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3.50 KB
  • 2021-09-08 发布

2018-2019学年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西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二第一学期12月月考 地 理 一.选择题 ‎ 下图中图甲和图乙表示某地区(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的交汇处)湿地、耕地及人口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关于图甲与图乙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954~1974年,耕地面积与非农业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 1954~2014年,湿地面积与农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呈负相关 C. 1974~1994年,耕地面积与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一致 D. 1994~2014年,湿地面积与总人口数量的变化呈正相关 ‎2. 与1974年相比,2014年该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是 A. 劳动力短缺 B. 洪涝灾害更频繁 C. 人均耕地面积减小 D. 低温冻害更严重 ‎【答案】1. B 2. B ‎【解析】‎ ‎【1题详解】‎ 据图可知:1995到2000年间,从甲图可看出耕地的面积越来越大,湿地的面积越来越小,图乙中人口、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都在增加,所以1956一2000年,湿地面积与农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呈负相关,据此选B。‎ ‎【2题详解】‎ 据图可知:与1974年相比,2014年该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不会低温冷害更严重,湿地减少,洪涝灾害更频繁,据人口数量的变化曲线可知,劳动力更多,但由于耕地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并未减少,据此选D。‎ ‎20世纪中叶,美国乙地区出现新的棉花种植区。下图为美国部分农业专门化地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 甲地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A. 乳畜业 B. 混合型农业 C. 商品谷物农业 D. 大牧场放牧业 ‎4. 乙地棉花种植区与原棉花带相比,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是 A. 光照充足 B. 降水丰富 C. 技术先进 D. 市场广阔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甲地位于美国的中央大平原的中偏北位置,结合美国农业分区可知,该地属于商品谷物农业,据此选C。‎ ‎【4题详解】‎ 原棉花带所在的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热同期,降水较多,乙地棉花种植区位于美国的西部地区,降水少,光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的光合作用,产量较大,据此选A。‎ ‎【点睛】‎ 下图分别表示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 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接近煤炭产地 ‎②水源充沛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廉价劳动力多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④⑤‎ ‎6. 有关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辽中南工业基地为主 ‎ ‎②包括我国的京津唐工业基地 ‎③振兴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德国鲁尔区治理改造的成功经验 ‎④振兴老工业基地应以深圳为表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5. A 6. D ‎【解析】‎ ‎【5题详解】‎ 结合实际可知,德国人口增长较早进入现代型,劳动力缺乏,⑤错。据此结合选项选A。‎ ‎【6题详解】‎ 东北老工业基地不包括京津唐工业基地,故②错,东北老工业基地为重工业基地,应借鉴鲁尔区治理的经验;而深圳属于我国的新兴的轻工业基地,④错误。据此选D。‎ ‎【点睛】鲁尔区的发展阶段:兴衰兴过程 繁荣阶段 衰落阶段 新发展阶段 ‎(区位优势)‎ ‎(衰落原因)‎ ‎(整治措施)‎ 煤炭资源丰富 生产结构单一 调整经济结构 铁矿来源方便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调整工业布局 水源充沛 煤炭地位下降 拓展交通 交通便利 世界性钢铁过剩 发展科技 市场广阔 环境污染、土地紧张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8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下图为“鲁尔区产业结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 鲁尔区经济结构的显著变化是 A. 重工业比重降低 B. 钢铁工业比重升高 C. 第三产业比重降低 D. 化学工业比重降低 ‎8. 有关鲁尔区实施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迁入和新建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为主 B. 煤、铁企业规模普遍缩小 C. 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D.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答案】7. A 8. B ‎【解析】‎ ‎【7题详解】‎ 从三角坐标图来看,①点的钢铁工业、第三产业、化学工业的数值分别是65%、15%、20%‎ ‎,②点的钢铁工业、第三产业、化学工业的数值分别是39%、31%、30%,据此可知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化学工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上升,重工业比重降低。据此选A。‎ ‎【8题详解】‎ 迁入和新建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为主,可以减轻污染,使产业结构逐渐优化;治理污染,美化环境及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都可以为区域向良性发展提供优越条件;煤、铁企业规模普遍缩小并不等于排放量减小也不能根除污染,这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可能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策略。据此选B。