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9.50 KB
  • 2021-09-08 发布

【地理】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80.0分)‎ ‎1.下图中,序号与其表示的天体系统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地月系 B. ②—银河系 ‎ C. ③—太阳系 D. ④—银河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目前我们已知的最高级天体系统是总星系,总星系下还可以再细分其他子级天体系统。总星系下是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统,太阳系包含地月系和其他行星天体系统。故A正确,②是太阳系,③是银河系,④是河外星系, B、C、D错误。故选A。‎ ‎2.下列不属于自然天体的是(  )‎ A. 月球 B. 地球 C. 嫦娥一号 D. 星云 ‎【答案】C ‎【解析】‎ ‎【详解】嫦娥一号是我国发射的月球探测卫星,是人造天体。其它均为自然天体。故选:C。‎ 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大行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 上图中代表地球的字母是( )‎ A. a B. b C. c D. d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B.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不一致 C. 小行星带位于金星与火星之间 D. 从运动特征看,地球是一颗特殊行星 ‎【答案】3. B 4. A ‎【解析】‎ 该题考查太阳系结构,主要行星的特征,地球的宇宙环境。‎ ‎【3题详解】‎ 根据太阳系结构图,八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图中代表地球的字母是b,B对。‎ ‎【4题详解】‎ 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A对。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B错。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C错。从运动特征看,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有一定的方向、周期、速度等,D错。所以选A。‎ ‎5.地球的圈层结构明显,其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在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中,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 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 生物圈分布在大气层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而岩石圈位于圈层的最底层。据图可知,图示①圈层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可判断为生物圈;而岩石圈分布在最底层,可判断为③为岩石圈,则②表示水圈,D正确,ABC均错误。故选D。‎ ‎6.在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表示,陆地白天和黑夜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排除A。D图表示,海洋白天和黑夜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排除D。B图表示,陆地白天和黑夜多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低,昼夜温差较小;C图表示,海洋白天和黑夜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且海洋热容量大,升温慢,气温不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且海洋降温慢,气温不低,昼夜温差最小,排除B,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7.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影响海岸发育、演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潮汐 B. 波浪 C. 海啸 D. 洋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海水动力主要有三种形式,即波浪、潮流、洋流,对海岸地貌发育而言起着很大影响的是波浪和潮汐,尤以波浪最为重要。故B正确。‎ ‎8.关于海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啸是一种常见的波浪形式 B. 潮汐是海水在风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C. 寒暖流交汇可以形成大的渔场,如北美的纽芬兰渔场 D. 波浪、潮汐、洋流、海啸、风暴潮等均蕴藏巨大能量,能为人们方便利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海水的运动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联系基本知识进行分析。海啸是由海底地震或狂风引发的剧烈的海水运动,并不常见,A不正确;潮汐是海水在地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B不正确;寒暖流交汇可以形成大的渔场,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而形成的,C正确;海水运动的能量目前很少能被人类利用,D不正确。故选C。‎ ‎9. 下列关于洋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暖流的水温都比寒流的水温高 B. 顺着洋流航行速度较快 C. 洋流加快了海洋污染物净化,但扩大了污染范围 D. 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暖流指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高,所以不一定比寒流的水温高;而顺洋流航行速度较快;洋流使污染物沿洋流的方向,向外扩散,扩大了污染范围,但使海水中污染物密度减小,可以加快海洋污染物的净化速度;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水温较高。故选A。‎ 考点:洋流 ‎10.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题。‎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 此题涉及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和逆温现象,图中横坐标表示气温,纵坐标表示高度,图①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图②中曲线的转折点以下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易产生雾霾天气,转折点向上部分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图③逆温范围更大,图④的逆温范围相对小些,此类逆温多见于锋面活动所产生的逆温现象。