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 MB
- 2021-09-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附4 主要植被
1.能结合图片等相关资料,识别主要的植被类型。
2.了解掌握主要植被的分布、生长特征。(重点)
3.理解主要植被与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关系。(重难点)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一、植被与环境
1.植被含义: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2.
3.与环境的关系
(1)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稳定植被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3)天然植被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二、森林
1.热带雨林
(1)分布: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2)特征:全年旺盛生长;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2.常绿阔叶林
分布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特征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
3.落叶阔叶林(夏绿林)
(1)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
(2)特征: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4.亚寒带针叶林
(1)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2)特征:针叶林以松、杉为主,叶片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5.红树林
(1)分布: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
(2)植物特征
三、草原与荒漠
1.草原
- 7 -
(2)温带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低。
2.荒漠:分布于气候干旱地区,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正误判断:
(1)植被就是指植物。( )
(2)人工植被与天然植被的自然特征完全相同。( )
(3)所有森林中,热带雨林的垂直结构最丰富。( )
(4)针叶林中的针叶叶片特征主要是抗寒冷。( )
(5)热带草原上没有树木。( )
(6)荒漠植物的生命活动周期都很长。( )
【提示】 (1)× 植被是指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 人工植被的种类较天然植被的种类少。
(3)√ 热带雨林树木高大茂密、种类丰富、垂直结构丰富。
(4)× 针叶林中针叶叶片可以抗寒抗旱。
(5)× 热带草原上也会存在一些乔木或灌木。
(6)× 荒漠中也会存在一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植被与环境
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进入到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的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叮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罗、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又绿色的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
【思考交流】
1.这位探险者所游历的是哪种森林?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提示】 探险者游历的应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根现象,垂直结构复杂。
- 7 -
2.探险者所游历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什么气候区?
【提示】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3.我国存在热带雨林这种植被类型吗?
【提示】 存在。在我国南部的海南岛以及云南的西双版纳一带都是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区域,因此这些地区存在热带雨林。
[归纳总结]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环境为植被的发育、生长提供阳光、空气、水分、养料、适宜的温度等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条件。
植物的生长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比如植物根系的生长、腐败的植物会影响土壤的结构和组成,植物可以保持水土,植物可以调节气候,植物种类的改变会造成生物种类的改变等等。
不同的植被又依赖于不同的特定的环境,具有适应当地特定环境的特征,植被离开了所适合的生长环境,可能会造成不结实、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天然植被按类型有规律的分布(如下表)。
植被类型
对应气候
景观特征
我国的分布
森林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高大茂密、物种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西藏东南部、台湾南部
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地中海气候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
落叶阔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我国的北方地区
亚寒带针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植被以松、杉为主,叶片呈针叶状,以抗寒抗旱
我国东北北部、新疆北部
草原
热带草原
热带草原气候
湿季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
无
温带草原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低
我国的内蒙古高原地区
荒漠
热带荒漠
热带沙漠气候
荒漠景观,植被稀疏,以旱生灌木为主,具有忍耐干旱的形态与结构
无
- 7 -
温带荒漠
温带大陆性气候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下图为一张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读图完成(1)~(2)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
A.长白山天池湖畔 B.重庆嘉陵江沿岸
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D.武夷山九曲溪边
(1)A (2)C [第(1)题,图示为热带雨林的景观,常年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第(2)题,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是热带季风气候,有热带季雨林分布,夏季会出现图示现象;长白山天池湖畔是温带季风气候,重庆嘉陵江沿岸和武夷山九曲溪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会出现图示现象。]
[课堂小结]
- 7 -
[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
“朋友圈里学地理”,下图是襄阳市地理教研员牟老师发的一则朋友圈。读图完成1~2题。
1.拍摄地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硬叶林 B.针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
2.图示中地区有很多这样的植物,制约其生长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土壤 B.气温
C.降水 D.光照
1.D 2.B
- 7 -
[第1题,图中点明是寒冬季节长出新叶,我国冬季寒冷的是温带地区。图中植被属于落叶林,长出新叶是阔叶。第2题,植物生长必须达到一定的积温条件,达不到这一积温条件,植物不会生长。图示中地区有很多这样的植物,制约其生长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
“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据此完成3~4题。
3.符合上文描述的地点是( )
A.撒哈拉地区 B.西欧地区
C.南极地区 D.马来群岛
4.当地的自然植被类型是( )
A.荒漠 B.雨林
C.落叶林 D.针叶林
3.D 4.B [第3题,材料中的文字描述的是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和东南亚的马来群岛等地。第4题,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景观。]
2018年2月到3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读图回答5~6题。
5.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 )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
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6.沿途自然植被变化依次为( )
A.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
B.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C.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荒漠—温带草原
5.D 6.B [第5题,东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大兴安岭属于山地气候,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第6题,东北平原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大兴安岭是针阔混交林,内蒙古高原是温带草原,塔里木盆地是温带荒漠。]
- 7 -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7~8题。
7.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8.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
7.C 8.D [第7题,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是常绿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带性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区。第8题,从图中看,喇叭沟门位于山区,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喇叭沟门海拔较高,气温低,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 7 -
相关文档
-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图2021-09-0815页
- 山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2021-09-089页
- 2020版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2021-09-0815页
- 2017-2018学年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2021-09-0811页
- 地理卷·2018届湖北省襄阳市普通高2021-09-0813页
- 2017-2018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2021-09-0811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图2021-09-088页
- 2020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2021-09-084页
- 河南省栾川县实验高中2019-2020学2021-09-0821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图2021-09-08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