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8.50 KB
- 2021-09-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50小题,其中1-30题每题1分,31-50题每题2分,共计70分)
1.地球本身具备“金锁链条件”的原因是
①日地距离适中
②体积质量适中
③自转公转周期适中
④稳定的太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稳定的太阳是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可以排除,所以A项正确。日地距离适中和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获得的热量适中,温度适宜,水可以呈液态存在;体积质量适中,引力适中,在地球上形成大气层。
2.不包含地球在内的天体系统是 ( )
A. 河外星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总星系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天体系统
【详解】河外星系不包含地球,A正确。地球位于太阳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银河系位于总星系,因此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都包含地球,B、C、D错。故选A。
3.下列现象:①引起潮汐现象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④诱发降水量变化,是由于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影响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太阳活动不会引起潮汐现象,潮汐现象是天体引力导致,①不符合题意。太阳活动发射出的强烈射电和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大气的电离层,从而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②符合题意。太阳活动发射出的强烈射电和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磁层,从而产生“磁暴”现象,③符合题意。根据统计资料表明,太阳活动有可能影响地球气候,诱发降水量变化,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B符合题意。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气候——活动高峰年往往激烈天气现象增加,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等;影响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和航天;在极地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中国天眼“FAST项目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项目位于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群中,理论上可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 对“FAST"电磁信号理论接收能力描述正确是 ( )
A. 在地月系范照内 B. 在太阳系范围内
C. 在银河系范脚内 D. 达已知宇宙的边缘
5. 形成“FAST”项目附近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 风力沉积 B. 流水溶蚀 C. 冰川搬运 D. 海浪侵蚀
【答案】4. D 5. B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天眼“FAST” 可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所学知识可知,目前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因此可以判断“FAST”电磁信号理论接收能力将要达已知宇宙的边缘,故答案选D项。
【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FAST”项目位于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群中,该区域气候湿润,主要为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故答案选B。
6.行星冲日指的是地外行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的状态。下列天体中能发生行星冲日的是
A. 水星 B. 金星 C. 地球 D. 木星
【答案】D
【解析】
【分析】
行星冲日指的是地外行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的状态。地外行星有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详解】行星冲日指的是地外行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的状态。下列天体中能发生行星冲日的是木星,D对。水星、金星是地内行星,A、B错。地球不属于地外行星,C错。
7.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A 散射作用 B. 反射作用 C. 直射作用 D. 吸收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晴朗时,大气以分子散射为主,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外被散射的强度更大,因此天空即呈现蔚蓝色。由此可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
【点睛】由于分子散射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所以太阳光谱中紫光的散射比红光强得多,这就造成大气的散射光谱(散射光能量按波长的分布)对于入射的太阳光谱而言,向短波方向移动。因太阳光谱在短波段中以蓝光能量最大,所以在晴空大气浑浊度小时,在大气分子的强烈散射作用下,天空即呈现蔚蓝色。但当大气浑浊时,由于大气气溶胶的米散射作用,散射光强与波长没有显著的关系,从而使天空呈现灰白色。
8. 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
A.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B. 地壳和上地幔
C. 软流层及其以上的部分 D. 地壳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岩石圈包含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选B。
9.引起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地转偏向力 C. 重力 D. 摩擦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力主要有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重力对大气水平运动影响较小,因此排除C。地转偏向力只改变方向,与水平运动产生没有关系,排除B。摩擦力是阻碍大气水平运动的力,不会是引起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排除D。水平气压梯度力使得空气从气压高的地区流向气压低的地区,从而产生大气的水平运动,因此A符合题意。
10.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 空气的上升或下沉 B. 地转偏向力
C. 气压差异 D. 近地面冷热不均
【答案】D
【解析】
【详解】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只是大气运动中垂直运动的两种形式,并不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排除A。地转偏向力是一种假想的力,只改变大气水平运动的方向,本身不能引起大气运动,排除B。气压差异可能导致大气水平运动,但并不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排除C。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空气出现垂直运动,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从而引起大气水平运动,因此近地面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选项D符合题意。
11.下列地貌类型中,易出现在板块生长边界附近的是
A. 海沟 B. 海岭 C. 岛弧 D. 海岸山脉
【答案】B
【解析】
【详解】板块的运动形成板块的两种边界类型,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板块张裂处为生长边界,常形成海岭、裂谷或海洋,B正确;板块碰撞挤压处为消亡边界,常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ACD均错误。故选B。
每年冬天,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②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遮阳网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
完成下面小题。
12. 方法①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
A. 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B. 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C. 使臭氧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D. 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