由此可见BCD都有逆温现象,只有A项符合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变规律,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 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大气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蓝藻在生长过程中能黏附海水中细小的沉积物,当沉积物增多,蓝藻需要移动到表层寻找光源进行代谢。这样,沉积物一层一层地堆积,就形成了垫状或垛状的岩石结构,称为叠层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蓝藻在地球演化历程中,最大的作用是(  )‎ A. 制造氧气 B. 形成叠层石 ‎ C. 形成煤炭 D. 形成铁矿石 ‎12. 叠层石的形成条件有(  )‎ ‎①蓝藻的数量多         ②有一定数量的细小沉积颗粒 ‎③水底流速较慢         ④岩石增长速度慢于剥蚀速度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11. A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据材料信息“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大气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判断,蓝藻最大的作用是制造氧气,增加大气中氧气含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蓝藻在生长过程中能黏附海水中细小的沉积物,叠层石的形成要有有一定数量的细小沉积颗粒,②正确;蓝藻的数量多,黏附的沉积物增多,①正确;水底流速较慢利于沉积物堆积,③正确;蓝藻需要移动到表层寻找光源进行代谢,这样,沉积物一层一层地堆积,就形成了垫状或垛状的岩石结构,称为叠层石,和岩石增长速度关系不大,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17年10月4日中秋之夜,我国云南省大理、丽江等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读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大气圈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 A. 太阳辐射 B. 太阳活动 C. 地热能 D. 风能 ‎14. 小行星爆炸发生在(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大气层以外 ‎15. 该事件说明,地球的大气圈能够(  )‎ A. 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过强紫外线的伤害 B. 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空气 C. 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防止水分散失 D. 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答案】13. A 14. B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层使地面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能量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少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因此大气圈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故A正确。‎ ‎【14题详解】‎ 从近地面到高空,在垂直方向上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读图可知,对流层顶的高度为12km,平流层顶的高度为50km,而小行星爆炸发生在37km处,因此位于平流层,故B正确。‎ ‎【15题详解】‎ 材料显示,大部分小天体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而燃烧殆尽,很少能陨落到地表,故D正确。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是因为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因此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过强紫外线的伤害;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空气,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防止水分散失三项与小行星的爆炸无关,故A、B、C错误。故选D。‎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至2016年12月,已累计引南水609亿立方未,其中北京市累计收水19亿立方米。下图为水循环过程示意图。‎ ‎16. 南水北调工程属于图中水循环的环节是( )‎ A. d B. b C. c D. a ‎17.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对北京的影响是( )‎ A. 缓解地下水位下降 B. 加剧热岛效应强度 C. 使水循环速度减慢 D. 使气候类型多样化 ‎18. 南水北调后,北京市继续推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的主要目的是( )‎ A. 减少生活污水排放 B. 保证生活供水质量.‎ C. 引导居民节约用水 D.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答案】16. D 17. A 18. C ‎【解析】‎ ‎【16题详解】‎ 南水北调工程属于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图中的环节a 是地表径流、b是下渗、 c是地下径流、 d是植物蒸腾,故选D。‎ ‎【17题详解】‎ 南水北调通水后,水体增多,可以缓解地下水位下降的状况,A正确;城市的水体面积增加,调节作用加强,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B错误;能够改善北京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增加了空气的湿度,加快了水体的循环,C错误;区域水资源短缺得到缓解,但不能改变区域的气候类型,D错。‎ ‎【18题详解】‎ 南水北调工程能够改善北京水资源短缺的状况,但这种状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节水比调水更重要,因此继续推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居民节约用水,故答案选C 项。