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 MB
- 2021-09-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日照市日照青山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第I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題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年11月7日(立冬),北京某校常年坚持晨跑的刘老师又出现在操场上,此时刘老师的影子刚好与跑道的弯道线垂直(如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此刻刘老师跑步的朝向是( )
A. 东北 B. 西南 C. 西北 D. 东南
2. 能同时刻同地拍到同样影长及朝向的节气,华北地区为( )
A.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天寒地冻,昼渐变长
B. 秋分(9月23日前后)一伏虎犹在,早稻成熟
C. 立春(2月4日前后)一气温冋升,夜渐变短
D. 雨水(2月19日前后)一冬麦返青,雨贵如油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2018年11月7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日出东南方向,日影朝向西北,“此时刘老师的影子刚好与跑道的弯道线垂直”说明此刻刘老师跑步的朝向是西南方向。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题详解】
能同时刻同地拍到同样影长及朝向的日子,必然是太阳直射同一纬度的日子,11月7日比12月22日早一个半月,推测比12月22日晚一个半月的日期,太阳会再次直射该纬度,符合题意的节气是立春(2月4日前后),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太阳直射同一纬度时,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日落方位等相同。
下图为某年4月6日18时(北京时间)某区域地面天气图,此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
土解冻,地表干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与甲地相比,乙地
A. 降水较少 B. 气压较高
C. 对流较弱 D. 风力较大
4. 虚线范围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黄沙漫漫,大气能见度低 B. 暴风骤雨,洪涝灾害严重
C. 烈日炎炎,茶树大量枯萎 D. 秋高气爽,树叶逐渐凋落
5. 此时,地球上与丙地处于同一天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是
A. 等于1/4 B. 小于1/4
C. 大于3/4 D. 小于3/4
【答案】3. D 4. A 5. C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图示气压值判断,甲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乙地位于锋面气旋冷锋锋后,受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故A错误。乙位于低压中心附近,气压更低,B错误。乙地气流上升,对流较甲地强,C错误。乙地等压线比甲地密集,乙地风力比甲大,D正确。
【4题详解】
从图得知,虚线范围主要受冷锋过境影响,等压线密集,大风天气多,此时地表干燥,易起沙出现沙尘暴,故最可能是黄沙满天飞,A正确。主要受冷锋过境影响,此时前方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大量降水,不可能出现洪灾,B错误。根据纬度判断,图示区域位于华北地区,茶树主要分布在南方红壤区,排除C。从材料得知,图为4月份天气图,秋高气爽与题不符,D错误。
【5题详解】
根据丙的经度计算,丙位于东八区,丙地此时为北京时间4月6日18时。通过区时计算得知,西五区为4月6日0时,即与丙同一天的区域面积比例为20/24,大于3/4,C正确。
【点睛】日期范围计算类法:
解法一: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求出0时所在经线并科学绘图。
例如,当北京时间为12时时,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为60°W向东至180°(如上图所示),跨240个经度,占全球的2/3。
解法二: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点。例如:
(1)当180°地方时为6时,则新的一天占全球的1/4,旧的一天占全球的3/4。
(2)当180°经线地方时为0时时(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重合时),全球为同一天。
(3)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时(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相对时),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
某人驾车匀速从图1中的a地到e地,单位距离油耗仅受地形影响而变化,道路中相邻两个小黑点之间的油耗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行程中,a→b、b→c、c→d、d→e四路段中,一直上坡的是( )
A. a→b B. b→c
C. c→d D. d→e
7. 推测b→d段绕行c地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 森林 B. 地形
C. 耕地 D. 村落
【答案】6. B 7. B
【解析】
【6题详解】
道路中相邻两个小黑点之间的油耗相同,小黑点之间距离越小表示单位距离的油耗越大,若一直上坡应该是耗油量增加,小黑点之间距离逐渐缩小,结合图中可以判断b→c符合。故选B。
【7题详解】
b→d中间有森林分布,可以判断多山地,故道路绕行至c地,以避开坡度较陡的地形,减小坡度。所以推测b→d段绕行c地的影响因素最有可能是地形。故选B。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暑假到我国南方某小流域源头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到该流域相关信息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 图中 AB、CD 两河段长度相同,则两河段流速
A. AB段流速较快 B. CD段流速较快
C. 两河段流速相等 D. 无法比较
9. 图中P处与湖泊沿岸的高差最接近
A. 170m B. 180m
C. 190m D. 200m
