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70 MB
  • 2021-09-09 发布

2019届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课件: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共141张PPT)

  • 14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14 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点 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 考点 二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内容索引 考点三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四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分析 课时作业 地理图形信息获取六 山地垂直带谱图 自然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大气 岩石 动物(生物) 植物(生物) 土壤 水 地形 水文 气候 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亚马孙河流域 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地貌 植被 植被破坏严重,地表千沟万壑 黄土高原 干旱 大陆性 气候 植被 水文 地貌 土壤 深居内陆 戈壁、沙漠为主 贫瘠 河流欠发育 稀疏 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我国西北地区 ①形态特征 ②矿物质 ③分布 类型 ④物质 尘埃 ⑤有机 物质 ⑥物质 基础 ⑦水文 特征 ⑧水分 土壤 水文 地貌 气候 生物 降水 水汽 热量 降水 调节作用 生物作用 分布地域 水系特征 流水作用 ⑧ ⑦ ⑥ ⑤ ④ ③ ② ① 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概念: 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过程: 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出有机物 概念: 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特征: 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平衡功能,但自然地理环境拥有此功能 基础自测 令 居住在阿尔卑斯山的猎手吃惊的是:一直以来穿过峡谷和河川的雪桥,现在消失了;阿尔卑斯山的长草带越来越高,动物们逐草而生,攀爬得也越来越高;曾经的冰雪地区,如今出现了冰碛和石头;古代地图说明 “ 那里有很多冰川,没有人能到达 ” ,而呈现在猎手眼中的却是一个大湖。气候改变就在身边!据此,完成 1 ~ 2 题。 1. 导致阿尔卑斯山猎手眼中的景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是 A. 地形 B. 气候 C. 水文 D. 植被 答案 2. 资料中突出反映了 地理环境 A. 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差异性 B. 各要素间相互制约,体现复杂性 C. 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整体性 D. 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体现稳定性 答案 答案 如 图是 “ 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 ” 。 读 图,回答 3 ~ 4 题。 3. 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原因 是 ① 大气环流  ② 海陆 位置 ③ 地壳运动  ④ 地形变化 A.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4. 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①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②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③ 地理环境要素的联系性  ④ 地理环境要素的独立性 A.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答案 命题探究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6· 全国文综 Ⅱ , 6 ~ 8 2016· 全国文综 Ⅰ , 37 2014· 新课标全国文综 Ⅱ , 8 ~ 9 2013· 天津文综, 6 ~ 7 该考点常结合区域自然环境变化,以区域地图为背景,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考查自然环境整体性及其表现和影响。 解析  该题用排除法解答,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山地海拔不同降水量也有所不同;植被覆盖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只有积雪厚度与海拔基本无关。一般来说,坡度越大,积雪厚度越小。 结合全球变暖等地理事件考查地理环境要素与地理环境整体之间的关系 解析 答案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 1 ~ 3 题。 1. 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 是 A. 大气温度 B . 降水量 C . 积雪厚度 D . 植被覆盖度 解析  长白山纬度较高,冻害一般发生在冬季。西北坡冻害高发是因为处在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最大,气温较低。 结合全球变暖等地理事件考查地理环境要素与地理环境整体之间的关系 解析 答案 2. 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 年降水量最少 B . 冬季气温最低 C. 年日照最少 D . 冬季风力最大 解析  由于全球变暖,长白山雪期推后且缩短,导致积雪对植被的保护作用下降,冻害加剧。 结合全球变暖等地理事件考查地理环境要素与地理环境整体之间的关系 解析 答案 3. 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 蒸腾加剧 B . 低温更低 C. 降雪期推后 D . 