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8 MB
  • 2021-09-08 发布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第一节资源问题及其表现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节 资源问题及其表现 矿产资源问题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稀土又称“工业维生素”“新 材料之母”,我们身边的很多物品,无论是手机,还是自行车、 汽车、空调等以及许多尖端科技领域,都离不开稀土的应用。 然而,由于过去非法开采、盗采现象严重,资源浪费和环 境破坏严重,我国稀土的资源优势并没有变为经济优势,业内 人士更是叹息“好东西卖出土豆价”。 思考探究:我们如何才能合理开采和使用稀土? 提示:加强管理、合理规划、节约、高效利用。 ——————— 基础知识要记牢 —————— 1.矿产资源的概念 自然界中经过一定地质成矿作用,在地表或地壳中富集起来的、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有 用矿物或元素。 2.矿产资源的属性 不可再生资源。 3.开发利用的前景 (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手段的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的深度、广度不断扩大。 (2)矿产资源正在面临迅速耗竭的危险。 4.煤炭问题 煤炭的开发利用往往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 重点难点掌握好 —————— 煤炭开发利用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煤炭在开采、运输、存放、加工、利用过程中,都可能对环境产生比较显著的不利影响, 如下表所示: 2.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1)在能源开发与使用中,环境保护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同时投入使用。要防止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进入大气、水体、土壤。 (2)在矿区生产中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因开采煤炭而扰动、破坏土地,造成地面 塌陷时,由采矿者负责进行复垦,恢复到可利用状态。 (3)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包括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实现脱硫,推广洁净煤技术 等。 (4)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 ——————— 方法技巧很重要 —————— 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分析思路 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地区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资源短缺问题,解决措 施需要从“开源”“节流”两方面着手。 所谓“开源”,即增加资源供应来源,可以是同种资源,通过加大勘探开发而增加产量; 也可以是其他资源,如煤炭供应紧张,可以增加石油供应,火电供应不足,可以发展风电、 核电等。 所谓“节流”,即节约,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节流一方面是从生产中进行,通过提 高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方式等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损耗;另一方面是从生活中进行,每个 人都应行动起来,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浪费一滴水,随手关灯等。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和利用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加 强。据此回答 1~2 题。 1.下列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气候资源 B.森林资源 C.太阳能资源 D.矿产资源 2.内燃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能源进入( ) A.木柴时代 B.煤炭时代 C.石油时代 D.核能时代 解析: 第 1 题,气候资源、森林资源和太阳能资源为可再生资源或能源,矿产资源 为非可再生资源。第 2 题,内燃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能源进入石油时代。 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时代及科技进步,其利用方式也多种多样。读图,回答 3~5 题。 3.对消费地而言,最清洁且已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用煤来发电(火电站)与水力发电(水电站)的主要不同是( ) A.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少 B.火电站污染空气,水电站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C.水电站综合效益高,运转成本低 D.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少 5.结合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实际情况,下列利用方式中,具有战略前景的是 ( ) A.发电 B.气化 C.洗净 D.煤变油 解析: 第 3 题,煤作为能源,发热率低,污染大;用煤发电对消费地来说很清洁。 第 4 题,水电站建设周期较长,但发电成本较低。第 5 题,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石油资源相 对紧张,煤变油是一条很好的措施。 [教材问题提示] P32 问题提示 1.我国的煤炭净有效储量为×1012 t,煤炭采出率约 30%,每年产煤×109 t,还可开采的年限为:×104×30%/15=20(年)。 为了延长煤炭的开采年限,可通过技术措施,增加煤炭探明储量和净有效储量,提高能 源使用效率;加强地质勘探研究,提高煤炭采出率;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煤炭的利用率,节 约煤炭资源;大力开发新能源,减少对煤炭资源压力。 2.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煤炭开采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如露天开采会引起滑坡、崩塌;井下采煤会导致大片 地下采空区地面塌陷;煤炭及煤矸石的大量堆积,占用大量土地;矿山排水对土壤、水源及 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等。 (2)运输与存放:运输过程中可能会污染空气、水与土壤;煤炭堆放占用土地,还可能 导致自燃,污染环境。 (3)利用:煤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温室效应增强,气候变暖;产生 大量一氧化碳、粉尘及多种芳烃化合物,污染空气;释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导致酸雨 的形成,污染水源、土壤,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危害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农作物等。 解决煤炭开发利用中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在煤炭开发利用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措施的 建设,防止各种污染物进入大气、水、土壤等;在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 实施矿区土地复垦工程,增加矿区耕地面积;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包括发展煤炭洗 选加工,实现脱硫,推广洁净煤技术;开展煤炭综合利用,对煤炭燃烧后的废气回收再利用;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的能源利用比例,加大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利用比例。 土地资源危机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持的一份新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过去的 45 年中,由于农业活动、砍伐森林、过度放牧而造成中度和极度退化 的土地达×108 hm2,约占地球上有植被地表面积的 11%;世界旱地 面积约×109 hm2,受沙漠化影响的就有×109 hm2,占旱地总面积的 61%之多。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存在土壤侵蚀问题,每年流失土壤达×1010 t,高出世界上土 壤再造速度数倍。 