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 MB
- 2021-09-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9年秋期中联考高一地理
一、选择题
下图是某天体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图所示天体系统共有四级
B. 图示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是银河系
C. 我国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已经飞出图示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D. 图示最高层次的天体系统是人类目前能够观测到的最高层次的天体系统
2. 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天体的是( )
A. 轮廓模糊的星云 B. 天空中飘动的云朵
C. 太空中的航天飞机 D. 行星爆炸瞬间的碎片
【答案】1. B 2. B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该图展示的天体系统共有三级,A错;图示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是银河系,B正确;我们发射的“神州十号”飞船依然属于地月系天体系统,C错;人类目前所能观测到的最高等级天体系统为总星系,D错。故选B。
【2题详解】
天空中飘动的云朵并未出大气层,不属于天体,B正确;星云、太空中的航天飞机、行星爆炸瞬间的碎片均属于天体。。故选B。
【点睛】天体判断的一般方法:一看其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例如,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是天体,返回到地面就不是天体了。二看其能否克服地球的引力,在太空中按自己的轨道运行。三看其是不是某一天体的一部分,天体的一部分不能称为天体。例如,月球表面的岩石块是月球的一部分,不是天体。
五大连池风景区总面积1060 km2
,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
完成下面小题。
3. 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 ①圈层 B. ②圈
C. ③圈层 D. ④圈层
4. 五大连池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 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比较小
B. 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C. 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D. ①圈层厚度海洋大于陆地
【答案】3. B 4. D 5. B
【解析】
【3题详解】
一般认为,岩浆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图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故选B。
【4题详解】
读五大连池景观图,堰塞湖体现了水圈,湖边的植被体现了生物圈。同时,该图还体现了大气圈和地壳两个圈层,一共体现出4个圈层,故选D。
【5题详解】
④为内核,温度高,压力大,密度大,A
错;③为外核,③与②的界面为古登堡界面,横波在这里突然消失,纵波波速在此突然下降,由于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该处压力大,物质状态不可能为气态,所以该圈层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B正确;②为地幔,横波可以通过,C错;①为地壳,其厚度陆地大于海洋,D错。故选B。
【点睛】地壳可分为大陆型地壳和大洋型地壳。陆壳的特征是厚度较大(30-70km),具有双层结构(玄武质层上覆盖有花岗岩质层);洋壳的特征是厚度较小,最薄处不到5km,一般只具有单层结构(即玄武质层)。
德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太阳系附近有三颗“超级地球”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这三颗行星围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距离地球仅22光年。
回答下列各题。
6.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超级地球”上存在大气的原因是因为它具有( )
A. 与恒星的距离适中 B. 适中的昼夜更替周期
C. 适中的质量与体积 D. 适中的自转周期
7. 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6. C 7. B
【解析】
【6题详解】
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可以迁移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相关知识。“超级地球”上存在大气的原因是因为它具有适中的质量与体积,产生适宜的引力,吸引了适宜的大气包围在其周围,C正确;与其他因素无关,AB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地球“液态水存在”与其适宜的温度有关。由于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温度适宜,由于地球昼夜交替周期适中,使地球昼夜温差适宜,因此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①④正确;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是产生适宜大气的原因,②错误;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与液态水的存在无关,③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对短波通讯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
A. Ⅰ层顶部 B. Ⅱ层底部
C. Ⅱ层中部 D. Ⅲ层
10. 地球大气的组成成分中大量吸收紫外线,使地面生物免受伤害的是( )
A. 氧原子 B. 水汽 C. 一氧化碳 D. 臭氧
【答案】8. B 9. D 10. D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Ⅰ为对流层,其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Ⅱ为平流层,其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Ⅲ为高层大气,在其下部,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在其上部,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综上所述,②曲线符合。故选B。
【9题详解】
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图中Ⅲ表示高层大气,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在平流层中,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从而使地面生物免受伤害,故选D。
2017年9月6日晚上19点53分,太阳爆发9.3级大耀斑,引发太阳质子事件和日冕物质抛射,据悉,这是自2005年以来,太阳最强的一次爆发活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 此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不包括
A. 威胁宇航器的安全 B.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C. 产生磁暴 D. 诱发地地震
12. 此次爆发的大耀斑,主要出现在
A. 光球层 B. 平流层 C. 色球层 D. 日层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太阳活动与地震灾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会诱发地震,地震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D正确。
【12题详解】
耀斑出现在色球层,黑子出现在光球层,C正确。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 ,使地球突然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美丽的极光;近几十年的研究还表明,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人民网北京2018年11月4日电,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月4日5时36分在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北纬40.24度,东经77.63度)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22千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此次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地壳 B. 地幔
C. 内核 D. 外核
