公共交通方式相比,新机场线
A. 占地少,修建难度小
B. 站点多,灵活性更强
C. 专业化,运行速度快
D. 投资少,运价更便宜
17. 新机场线建成后,将
A. 增加北京的服务种类
B. 完善北京城市服务功能
C. 提升北京的城市等级
D. 重塑北京的城市形态
【答案】15. A 16. C 17. B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察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影响因素及意义
【15题详解】
北京城市交通拥堵,城区用地紧张,土地价格昂贵,因此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选择隧道+高架的方式,A正确;选择隧道+高架的方式与美化城市景观关系不大,B错误;北京以城市建设用地为主,耕地少,C错误;选择隧道+高架的方式并不能防御地质灾害,D错误。
【16题详解】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新机场线速度更快,投资更多,专业化程度更高,修建难度大,沿途站点较少,C正确,ABD错误。
【17题详解】
北京目前已处于最高城市等级,服务种类齐全,AC错误; 新机场的建设与重塑北京的城市形态关系不大,D错; 交通线路设施的新建,能完善北京城市服务功能,B正确。
下图为某岛地理位置示意图。独特自然环境塑造了这里类型多样的旅游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
A. 丰富的地热,形成了岛上众多的温泉 B. 强烈的阳光,产生了冬季绚烂的极光
C. 肥沃的土壤,滋养了岛上茂密的椰林 D. 强劲的海风,塑造了沿海壮观的峡湾
19. 岛上瀑布众多,形态各异。观赏瀑布的最佳时段是
A. 1~2月 B. 4~5月 C. 7~8月 D. 10~11月
20. 该岛处于
A.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B.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C.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答案】18. A 19. C 20. A
【解析】
本题组以冰岛的相关知识为背景,考察河流的补给以及板块构造学说
【18题详解】
由图文材料可知,该地是冰岛地区,因为地处板块交界带,所以地热资源丰富,多温泉, A正确; 冬季该地有极夜现象,且极光是太阳活动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与两极地区的稀薄大气发起摩擦导致,B错误;椰林是典型的热带植被,C错误;峡湾是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D错误。
【19题详解】
冰岛的纬度高,气温较低,夏季冰雪融水量大,瀑布水量大,且夏季冰岛气温适宜,适合游客前往旅游,C正确。
【20题详解】
本题为基础知识记忆类题目,冰岛位于大西洋,地处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A正确,BCD错误。
第2卷(综合题)
2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抚养比是指在某一地区的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59岁)人口数之比,用以反映该地区劳动人口抚养负担的大小。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少儿抚养比最低的区域之一。
(1)分析长三角地区少儿抚养比低的原因。
长三角和川渝地区是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随着老龄化不断发展,地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养老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
(2)任选一个地区,简述其发展养老产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1)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人们受教育年限长,婚育年龄提高;生活水平高,养育子女的成本高;社会福利完善,养儿防老观念发生变化;生育愿望降低,出生率低,少儿比重较小。该地区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生活条件好;青壮年劳动人口迁入多,劳动人口比重较大。
(2)长三角:老年人口数量多,市场需求大;经济水平高,消费能力强;基础设施完善。
川渝:老年人口数量多,市场需求大;养老产业基础薄弱,发展空间大;劳动力成本低、地价低。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察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等相关问题
【详解】(1)根据抚养比的概念,长三角地区少儿抚养比低说明长三角地区少儿人口数较少,劳动力人口数较多,回答也从这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作答即可。少儿人口数较少可以从以下角度作答: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人们生育观念(如生育意愿、养儿防老观念)改变;人们受教育的年限加长,导致结婚年龄推后,女性分娩风险加大;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育儿成本急剧上升。劳动力人口数较多可以从以下角度作答:长三角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青壮年劳动力迁入较多,劳动力比重较大。