10. 当Q居民点遭受泥石流威胁时,最佳逃生路线是
A. 1 B. 2 C. 3 D. 4
【答案】8. B 9. A 10. D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AC两点均位于河谷地带,海拔均为300m。但AB段位于湖泊、瀑布的上游,瀑布的落差为26米,CD段位于湖泊、瀑布的下游,则BD两地海拔至少相差26米,B地海拔高于D海拔26米,则可以推出AB河段的落差小于CD河段的落差至少是26米,所以CD段的流速大于AB河段,据此分析选B。
【9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图中P处的海拔为300-400米,湖泊位于瀑布的上游,瀑布的落差为26米,则湖泊的海拔为226-300米之间,则P点与湖泊沿岸的高差为0-174米,结合选项,最接近170m,据此分析选A。
【10题详解】
泥石流发育于河谷中,并且愈往下游,泥石流的破坏性越大,危险越大,因此在山区遭遇泥石流时,应往与泥石流近乎垂直方向的山坡地跑,据此结合图示最佳逃生路线为4,选D。
【点睛】等值线图的判断一般需要用到的二大规律:一是高高低低规律——等值线向高纬度凸,则其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方高;等值线向低纬度凸,则其值比同纬度的其他地方要低。二是等值距全图一致规律——即任意两条相邻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差等于0或等于一个等值差。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1.判断等高距的大小——即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
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大小按“大于小数,小于大数”,也就是说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个开区间。
2.判断地形部位
山脊——等高线弯曲部位由高向低处凸,多形成分水线。
山谷——等高线弯曲部位由低向高处凸,多形成集水线,在此处易发育成河流。 陡崖——几条等高线相交重合的地方,其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
(N—1)× d < H < (N + 1) × d,其中N是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是等高距。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比较密集,河谷呈V字型。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
高原——海拔高度大,但相对高度较小,等高线边缘密集,中部稀疏。
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一种符号可以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下图PQ表示一种地理事物,M、O、N位于同一直线上,回答下列各题。
11. 若PQ表示某地区近地面低压槽上的锋线,且N地吹西南风,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O、N三地气压值相等 B. M地气压值高于N地
C. M地的风力小于N地 D. M地的气温低于N地
12. 若PQ表示山区某一河流,河谷的等高线向Q方向弯曲,M地的地表水向东注入河槽,N地地表水向北流注入河槽,两地地表水同时到达该河流的出口断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仅考虑地形因素,M地向东到河道缓于N地向北到河道
B. 据材料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温带,且N地处于阳坡
C. 仅考虑植被因素,M地周边差于N地周边
D. 该河流大致由东北流向西南
【答案】11. D 12. 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和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
【11题详解】
读图,若PQ表示某地区近地面低压槽上的锋线,且N地吹西南风,说明P地是低压中心,且风向向右偏,图示位于北半球锋面气旋的左侧,是冷锋。则M地位于冷气团一侧,M地的气温低于N地。故D项正确。A项,M、O、N三地气压值不一定相等。故A项错误。B项、C项,图中没有等压线,不能判断M地气压值高于N地、M地的风力小于N地。故B项、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12题详解】
仅考虑地形因素,M地向东距河流较近,流速慢,所以M地向东到河道缓于N地向北到河道。故A项正确。D项,根据题目信息,若PQ表示山区某一河流,河谷的等高线向Q方向弯曲,
则Q地的地势高,该河流大致由Q流向P,即由西南流向东北。故D项错误。B项,据材料不能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温带,且N地处于阳坡。故B项错误。C项,两地地表水同时到达该河流的出口断面,M地距离河口较近,说明M地坡度较小,仅考虑植被因素,M地周边优于N地周边。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睛】根据材料中的低压槽与锋线,结合风向,判断低压中心位置,锋面气旋所在半球。没有等压线分布状况,不能比较气压高低,风力大小。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河流在相同时间,流过的距离长,说明流速快,流经区的坡度大。
下图为“亚欧大陆40°N—50°N四地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关于四地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全年温和湿润,光热充足,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B. ②地夏季光热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耕作业发展
C. ③地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充足,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D. ④地气温年较差和降水季节变化小,农业气象灾害少
14. 上述四地中,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3. B 14. A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13题详解】
