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6 MB
- 2021-09-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
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
横波
(S
波
)
较
固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纵波
(P
波
)
较
固体、
、气体
慢
快
液体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
km
)
特 征
地壳
地
幔
上地幔
下地幔
地
核
外核
内核
莫霍界面
古登堡
界面
平均
17
2 900
5 150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①
组成物质为岩石
②厚度不均,大洋部分比较薄,大陆部分比较厚
2.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
深度
波速
横波
纵波
地下处
(
大陆部分
)
传播速度都
地下
2
处
传播速度突然
2.
地震波的波速变化
明显增加
完全消失
下降
3.
内部圈层划分
地壳
地幔
地核
界面
莫霍
界面
古登堡
4.
岩石圈:
由
组成,包括地壳和
(
软流层以上
)
。
岩石
上地幔顶部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
大气圈:
由
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
和
。
气体和悬浮物
氮
氧
2.
水圈:
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
的圈层。
连续但不规则
3.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
的总称,占有
的底部、
的全部和
的上部。
生存环境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厚度
(km)
主要组
成物质
特征
地壳
莫霍
界面
古登堡
界面
平均
17
岩石
①
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呈固态
②
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地
幔
上地幔
2800
铁镁的
硅酸盐类
固态,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下地幔
可能为固态,温度、压力、密度均增大
地
核
外核
3400
以铁、镍为
主,含有少
量轻元素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内核
固态,温度、密度、压力都很大
厚度
范围
联系
地壳
平均
地表至
莫霍界面
岩石圈不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
(
软流层以上
)
部分
岩石圈
70
~
100
千米
地表至软流层
岩石圈与地壳
1.
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以下图中的
A
、
B
、
C
、
D
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
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
)
解析:
A
点地壳厚度最大,它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
答案:
A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大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外部
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相互关系
大
气
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
气体和悬浮物,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
互
影
响
相
互
制
约
水
圈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
物
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探究一
探究
一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问题导引
中国地质科学院专家介绍
,
我们现在可以上天、下海
,
却难以
“
入地
”,
目前人类的直接钻探最深只有
12
km
。地球内部的构造
,
由外而内分别是三个同心球层。继美国之后
,
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中国等
,
也实施了大陆地壳的深地震反射探测计划。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探究一
结合材料探究
:
(1)
地球内部构造
,
由外而内的三个同心球层分别是什么
?
提示
:
地壳、地幔、地核。
(2)
目前
,
人类的大陆钻探计划已经钻探到了哪一圈层
?
提示
:
地壳。
名师精讲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1
.
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探究一
2
.
地球内部圈层
探究一
探究一
探究一
典例剖析
【例题
1
】
右图为地球号研究船钻探示意图
,
此船值得期待的科技成果是钻探到地幔。判断下列说法
,
不正确的是
(
)
A.
钻探到地幔过程中
,
钻头将经过岩石圈
B.
钻探到地幔的过程中
,
钻头将经过莫霍界面
C.
钻头钻探过程中将经受高温高压的考验
D.
从地表不同部位钻探到地幔的深度一定相同
探究一
解析
:
如果钻探到达地幔
,
钻头将经过地壳
,
到达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
,
因此经过了岩石圈和莫霍界面
;
钻头在钻探过程中将经受高温高压考验
;
地表不同部位
,
陆壳和洋壳的厚度不同
,
因此从地表到地幔的深度不一定相同。
答案
:
D
探究二
探究
二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问题导引
位于厄瓜多尔境内的科托帕希火山喷发加剧
,
导致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探究二
结合材料探究
:
(1)
灼热的岩浆来自哪个圈层
?
其形成哪类岩石
?
提示
:
地幔。岩浆岩。
(2)
岩浆岩受到外力作用
,
将会变成哪类岩石
?
提示
:
沉积岩。
(3)
形成变质岩的条件是什么
?
提示
:
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发生变质作用。
名师精讲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1
.
三类岩石的特点及成因
探究二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2
.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
它们与地球内部物质
(
岩浆
)
在不断进行的物质循环运动中相互转化
,
如下图所示。
探究二
探究二
探究二
典例剖析
【例题
2
】
读图
(
图中数码表示地质作用
),
完成下列各题。
(1)
图示各种地质作用中
,
相同的是
(
)
A.
①③⑤
B.
④⑥⑧
C.
①②⑤⑥
D.
⑤⑥⑦⑧
(2)
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完整性看
,
图中缺失的过程包括
(
)
A.
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
B.
变质岩到岩浆岩的过程
C.
沉积岩到岩浆的过程
D.
岩浆岩到沉积岩的过程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探究二
解析
:
1.
读图析图
:
第
(1)
题
,
①③⑤
为由各类岩石指向沉积物的箭头
,
其含义为外力作用
(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
②
表示固结成岩作用
;
④
表示变质作用
;
⑥⑧
表示重熔再生作用
;
⑦
表示冷却凝固。
第
(2)
题
,
根据选项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
,
图中缺失的过程为沉积岩到岩浆的过程。
2.