太阳辐射减弱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文字材料、要素 关 系 示意图 某现象的成因; 各 要素 之间有何关系 抓住要素之间的 关 联 性分析作答 结合区域地理环境变化考查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解析 答案 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某 科考队于 8 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 右 图 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 (1) 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结合区域地理环境变化考查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案  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结合区域地理环境变化考查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解析  由图知,堪察加半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南北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夏季风,使半岛东侧多雨,西侧少雨。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 解析  纬度高、气温低,植物生产量少 ,大 型 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都较少;山地多 , 地形 复杂,适宜野生动物生存的空间小;纬度高,且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寒冷漫长,不利于野生动物越冬。 结合区域地理环境变化考查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解析 答案 (2) 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答案  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结合区域地理环境变化考查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解析 答案 (3) 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答案  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解析  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特征和鲑鱼溯 河流而 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可知,甲地位于河流 附近 ,熊出没的几率大;根据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可知,位于半岛南部的甲地有森林,且地形较为复杂,便于隐蔽,避免熊的威胁;地处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山地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便于拍摄。 结合区域地理环境变化考查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文字材料或 区 域 图 某现象的成因;各 要 素 之间有何关系 抓住要素之间的 关联性 分析 作答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 热量 海陆 水分 气候 类型 植被 土壤 自然带 具有一定宽度 呈带状分布 决定 影响 形成 特点 高温 少雨 热带沙 漠气候 热带 荒漠 热带荒漠带 自然带的形成 因为植被能较明显地体现自然环境的特征,所以自然带往往以 植被类型 命名 自然带的命名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 海洋性气候 温带 大陆性 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温带 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温带 荒漠带 北极圈 北回 归线 赤道 组成要素的差异导致整体的差异 地域的差异形成自然带 地带性分异 非地带性分异(非地带性因素影响)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到 内陆的地域 分异规律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分异 规律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热量随纬度升高渐少 形成原因: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分异基础: 热量 表 现: 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温带 森林 温带 草原 温带 荒漠 温带 森林 温带 草原 温带 荒漠 十年磨一件 范国雄(新浪微博: @ 爱弄 PPT 的老范) 高中地理课件 / 第三代 电话: 15986495527 QQ : 1476360113 温带 森林 温带 草原 温带 荒漠 温带 森林 温带 草原 温带 荒漠 从沿海向内陆降水渐少 形成原因: 海陆分布 分异基础: 水分 分 布: 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景观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基础自测 下图是 “ 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图 ” 。读图完成 1 ~ 2 题。 答案 1. 图示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 异 B .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 垂直地域分 异 D . 非地带性分异 2. 该区域植被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因素 是 答案 A. 光照 B . 热量 C . 水分 D . 土壤 3. 图中序号 ① 代表的自然景观是 A. 常绿硬叶林 B . 落叶阔叶林 C. 温带草原 D . 针叶林 答案 下图为 “ 由赤道到北极地区自然 地 —— 理景观 示意图 ” 。读图,完成 3 ~ 4 题。 A. 植被高度变化 B . 干湿度变化 C. 纬度地带分异 D . 垂直地带分异 答案 4. 该图所示内容的主题应是自然带 的 命题探究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5· 安徽文综, 23 2015· 天津文综, 5 2015· 广东文综, 3 2014· 大纲全国文综, 4 该考点往往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或相关材料,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自然带的判断及其分布规律。 解析  根据经纬度信息判断, K 岛位于马来群岛,岛上植被属于热带雨林。 