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4 MB
- 2021-09-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
考纲解析
确目标
·
明考向
考纲展示
真题回放
考情分析
1.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
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2016
·
全国
Ⅱ
卷
,1
~
2
2016
·
江苏卷
,23
~
24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存在的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是高考的重点。多以农业发展的典型案例为背景
,
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考查方式以选择题为主或文字材料为背景
2.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
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6
·
全国
Ⅲ
卷
,4
~
6
2014
·
江苏卷
,28(3)(4)
多以区域图或区域文字材料为背景
,
注重从图文材料中获取信息
,
考查推进过程、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
考查形式灵活
第
1
课时 区域农业发展
——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主干梳理
考点突破
图表判读
主干梳理
梳图文
·
理脉络
一、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
位置和范围
: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
东部。
2.
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内蒙古自治区
【
状元笔记
】
东北地区农产品品质好的原因
(1)
夏季雨热同期
;
(2)
生长期长
;
(3)
昼夜温差大
,
光照充足
;
(4)
冬季气温较低
,
病虫害少。
二、农业布局特点
1.
农业区划依据
:
农业生产的
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
区域划分
自然条件
农业区
分布区
农作物和特产
耕作农
业区
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A
.
平原
,B
三江平原
,C
辽河平原
玉米、小麦、大豆、水稻等
林业和
特产区
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
:
D
,E
小兴安岭
,F
长白山
鹿茸、
、苹果梨、柞蚕茧等
畜牧
业区
主要分布在降水偏少的草原区
: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三河牛、三河马、东北红牛
松嫩
大兴安岭
人参
三、商品粮基地建设
1.
地位
:
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
,
.
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
生产的突出特点
(1)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
地区
生产。
四、农业发展方向
1.
发展问题及影响
(1)
问题
:
人口激增
,
高强度的农林开发。
(2)
后果
:
农业
退化。
三江平原
专业化
生态环境
2.
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
农业区域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平原区
推进农业向规模化、
和生态化方向发展
①
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
促进粮食转化
,
延长产业链条
③建设
基地
西部草
原区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①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
,
发展草业经济
②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
,
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山区
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
,
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专业化
绿色食品
【
状元笔记
】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五大途径
(1)
调整农业结构
,
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业比重。
(2)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
延长产业链
,
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
(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
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
发展生态农业。
考点突破
破疑难
·
提素养
高考怎么考
(2014
·
全国
Ⅱ
卷
,37)
阅读图文资料
,
回答下列问题
: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
,
于
1957
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
1.24
万平方千米
,
人口
20
多万。这里空气清新
,
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
,
土壤肥沃。近年来
,
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
,
有
“
中国绿色米都
”
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
,
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
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
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
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
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真题答案
:
(1)
开垦历史短
,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
;
地广人稀
,
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
,
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
(
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
,
环境污染轻微。
(2)
纬度高
(48°N
附近
),
冬季寒冷而漫长
,
害虫
(
虫卵
)
不易越冬
;
夏季气温日较差大
,
日低温较低
,
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
土壤肥沃
(
肥力高
);
精准施肥
,
控制施肥量。
(4)
环境质量优良
(
污染少
);
化肥、农药施用量少
,
生产绿色稻米
;
生产技术先进
,
具有示范作用
;
生产规模大
;
单位面积产量高
,
总产量大
;
商品率高等。
【
真题答案剖析
】
设问
答案语言
答案来源
教材信息
材料信息
(1)
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开垦历史短
,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
必修
3P
62
社会、经济条件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
,
于
1957
年开始垦荒
地广人稀
,
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
,
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
(
废气、废水、废渣等
)
较少
,
环境污染轻微
面积
1.24
万平方千米
,
人口
20
多万
,
这里空气清新
,
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
(2)
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纬度高
(48°N
附近
),
冬季寒冷而漫长
,
害虫
(
虫卵
)
不易越冬
必修
3P
60
自然条件
图中纬度
,
最高
48°N
夏季气温日较差大
,
日低温较低
,
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图中纬度
,
最高
48°N
(3)
化肥使用较少的原因
土壤肥沃
(
肥力高
)
必修
3P
61
土壤肥沃
精准施肥
,
控制施肥量
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4)
称为
“
中国绿色米都
”
的理由
环境质量优良
(
污染少
)
必修
3P
62
这里空气清新
,
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
化肥、农药施用量少
,
生产绿色稻米
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生产技术先进
,
具有示范作用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
(4)
称为
“
中国绿色米都
”
的理由
生产规模大
必修
3P
64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面积
1.24
万平方千米
,
人口
20
多万
单位面积产量高
,
总产量大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
商品率高等
目前面积
1.24
万平方千米
,
人口
20
多万
【
命题素材拓展
】
以
“
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
和
“
中国名牌产品
”
著称的黑龙江五常大米
,
凭借独特品质赢得了全国消费者的青睐。
试分析五常大米品质优良的原因
?