13. 方法②中的遮阳网能够
A. 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 B. 防病虫害 C. 防积雪覆盖 D.
防太阳暴晒
【答案】12. B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熏烟本身产生的热量有限,不可能在降温的背景下导致使大气温度增加,排除A。烟雾中的水汽、颗粒物和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从而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导致降温速度和幅度减小,减轻霜冻,选项B符合题意。烟雾不会使臭氧浓度增加,排除C。烟雾只能使地面温度下降不至于过快,但不会增加地面温度,地面辐射也不会增强,排除D。
【13题详解】
方法②中的遮阳网能够避免茶树叶面上直接凝结成霜,从而减小霜冻对叶面的直接伤害,选项A符合题意。遮阳网对防病虫害、防积雪覆盖不起作用,排除B、C。题意表明,此时为冬季,无需防太阳暴晒,排除D。
【点睛】预防霜冻的主要方法:灌水法——灌水可增加近地面层空气湿度,保护地面热量,提高空气温度(可使空气升温2℃左右)。由于水的热容量大,降温慢,田间温度不会很快下降。遮盖法——就是利用稻草、麦秆、草木灰、杂草、尼龙等覆盖植物,既可防止外面冷空气的袭击,又能减少地面热量向外散失,一般能提高气温1-2℃。熏烟法——是用能够产生大量烟雾的柴草、牛粪、锯木、废机油、赤磷或其它尘烟物质,在霜冻来临前半小时或1小时点燃。这些烟雾能够阻挡地面热量的散失,而烟雾本身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一般能使近地面层空气温度提高1-2℃。施肥法——在寒潮来临前早施有机肥,特别是用半腐熟的有机肥做基肥,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其吸热保暖的性能。也可利用半腐熟的有机肥在继续腐熟的过程中散发出热量,提高土温。
积雨云也叫雷暴云,是由于空气以对流运动形式造成绝热冷却,使水汽饱和凝结而成。完成下列各题。
14. 积雨云所在大气层的直接热源是
A. 太阳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大气辐射 D. 大气逆辐射
15. 下列气候区中,最易形成积雨云的是
A. 热带雨林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热带草原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14. B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大气的垂直分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地面是对流层主要的直接热源。故选B。
【15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积雨云也叫雷暴云,是由于空气以对流运动形式造成绝热冷却,使水汽饱和凝结而成。赤道附近空气对流运动旺盛,最易形成积雨云。赤道附近常年赤道低气压控制,对流运动旺盛,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故选A。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 甲层大气
A. 赤道地区厚度最大
B. 臭氧密度较大
C. 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D.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
17. 乙层大气对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有
①天气复杂多样 ②人类天然屏障
③适合飞机飞行 ④影响无线电波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6. A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甲层大气为对流层,其厚度因纬度而不同,赤道地区厚度最大,两极地区最薄。甲层臭氧较少,乙层为平流层,臭氧密度较大;甲层空气下热上冷,大气以垂直运动为主;其热量主要来自近地面,故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据此分析选A。
【17题详解】
乙层大气为平流层,该层大气稀薄,水汽、尘埃杂质等都较少,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该层有臭氧,臭氧可以吸收大量紫外线,是人类天然屏障;该层对无线电波影响不大,据此分析②③正确,选C。
【点睛】大气垂直分层是:
18.北大西洋暖流的动力主要来自下列哪个风带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北大西洋暖流主要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大致自西向东流,动力应来自北半球的西风带。图A和图D表示的风带中风从东边吹来,与北大西洋暖流流向相反,因此该洋流的动力不会主要来自图A或图D中的风带,排除A、D。图C中风向向左偏,应为南半球西风带,排除C。图B中的风向与北半球西风带风向一致,应为北大西洋暖流的动力,选项B符合题意。
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甲乙丙丁四条线中,能形成锋面的是
A. 甲、丙 B. 乙、丁 C. 丙、丁 D. 甲、丁
20. 图中高压中心名称为
A. 亚洲高压 B. 亚速尔高压
C. 副热带高气压 D. 极地高气压
【答案】19. C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图中显示,甲处和乙处等压线向气压低处弯曲,或由高气压向外延伸出来,应为高压脊,以辐散气流为主,不可能形成锋面;图中显示,丙处和丁处等压线向气压高处弯曲,或由低气压向外延伸出来,应为低压槽,以辐合气流为主,容易形成锋面,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20题详解】
图中高压中心出现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内陆地区,中心气压很高,题意表明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春季),由此推断,图中高压中心为亚洲高压,选项A符合题意。亚速尔高压、副热带高气压的高压中心大多出现在海洋上,排除B、C。极地高气压的中心出现在极地地区,不会出现中纬度地区,排除D。
美国夏威夷岛上的基拉韦厄火山自 2018 年 5 月 3 日开始持续喷发了数月,产生了大量火山灰。完成下列各题。