思考探究:材料中反映耕地资源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农业活动、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土地侵蚀和水土流失等。 ——————— 基础知识要记牢 —————— 1.土地资源的概念 在地形、气候、植被、土壤和水文等多种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自然资源。 2.土地资源的属性 (1)可再生自然资源:在土地承载力范围内合理利用。 (2)不可再生自然资源:过度利用或利用不当。 3.我国土地资源 (1)构成特点: ①山地多,平地少,干旱和高寒区域大,耕地面积有限,且分布不均;②人口多,人均 耕地少。 (2)问题:人地矛盾十分尖锐。 (3)土地资源危机的主要表现: ①耕地减少和退化;②荒漠化与水土流失;③土地污染;④土壤次生盐渍化。 ——————— 重点难点掌握好 —————— 我国的土地资源问题 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 (1)人均耕地少,分布不均衡。 (2)耕地质量差,退化严重。 (3)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利用低。 (4)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2.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1)国民经济建设(道路、城市、工矿、乡村等)占用耕地。 (2)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4)耕地退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5)自然灾害等导致耕地减少。 3.我国耕地退化的表现、原因及危害 表现 产生原因 危害 水土流失 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不合理 的垦殖等破坏植被的人为因素 土地生产力下降,农业减产 土地荒漠化 气候干旱、多大风,风沙侵蚀严重;滥垦滥挖、 过度放牧、乱砍滥伐造成植被破坏 沙漠面积扩大、耕地减少、风 沙危害、沙尘暴等 土地盐碱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地下水位上升; 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海水倒灌 耕地退化、农业减产 土地酸化 酸雨、大量施用部分酸性化肥 土壤酸度增大、土壤板结 土壤污染 大气、水污染;工业、生活固体污染物堆放; 农业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间接污染水源、食品,危害人 体健康 4.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地区 土地退化现象 西北地区 以土地荒漠化(风蚀)、草场退化为主 北方地区 以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和土壤侵蚀为主 南方地区 以土壤侵蚀和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为主 青藏地区 以寒漠化为主(土地荒漠化的一种) 5.土地退化的防治(以土壤侵蚀为例) 主要原因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 防治的原则 建立“防、治、用”相结合的体系,强调将防治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 理开发利用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防治 措施 生物 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栽树种 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 措施 水利工程有修建水库、灌渠等;水土保持工程有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 业 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目前我国人均耕地仅有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 40%。近 7 年来,全国耕地减少了 1 亿 亩。其中 1 300 多万亩是有灌溉设施的良田。下图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读图完 成 1~2 题。 1.下列现象的发生对耕地造成直接危害的是( ) ①气候变暖 ②水土流失 ③赤潮 ④沙尘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下列行为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是( ) ①占用基本农田,种植经济林和果树,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②在低湿、涝洼地挖鱼塘, 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 ③城市开发区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 ④建立以绿洲 为中心的生物工程防护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 1 题,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直接将地面表土冲走或吹走,降低了土壤肥力, 造成土地退化。第 2 题,基本农田是肥力高、质量好的耕地,不能作他用;城市开发区的建 设也要依据少占农田或不占农田的原则进行适度开发。 3.(全国卷Ⅰ)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指出切沟对坡耕地 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解析: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加大土壤侵蚀量,降低土壤的肥力; 二是使耕地起伏加大,不利于机械化耕作。防治措施可从调整耕作方式、修建引水排水设施、 填埋等方面分析。 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 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 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 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教材问题提示] P34 活动提示 1.内蒙古科尔沁地区由富饶的大草原变成沙地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 及工农业经济发展引起的滥垦草地、砍伐森林等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地表植被和土壤遭受破 坏,表土在风力作用下迅速沙化。 2.在科尔沁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地表植被不断增加,保护了当地的生物和生态系统, 维持了生态平衡,减弱了风沙侵蚀而导致的土地沙化,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了 区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问题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思考探究:漫画中反映了什么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淡水资源短缺。原因: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②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需水 量增加;③人类对淡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严重。 ——————— 基础知识要记牢 —————— 1.水资源的重要性 (1)是维系人类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 (3)国家安全与全球和平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 2.水资源的属性 可再生资源。 3.全球水危机的表现 (1)数量:水资源的消耗量急剧增加,而可支配量减少。 (2)质量:工农业和城乡发展,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导致水质下降。 (3)分配:水资源的使用和分配的不平等性日趋严峻。 ——————— 重点难点掌握好 —————— 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1.我国水资源短缺严重原因 分类 具体原因 自然 原因 空间分布不均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季节分配不均 夏秋多,冬春少 年际变化大 受夏季风进退和强弱的影响,部分地区出现年 际缺水现象 与耕地资源 分布不协调 耕地资源北多南少,水资源分布是南多北少 人为 原因 人均占有水资源少 人口数量大 水资源利用不当 浪费严重 污染严重 2.