(2)该题分析养老业发展的条件,注意长三角和川渝地区的分析的侧重点不同。长三角主要是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导致的老龄化,因此主要优势条件在于老年人口数量多,养老市场大;经济水平高导致消费能力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川渝地区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外迁导致的老龄化,因此优势在于老年人口数量多,养老市场大,且养老产业基础薄弱,发展潜力大;同时,川渝地区地价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22.读下图“昆明城市边界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1984-2014年昆明城市空间范围的变化特点,说出昆明城市空间进一步拓展的限制性自然因素。
“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是亚洲最大的鲜花生产和交易中心,日上市鲜花66个大类,300多个品种。每日有近百吨鲜花从这里销往日本、韩国等地。
(2)简述斗南花卉大量销往日本、韩国的原因。
近年来昆明的城市定位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贸易、会展中心转变。大量制造业企业向周边地区转移,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3)说明昆明产业结构调整给周边地区带来的积极影响。
【答案】(1)城市空间范围扩大;主要向东南(或向东、向南)扩展;城市拓展速度加快;山地、湖泊。
(2)纬度低,热量充足,适宜花卉生长;全年生长期长,产量高;花卉品种多样;劳动力成本低;地价低,竞争力强;日本、韩国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邻近机场,航空运输便利。
(3)促进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城市化水平;增加就业及当地居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农业的区位因素以及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详解】(1
)由图文材料可以看出昆明城市空间范围扩大,且主要向东南方拓展;由城市边界线疏密程度可以看出,城市的拓展速度加快。城市进一步拓展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可以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生物等角度作答,注意不必面面俱到,结合昆明实际情况加以分析,昆明周边多山地湖泊,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拓展。
(2)该题的分析思路可以从昆明花卉生长条件优良、生产成本较低、花卉的外运便利、日本韩国的市场需求等角度加以分析阐述。昆明纬度低,热量充足,全年生长期长,花卉品种多样;劳动力成本和地价较低;花卉容易枯萎,对交通条件要求较高,昆明拥有长水机场,航空运输便利。同时日本、韩国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3)注意设问是对周边地区的“积极影响”。大量制造业企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会促进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完善周边地区基础设施,推动城市化;同时大量制造业企业迁入,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
【点睛】产业转移对区域的影响可以从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相关产业的发展等)、社会(就业岗位的变化,人们收入的变化)、生态(环境污染情况)等角度加以分析。
2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建设中的川藏铁路东起四川省成都市,途经雅安、昌都、林芝等地,最终抵达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线运营长度约1900km,累计爬升高度达16000m。铁路经过四川盆地、横断山区、青藏高原等地形区,所经区域地形条件极其复杂,堪称“最具挑战的铁路工程”。
(1)描述川藏铁路途经的主要地形区的特征。
(2)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说出川藏铁路修建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川藏铁路从建国初期就开始勘察,但直到2014年才投入建设。目前,成都至雅安段即将通车,拉萨至林芝段已完成基本建设。而最具挑战的林芝至雅安段也即将投入建设,预计2028年全线建成通车。川藏铁路建成后,成都至拉萨的运行时间有望从目前的48小时缩短至13小时。
(3)与初期勘察时相比,简述目前修建川藏铁路的有利条件。
(4)说出铁路建成后对西藏带来的有利影响。
(5)分析川藏铁路修建过程中优先建设成都至雅安段的原因。
【答案】(1)西部为青藏高原,海拔高;中部为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东部为四川盆地,地势较平坦。
(2)高寒、缺氧、冻土广布;地势起伏大、地质灾害多、需要跨越的河流众多。
(3)技术水平提升;资金更加充足;运输需求更强。
(4)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促进西藏与内地间的商品往来,改善西藏物资供应;促进西藏资源开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西藏经济发展;促进区域间的人员流动,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安全。
(5)成雅段的线路短;所经地区地势较平缓,修建、运营难度低;所经地区经济较发达、人口稠密,运输需求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川藏铁路的相关资料为背景,考察影响交通线路建设的因素以及交通线路建设的主要意义
【详解】(1)川藏铁路由东向西途径四川盆地、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地势特征分别为四川盆地地势平坦;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海拔高。