答案
:
夏季白昼时间长
,
日照充足
;
昼夜温差大
,
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
土壤肥沃
(
黑土有机质含量高
);
冬季漫长而寒冷
,
病虫害少
,
农药使用量小。
我们怎么学
考点
1
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
要点导学◇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地理条件
特征
影响
气候条件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
水热条件基本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的需求
;
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形条件
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
;
山地丰富的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
;
东北平原面积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
;
西部高原地势平坦
,
降水较多
,
是优质草原牧场
土壤条件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
土层深厚
,
有机质含量高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
,
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
,
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
二、社会经济条件
【
易错警示
】
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诸多条件中
,
最大的不足是纬度较高
,
热量不足
,
一年只能满足一熟作物的生长。
◇
题组例练◇
(2015
·
北京卷
,40(2)
节选
)
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
,
西至埃及亚历山大。
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
,
分为东西两段
,
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
,
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
;
南北朝时期
,
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据
,
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
;
唐朝统一后
,
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
;11
世纪西夏崛起
,
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
,
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
,
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从元朝起
,
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
在图中的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
,
说明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
,
并阐述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
解析
:
明确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
,
结合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进行分析即可。从图中可以看出
,
甲地位于埃及
,
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作物
,
农作物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河口三角洲以及地中海沿岸。乙地位于我国新疆
,
主要农作物也是棉花、水稻、小麦等
,
主要分布在绿洲上
,
分析农业生产的自然地理条件要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结合当地的具体实际进行分析。
答案
:
甲地
:
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
;
农业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
,
土壤肥沃
,
灌溉水源充足
;
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
,
日照充足
,
热量丰富
,
温差大。
乙地
:
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
;
农业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
,
土壤肥沃
,
灌溉水源充足
;
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
日照充足
,
热量丰富
,
温差大。
◇
要点导学◇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对策
考点
2
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途径
问题
对策
黑土
开发
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
,
表土流失较为严重
,
土壤肥力下降
①
实行
“
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
”
的耕作制度
②加强黑土的培肥
,
增施有机肥
③植树造林
,
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
林业
发展
森林资源不断减少
,
覆盖率日益下降
①
以营林为主
,
合理采伐
②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
保护生态环境
湿地
保护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
,
湿地面积逐年减少
,
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
①
建立湿地保护区
,
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
③采取工程措施
,
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二、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方法
途径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稳步发展商品粮食生产
;
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
;
调整农业经济结构
,
发展第二、三产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
;
抓好养畜基地建设
;
健全农业社会服务化体系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
,
提高抵御旱涝能力
;
加快中低产田和水土流失耕地的治理
;
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
加快农业技术应用推广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
加速文化教育普及
,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加强耕地建设和保护
;
搞好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
;
合理解决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
温馨提示
】
区域农业类试题的解题思路
(1)
结合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
,
分析区域农业开发的条件
,
评价区位条件的优劣。
(2)
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
,
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
,
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类型
;
同一区域内的自然环境也可能会存在差异
,
适合发展多种农业
;
要根据区域的优势
,
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3)
分析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并找出解决的措施。
◇
题组例练◇
1.
(2015
·
浙江卷
,7
~
8)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
,
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读图
,
回答
(1)
~
(2)
题
:
(1)
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
,
可推断出
(
)
A.
甲地海拔较高
B.
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
丁地地势低平
D.
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2)
目前
,
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
①
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1)B
(2)B
本题组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第
(1)
题
,
甲地在
21
世纪初期土地利用方式为湿地
,
因此甲地海拔较低
;
丙地纬度低于乙地
,
热量条件好。丙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
排水条件好于乙地
,
因此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
丁地在
20
世纪五十年代和
21
世纪初期都为林地
,
林地主要位于山区
,
海拔较高
,
开发条件较差。故选
B
。第
(2)
题
,
该地为东北平原
,
农业要大规模经营需要增加资金投入
,
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材料中说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
,
故可增加的耕地几乎很少。东北地区的气候决定了耕作制度。故选
B
。
2.
(2016
·
广东珠海质检
)
下表表示我国某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
根据论证可知变化较为合理。
据此回答
(1)
~
(2)
题
:
耕地
林地
草地
荒地
水面及建筑等用地
1982
年
55%
19.8%
4.9%
15.4%
4.9%
2012
年
40%
44.1%
6.2%
1.3%
8.4%
(1)
该地的地形
(
)
A.
以平原为主
B.
以低山丘陵为主
C.
以高原为主
D.
以盆地为主
(2)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
,
下列有关今后该地农业发展趋势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
①
利用水面发展渔业 ②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
延长产业链 ③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④培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 ⑤为满足人口增长需要
,
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解析
:(1)B
(2)C
第
(1)
题
,
从表中可知
,
该地的耕地比重在减小
,
林地、草地比重在增加
,
且变化较为合理
,
因此该地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第
(2)
题
,
由上题可知
,
在低山丘陵区盲目扩大耕地面积
,
可能会导致水土流失。
图表判读
析图表
·
强应用
区域农业分布图的判读
【
判读方法
】
1.
进行区域定位
,
根据经纬度及相关地理事物确定区域位置。如上图中南部地区为祁连山地
,
北部为河西走廊。
2.
分析区域特征
,
如上图中南部山地海拔较高
,
地势南高北低
,
黑水河大致由东南流向西北。由年等降水量线数值判断该区域气候干旱。
3.
分析农业生产条件
,
例如从自然条件来看
,
该区域光照强
,
气温日较差大
,
夏季热量充足
;
有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提供水源
;
河西走廊地势平坦
,
土壤肥沃等有利条件。由于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近
,
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4.
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
如河西走廊农业生产中的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水资源不足等问题。
5.
探究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
,
如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
,
调整农业结构
,
推进农业产业化
,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
【
迁移应用
】
1.
根据图文信息
,
评价典型区域的农业发展条件。
2.
结合所学知识
,
分析典型区域
,
如珠江三角洲、南疆、海南岛、云贵高原等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点击进入 课时集训
相关文档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9-0841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9-0842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9-08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二2021-09-0818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9-08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9-085页
- 【人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9-0841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四2021-09-08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2021-09-0812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9-08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