‎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某城市依据“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9. 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显著的是(  ) ‎ ‎①调节水汽输送②调节地表径流③增加下渗④增加大气降水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0. “海绵城市”可以起到的影响有(  )‎ A. 减少水资源 B. 增加地面沉降 C. 减少城市内涝 D. 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21. 调节我国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的主要办法是(  )‎ A. 节约、合理用水 B. 跨流域调水 C. 修建水库 D. 大力开采地下水 ‎【答案】19. B 20. C 21. B ‎【解析】‎ ‎【19题详解】‎ ‎“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调节地表径流,减轻地表径流过多而带来的洪涝灾害,又可以增加下渗,地表径流的水源下渗可以被储存在地下,不易流失,②③对;“海绵城市”建设对调节水汽输送的影响不显著,①错;陆地上的大气降水来自于植物蒸腾和地表径流水源的蒸发,“海绵城市”建设增加了雨水下渗,对增加大气降水的影响不显著,④错,B对,ACD错。故选B。‎ ‎【20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海绵城市”将绿地、道路的雨水引入到雨水利用系统,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加了地下水,从而减缓地面沉降,减少了内涝发生,增加了城市水资源,减少了内涝发生,而与热岛效应无关。故C对,ABD错。故选C。‎ ‎【21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知,调节我国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的主要办法是跨流域调水,B正确;而修建水库是调节我国水资源时间间分配不均的主要办法,C错误;节约、合理用水和大力开采地下水是缓解水资源紧张的措施,AD错误。故选B。‎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辽东湾(图)是我国水温最低、冰情最重、海冰资源分布最多的海区,但目前仍未大规模开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22. 辽东湾海面冬季易结冰的主要原因有( ) ‎ ‎①纬度较高,获得光热少 ‎②多河流注入,海水盐度低 ‎③海湾较封闭,水体流动性差 ‎④受寒流影响,降温明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3. 海湾封冻会导致( )‎ A. 上空空气湿度增加 B. 区域内降雪量增加 C. 冰面风力显著减弱 D. 冰下海水盐度升高 ‎24. 目前,世界范围内通过海冰大规模制取淡水成本较高的原因可能是( )‎ A. 海水结冰时间短 B. 海冰资源较少 C. 开采海冰难度大 D. 海水污染严重 ‎【答案】22. A 23. D 24. C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海洋水文特征及影响气候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掌握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辽东湾海面为我国纬度最高的海域,冬季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光照少,海域气温低,易结冰,①说法正确;据图可知,有多条河流注入辽东湾,海水盐度降低,有利于结冰,②说法正确;图示海湾较封闭,水体流动性差,有利于海面结冰,③说法正确;图示海湾在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海洋比热容大),不会出现明显的降温,④说法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海湾封冻会导致的结果。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掌握该地区的环境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AB.海湾封冻会导致海水蒸发减弱,上空空气湿度减小,区域内降雪量减少,AB选项错误。C.海湾封冻会增强海面的光滑性,海面摩擦力较弱,冰面风力显著增强,C选项错误。D.海冰是没有盐分的,海湾封冻会析出大量盐分,促使冰下海水盐度升高,D选项正确。故选D。‎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海水淡化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海水淡化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ABC.纬度较高地区,海水结冰时间长,海冰资源丰富,但受交通、技术、储存等条件限制,海冰开采难度大,故世界范围内通过海水大规模制取淡水成本较高,A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海水污染严重只存在于世界局部海域,不是海水淡化成本高的原因,D选项错误。故选C。‎ 海洋表层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影响很大。图示意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层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纬度分布。读图,完成问题。‎ ‎25. 世界表层海水温度最主要的热源来自( )‎ A. 潮汐能 B. 地球内能 ‎ C. 波浪能 D. 太阳辐射 ‎26. 影响世界表层海水盐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①河流入海淡水量 ‎②降水量 ‎③蒸发量 ‎④冰雪融水量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7. 我国沿海地区潮汐和波浪对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是( )‎ A. 可利用潮汐和波浪发电 B. 减小海岸侵蚀程度 C. 适合发展海水养殖业 D. 加快过境船只航行 ‎【答案】25. D 26. B 27. A ‎【解析】‎ ‎【25题详解】‎ 世界大洋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大洋表层海水温度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这是因为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的缘故。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温度就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温度就低。