读图分析,四地均在亚欧大陆的西风带内,①地7月气温距平低,1月气温距平高,说明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距平都是正值,说明降水丰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故A项错误;②地夏季光热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耕作业发展,故B项正确;③
地夏季高温少雨,光照充足,冬季温和湿润,雨热不同期, 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C项错误;④地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不适合农业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是落叶阔叶林;②是温带季风气候,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③是地中海气候,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④是温带大陆性(沙漠)气候,植被是荒漠植被,故①②自然带类型相同,故选A。
南亚地区的气候状况整体由冬夏季大气环流形势决定。下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风进退时间。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图示区域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方位于( )
A. 西南部 B. 东北部 C. 东南部 D. 西北部
16. 3月到5月为南亚地区的热季.该季节南亚地区气温高的原因有( )
①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较大
②西南季风到达,带来的热量较多
③受东北季风控制,晴天多云量少
④北方山地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 斯利那加每年3月份降水量最大。该月影响斯利那加的近地面大气环流状况为( )
A. 盛行西风 B. 东北季风
C. 西南季风 D. 东北信风
【答案】15. C 16. C 17. A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西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7月1日左右.退却时间在9月1日到9月15日之间;西南部夏季风到 达时间为6月10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日到10月15日之间;东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6月1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5日前后;东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5月20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5日前后.比较可得受 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区为东南部。故选C。
【16题详解】
3月到5月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半球,北半球白昼变长,太阳高度角变大,吸收热量增多.气温较高,① 正确;3~5月西南季风还未到达(西南季风影响南亚的时间为6〜9月).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晴天多.降水较 少,②错、③对;南亚北部为喜马拉雅山.阻挡了北部南下的冷气团,气温高,④对。故选C。
【17题详解】
读下图,斯利那加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东北风的背风坡,B、D错误;夏季风到达的时间为7月份前后,3 月份夏季风尚未到达.C错误;该地海拔较高,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A正确。故选A。
18.5月23日,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北京时间(120°E)是
A. 24日2时52分 B. 24日2时08分
C. 23日3时08分 D. 22日2时52分
【答案】A
【解析】
【详解】该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时,该市103°W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北京时间(120°E)位于该市东侧经度相差223°,即可计算得到相差14时52分,该市为5月23日12时,加上14时52分,北京时间为5月23日26时52分,即为24日2时52分。故选A。
2018年某日出现了日食现象。在四幅日照图中,深色阴影为夜半球,浅色阴影为当时可观测到日食的地区范围。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9. 发生日食的这天,在图所示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0. 在图所示四地中,观测者正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9. A 20. D
【解析】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太阳位置的日变化。
【19题详解】
从昼夜半球分析,晨昏线经过极点,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赤道,而甲地纬度最低,距赤道的纬度差最小,所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A正确;其他三地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丙、乙、丁,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BCD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乙两地刚日出,属于上午时间,两地太阳位于其东南方,因此观测者应朝向东南方向才能看到日食,AB错误;丙地接近中午12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其观测日食应朝向正南,C错误;而丁地即将日落,,此时太阳位于该地西南方,因此观测者应朝向西南方观测日食,D正确。故选D。
21.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发射时刻的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是2013年12月( )
A. 1日17时30分 B. 1日21时30分