‎ ‎【点睛】鲁尔区的发展历程 繁荣阶段 衰落阶段 新发展阶段 ‎(区位优势)‎ ‎(衰落原因)‎ ‎(整治措施)‎ 煤炭资源丰富 生产结构单一 调整经济结构 铁矿来源方便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调整工业布局 水源充沛 煤炭地位下降 拓展交通 交通便利 世界性钢铁过剩 发展科技 市场广阔 环境污染、土地紧张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在日本三大汽车企业本田、丰田、日产分别落户广州黄浦、番禺、花都区后,近几年来珠三角地区汽配产业迅速发展,使得珠三角地区成为全国三大汽车产业基地之一。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9. 日本汽车产业集团纷纷在广州地区投资设厂,主要原因是珠三角 A. 拥有完善的汽配产业 B. 有充足、低价的劳动力 C. 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D. 汽车制造技术领先全球 ‎10. 珠三角地区汽配产业迅速发展,对珠三角地区汽车工业发展有利的是 A. 减少零配件运输距离,降低成本 B. 扩大市场需求,增加汽车出口量 C. 培养了大量熟练工人 D. 加剧空气污染,酸雨发生次数增加 ‎【答案】9. C 10. A ‎【解析】‎ ‎【9题详解】‎ 日本汽车产业集团纷纷在广州地区投资设厂,主要原因是珠三角中国消费市场巨大;土地租金低,劳动力廉价,但这里的劳动力多为外来人员;珠三角经济发达,制造业基础好;海陆交通条件优越;避开关税壁垒。当时珠三角汽配产业并不完善,汽车制造技术并不领先。据此选C。‎ ‎【10题详解】‎ 珠三角地区是全国三大汽车产业基地之一,珠三角地区汽配产业迅速发展,可以减少零配件运输距离,降低成本。汽配产业迅速发展是适应当地汽车产业的市场需求,不能扩大市场;大量熟练工人并不是汽车产业的有利条件;加剧空气污染,酸雨发生次数增加是负面影响,据此分析选A。‎ 沘(bǐ)江是澜沧江上游的一条主要河流,流域内分布着全国最大的铅锌矿区,是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读沘江及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1. 在沘江流域实施了梯级开发,其主要目的是 A. 增加发电量 B. 增强通航力 C. 防洪与抗旱 D. 促进旅游业 ‎12. 沘江谷地的地质构造是 ‎①向斜 ‎ ‎②背斜 ‎ ‎③地垒 ‎ ‎④地堑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11. A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梯级开发就是开发中、大型河流的水电资源,梯级开发是从河流的中下游处慢慢的像梯子一样,一级一级的开发,也就是一个水电站接着一个水电站的开发。在沘江流域实施了梯级开发,主要是用于发电,增加发电,选择A。‎ ‎【12题详解】‎ 从图中的岩层运动方向可以判断,沘江河道两侧断裂,中间下降,地质构造属于地堑,所以沘江河道分布在地堑构造中,同时,沘江河床底部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据此选C。‎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河流开发和地质构造。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可以进行梯级开发,增加发电量。通过岩层的弯曲和断裂运动,我们可以判断地质构造的类型。‎ ‎2018年11月12日零时,某公司大屏幕显示“双十一”该公司旗下某平台最终成交金额达2135.5亿元,较10年前增长近4300倍。目前天津武清已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电商物流配送中心,淘宝等50多家电商企业已落户武清电子商务产业园。下图为武清区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3. 电商企业密集分布在武清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 交通和信息 B. 交通和劳动力 C. 信息和基础设施 D. 技术和市场 ‎14. 武清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建设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是 ‎①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 ‎②提高了地缘优势 ‎ ‎③增加了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 ‎④促进了交通发展,减轻了交通运输压力 ‎ ‎⑤提高了城市化水平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答案】13. A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武清与北京、天津之间的距离近,是京津冀交汇区域城镇群之间的重要节点,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市场广阔;有多条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距离机场和港口近,交通便利。据此选A。‎ ‎【14题详解】‎ 武清电商产业园区的建设是利用了其优越的地缘优势,排除②;电商产业园区建设增大了物流量,加大了交通运输压力,排除④。据此选C。‎ ‎【点睛】‎ 数据中心是指在一个物理空间内实现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和管理,因其高耗能(主要是机房冷却)的特点,被部分学者认为是“重工业”。目前,中国数据中心保有量约为5.6万个,其中以贵州贵阳为代表的西部地区深受垂青,三大电信运营商、百度、腾讯、苹果、华为纷纷入驻。位于杭州千岛湖畔的阿里云数据中心于2015年9月建成,设计年平均PUE(能源效率指标)低于1.3.最低时PUEl.17,是目前国内亚热带最节能的数据中心之一。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5. 众多大数据中心在贵阳集聚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处云贵高原,气候适宜,环境优美 B. 西电东送源头之一,电力丰富廉价 C. 地处西南地区,地价低廉,交通便利 D. 大学、科研院所多,人才优势突出 ‎16. 众多大数据中心集聚对贵阳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有 ‎ ‎①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 ‎②刺激房地产产业发展 ‎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 ‎④有利于高校人才就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7. 千岛湖阿里云数据中心年均PUE低的主要原因是 A. 接近市场,数据传输能源消耗少 B. 采用光伏发电、水力发电,电价低 C. 接近经济发达地区,技术更先进 D. 利用湖水冷却机房,节省电能 ‎【答案】15. B 16. B 17. D ‎【解析】‎ ‎【15题详解】‎ 了解数据中心的特点,高性能高耗能的特点可以分析出影响数据中心选址的主要因素是当地的电力和水力情况,以便用于服务器散热,题干中已给出,高耗能主要用于机房冷却,由此可知,云贵地区成为最节能的数据中心,是因为当地有充足的电力和水能资源,数据中心对于地形和交通没有很高的要求,且并非科研机构,据此推知选址在此是因为当地电能丰富廉价,选B。