21. 基拉韦厄火山所喷发出来的大量的岩浆主要来自于
A. 地壳 B. 地核 C. 地幔 D. 岩石圈
22. 基拉韦厄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绝大部分飘向
A. 西南方 B. 东南方 C. 东北方 D. 西北方
【答案】21. C 22. A
【解析】
【分析】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是由塑性物质组成,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火山灰的飘向主要受盛行风的影响。
【21题详解】
基拉韦厄火山喷出的岩浆物质来源于地球内部的上地幔的软流层,C对。地壳、下地幔 是固态物质为主,A、B错。地核物质不能直接到地壳或地表,D错。
【22题详解】
5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结合纬度,图示地区位于东北信风带,吹东北风。基拉韦厄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绝大部分飘向西南方,A正确。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地球圈层和气压带风带的知识,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大。
下图是气压带、风带分布略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图示风带的名称与风向为( )
A. 东南信风带 东南风 B. 东北信风带 东北风
C. 盛行西风带 西南风 D. 盛行西风带 西北风
24. 图示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草原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23. D 24. C
【解析】
【23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风带地处30°S以南,可判断应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实际风向为西北风。故选D。
【24题详解】
据图可知,图示风带为30°S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据上题结论可知风带为盛行西风带,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C正确;热带草原气候主要是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A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形成,B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是终年西风带影响,D错误。故选C。
读我国4月某地不同天气状况下温室内、外气温的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25. 温室内、外的气温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阴天时完全相同 B. 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
C. 晴天时相差不大 D. 温差与天气状况无关
26. 温室内气温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A. 晴天 B. 多云 C. 阴天 D. 无法确定
【答案】25. B 26. C
【解析】
【25题详解】
由图示可以看出阴天时室内、外气温并不相同,温室外温度较高,A错;不论晴天、阴天还是多云,温室内、外温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B正确;晴天时,温室内的温度要远远大于温室外的,相差很大,C错;阴天时温差小,晴天时温差大,D错。选B正确。
【26题详解】
图示可以看出,阴天时温室内气温变化幅度最小,晴天最大。选C正确。
27.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北半球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 B.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C. 海陆分布状况不同 D. 人类活动状况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北半球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最主要的原因是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海陆分布状况不同。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点睛】本题需要重视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的原因。受全球海陆分布的影响,南半球下垫面比较单一,陆地较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故气压带一般呈条状,而北半球陆地较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大,往往陆地会把条状气压带分割,形成块状。
28.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点位于30°N附近 B. 乙点位于30°N附近
C. ①是冷性气流 D. ②是盛行西风
【答案】A
【解析】
【详解】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60
°附近形成极锋,是由低纬的暖湿气流和高纬的冷干气流相遇形成的,暖气流位于锋面的上方,可以判断甲点位于30°N附近,A对;乙点位于90°N附近,B错;①是暖性气流,C错;②为极地东风,D错。故本题选择A。
下图中甲地位于低气压中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9. 图中四点受暖气团控制的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3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盛行下沉气流 B. 此图是北半球的锋面气旋
C. ②地吹偏南风,③地吹偏北风 D. ③地出现连续性降水