结合区域位置考查自然带类型的判断 解析 答案 右 图中 K 岛于 1983 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 年,该岛上已有 64 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第 1 题。 1.K 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 热带雨林 B. 热带草原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区域图、区域气候 特征 统计图 判断某地的自然带类型 依据气候判断 2. 结合上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 A. 水系的分布 特征 B . 地形的东西差异 C. 热带荒漠的 分布 D . 矿产的分布特点 解析 答案 读下图,回答第 2 题。 结合气候或植被分布图考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解析  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据图可知,澳大利亚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和分布基本符合这一规律,其对应的自然带 —— 热带荒漠带,也基本符合这一规律 —— 地带性分布规律。 结合气候或植被分布图考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3 . 有 文献表述: “ 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 ” 。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A. 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 — 草原 — 荒漠景观 B. 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 — 草甸 — 寒漠景观 C. 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 — 草原 — 荒漠景观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 — 绿洲景观 解析 答案 结合气候或植被分布图考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解析  文献表述的是地球上因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的纬度地带性分异,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因此 A 正确 ; 从 阿尔卑斯山的山麓向上是垂直地域分异,因此 B 错误 ; 内蒙古自治区 从东向西是经度地带性分异,因此 C 错误 ; 塔里木盆地 出现绿洲属于非地带性分异,因此 D 错误。 结合气候或植被分布图考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区域气候图、区域 植 被 分布图或文字材料 该区域要素变化 符合 哪 种规律;依据 水平 地域 分异规律推断 缺 失 的自然带 按基本原理判断分析 , 抓住 自然带的更替 方 向 和延伸方向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形成原因: 海拔的变化 分异基础: 水热组合 分异规律: 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垂直带谱变化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 山地基带与该地水平地带性自然带谱一致 阳坡光热充足,植被分布上限比阴坡高 只考虑温度,阳坡温度高,雪线较阴坡高 不同纬度,相同海拔的两座山 纬度较高 纬度较低 纬度低者垂直带谱较丰富 不同高度,相同纬度的两座山 较低 较高 高度大者垂直带谱较丰富 根据带谱判断山体所在半球及阳坡 北 南 若阳坡为南坡,该山在北半球 若阳坡为北坡则该山在南半球 该山位于北半球 北 南 南 北 阳坡 阳坡 南半球 北半球 阳坡 阴坡 不考虑迎风坡与背风坡 阳坡气温高雪线也高 考虑迎风坡与背风坡 降水多 雪线较低 迎风坡 基础自测 解析  读图可知,与乙山相比,甲山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和马尾松林,缺少南亚热带季雨林,说明甲山纬度高,乙山纬度低,故选 D 。 读 “ 我国甲、乙两山地东南坡植被对比图 ” ,回答 1 ~ 2 题。 答案 1. 甲山东南坡植被类型比乙山东南坡植被类型少的主要原因是 A. 甲山海拔较乙山 高 B . 甲山降水较乙山少 C. 甲山坡度较乙山 小 D . 甲山纬度较乙山高 解析 解析  乙山山麓自然带为南亚热带季雨林, 可知该山应位于我国亚热带南部,结合四个选项可知,河南位于暖温带,湖北和安徽位于北亚热带,所以乙山可能位于广东,选择 D 。 答案 2. 乙山可能位于 A. 河南 B . 湖北 C. 安徽 D . 广东 解析 3. 图中 ① 处自然带的名称最可能是 A. 温带落叶阔叶林 带 B . 温带荒漠带 C. 温带草原 带 D . 山地灌木林带 答案 托木尔峰位于我国新疆天山山脉的西端,是天山的最高峰,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较为完整。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托木尔峰南坡雪线不断上升 。 右 图 为 “ 托木尔峰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 。 读 图,完成 3 ~ 4 题。 解析 解析  图中 ① 处自然带位于山脉南侧的山麓地带,自然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相一致,天山以南是塔里木盆地,降水少,属于温带荒漠,所以说 ① 处自然带的名称最可能是温带荒漠带,选择 B 。 答案 4. 该山峰水热组合条件最好的地区是 A. 南坡 2 000 m 左右 B. 南坡 2 500 m 左右 C. 北坡 1 500 m 左右 D. 北坡 2 500 m 左右 解析 解析  该山峰水热组合条件最好的地区是山地寒温带针叶林,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位于北坡 2 000 米到 3 000 米之间,选择 D 。 命题探究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7· 全国文综 Ⅰ , 37 2016· 全国文综 Ⅰ , 10 ~ 11 2015· 山东文综, 9 ~ 10 常以某山地自然要素的变化为背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地理要素的垂直分布及成因等。 解析  图中磷的累积量在 4 000 米到 4 500 米处最大,四川西部山地该高度自然带应为高山草甸带。 1. 磷高累积区是 A. 高山草甸带 B . 高山冰雪带 C. 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 . 常绿阔叶林带 以统计图考查垂直方向的要素变化与自然带更替 解析 答案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 右 图 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 1 ~ 2 题 。 