‎ ‎【16题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数据中心是指在一个物理空间内实现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和管理,需要借助于微机、互联网等,所以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该类产业需要高素质的科技人员为支撑,则众多大数据中心集聚在贵阳市,有利于该地的产业升级和科技的发展,有利于高校人才就业,大量高素质的人口迁入,会刺激房地产产业的发展。数据中心产生的热能相当于城市因人口、交通、工业等排放的废热来说微乎其微,对城市热岛效应基本上无影响,据此选B。‎ ‎【17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数据中心的特点是高性能和高耗能,主要是机房冷却,目前主流散热方式有风力制冷和水冷方式,阿里云选址千岛湖,很明显是要利用当地水能优势为数据中心散热,节省电能,虽然选项B也有道理,但不是主要原因。据此选D。‎ ‎【点睛】数据中心是指在一个物理空间内实现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和管理,需要借助于微机、互联网等,所以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该类产业需要高素质的科技人员为支撑。数据中心选址的主要因素是当地的电力和水力情况,以便用于服务器散热,云贵地区成为最节能的数据中心是因为当地电能丰富廉价。‎ 茭白是一种蔬莱,适宜在淡水中生长,有“水中人参”的美誉。生吃茭白,口感生脆,肉质很嫩,有一股新鲜水果才有的清甜味。下图为我国某镇菱白产业链示意图,该镇以茭白生产为主导产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8. 为延长产业链,该镇还可发展的产业是 A. 休闲食品 B. 金融产业 C. 软件开发 D. 服装制造 ‎19. 该产业链取得的环境效益主要表现为 A. 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减轻水体污染 B. 增加固体废弃物排放,减轻土壤污染 C. 增加该地植被覆盖,减轻了水土流失 D. 增加中药材供应,减少药材资源枯竭 ‎【答案】18. A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地区是在茭白种植基础上的将茭白直接面向市场,同时对于废弃物实现了再利用,为延长产业链,该镇还可发展茭白进行深加工,发展休闲食品产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A对。服装制造、软件开发、金融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科技人才及便利的交通条件,与该产业链的延长无关。据此选A。‎ ‎【19题详解】‎ 图示产业链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减轻了水体污染,A对。读图可知,该地实现了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但是原来排放的废弃物不属于工业废弃物,并未造成土壤污染,B错。该产业链并未增加该地植被覆盖,C错。该产业链也与药材枯竭无关,D错。据此选A。‎ ‎1963年,美国在密西西比河新建分流工程,将密西西比河的30%流量和泥沙经阿查法拉耶古河道南流入海并形成了新三角洲。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0. 美国在密西西比河河口地区修建分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 扩大土地面积 B. 减轻洪水威胁 C. 修复古河道生态 D. 完善水运网络 ‎21. 新三角洲主要的湿地类型是 A. 滩涂 B. 湖泊 C. 稻田 D. 珊瑚礁 ‎【答案】20. B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流域面积广大,支流众多,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下游入海口地区洪涝灾害多发,为了减轻下游河口地区的洪涝灾害,修建分流工程,与扩大土地、修复河道和完善水运无关,据此选B。‎ ‎【21题详解】‎ 三角洲湿地类型为滩涂,故选A。‎ 下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2. 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A. 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B. 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C. 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D. 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23. 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B. 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C. 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D. 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答案】22. C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例,该时期内,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C对。 两湖水体面积均是波动变化,A、B错。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增加最多,变化幅度不是最大,2010—2011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幅度最大,D错。据此分析选C。‎ ‎【23题详解】‎ 两湖泊位于季风区,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对水体面积影响小,A错。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B对。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受湖泊入水量影响,C错。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受降水量影响,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同样也受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D错。据此分析选B。‎ ‎【点睛】读图能力是一项基本功,结合图形的变化,对照判断变化特点相符的选项。注意面积增大数量与面积增大幅度的不同含义。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区域,水体面积变化,主要受降水量影响。‎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24. 图示区域中,县区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河流 B. 湖泊 C. 交通线 D. 山脉 ‎25. 该区域最适宜发展 A. 化学工业 B. 建材工业 C. 电子工业 D. 