故世界表层海水温度最主要的热源来自太阳辐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6题详解】‎ 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降水量、蒸发量是主要影响因素,河流入海淡水量、冰雪融水量影响较小,②③正确,①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7题详解】‎ 海水蕴藏着丰富的能量,但目前由于技术的原因,利用的不多,只有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利用的也很少,现在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读“某海区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28. 该海区位于( )‎ A. 北半球 B. 南半球 C. 东半球 D. 西半球 ‎2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处有暖流经过 B. ②处有寒流经过 C. ①②两处均有暖流经过 D. 该海域海洋生物资源较丰 ‎30. ①洋流流经的沿岸地区( )‎ A. 分布大面积的沙漠 B. 气候变得更加温暖湿润​‎ C. 海岸线变平直 D. 经济发达, 人口密集 ‎【答案】28. A 29. D 30. B ‎【解析】‎ ‎【28题详解】‎ 赤道纬度低,海水获得太阳辐射量最大,表层海水水温最高,由赤道往南往北海水温度降低,该海区越往北水温越低,为北半球,无法判断东西北球。故选A。‎ ‎【29题详解】‎ ‎①处等温线向高温处凸出,由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为寒流,AC错误。②处等温线向低温处凸出,由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为暖流,B错误。该海域处在暖寒流交汇处,海水扰动,有利浮游生物生长,海洋生物资源较丰富,D正确。故选D。‎ ‎【30题详解】‎ 据上分析可知,①洋流流经的沿岸地区位于北纬50-60度附近的大陆东岸,受季风影响大,没有分布大面积的沙漠,A错误。受海洋影响大,气候变得更加温暖湿润,B正确。北美该区域受冰川作用大,海岸线曲折,C错误。纬度较高,人口较少,D错误。故选B。‎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31.读大气水平运动各种力的示意图。‎ ‎(1)图中①表示的是 ,②表示的是 ,③表示的是 。‎ ‎(2)此图表示的是 (北或南)半球的 (近地面或高空)的风。‎ ‎(3) 是使大气运动的直接动力; 是使风向产生偏转的力;使风减弱的力是 。(填序号)‎ ‎(4)对比说明高空的风与近地面的风有何不同?‎ ‎【答案】(1)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2)北 近地面 ‎(3)① ③ ②‎ ‎(4)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的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向始终与等压线存在夹角。‎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大气水平运动各种力的示意图为材料,考查大气水平运动。‎ ‎【详解】(1)本题考查大气水平运动的原理。图中①从高压指向低压,方向与等压线垂直,是水平气压梯度力;②与风向相反是摩擦力;③与风向垂直是地转偏向力。‎ ‎(2)本题考查南北半球风向的差异,高空中的风与近地面的风风向的差异。图中③是地转偏向力,右偏,所以是北半球;高空中的风基本不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图中有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有夹角,应当是近地面的风。‎ ‎(3)影响风的三个力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使大气运动的直接动力;地转偏向力不影响风速,只影响风向,即是使风向产生偏转的力;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方向与风向相反,使风速减弱。‎ ‎(4)高空的风与近地面的风因为受力不同,最终风向偏转角度存在差异。高空摩擦力基本不考虑,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的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受到摩擦力的影响,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向始终与等压线存在夹角。‎ ‎32.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中共反映出 种水循环,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 。‎ ‎(2)水循环的外在动力主要来自 能和重力能。‎ ‎(3)“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深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 。‎ ‎(4)请分析如果植被破坏严重,会对哪些水循环的环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1)三 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 ‎(2)太阳辐射 ‎ ‎(3)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4)当植被遭到破坏,植物蒸腾会减少,地表径流增多,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考查水循环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掌握水循环的类型是解题的关键。由图可知,图中共反应了由①⑥形成的海上内循环、③⑦形成的陆上内循环、①②③④⑤形成的海陆间循环。‎ ‎(2)本题考查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解题的关键。水循环的外在动力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太阳辐射产生蒸发,同时太阳辐射造成各地的气温差,形成风,促进了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环节,其能量主要是来自重力能。‎ ‎(3)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地球圈层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汇入大海的波涛为水圈,化为高山的彩虹为大气圈,融化后深入地下为岩石圈,被植物的根系吸收为生物圈,题中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4)本题考查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旨在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水循环各个环节的关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影响。植物蒸腾来自植被,当植被遭到破坏,植物蒸腾会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多,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