解析  由图可知, 2 000 米到 3 000 米处,磷的累积量相对较少;相对磷高累积区,该地海拔低,气温高,不利于累积, A 项错误 ; 材料 中没有说明磷的累积量与生物生产量有直接关系, B 项错误 ; 材料 中说明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的积累,所以 C 项正确 ; 地表径流 量小,有利于磷的积累,所以 D 项错误。 以统计图考查垂直方向的要素变化与自然带更替 解析 答案 2. 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 2 000 ~ 3 000 米处 A. 大气温度较低 B . 生物生产量较低 C. 土壤含水量较低 D. 地表径流量较小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自然带或地理要素 随 高度 变化的统计图 ; 垂直 自然带谱示意图 某处自然带的名称 ; 比较 两坡或两高度 的 水热 差异 按照垂直方向的 水热 变化 规律推断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分析 是指由于海陆分布、洋流、地质构造、地形起伏等,干扰或破坏了地带性分布,使自然带未按或未完全按某一方向延伸或更替的现象 非地带性 影响因素 典例 海陆分布 北半球高纬度 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南半球高纬度 无分布(原因是该区域绝大部分是海洋) 地形起伏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 西侧:温带森林 东侧:干燥的巴塔哥尼亚高原 局部环流 和洋流 信风带大陆西岸:海岸带形成沙漠(离岸风及沿岸寒流影响) 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达 60°N 以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局部水分变化 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内的绿洲 局部地热异常 苔原是冰岛的地带性植被,但在热泉附近分布着草甸 人为作用 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填湖造田、培育水稻等 影响非地带性的因素 南美洲大陆西岸 3°S∽30°S 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实际状态 形成原因 理想状态 南美洲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实际状态 形成原因 理想状态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实际状态 形成原因 理想状态 热带雨林带 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 热带草原带 实际状态 形成原因 理想状态 实际状态 形成原因 理想状态 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为海洋,无陆地分布 亚寒带针叶林带 寒带苔原带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较丰富 温带荒漠带 埃及尼罗河沿岸形成“绿色长廊” 尼罗河水的灌溉 热带荒漠带 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 依据某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可以总结成“ 缺失 ”“ 改变 ”“ 约束 ”“ 块状 ”等 缺失 如由于海陆分布差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改变 如由于地形的影响,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约束 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 块状 如我国新疆温带荒漠中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基础自测 弗雷泽岛 ( 如 右 图 所示 ) ,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总面积 1 630 平方千米。岛上分布着沙漠,同时还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读图,完成 1 ~ 2 题。 答案 1. 关于弗雷泽岛上沙漠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由地质变化和海浪堆积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B. 是全球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 C. 是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而形成的 D. 是受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影响而形成的 解析 解析  弗雷泽岛位于澳大利亚东侧,是数百年前由地质变化和海浪堆积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A 正确 ; 与 气候变暖和迁移农业无关 ; 大陆 东岸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A.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 弗雷泽岛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 的雨林 植被,其原因可能有 ① 接近热带雨林分布区,雨林植被种子传播至此  ② 沙地土层深厚,利于雨林植物根系向深处延伸  ③ 来自海洋的盛行风带来较充沛的降水  ④ 沿岸有暖流经过,有增温 增湿作用 答案 解析 解析  该地纬度较低,接近热带雨林分布区,雨林植被种子传播至此, ① 正确 ; 澳大利亚 东北部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遇大分水岭地形抬升形成迎风坡的影响,多地形雨, ③ 正确 ; 沿岸 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作用, ④ 正确。 3. 月牙泉附近出现的绿洲体现了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规律 B .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域分异 规律 D .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下图为 “ 月牙泉地区景观图 ” 。完成下题。 命题探究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3· 新课标全国文综 Ⅰ , 4 、 6 2013· 北京文综 40(2) 该考点常以区域自然要素分布图为载体,以选择题形式考查非地带性因素及其影响。 1. 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大气环流 B. 