纺织工业 ‎【答案】24. D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图示区域中,县域界线位于河流源头,河流源头是山岭,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山脉,D对。河流、湖泊、交通线与县区界线位置不一致,不是主要依据,A、B、C错。‎ ‎【25题详解】‎ 读图,该区域位于森林公园,环境幽美,空气清新。有高速公路、飞机场,交通便利。靠近高校园区,技术人才多,适宜发展污染少,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的电子工业,C对。化学工业污染严重,A错。建材工业破坏植被,破坏森林环境,B错。纺织工业是劳动密集型,宜靠近城区,D错。据此分析选C。‎ ‎【点睛】区域界线利用了自然界线,以山岭为界。电子工业对环境质量要求高,该地环境幽美,空气清新。有高速公路、飞机场,交通便利。靠近高校园区,技术人才多,适宜发展电子工业。建材工业破坏植被,破坏森林环境。‎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极不平衡。东部地区能源资源缺乏,但能源的需求大;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能源的消费量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6. 下列节能措施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状况的是 ‎①降低单位产值能耗 ‎ ‎②进口煤炭 ‎ ‎③开发新能源 ‎ ‎④调整产业结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7. 既能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又有利于东西部协调发展的举措是 A. 将东部地区的工业向西部转移 B. 促进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 C. 加大东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D. 实施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答案】26. C 27. D ‎【解析】‎ ‎【26题详解】‎ 煤炭属于有污染的非可再生性能源,不符合东部地区的发展方向;东部地区降水较多,太阳能不丰富,风能较为分散且有季节性,开发新能源难以有效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降低单位产值能耗、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压缩耗能大的产业等都可以有效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据此分析选C。‎ ‎【27题详解】‎ 为了协调东西部地区资源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可以把中西部的能源资源输送到东部,进行能源跨区域调配,从而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据此选D。‎ ‎【点睛】目前中国能源利用紧张原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调整措施: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工业发展;利用乙醇汽油。‎ 下图是广东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8. 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A. 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B. 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C. 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 D. 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早 ‎29. 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A. 以旅游业为主 B. 以重工业为主 C. 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 D. 以金融、服务业为主 ‎30.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珠三角工业区由此受到的冲击较长三角工业区更大,主要原因是珠三角工业区 A. 以外向型为主的工业结构 B. 是我国著名的侨乡 C. 邻近港澳台地区的特殊位置 D. 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 ‎【答案】28. A 29. C 30. A ‎【解析】‎ ‎【28题详解】‎ 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一个区域的城市化水平体现了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的原因就是影响工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结合中国区域地理的知识可知,广东北部属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是制约北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的原因。据此分析选A。‎ ‎【29题详解】‎ 该省经济发达地区就是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最早开放地区,主要是外向型经济,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珠三角工业基地在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中是以轻工业为主,目前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还没升级到以金融、服务业为主或以旅游业为主。据此选C。‎ ‎【30题详解】‎ 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最早开放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是外资推动,工业结构以外向型为主,2008年金融危机必然会冲击在华的外资企业,因为珠三角工业区比长三角工业区开放早,当时政策更优惠,所以吸引的外资更多,外向型为主的企业比重更大,受到的冲击也会更大。据此分析选A。‎ ‎【点睛】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一个区域的城市化水平体现了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该省北部地区属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这是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的原因。珠三角工业基地在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中是以轻工业为主,主要是外向型经济。‎ 深圳在改革开放以前还是一个十分偏僻的渔村,设立特区以后,短短二十多年时间,就发展成一个大城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1. 