【答案】29. A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根据图中冷锋、暖锋的符号,结合所学锋面知识,冷锋是冷气团在推动前进,锋后②是冷空气,锋前①是暖空气。暖锋是暖空气推动冷空气前进,锋后③是暖空气,锋前④是冷空气。所以,图中四点受暖气团控制的是 ①③,A对。B、C、D错。
【30题详解】
图示天气系统应是锋面气旋,左侧是冷锋,右侧是暖锋。图中甲地是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A错。结合图中锋面移动方向,呈顺时针,判断此图是南半球的锋面气旋,B错。 结合南半球气旋的气流方向分析,②地吹偏南风,③地吹偏北风,C对。③地在暖锋锋后,以晴天为主,D错。
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室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回答下列各题。
31. 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 ① B. ③ C. ④ D. ⑤
32. 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有关
A. ① B. ② C. ④ D. ⑤
33. 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小有关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31. A 32. C 33. B
【解析】
【31题详解】
结合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判断: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是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⑤是射向宇宙的大气辐射。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主要原因是地势高空气稀薄,从而导致大气削弱作用较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故选A。
【32题详解】
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相比年平均气温较高,主要地势较低,导致大气密度、水汽含量多,则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导致年平均气温较青藏高原高。故选C。
【33题详解】
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但由于其纬度高,太阳高度小,通过的大气路程长故太阳辐射较小。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是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⑤是射向宇宙的大气辐射。故选B。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4. 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 台风过境 B. 反气旋过境 C. 冷锋过境 D. 暖锋过境
35. 有关该地区这几日的叙述,正确的是
A. 7日比8日降水量更大 B. 7、8日大气保温作用最强
C. 气温日较差不断缩小 D. 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
【答案】34. D 35. B
【解析】
【分析】
暖锋过境时,气温上升,天气多转云雨天气;与冷锋相对,暖锋比冷锋移动速度慢,可能会连续性降水。
【34题详解】
5-10日温度上升,经历一次降水过程,为暖锋过境,冷锋过境气温会降低,气旋过境不会形成明显降温,反气旋为下沉气流,不能形成降水,所以B正确。
【35题详解】
7日、8日降水量的大小在材料中无法准确判断,A错误;7日、8日为暖锋过境时,云量最大,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B正确;9日、10日气温日较差都比8日要大,C错误;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湿度下降,D错误。
【点睛】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主要的天气系统及特点.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读“我国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6. 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 丁乙丙甲 B. 乙丙甲丁 C. 丙乙甲丁 D. 乙丙丁甲
37. M处形成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A. 石灰岩 B. 大理岩 C. 页岩 D. 安山岩
【答案】36. A 37. B
【解析】
【36题详解】
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故丁比甲早,可把BC排除,在乙处可以看出岩层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和断裂,因此是先形成了沉积岩再形成的断层,故丁比乙早D排除。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故丙比丁和乙都要晚。沉积岩甲位置在最上面,因此形成的时间最晚,故答案选A。
【37题详解】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本题只有大理岩是变质岩,石灰岩和页岩都是沉积岩,安山岩为岩浆岩。故选B。
【点睛】岩层新老关系判读: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读我国新疆某一灌溉良好的绿洲与周围半沙漠地区1.5米高处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38. 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 绿洲地区的气温日较差更大
B. 半沙漠地区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比绿洲早
C. 温度数据取自于当地的冬季
D. 图中太阳辐射最强与温度最高的时间一致
39. ①时段内,a处的风向主要为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答案】38. B 39. C
【解析】