地形 C . 纬度位置 D. 洋流 结合区域图考查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成因 解析 答案 下 图为 45°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 3 424 米,距海约 180 千米。读下图,完成 1 ~ 2 题。 结合区域图考查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成因 解析  图示区域位于 45°N ,位于西风带,距海较近,西侧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多,植被较好,东侧为山地背风坡,降水少,为高原荒漠。所以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A. 常绿阔叶林 B . 常绿硬叶林 C. 针阔叶混交林 D . 草原 结合区域图考查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成因 解析 答案 2. 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结合区域图考查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成因 解析  该区域山脉西坡山麓距海近,是迎风坡,降水较多,为森林带, D 项错误 ; 45°N 处为温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位于亚热带, A 、 B 项错误 ; 针 阔叶混交林属于温带植被,与该地纬度位置相一致, C 项正确。 常见材料 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区域植被分布图 、 区域 地形图 某地的自然带是什么 ; 某 自然带的成因是 什 么 ;两地自然带 差异 的 原因是什么 结合区域的位置、 地 形 、气候、洋流等 知 识 分析判断 山地垂直带谱图 地理图形信息获取六 如 图 为 “ 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 。读图,回答下题 。 图中所示山地 A. 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 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 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 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 大 答案 解析 解析  只有雪线随季节变化明显,其他垂直自然带的界线基本没有季节变化, A 项错误 。 由 图知,针叶林带的上界北坡比南坡高, B 项错误 。 降水 为雪线分布的主导因素,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C 项正确 。 南北 坡基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海拔 ( 热量 ) ,由图知,北坡海拔较高,南坡海拔较低,海拔高度是基带差异的主要原因, D 项错误。 “ 看两头,比中间,数带数 ” ( 以北半球为例 ) (1) 看基带:从基带中解读气候和纬度信息。 (2) 看山顶:从最高自然带中解读海拔和相对高度信息,大致判断山体纬度范围。例如:若顶部自然带与基带接近,说明该山地位于高纬,或属于中低纬度的低山,相对高度不大。 (3) 看中间:同一自然带在南北坡分布高度的差异体现了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差异,东西坡的差异体现了降水的差异。若同一自然带在南坡分布比北坡高,说明热量是主导因素。若同一自然带在北坡分布比南坡高,第一种解读是北坡水分条件好,原因是北坡气温低,蒸发弱;第二种解读是北坡受到了高于南坡的高原地形 ( 热岛效应 ) 的影响,例如喜马拉雅山。 (4) 数带数:若南北坡自然带数量差别较大,则自然带少的北坡山麓地势较高,可能为高原,例如喜马拉雅山。若山腰处北坡比南坡多一森林带,则反映了北坡降水多,例如天山。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分布。读图,完成 1 ~ 3 题。 1. 该山体可能位于 A. 横断山区 B. 天山 C . 喜马拉雅山 D. 南岭 答案 解析 解析  从图中东、南坡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可判断该山体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北坡山麓的海拔比东、南坡高,只有横断山区内的山脉符合条件, A 对 ; 天山 所在地区纬度高,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山麓地带的植被是荒漠, B 错 ; 喜马拉雅山 北坡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 000 米以上,与图不符, C 错 ; 南岭 纬度低、海拔低, D 错。故选 A 。 A. 东、南坡带谱比西、北坡复杂,是因为山麓气候类型存在差异 B. 西坡草甸带比东坡的海拔高,是因为西坡比东坡更湿润 C. 北坡冰雪带下限比南坡低,是因为山顶地形起伏比较小 D. 东坡冰雪带下限比西坡低,主要是因地处夏季风迎风坡 2. 该山体垂直带 谱 答案 解析 解析  东、南坡带谱比西、北坡复杂,是因为山麓海拔较低、相对高度大;东坡是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充足,自然带分布海拔较低;北坡冰雪带下限海拔较低,主要是因为地处阴坡,且纬度较高,温度较低。故选 D 。 A. 草原带、针叶林带、硬叶林带 B. 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 C. 灌丛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 D. 灌丛带、落叶阔叶林带、季雨林带 3. 该山体 ①②③ 自然带分别是 答案 解析 解析  随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改变,垂直自然带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向针叶林带、草甸带更替,常绿阔叶林带和针叶林带之间会出现针阔叶混交林过渡带,针叶林带和草甸带之间会出现灌丛过渡带, B 错、 C 对 ; 硬叶林 带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在该地不可能出现, A 错 ; 季雨林 在热带季风气候区, D 错。故选 C 。 解析  甲位于阴山的草原带上部,山地针叶林下部,对比选项中应为落叶阔叶林带。 4. 根据当地垂直植被带分布规律判断,甲处植被带应为 A. 落叶阔叶林带 B . 荒漠带 C. 高山灌丛带 D . 山地针叶林带 下图为 “ 内蒙古地区主要名山植被垂直带谱 ” 。读图回答问题。 答案 解析 解析  贺兰山的东坡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故降水丰富,而形成山地针叶林带;而西坡为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故不能形成山地针叶林带。 A. 洋流 B . 大气环流 C . 太阳辐射 D . 海陆分布 5. 