深圳兴起的主导因素是 A. 地理位置 B. 政治因素 C. 交通因素 D. 科技因素 ‎32.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  ‎ ‎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 ‎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 ‎④良好的区位条件      ‎ ‎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 ‎⑥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③④⑤⑥‎ ‎【答案】31. B 32. B ‎【解析】‎ ‎【31题详解】‎ 深圳地处珠江口,邻近香港和澳门,地理位置优越;但深圳是在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起来的,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不是地理位置。据此选B。‎ ‎【32题详解】‎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主要是改革开放政策,使得外资企业进驻珠三角地区;加之良好的区位,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珠三角改革开放之际,正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的产业结构调整之时,利于接收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促进了珠三角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在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础并不雄厚,产值不高;珠江三角洲缺乏煤、石油等矿产资源。据此分析选B正确。‎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读“某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比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3. 有关该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工业化与城市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②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③属于发达国家 ‎④第三阶段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第三产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4. 第三阶段该国发展的主要工业部门是 A. 能源主导型产业 B. 劳动力主导型产业 C. 技术主导型产业 D. 原料主导型产业 ‎【答案】33. B 34. C ‎【解析】‎ ‎【33题详解】‎ 读图可知,城市化水平在1940-1970年间上升,而工业化水平下降,即工业化与城市化并不呈同步增长趋势;该国城市化水平高于工业化水平,二者较为适应;因该国城市化水平在70年代已达70%以上,所以应属于发达国家;而第三阶段工业水平下降,所以该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第三产业。据此分析选B。‎ ‎【34题详解】‎ 因该国经济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资源的消耗量又大,所以第三阶段不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而该国技术水平高,消费水平高,所以适合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据此结合选项选C。‎ ‎【点睛】城市化不同阶段特点、出现问题及发展趋势和地区差异:‎ 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功能区混杂分布,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 中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化进程较快,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郊区和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部分产业和人口迁往郊区,出现郊区城市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处于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城市中心问题突出,人口不断外迁至更远的郊区和乡村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处于此阶段。‎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5. 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A. 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 城市化过程中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 C. 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 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36. 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A.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 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 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 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答案】35. D 36. A ‎【解析】‎ ‎【35题详解】‎ 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为我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省份;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该省的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化过程中第一产业产值比重逐年下降,并不是产值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变化较为平缓但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长,说明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并不同步;从曲线变化上看,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据此分析选D。