C. 2日1时30分 D. 2日9时30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时间,世界时为零区时的时间,两者差八个时区,故发射时国际标准时间2013年12月1日17时30分。
考点:该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
22.下图“某地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假如该河流
A. 在北半球,则a处易受侵蚀
B. 在南半球,则b处易受侵蚀
C. 在北半球,河流中有沙金,淘金处应在b处
D. 在南半球,河流中有沙金,淘金处应在b处
【答案】D
【解析】
【详解】A、假如该河流在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则a处易受流水堆积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B、假若该河流在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转,则b处易受流水堆积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C、假若该河流在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则a处易受流水堆积作用,河流中有砂金,淘金处应在a处,故不符合题意;
D、假若该河流在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转,则b处易受流水堆积作用,河流中有砂金,淘金处应在b处,故正确。
故选D。
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23. 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太阳位于观测者的( )
A. 东北方向 B. 东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西南方向
24. 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
A. 30天左右 B. 50天左右
C. 70天左右 D. 90天左右
【答案】23. D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中山站极夜结束之后“第一次日出”时,中山站地方时为12:00(即太阳刚刚升起便落下),结合中山站和天津市所在的经度计算可知,此时天津为下午3:00左右,所以此时太阳位于观测者的西南方向。
【24题详解】
7月17日中山站的极夜结束,说明在6月22日之后大致出现了25天的极夜;该地开始出现极夜时大约是6月22日之前25天时,所以中山站极夜可持续50天左右。故选B。
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图5 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5. 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6. 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5. C 26. D
【解析】
【25题详解】
图中400N,从考虑阳光方面,夏季南方有树可以遮阴降温,冬季由于比较冷,且盛行北风,所以北方有常绿针叶树有利于阻挡北风,南方为落叶阔叶树,可以增加阳光。故选C。
【26题详解】
正午太阳高度角决定热水器安装角度,热水器最好与太阳光线垂直,冬至时下午太阳高度角为900-(400+23026/)=26034/,热水器安装角度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大约为63026/,与④最接近,选D。
考点:我国的气候,正午太阳高度角。
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27. 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A. 云量 B. 海拔
C. 下垫面 D. 正午太阳高度
28. 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A. 53﹪ B. 62﹪
C. 70﹪ D. 78﹪
【答案】27. A 28. 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区域日照百分率计算,读图分析能力。
【27题详解】
同一地区影响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7月份,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图们
江是雨季,天空云量较多,日照时数少,A对。海拔、下垫面、正午太阳高度有影响,但不是7月份出现低谷的原因,B、C、D错。
【28题详解】
图示日照时数图中,3月份日照时数是230小时。3月份在春分附近,各地昼夜长短相等,每天理论上日照时数是12小时,整个3月理论上最大日照时数是360小时,所以日照百分率约是62﹪,B对。A、C、D错。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此时①地的风向是( )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
30. 与①地相比,②地( )
A 此季节气温较高 B. 气温年较差较小
C. 此季节降水较多 D. 降水季节变化大
【答案】29. A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该区域位于亚洲和北美洲之间,等压线图上具体一点风向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北半球向右偏转,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以及地球自转的方向,此时①地的风向是东南风。所以选A。
【30题详解】
①地位于北美洲西部,受盛行西风带影响,②地位于亚洲东北部,受冬季西北季风影响,与①地相比,②地此季节气温较低,②地气候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较大,此季节降水较少,气候大陆性强,降水季节变化大。所以选D。
【点睛】该题考查大气运动,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读某日我国四城市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1. 若四城市为广州、武汉、北京、海口,则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城市为( )
A. 海口、武汉、北京、广州 B. 武汉、北京、广州、海口
C. 海口、北京、武汉、广州 D. 广州、武汉、北京、海口
32. 据图判断,此时我国最有可能处于二十四节气中的( )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答案】31. A 32. B
【解析】
【31题详解】