14. 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B.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答案】13. A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的最上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新疆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地壳较厚。此次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因此震源应位于地壳,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和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纵波快,橫波慢,因此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故A正确。和人的生理反应速度、传播介质还有抗震系数无关,B、C、D错误。故选A。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5. 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
A. 减弱①
B. 增强②
C. 减弱③
D. 增强④
16. 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
A. ①增强
B. ②增强
C. ③减弱
D. ④减弱
【答案】15. D 16. D
【解析】
试题分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其大部分辐射向地面,称大气逆辐射,补充地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越多,大气的保温作用越强,因此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增加大气的二氧化碳,进而增大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16题详解】
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排放到大气中的CO2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少,吸收地面辐射就越少,大气逆辐射也就越弱,即④减弱,保温作用也就越弱,就会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状况,选D项。
【考点定位】大气的受热过程。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太阳辐射不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因此,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其大部分辐射向地面,称大气逆辐射,补充地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弄清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机制,结合题中信息判断即可。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 爬行类 B. 鸟类
C. 两栖类 D. 鱼类
18. 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 古生代 B. 中生代
C. 元古代 D. 新生代
19. 地质历史上出现了两次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恐龙灭绝是在( )
A. 古生代中期 B. 中生代中期 C. 中生代末期 D. 古生代末期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鱼类出现时间最早,其次是两栖类,其次是爬行类,最后是鸟类。故选D。
【18题详解】
根据材料“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图中爬行类在中生代宽度最大,故选B。
19题详解】
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恐龙盛行于中生代,在中生代末期灭绝,故选C。
【点睛】地质年代与生物发展阶段对照表总结如下:
太阳能屋顶就是在房屋顶部装设太阳能发电装置,“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
下图为家庭屋顶太阳能发电站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
A. 促使地球各地降水增多,洪灾多发
B. 扰动电离层,影响有线电短波通信
C. 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
D. 为生物繁衍生长、水体运动提供能量
21. 上海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是
A. 太阳能取之不尽,无污染
B. 上海经济发达,能源不足
C. 上海技术先进,土地充足
D. 太阳能稳定,不受天气影响
【答案】20. D 21. 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太阳能光伏板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太阳辐射对人类影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0题详解】
太阳辐射不会让全球各地的降水增多,故A错误;太阳辐射不会扰动电离层的,故B错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能源不只是太阳能一种,地热能以及核能等能源也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能源,因此太阳能不是人类唯一的能源,故C错误;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万物生长靠太阳,可知太阳能是生物繁衍生长和水体运动的重要能量,D项正确。故选D。
【21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上海市的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比较缺乏,而上海市有大面积的屋顶可用于设置太阳能装备,用在屋顶设置的太阳能装备发电以缓解上海市用能紧张的局面,这才是上海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故A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上海市的煤炭以及石油等常规能源比较紧张,上海市的经济比较发达,人口众多,能源的消耗量比较大,因此上海市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故B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市人口众多,建筑密度极大,其土地资源是比较紧缺的,故C错误;太阳能不稳定,受天气的影响比较大,故D错误。故选B。
【点睛】第2题太阳资源虽然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节能源,但这不是上海市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
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甲圈层的特点是( )
A. 连续而规则 B. 连续而不规则
C. 与图示的其它圈层互不联系 D. 形态单一
23. 活跃而不独占空间的圈层是( )
A. 生物圈 B. 水圈
C. 岩石圈 D. 地壳
【答案】22. B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甲属于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A错,B正确;水圈与生物圈,大气圈等联系紧密,C错;水存在固态、液态、气态等形态,D错。故选B。
【23题详解】
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生物圈并不单独占有空间,而是存在于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地壳上层,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圈层,A正确;相比而言,生物圈更符合题意,排除B;岩石圈是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地壳是莫霍界面以上的内部圈层部分,均不如生物圈活跃。故选A。
读某水库与附近度假村之间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上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近地面风向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5. 造成该地近地面风向昼夜变化的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 B. 大气环流
C. 人为原因 D. 地面受热不均
26. 沿湖地区在湖泊和陆地之间形成了类似的地方性天气现象,称为湖陆风,这种风能使沿湖城市的( )
A. 昼夜温差减小 B. 热岛效应增强
C. 空气湿度下降 D. 大气污染加重
【答案】24. B 25. D 26. A
【解析】
【24题详解】
读图由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可知,度假村的比热容较小,在白天其升温比较快,白天度假村的温度比较高,气压比较低,白天水库升温比较慢,气压比较高,此时在近地面的气流会从水库方向流向度假村,可知③正确,①错误;到了夜晚,度假村降温较快,气温较低,气压较高;此时水库降温较慢,温度较高,气压较低,夜晚在近地面气流会从度假村流向水库,可知④正确,②错误,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25题详解】
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地面即该区域的下垫面的受热时不均匀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地面受热不均时便会形成大气的运动,因此可知造成该地近地面风向昼夜变化的原因是地面受热不均,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