‎ ‎【36题详解】‎ 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结合上题可知,该省位于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发达地带,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较高;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为优越。据此分析选A。‎ ‎【点睛】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该省为我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省份;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 ‎37.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 A. 利用西部地区的大量富余的劳动力 B. 向西部地区提供大量建设资金 C. 向西部地区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D. 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据此分析选D。‎ 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8. 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 大气湿度增高 B. 大气降水增多 C. 近地面风速增大 D. 气温变率增大 ‎39. 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 提高土壤质量 B. 节省劳动力 C. 促进生态循环 D. 提高经济收入 ‎40. 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 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 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 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 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答案】38. D 39. D 40. A ‎【解析】‎ ‎【38题详解】‎ 该地基塘转建设用地,湿地面积减少,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量减少,大气湿地降低,大气降水减少,A、B错。水汽含量减少,大气比热容减小,气温变率增大,D对。转为建设用地,地面摩擦力增大,近地面风速减小, C错。‎ ‎【39题详解】‎ 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对花卉、蔬菜需求不断增长,花卉、蔬菜市场不断扩大,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可以直接提高经济收入,D对。该转变不能提高土壤质量、促进生态循环,A、C错。该类转变投入劳动力更多,B错。‎ ‎【40题详解】‎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渐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传统的基塘农业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被保留的很少,大部分湿地变为建设用地。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属于生态农业,在其他地区有推广的价值;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符,也与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相适应,据此分析选A。‎ ‎【点睛】1、农业结构变化:‎ ‎(1)传统农业——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三大桑蚕基地之一(气候适宜、劳动力资源丰富)、最大糖蔗基地(气候适宜)。特色农业是基塘农业(三角洲地形,地势低洼)。‎ ‎(2)现代农业——三大出口农产品基地之一。大量农田变为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和特种禽畜基地,桑基鱼塘变为杂基鱼塘(基面种鱼饲料、蔬菜、花卉等)。珠三角地区由商品粮基地变为粮食调入区,最大糖蔗基地也成为历史。‎ ‎2、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有很密切的关系 ‎(1)花卉、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增大。为适应市场需求,珠三角地区进行了农业结构调整,压缩水稻、桑蚕等传统作物的生产规模,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了适销对路、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2)农业科技的进步是优质农产品生产的保证;‎ ‎(3)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综合题。‎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苎(zhù)麻是中国特有的韧皮纤维作物,在纺织、建筑和医药等领域用途广泛。适宜生长在年降雨量800mm以上,且季节分布均匀的地区,多种植于山区平地和冲积扇地区,旱涝则会致其减产。江西省分宜县(下图)有2600多年的苎麻种植和纺织历史,该地集中了80余家苎麻纺织加工企业,现已突破微生物脱胶技术瓶颈,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产品远销美、日、韩等国家。近年分宜县响应国家政策,正着力打造我国首个麻纺特色小镇。‎ ‎(1)分析分宜县苎麻多种植于山区平地和冲积扇地区的原因。‎ ‎(2)简述分宜县众多苎麻纺织企业集聚的主要原因。 ‎ ‎(3)请从产业链角度,为分宜县苎麻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地形较平坦,土壤深厚、疏松,较肥沃;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地表水丰富,有稳定的灌溉水源   ‎ ‎(2)生产历史悠久,工艺独特,产品质量优良;便于生产联系,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协作条件良好,利于技术和信息交流;扩大生产规模,获得规模效益;政府政策扶持,利于打造品牌    ‎ ‎(3)培育苎麻新型品种,改进种植技术,提升原材料产量和质量;依靠科技,拓展苎廓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饲料、建材、生物医药等相关加工产业;积极发展休闲、体验和文化旅游;创新销售方式,发展电子商务,扩大销量等。‎ ‎【解析】‎ ‎【详解】(1)苎麻多种植于山区平地和冲积扇地区的原因与地形、土壤、排水、灌溉水源有密切关系,结合具体区域特征深入分析。‎ ‎(2)纺织企业集聚的主要原因从产业集聚的好处分析。便于生产联系,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协作条件良好,利于技术和信息交流;扩大生产规模,获得规模效益;生产历史悠久,工艺独特,产品质量优良;政府政策扶持,利于打造品牌。