四个城市中,广州、海口可能被太阳直射,若太阳直射海口,则另三个城市正午时太阳均位于正南方。由图可知,①城市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北方,只能是海口;④城市被太阳直射,是广州。武汉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北京。故选A。
【32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太阳直射广州——北回归线,即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故选B。
2019年8月7日第9号台风“利奇马”抵达浙江东南部,并正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往西北方向移动,到8月14日一路北上到达冀辽,对我国多省市地区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下表为1949-2018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台风个数(单位:个)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 与“利奇马”向西北方向移动登陆联系最密切的是
A. 低纬东北信风推动 B. 赤道低气压带吸引
C. 副热带高气压带推动 D. 副极地低气压带吸引
34.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秋季超强台风个数多于夏季,其主要原因是
A. 低纬海区海水温度较高 B. 地表摩擦力减小
C. 副热带高压增强 D. 副热带高压减弱
【答案】33. C 34. A
【解析】
【33题详解】
低纬东北信风推动、赤道低气压带吸引应该使台风往南移动,而不是西北方向,AB不对;台风位置在副热带高气压带西侧,受到高压脊往外呈顺时针方向气流的推动,使台风向着亚洲低压的方向运动,C对;夏秋季节,陆地形成低压,海洋上保留为高原中心,因此副极地低气压带势力弱,对台风的影响很小,D不对。故选C。
【34题详解】
台风是气流急剧上升的热带气旋,其形成需要较高的温度,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从北向南移动造成南部海水温度偏高,因此台风势力更强大,A对;台风形成于海洋面上,夏季与秋季下垫面差别不大,摩擦力相差不大,B不对;副热带高压影响台风移动路径,而不是台风强弱,CD不对。故选A。
【点睛】台风形成的条件:①需要较高的海水温度:一般台风只生成在水温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②要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随地理纬度的降低而减小,在赤道地区为零,这就是纬度低于5°海洋上没有台风生成的原因。③大量的水汽供应。急剧上升的水汽凝结放热,加热下面的水汽,形成源源不断的热量来源。
下图为我国长江中下游某区域等高线及等潜水位线示意图,图示区域有一条大型河流流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5.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表述,正确的是
A. ①地潜水流动速度最快
B. ②地潜水由西北流向东南
C. ③地看不见观景台
D. ④地潜水埋藏深度可能为4米
36. 图示季节
A. 河流水补给潜水
B. 河流挟带泥沙量较大
C. 农作物生长缓慢
D. 日落时观景台影和河流基本垂直
【答案】35. C 36. C
【解析】
【35题详解】
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陡,潜水流动速度越快。①②③④四地中,②地等潜水位线最密集,所以②地潜水流动速度最快,故A错。潜水的流向总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所以②地潜水由东北流向西南,故B错。根据“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可以判断出,观景台到③地之间有一个山脊存在,所以③地看不见观景台,故C正确。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得知④地海拔高度为563-564米,④地潜水海拔高度为561-562米,根据“潜水埋藏深度=地面海拔高度-潜水海拔高度”,得知潜水埋藏深度为1-3米,D错误。故选C。
【36题详解】
根据“凸高为低”判断出河流所在地,潜水的流向总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画出潜水流向,可以看出潜水流向河流,所以潜水补给河流,故A错。潜水补给和流水,说明河流处于枯水期,水量小,携带能力低,所以河流携带泥沙量较少,故B错。长江枯水期在冬季,气温低,农作物生长缓慢,故C正确。此时为冬季,日落西南,观景台的影子在东北,与河流基本是平行的,而不是垂直。故D错误。故选C。
【点睛】等潜水位线判读技巧
1.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陡,潜水流动速度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缓,潜水流动速度越慢。
2.潜水埋藏深度=地面海拔高度-潜水海拔高度
3.潜水的流向总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读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某学校附近一处山谷的等高线、夏季某日不同时刻25℃等温线图,图中a、b等温线表示当地时间10时、16时气温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 有关25℃等温线分布的时刻及主要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 a等温线表示10时,西坡是阴坡
B. a等温线表示16时,东坡是阳坡
C. b等温线表示10时,西坡是阴坡
D. b等温线表示16时,东坡是阳坡
38. 山风是沿山坡吹向谷底的风,谷风正好相反。当日,在相同的天气和地面状况下,图中甲、乙两地比较,正确的说法是
A. 上午,甲地谷风比乙地弱 B. 甲、乙两地最高温时刻相同
C. 下午,乙地谷风比甲地弱 D. 甲地气温日较差可能比乙地小
【答案】37. B 38. D
【解析】
【37题详解】
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10点,太阳位于东部天空,山谷的西坡被阳光照射,气温高;16点太阳位于西方天空,山谷的东坡被阳光照射,气温高;因而,a等温线表示16点,b表示10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8题详解】
当日,在相同的天气和地面状况下,图中甲乙两地比较,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4时,由于坡向不同,甲乙两地当日最高温应不相同,A错误;
上午,甲地的谷风比乙强,B错误;
下午,乙地山风比甲弱,C错误;
