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8.00 KB
  • 2021-09-09 发布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九)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防御作业(新课改省份专用)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防御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中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大致呈负相关 B.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低 C.温度低的年份,亚洲高压增强 D.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 ‎2.下列关于我国寒潮的正确叙述是(  )‎ A.冬季寒潮发生频次高,因此对农业生产危害大 B.秋末和初春发生的频次低,但是强度比较大,因此对农业生产危害大 C.寒潮发生频次高的年份,农业生产的减产一定比较严重 D.东北地区寒潮发生的频次高于南方,但是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小于南方 解析:1.B 2.D 第1题,从图中可以判断得出,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大致呈负相关,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高,因此B项说法错误。第2题,我国寒潮暴发主要在冬半年,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冬季由于是北方农业生产的农闲季节,对农业影响较小,南方地区频次低,但喜温农作物受影响大,故寒潮频次高;农业生产不一定减产严重,主要看发生的季节,晚春季节,危害大。由此判断D项正确。‎ ‎3.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风”,所建“海景房”将吸引居民居住在海岸线附近。“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  )‎ A.台风引发风暴潮    B.寒潮造成冰冻 C.海岸受侵蚀后退 D.地表下沉塌陷 解析:选B 我国南方沿海是台风灾害多发区,台风及其引发的风暴潮对“海景房”的威胁较大,故不选A。海岸线附近,海水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明显,可能面临海岸受侵蚀后退、地表下沉塌陷等威胁,故不选C、D。我国南方沿海离我国冬季风源地较远,南下的寒潮及其带来的冰冻灾害对“海景房”的威胁最小,故选B。‎ ‎4.下图是某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C 坡度大、坡面疏松的岩层容易发生滑坡,结合不同岩石的图例可知③层理面斜向公路,易发生滑坡。‎ 读华北海河某支流流域图,完成5~6题。‎ ‎5.下列不属于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的是(  )‎ A.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 C.水库较多 D.支流众多 ‎6.若图示区域雨季正常时间出现,则下列有关该区域洪涝灾害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淹没村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B.淹没耕地,造成冬小麦减产或失收 C.冲毁公路、铁路,导致交通中断 D.冲毁供水、供电设施,导致停水停电 解析:5.C 6.B 第5题,材料中已经给出是我国华北海河地区,该地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地势平坦;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河是典型的扇形水系,支流较多,当这些水流同时汇入到干流时容易形成洪灾。水库有调蓄洪水的作用,不是成灾因素。第6题,洪涝可能对农作物、建筑、人员伤亡等造成危害,但华北地区的洪涝在7、8月份,此时冬小麦早已收割完毕,故不会造成冬小麦减产或失收。‎ 下图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完成7~8题。‎ ‎7.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 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 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8.在下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解析:7.A 8.C 第7题,横断山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处在四川的西部,地壳活跃,降水较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秦岭位于陕西南部,是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自然地理特征的过渡性明显,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第8题,图示灾害中地震会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而暴雨与泥石流的形成密切相关,综合分析C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历史上,此段河道变化频繁的主要因素是(  )‎ A.植被稀少和流水作用 B.地势平坦和流水作用 C.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D.地壳变动和人类活动 ‎10.现在该段河道已基本稳定,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修建了荆江大堤 ②大量采挖河沙 ③进行河道的裁弯取直 ④减少农业灌溉用水 ⑤建设防护林工程 ⑥建设三峡水利工程 A.①②④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⑥‎ 解析:9.B 10.D 第9题,地上河易决口是此段河道变化频繁的主要原因,地上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长江流出三峡后,进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水流速度变慢,泥沙大量沉积。第10题,大量采挖河沙易使河道堤防崩塌;减少农业灌溉用水会使得河道水量增大,同时会影响该地的农业生产。‎ 如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 A.鼠害 B.洪涝 C.旱灾 D.寒潮 ‎12.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 ‎①完善城市功能区规划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人口外迁 ‎④房屋加固 ⑤组建志愿者队伍 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解析:11.B 12.D 第11题,根据图中信息,紧急救援,说明危害突然,再结合安居工程,说明异地安置,说明原有地不能生活。结合选项最可能的是洪涝。故选B。第12题,根据信息“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结合选项完善城市功能区规划,便于通行,防止交通堵塞;房屋加固,减少地震危害;组建志愿者队伍,避灾自救技能培训,提高个人的抗灾能力。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冷冻灾害是指气温骤降到0 ℃以上的相对于农作物的低温而形成的冷害和冻害两大类灾害的总称。‎ 材料二 1954~2008年我国冷冻灾害频次分布图。‎ ‎(1)据图写出我国冷冻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 ‎(2)应对冷冻灾害,可采取哪些防灾减灾的措施?‎ ‎(3)北方冷冻灾害多发生于秋季和春季,南方冷冻灾害多发生于冬季,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分析,我国冷冻灾害频次在各地不同,表明冷冻灾害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很少;我国南方冷冻灾害频次比北方多。第(2)题,根据题意从非工程性措施分析,建立预警机制,提前做好防范;从工程性措施分析,发展温室(塑料大棚)农业;从技术措施分析,培育耐低温的农作物品种。第(3)题,根据题意主要从受灾体不同去分析。北方春秋季节农作物仍处于生长期,当气温降低到0 ℃时,造成危害较大;冬季农作物停止生长或生长进入休眠期,故造成的危害较小;南方冬季有一定的农业生产活动,遭遇低温时,造成危害较大,而春秋季南方气温相对较高,难以形成冻害。‎ 答案:(1)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多于北方。(任答两点)‎ ‎(2)建立预警机制;培育耐低温的农作物品种;发展温室(塑料大棚)农业等。(任答两点)‎ ‎(3)原因:北方冬季时农作物停止生长或生长进入休眠期,故造成的危害较小;春秋季节农作物仍处于生长期,故造成危害较大。南方冬季有一定的农业生产活动,故冷冻灾害危害较大;春秋季节气温相对较高,且冬季风影响相对较弱,气温下降幅度较小。‎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2017年6月29日20时到6月30日20时的降水量分布图,部分地区出现了日降水量超过50 mm的暴雨天气,中央气象局根据降水量发布了地质灾害预警(注:预警级数越高,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越大)。‎ ‎(1)简述本次地质灾害预警地区的分布特征。‎ ‎(2)A地和B地的日降水量都超过了50 mm,但A地地质灾害预警等级高于B地,试分析造成此差异的原因。‎ 解析:第(1)题,分布特征应主要从日降水量、地形、分散程度等方面分析。第(2)题,原因应主要从地形地势和地质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都分布在日降水量大的地区(日降水量大且集中的地区);都分布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地表崎岖的地区);分布较分散(或分布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浙江西南部等)。‎ ‎(2)A地山高谷深,地势落差大,地势起伏大于B地;A地地质构造比B地更不稳定(更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