(2)川藏铁路面临的挑战主要是自然环境方面的挑战。可以从气候、地形地质、土壤、河流等角度作答。气候高寒缺氧;地势起伏大、处于地震带,地质灾害多发;冻土广布;跨越众多河流,工程难度大。
(3)目前修建川藏铁路的有利条件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从建国初期到现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金更加充足,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的需求量更大;同时,青藏铁路的完工也为我们在高寒地带修建铁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造铁路的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
(4)该题分析交通线路的修建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首先是交通线路本身的意义:完善了当地的交通运输网络;其次是经济意义:促进西藏与内地间的商品往来,促进西藏的旅游业发展,促进了人员的流动和文化的交流,带动西藏地区经济发展 ;再次是社会意义和国防意义: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安全。
(5)该题的思考角度可从交通线路的建设难度小和该区域对交通线路的运输需求两个角度作答。由图文材料可知,成雅段线路短,地势起伏小,建设难度低;距离成都较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需求大。
【点睛】一般对于交通建设
意义,可从交通意义(增加便捷通道、缓解交通运输压力等)、经济意义(促进资源开发、带动沿线商业和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对外贸易等)、社会意义(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少数名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发展)、国防意义(巩固国防、保卫边疆)等角度作答。
2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甘肃省Z县地处黄土高原西部,境内山地和丘陵沟壑面积广阔,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县。区域内年均降水量达550mm,其中7~9月降水量占到全年的60%。世代耕作导致区域内自然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产量低而且不稳定。自1999年起,Z县全面实施生态退耕,大力推广“林草间作”生产模式。目前Z县已成为国家级的“生态建设示范县”和“经济林建设示范县”。
(1)分析Z县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苜蓿根茎粗壮,生长迅速,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喜光照,耐贫瘠,能改良土壤。其茎叶柔嫩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广泛种植的优质牧草。
(2)据上图概括“林草间作”生产模式中,种植苜蓿所得收益的总体变化趋势,并说明这一变化的原因。
退耕还林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与纯林种植相比,“林草间作”的生产模式在取得良好生态效益的同时,又实现了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出与纯林退耕相比“林草间作”生产模式的优势。
(4)为进一步推广“林草间作”生产模式,说出Z县政府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崎岖,坡度大;黄土土质疏松,易被侵蚀;植被覆盖率低。
(2)收益减小。随着油松成长,油松树冠对阳光的遮挡增强,光照条件变差;油松根系对土壤中水分的吸收增强,土壤水分条件变差;适宜的种植面积减小;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经济效益减少。
(3)增加植被覆盖率,利于水土保持;改善土壤肥力。增加早期经济收入,保持收入稳定性;产品种类增多,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障农民退耕还林积极性。
(4)政策引导;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发展相关产业,进行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加大宣传,开拓市场。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原因和治理措施
【详解】(1)境内山地和丘陵沟壑面积广阔,说明地势起伏大;地处黄土高原西部,说明土质疏松;区域内年均降水量达550mm,其中7~9月降水量占到全年的60%,说明降水集中多暴雨,区域内自然植被稀疏,说明暴雨季节,土壤容易被侵蚀。
(2)由图可知,种植苜蓿所得收益的总体变化趋势波动减小。根据苜蓿的生长习性可知,随着油松成林,油松树冠对阳光的遮挡增强,油松底部的光照条件变差;油松对土壤中水分的吸收增强,土壤水分条件变差,导致苜蓿在生长季节水分不足,从而适宜苜蓿生长的面积减少,苜蓿产生的经济效益减少。
(3)相对于纯林退耕来说,“林间草作”模式增加植被覆盖率,利于水土保持;在早期可通过种植苜蓿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在后期随着油松成林,产品种类增多,保证了农民收入稳定性,提高了农民退耕还林积极性,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4)政府进一步推广“林草间作”生产模式的具体措施,可以从政策引导宣传、开拓市场、资金支持、种植技术培训、加大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等角度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