解决措施 措 施 目 的 开 源 修筑水库 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 开渠引水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 防止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表下陷 海水淡化 解决沿海城市淡水不足 人工降雨 增加降水量 节 流 发展节水农业 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节约用水污水资源化 提高节水意识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浙江是“江南水乡”,但水乡亦愁水。结合漫画“挥汗如雨”,完成 1~2 题。 1.造成浙江省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是( ) A.时空分布不均 B.需求结构不合理 C.人均拥有量少 D.生产利用效率低 2.漫画中人类过度的行为最可能导致( ) A.水质下降 B.地面沉降 C.降水增多 D.土壤酸化 解析: 第 1 题,浙江位于东部季风区,其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是水资源的时空分 布不均。第 2 题,图中显示的是开发地下水,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 3.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 2 180 m3(2002 年),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北方和西部 部分地区已出现重度缺水。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2)针对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我国已利用京杭运河(图乙)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把长 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往华北地区。根据对东线调水路线的调查发现,该线路调水需要解决 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污染问题,其中 A、B、C 三个河段中污染最严重的是哪一段?为什么? 解析:第(1)题,结合图甲,联系生活实际作答。第(2)题,A 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 人口、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生活和生产污水排放的多,加上陆地面积狭小,污染相对较 重。 答案:(1)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浪费严重;污染严重;利用效率低。 (2)A 河段。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船舶多;生产污水、生活污水的无节制排 放;陆地面积狭小;虽然降水十分丰富,但地表水缺乏。 一、选择题 近年来,我国稀土资源由于滥采贱卖,储量占世界总储量比重已从十年前的 70%下降至 目前的 50%,我国稀土资源面临“缩水”,亟待保护。据此完成 1~2 题。 1.我国稀土资源“缩水”的原因主要是( ) ①滥采贱卖 ②地方利益驱使下无计划大肆开采 ③开采中浪费严重 ④恢复耕地占 用矿产用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我国矿产资源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 A.多伴生矿,易于综合利用 B.矿产资源分布不均,但集中成片,可建立区域性矿产基地 C.矿产资源丰富,但资源不能配套 D.有色金属、稀土矿、煤及一些金属矿储量丰富 解析: 第 1 题,据材料分析可知,我国稀土资源“缩水”的原因主要有滥采贱卖、 无计划大肆开采和开采中浪费严重所致。第 2 题,我国矿产资源多伴生矿,不易综合利用; 矿产资源分布不均、矿产分布区和加工消费区不能配套,这是我国矿产资源的劣势。 读我国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回答 3~5 题。 3.该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物理风化 D.化学溶蚀 4.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说,该图可以用来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区域是( ) A.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 B.我国内蒙古、青海、宁夏等省区 C.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D.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区 5.为避免进一步土地退化,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大力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 C.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D.鼓励人们向外迁移,减轻土地压力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地区分 布及治理措施。该图柱体表示土地退化的原因,柱面表示土地退化程度。由柱体长度比例可 知,该区土地退化以风力侵蚀为主,结合我国区域自然特征,应位于西北内陆地区。该区土 地退化的人为原因为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其措施应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 禁砍伐,保护植被。 某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 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据此回答 6~ 7 题。 6.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 ) ①用水量大 ②降水丰富 ③干旱少雨 ④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节约用水 ②国内跨流域调水 ③人工降水 ④循环用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 6 题,根据“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收集的雨水 和地表径流”可知,该国用水量大,降水丰富。第 7 题,该岛国面积小,人工降水不能完全 解决淡水不足的问题;该岛国河流少,流程短,不适合跨流域调水;合理的措施是节约用水 与循环用水。 二、综合题 8.地下水供水比例指地下水供水量与总供水量的比值。下图示意 2000~2009 年北京市 供水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出 2000 年后地下水供水比例的变化及其原因。 (2)说明北京大量开采地下水带来的后果及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直接据图中地下水供水比例曲线分析可知,地下水供水比例先上升后 下降,原因是由于 2004 年前地表供水量持续下降,但 2004 年后其他水源供水量上升。第(2) 题,从开源与节流两方面分析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先上升后下降。2000~2004 年,地表水供水量持续下降;2004~2009 年其他 水源供给量上升。 (2)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生态环境恶化。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建设跨 流域调水工程,开发新水源;丰水期时开展地下水回灌;提高地下水保护意识;加强管理, 防止滥采地下水。 9.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说明 a、b、c 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2)据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解析: 第(1)题,通过读图可知 a、b、c 分别为浙江省、福建、广东省,主要分布在 浙闽丘陵、两广丘陵,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位于东南沿海,人口密度大,人口 多,人均耕地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工业用地增加,我国城市化进程加 快,非农业用地比重大,所以人均耕地减少。第(2)题,主要是审题读图,把图上的信息变 成文字总结出来。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 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答案:(1)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 平高)。 (2)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 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