贺兰山乙植被带只分布在东坡,主要影响因素是 答案 解析 解析  黄岗梁的西坡基带为草原带,贺兰山的西坡基带为荒漠带;由于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且当地过度放牧,故荒 ( 沙 ) 漠化严重。 A. 沙漠化 B . 盐碱化 C . 石漠化 D . 红漠化 6. 黄岗梁与贺兰山西侧地区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 答案 解析 课时作业 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完成第 1 题 。 1. 漫画揭示的地理环境 A. 降水 稀少 B . 地下水丰富 C. 地形 平坦 D . 土壤 肥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基础落实练 答案 解析 解析  结合漫画信息,植物根系发达,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吸取地下水分,说明该区域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2. 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 A. 气候 B . 地形 C . 水文 D . 生物 下图为 “ 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 ” 。读图,回答 2 ~ 3 题。 答案 解析 解析  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植物营养素沉积湖底 ( 动植物枯死、腐烂 ) 是最早发生的现象,生物的生长是在营养素的条件下发生的,并且一直持续到陆生生物的形成,故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生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区域性 B . 整体性 C . 差异性 D. 开放性 3. 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答案 解析 解析  图中演变过程由最初的生物因素发生变化,导致水文、地形等因素的改变,最终导致整个环境发生变化,故该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如 图 为 “ 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 。 读 图,回答 4 ~ 5 题 。 4. 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分异 规律 答案 解析 解析  读图,图示自然带的分布形态沿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主要体现了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A 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 自然带 P 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形 B . 大气环流 C. 太阳辐射 D . 洋流 答案 解析 解析  自然带 P 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受沿岸寒流影响,沿岸气温较低, D 对; 地形、大气环流和太阳辐射不是其分布纬度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 A 、 B 、 C 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6. 按高纬到低纬的排序正确的是 A. 甲 — 乙 — 丙 B . 乙 — 丙 — 甲 C. 丙 — 甲 — 乙 D . 甲 — 丙 — 乙 读 “ 我国部分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 ” ,回答 6 ~ 7 题。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图示山地均位于我国,且基带海拔相同,不同的是山地海拔和基带自然带类型,丙的落叶阔叶林带分布海拔比乙要高,因此纬度比乙低;乙的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于甲,因此甲的纬度高于乙,据此可知正确答案为 A 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纬度低 B . 海拔低 C. 地处阴坡 D . 地处背风坡 7. 与同纬度地区相比,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原因是 答案 解析 解析  与同纬度地区相比,丙山脉海拔低 ( 或山麓到山顶的相对高度小 ) ,是苔原带缺失的原因。故答案应为 B 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图示意第四纪中国重大环境演变事件关系。完成 8 ~ 9 题。 能力提升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海进与海退、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区域干旱化趋向 B. 海进与海退、区域干旱化趋向、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 C. 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海进与海退、区域干旱化趋向 D. 区域干旱化趋向、海进与海退、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 答案 解析 8. 图中 Ⅰ 、 Ⅱ 、 Ⅲ 代表的地理事件正确的排序 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寒冷 期与温暖期交替会导致海进与海退的发生,剧烈的新构造运动导致了青藏高原的大幅度隆起,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和现代季风形成造成了区域 ( 西北 ) 干旱化。综上所述, B 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气候暖湿,利于黄土 侵蚀 B. 气候冷干,利于黄土堆积 C . 青藏高原隆起,导致内部出现寒旱 化 D. 若青藏高原移走,东亚季风将增强 9. 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气候暖湿利于黄土 ( 流水 ) 侵蚀,气候冷干利于黄土堆积 ( 风力搬运堆积 ) ;青藏高原的隆起,会加剧其内部的寒旱化、西北地区的干旱化,加剧东亚季风 ( 青藏高原夏季为热源、冬季为冷源 —— 青藏高原地面气温与同海拔的自由大气相比,冬季高原气温偏低,形成冷高压,加强了东亚冬季风;夏季,青藏高原是个强大的热源,形成地面热低压,加大了海洋和陆地的气压差,总之,其热力作用加强了东亚的季风环流 ) 。综上所述, D 项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0. 与滇西北的高山相比,新疆天山北坡的高山流石滩分布高度较低,主要是因为天山北坡 A. 