甲地的最高气温应较低,气温日较差可能比乙地小,D正确。
故选D。
下表为长春市某民居正南朝向窗户正午时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表。读表中材
料,回答下列39、40题。
39. 以下四幅光照图与表中时间相吻合的是
A. B.
C. D.
40. 若某日该民居室内正午光照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的公转速度最慢 B. 澳大利亚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C. 长春日出方向为东南 D. 天山雪线位置达一年中最高
【答案】39. C 40. C
【解析】
【39题详解】
该地正午时阳光位于正南方向,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先变小后变大,说明其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应为夏至日前后。A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冬至日光照图;B图为北半球的冬半年;C图地球的自转方向逆时针可判断为北极点俯视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现象为夏至日光照图;D图晨昏线与某条经线重合为二分日光照图。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0题详解】
当该民居室内正午光照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北半球各地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冬至日时接近于近日点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快,A错误;澳大利亚人民是3-5月当地的秋季播种小麦,B错误;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各地均东南日出西南日落,C正确;冬至日北天山雪线位置达一年中最低,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屋内光照面积与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有关,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照射到屋内的面积越大。
二、综合题
41.读下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N点的经度是 ;A地日出地方时为 。
(2)此时与北京日期相同的范围是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
(3)若一架飞机由A地飞到B地,则其最短飞行航线为 (写出航线上的字母),其航行的方向为 。
(4)图示时间北半球的节气为 ,此后一周时间内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 。
(5)试描述从5月1日到9月1日,A点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
【答案】(1)15°E;9时
(2)165°W向东至180°(或180°向西至165°W);23°26'S至90°S
(3)A—M—B;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4)冬至;逐渐加快
(5)昼长夜短。先是昼渐长、夜渐短,至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此后昼渐短、夜渐长。
【解析】
【分析】本题以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读日照图的能力,提取图中信息的能力、计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根据经度变化的特点可知,该光照图为北半球局部光照图,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现象,根据30︒W与60︒E之间的夹角,可判断出N地经度为15︒E,图中MN平分昼半球,N处的地方时为12时,图中A点与N点地方时差3小时,则推算出A点的地方时为
9时。
(2)图中M点地方时应该是12:22日12点,太阳直射的经度是15︒E,此时0时经线的度数是165︒W,日期分界线为180°经线与0时所在的经线,此时165°W为0时,因而自165°W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与北京日期相同。该光照图为北半球局部光照图,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23°26'S至90°S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
(3)A、B位于晨昏线上,晨昏线是经过该两点与球心的大圆,大圆上的劣弧路程最短,因而飞行沿A—M—B弧线,方向为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4)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为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后,一周后接近1月初(近日点),期间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5)A点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从5月1日到9月1日太阳直射点一直在北半球,因而昼长夜短;自5月1日到夏至日昼渐长、夜渐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自夏至日到9月1日昼渐短、夜渐长。
42.南部苏丹于当地时间2011年7月9日0时宣布正式从苏丹分离,并成立南苏丹共和国,成为世界上最新的国家。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苏丹首都位于北京(116°E,40°N)的 方向。
(2)若一架飞机沿最短飞行路线从②地飞往①地,其飞行方向是 。
(3)若甲图中②地和③地的图上距离为2.22厘米,则甲图的比例尺约为 (数字式)。
(4)结合图中信息,描述南苏丹的地理位置特征。
【答案】(1)西南 (2)先东北 ,后东南 (3)乙 1:300 000 000
(4)位于非洲东部(或东北部),地处热带
【解析】
(1)读图乙,根据南苏丹首都的经纬度,约32°E、8°N,比较北京的经纬度(116°E,40°N),判断位于北京的西南方向。
(2)①②两地在同一纬线圈上且位于北半球,若一架飞机沿最短飞行路线从②地飞往①地,应过北极点附近,且向东飞行,因此飞行方向是先东北 ,后东南。
(3)比例尺大的地图反映的内容详细,表示的范围小,甲、乙两幅图相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图乙;由图可以看出②地和③地两地纬度相差60,也就是两地的实际距离为60 x 111km,若图甲中②地和③地的图上距离为2.22厘米,则图甲的比例尺约为2.22/60 x 111=1∶300 000 000。
(4)南苏丹首都经度约32°E,纬度约5°N,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地处热带(低纬)地区;位于内陆(不临海);位于非洲东北部;陆上邻国较多。
【点睛】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应用以及读图分析能力。做题需明确:(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球面两点间最短距离是过两点且过地心的大圆的劣弧段。(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简略。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是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主要单位的统一。(4)区域的地理位置应从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分析。
43.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暑期在图示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特点。
(2)说出a—b段河流的流向,并估算其长度。
(3)下列四幅地形剖面图中,能正确反映图中PQ一线地势起伏状况的是 (选择填空)。
A.
B.
C.
D.
(4)说出同学们在M处附近考察时容易遇到的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答案】(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从中部向四周降低(或地势从中部分别向南、向北降低)。
(2)a-b河段流向为自东向西;a-b河段长度约为35、2千米(33、6千米至36、8千米之间均为正确)。
(3)A
(4)滑坡和泥石流M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雨集中,所以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等高线图的判断。
【详解】(1)从图中看该地海拔在100米到500米左右,等高线较为密集和弯曲,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图中100米等高线向东北弯曲,河流a—b段自东向西流;结合图中的比例尺可算出a—b段长度为33千米。
(3)图中P处海拔高度为200~250米,可排除B、C;最高处海拔超过550米,可排除D,A正确。
(4)图中M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且等高线向海拔高的方向弯曲,为山谷,该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
【点睛】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准确的关键点: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看极植点是否准确、是地势起伏是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