【38题详解】
绿洲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较高,气温日较差小,A错。与绿洲相比,半沙漠地区升温快,降温也快,气温极值出现的时间比绿洲早,B对。新疆位于温带,图中气温最小值大于0℃,温度数据不可能是当地的冬季,C错。太阳辐射最高值在正午12点,图中太阳辐射最强与温度最高的时间不一致,D错。故选B。
【39题详解】
读图,①时段内是白天,半沙漠区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绿洲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a处的风向由绿洲吹向半沙漠,北半球向右偏,结合指向标,主要为西南风,C对。A、B、D错。故选C。
读“大洋环流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40. 若该环流模式出现在北印度洋上,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 浙江油菜花开 B. 北京香山叶红
C. 浙江梅雨天气 D. 东北白雪皑皑
41. 若该环流模式出现在北太平洋上,则③洋流对沿岸地区产生的影响是
A. 增温增湿 B. 降温减湿
C. 增温减湿 D. 降温增湿
42. 若该模式位于北半球,则世界大型渔场最可能出现在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40. C 41. B 42. A
【解析】
【分析】
靠近赤道的是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从温度高流向温度低的是暖流;靠近两极是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从温度低流向温度高的是寒流。
【40题详解】
北印度洋是季风洋流,若该环流模式出现在北印度洋上,洋流呈顺时针方向,说明北半球是夏季。浙江油菜花开是在春季,A错。北京香山叶红是在秋季,B错。浙江梅雨天气是夏季,C对。东北白雪皑皑是冬季,D错。
【41题详解】
若该环流模式出现在北太平洋上,则是北太平洋的中低纬度环流。③洋流是加利福尼亚寒流,对沿岸地区产生的影响是降温减湿,B对。增温增湿是暖流的影响,A错。C、D错。
【42题详解】
若该模式位于北半球,洋流呈顺时针方向,为中低纬度环流。则世界大型渔场最可能出现在甲处,这里是寒暖流交汇处,A对。乙 、丙、丁不是寒暖流交汇处,没有形成世界性大渔场,B、C、D错。
【点睛】本题难度中等,属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南北半球温度分布的基本规律和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关系即可判断。
“天河工程”是指基于大气空间的跨区域调水模式。该项目利用三江源区天然水汽输送格局,采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把部分天然落入长江流域的降水截留在或诱导到黄河流 域,实现空中调水,此项目引起广泛争议。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3. 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
A. 地球内部的热能
B. 地球的重力能
C. 天体之间的引力能
D. 太阳辐射能
44. 目前人类跨流域调水主要影响的环节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5. “天河工程”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的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43. D 44. D 45. B
【解析】
【43题详解】
水循环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选D。
【44题详解】
目前人类跨流域调水主要影响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对应图中的④,选D。
【45题详解】
“天河工程”是利用三江源区天然水汽输送格局,采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把部分天然落入长江流域的降水截留在或诱导到黄河流域,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大气降水环节,对应图中的②③,选B。
【点睛】水循环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其主要形式有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内陆循环。其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目前人类主要可以干预地表径流。
46. 图为某地某时刻的气压和气温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此图表示的是夜晚 ②此图表示的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判断。读等温线图可看出,山顶(坡)气温比同一高度谷地低,因此空气下沉,近地面气压比谷地高,风从山峰往山谷吹,为山风。夜晚山峰比山谷同高度自由空气放热快,温度较低,因此此图表示的是夜晚。
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完成下列各题。
47. 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48. 形成②图中干仞峭壁的地质构造最有可能是
A. 背斜 B. 向斜 C. 地垒 D. 地堑
【答案】47. D 48. C
【解析】
【47题详解】
据景观图可知,①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②为断层③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④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因此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③④。故选D。
【48题详解】
断层有两大基本形态——地垒和地堑。地垒在地貌上常形成陡峻的山峰,地堑在地貌上常形成盆地或谷地。故选C。
下图中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 PN,且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