降水较多 B . 气温较低 C. 坡度较缓 D . 光照较强 在高山雪线之下的山坡上,有一个特殊的地带 —— 高山流石滩。它是由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放眼望去,好像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 “ 石海 ” ,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 ( 见图 ) 。读图,完成 10 ~ 11 题。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流石滩的形成主要为风化作用。天山北坡的降水比滇西北少, A 错 ; 天山 纬度高,气温低,冻融幅度小, B 对 ; 坡度 越陡,流石滩分布海拔越低, C 错 ; 天山 北坡属于阴坡,光照弱, D 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1. 流石滩上植被稀疏、植株矮小的原因有 ① 海拔高,气温低  ② 多大风  ③ 食草动物多  ④ 太阳辐射强烈 A. ①② B . ③④ C. ①③ D . ②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流石滩多分布于高山林线与雪线之间,海拔高,气温低,所以植被稀疏;多大风,不利于植株生长, ①② 对。太阳辐射强烈不是影响植株疏密的原因,且植株矮小与食草动物分布关系不大。综上所述,故选 A 项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读 “ 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 ” ,回答 12 ~ 14 题 。 答案 12. 与 ① 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A. 暖流 B. 山脉迎风坡 C. 大气环流 D. 寒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3. ④ 地自然带的名称是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热带草原带 D. 温带草原带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4. 自然带 ①→②→③ 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解析 解析  ① 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由于 ① 处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因此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带; ② 是热带草原带, ③ 是热带荒漠带, ④ 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由于自然带 ①→②→③ 降水量逐渐减少,从而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5. 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三大灌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商品粮基地,该流域内的乌梁素海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灌区示意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材料二  秋浇是该灌区传统的特殊灌溉制度,一般在 10 月中旬至 11 月中下旬进行,是该灌区一年间灌水量最大的一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此地渠道密布的原因。 答案 答案  该区域农业发达,生产用水需求量大;该区域蒸发量大,降水量少,农业活动需要稳定的灌溉水源;该区域地势平坦开阔,便于开挖河渠;此地位于我国中温带地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秋浇对乌梁素海环境的影响。 答案 答案  有利:秋浇淋盐可降低土壤盐碱度,可以改善灌区土壤肥力结构。 不利:秋浇淋盐通过排水渠汇集到乌梁素海,使得化肥和土壤盐类富集于湖泊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 . 读 “ 南美洲部分自然带示意图 ” ,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 写出甲、 A 、 B 、 C 自然带的名称。 答案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 甲 → A → B 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自然带 _____________ 的 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 _____ 为 基础的 。 (3) 分析 C 自然带狭长的原因。 答案 由赤道到两极 热量 答案  沿岸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安第斯山脉的阻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 乙纬度较高,但自然带类型与甲地相同,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这体现了自然带的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答案  处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有巴西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 说出 D 自然带的名称及其形成原因。 答案 答案  D 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因其处在安第斯山脉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地带,降水量少,出现焚风效应,形成荒漠景观。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图中自然带甲、乙为热带雨林带, A 为热带草原带, B 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为热带荒漠带。 C 由于沿岸秘鲁寒流的影响和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作用,自然带非常狭长,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乙地纬度本应该为热带草原带,但由于处在迎风坡,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形成了热带雨林带。 D 处由于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形成了温带荒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