‎ ‎(3)苎麻产业发展建议有培育新品种,改良技术,提升质量;依靠科技,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发展相关加工产业;积极发展休闲、体验和文化旅游;创新销售方式,扩大销量等。‎ ‎【点睛】‎ ‎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是陕西省将加快建设的四大基地之一,这个基地将利用陕北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按照“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产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的思路,把陕北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煤油气生产基地、“西电东送”煤电基地和以甲醇为龙头的煤化工基地。下图示意陕北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陕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除了大量的煤炭外运,你认为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 ‎(2)你是否赞同在陕北地区大规模开发煤炭资源,请说明理由?‎ ‎【答案】(1)修建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工业附加值。‎ ‎(2)赞同:陕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大规模开发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和居民生活质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不赞同:煤炭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大规模开发加速煤炭资源的枯竭;不合理开采,利用率低,造成煤炭资源浪费;大规模开发易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按照“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产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的思路,把陕北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煤油气生产基地、“西电东送”煤电基地和以甲醇为龙头的煤化工基地。因此该地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除了大量的煤炭外运,还可以修建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工业附加值。‎ ‎(2)‎ 本题为开放性题目。选择赞同一般是从资源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入手,该地煤炭资源丰富,大规模开发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和居民生活质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如果不赞同则出于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煤炭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大规模开发加速煤炭资源的枯竭;不合理开采,利用率低,造成煤炭资源浪费;大规模开发易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点睛】陕北地区开发煤炭资源丰富,除了大量的煤炭外运方式外,可以修建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工业附加值。赞成大规模开发煤炭资源则主要考虑经济,如果不赞成则主要考虑环保。‎ ‎4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3 年 10 月,为谋划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布局,国务院出台了《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的规定》。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沪宁杭工业区,南接珠三角洲工业区,西连内陆,腹地宽广,辐射范围大。下图分别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福建省地理环境示意图。 ‎ 材料二 近年来,福建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省份之一。下图分别为福建省工业和城市发展变化统计图。 ‎ ‎(1)根据材料一,分析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的区位条件。‎ ‎(2)根据材料二,简述图中反映出的福建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表现。‎ ‎【答案】(1)北靠长三角、南接珠三角、临近港澳台、地理位置优越;西连内陆,腹地宽广,辐射范围广大,市场广阔;著名侨乡,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水陆交通便利;有国家优惠政策支持;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低价低;森林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2)工业化表现:工业总产值增加,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不断增加。城市化表现:城市化率显著提升。‎ ‎【解析】‎ ‎【详解】(1)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的区位条件有:①与港澳台临近,著名的侨乡,便于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②地理位置优越,北承长江三角洲,南连珠三角,利于两岸三地的经贸合作;③交通便利,拥有福州、厦门等众多良港和铁路等立体交通格局;④有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⑤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价低。‎ ‎(2)透过曲线变化趋势分析可知,图中反映出福建省工业化表现是工业总产值增加,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不断增加。图中反映出福建省城市化表现:城市化率显著提升。‎ ‎【点睛】区域区位位置分析包括 ‎1、自然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①所处的特殊经纬度值或纬度带和热量带;②所处的半球位置;(2)海陆位置:位于大陆内部还是沿岸、岛屿、半岛、海岸线长短等。(3)相对位置:位于某大洲或某大陆的方位,以及某某地形区的某某方位等。‎ ‎2、人文地理位置:(1)相邻位置:与某某国家接壤,或相邻的某些特殊地点。(2)经济位置:所处某经济区,其经济地位。(3)交通位置:所处某某交通要道(枢纽)。(4)政治位置:为某某中心(首都、省会)在地区处于某某地位。‎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