思路展示
:(1)
明确岩石圈物质循环中各组成部分的名称是答题的基础。
(2)
理解各箭头表示的地质作用是答题的关键。
(3)
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是答题的归宿。
3.
技巧归纳
:
自岩浆始
,
到岩浆终
;
而且生成岩浆岩的只能是岩浆。
答案
:
(1)A
(2)C
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有一集设计喜羊羊
“
遁地
”
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
,
它从家中钻入地下
,
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据此完成第
1~2
题。
1
.
在它穿越地心前
,
依次穿越的是
(
)
A.
地壳
—
地幔
—
地核
—
莫霍界面
—
古登堡界面
B.
地壳
—
古登堡界面
—
地幔
—
莫霍界面
—
地核
C.
地幔
—
莫霍界面
—
地核
—
古登堡界面
—
地壳
D.
地壳
—
莫霍界面
—
地幔
—
古登堡界面
—
地核
2
.
喜羊羊
“
遁地
”
过程中
,
假如利用地震波寻找到大量海底油气矿藏
,
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
:
第
1
题
,
由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可知
,
从地表到地心依次是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和地核。第
2
题
,
若海底储有石油
,
因横波不能穿过液体
,
故横波到达一定深度后会消失
,
故选
A
。
答案
:
1.D
2.A
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
石灰岩是岩浆岩
,
大理岩是沉积岩
②
石灰岩是在浅海环境中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
③
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后形成的
④
石灰岩是矿产
,
大理岩不是矿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解析
:
石灰岩是沉积岩
,
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后形成的变质岩
;
石灰岩和大理岩都是矿产
;
石灰岩是在浅海环境中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
答案
:
B
我国某登山小组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
,
分别发现了花岗岩、片麻岩和石灰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
4~5
题。
4
.
该地区一定发生过的地质作用包括下图中的
(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⑤
5
.
有关甲岩石的说法
,
错误的是
(
)
A.
岩石是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的
B.
具有层理构造
,
常含有化石
C.
常蕴含有色金属
D.
一般来说
,
老岩层在下
,
新岩层在上
解析
:
第
4
题
,
花岗岩属于侵入岩
,
片麻岩属于变质岩
,
石灰岩属于沉积岩
,
所以该地区一定发生过的地质作用包括岩浆侵入
(
④
)
、变质作用
(
③
)
、外力作用
(
①②
)
等。第
5
题
,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岩石属于沉积岩
,
而有色金属多在岩浆岩中。
答案
:
4.A
5.C
6
.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
,
完成下列各题。
(1)
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
,
将各数码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入空格内
:
表示冷却凝固作用的是
;
表示重熔再生的是
;
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
表示外力作用的是
。
(2)A
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B
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
解析
:
第
(1)
题
,
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过程中发生冷凝作用
,
⑥
表示该过程
;
变为新岩浆的作用是重熔再生
,
即
⑤⑦⑧
所示
;
形成变质岩的作用是变质作用
,
即
①④
;
指向沉积岩
B
的作用是外力作用。第
(2)
题
,
根据地质作用箭头所示
,
可以判断出
A
是岩浆岩
(
只能由岩浆生成
),B
是沉积岩。
答案
:
(1)
⑥
⑤⑦⑧
①④
②③
(2)
岩浆岩 沉积岩
1.
地震发生时,在水中游泳的人会感到
(
)
A.
左右摇晃
B.
先摇晃后颠簸
C.
先颠簸后摇晃
D.
上下颠簸
解析:
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且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所以在水中游泳的人只感到上下颠簸。
答案:
D
2.
如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
次可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
)
A.
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B.
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
地球外部圈层、生物圈、大气圈
D.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选项中的地理概念应具有包含关系,且由大到小。
答案:
A
人们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认为地球内部是圈层结构。完成
3
~
4
题。
3.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
)
A.
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
通过打深井获得的信息
C.
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
解析:
通过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时,依据是通过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时的变化,不是地面的变化。
答案:
C
4.
莫霍界面是
(
)
A.
地壳和地幔的界线
B.
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C.
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
D.
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
解析:
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界线,古登堡界面是地核和地幔的界线。
答案:
A
5.
读图,回答问题。
(1)
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
A
和
B
是
,
A
和
B
+
C
是
,
D
是
,
C
+
D
+
E
是
的一
部分。
(2)
地震波在经过
F
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
(3)A
和
B
厚度有何不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图可知,
A
、
B
为地壳,因为从深度上看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应是地壳的范围。地壳的厚度不均,
A
处为陆地,地壳厚度平均
33
千米;
B
处为海洋,地壳厚度只有几千米。地震波在经过
F
即莫霍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
C
+
D
+
E
是上地幔的一部分,其中
C
是上地幔顶部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
A
、
B
、
C
共同构成了岩石圈;
D
是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答案:
(1)
地壳 岩石圈 软流层 上地幔
(2)
地震波
(
纵波和横波
)
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3)
地壳的厚度不均,
A
是大陆地壳,厚度平均
33
千米;
B
是大洋地壳,厚度只有几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