【2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湖陆风的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沿湖城市的昼夜温差得到一定程度上缩小,故A正确;湖陆风一定程度可以抑制该区域沿湖此时热岛效应,故B错误;当风从湖泊吹向陆地时沿湖城市的湿度是会增加的,故C错误;当风从沿湖城市吹向湖泊是是可以减轻沿湖城市的大气污染的,故D错误。故选A。
【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温度高的区域,空气受热膨胀得比较剧烈,在高温区域气压比较低,反之在低温中心其气压是比较高的。
下图是M、N两地冷热不均引起的高空等压面状况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关于图中各点气温、气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处气压高于b处
B. a处气压高于c处
C. M处的气温比N处高
D. d处的气温高于N处
28. 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空气流由d处流向c处
B. M处盛行上升气流
C. 低空气流由M处流向N处
D. N处盛行上升气流
【答案】27. C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读图可知a和b处于同一个等压面上,因此可知二者的气压是相等的,故A错误;读图可知a的高度要高于c的高度,可知a的气压低于c的气压,故B错误;要读图可知M处对应的高空的等压面是上凸的,N处对应的高空的等压面是下凹的,结合“高凸低凹”相关知识可知c处的气压高于d处,在近地则M处的气压低于N处,可知M处的气温高于N处,故C正确;读图可知d处的高度大于N的高度,因此可知d处的气温低于N处的气温,故D错误。故选C。
【28题详解】
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c点的气压是高于d
点的,因此可知高空气流由c处流向d处的,故A错误;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M处的气温较高,空气膨胀上升,因此可知M处的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故B正确;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M处的气压低于N处,因此可知在近地面气流是从N处流向M处的,故C错误;由于N处为高压且其气温较低,该处的空气收缩下沉比较严重,因此可知N处的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故D错误。故选B。
【点睛】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高凸低凹”的含义,即等压面向上凸出的地方其气压比较高,等压面向下凹的地方气压比较低。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图示( )
A. 时间为白天
B. 山谷气温较高
C. 山谷易降水
D. 山坡气压较高
30. 下列现象产生与热力环流有密切关系的是( )
A. 山区气温低
B. 山区气温高
C. 山区多夜雨
D. 山区降水多
【答案】29. A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读图,该时间段吹谷风,山坡气温较高,山谷气温较低,表示时间为白天,A正确,B错;山谷盛行下沉气流,不易降水,C错;山坡气温较高,气压较低,D错。故选A。
【30题详解】
夜间,山坡气温较低,山谷气温较高,山谷盛行上升气流,若气流水汽含量较大,空气上升,水汽易凝结,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夜雨,这种现象的产生与热力环流有密切的关系,C正确;山区气温的高低以及降水不一定由热力环流导致,排除ABD。故选C。
二、综合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军事航空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假设某部队欲从下图中H地出发,乘直升机超低空飞行到L地执行某项任务,下图为两地附近相应高度等压线图。
(1)若图示虚线为该直升机超低空飞行路线,则前往L地与返回H地过程中,哪个更节能? 为什么?
(2)据图判断a地近地面风向。
(3)飞机在往返过程中,飞行至a点和b点时,所受风力影响较大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答案】(1)前往L地时更节能,因为大体为顺风。(如判断错误,本题不能得分)
(2)西北风
(3)飞行至a点时受风力影响较大。因为a点处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或者,b点处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如判断错误,本题不能得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水平运动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详解】(1)注意“超低空飞行”,所以应该考虑近地面风向。相对于L地来说,H地附近为高气压中心,在近地面,H与L之间大体吹西北风,前往L地过程中,飞机顺风飞行,返回H地过程中,飞机逆风飞行,所以前往L地过程中,飞机更为节能。
(2)由小题(1)可知,a地近地面吹西北风(具体判断方法见点睛)
(3)读图,a处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更大,b处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较小。所以飞机在a点所受风力影响更大。
【点睛】在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读一般有以下三个步骤:(1)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即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定地转偏向力: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3)定偏转角度:分清是在高空还是近地面,若是近地面,受到3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材料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
(1)填写甲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A________,C________,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量来源是________ (填字母)
(2)材料二反映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
(3)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与四川盆地相差不大,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四川盆地高得多,据图甲所示原理,分析青藏高原太阳辐射丰富的原因。
(4)图乙①、②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据甲图所示原理,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1)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B
(2)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3)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4)② 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比晴天时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气温比晴天时高,气温日较差小。(如判断错误,本题不能得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1)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即图中的B。
(2)读材料二可知,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递减。
(3)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多晴朗天气,大气透明度高,因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故而太阳辐射丰富。
(4)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阴天的昼夜温差小于晴天的昼夜温差,所以表示阴天气温变化的曲线是②。理由是:阴天云层较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较晴天低;夜间,由于云层较厚,大气逆辐射较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夜间的气温较晴天高,故而阴天的昼夜温差更小。
33.下面左图为华北地区某城市2018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等值线图,右图为该气温分布形成的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此时城郊之间近地面风向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区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B.城区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 城区生产和生活释放大量热量
D.城区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若在右图中甲地建设排放大量大气污染物工厂,请判断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答案】(1)热岛;由郊区吹向城区。
(2)C
(3)不合理。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会从近地面流向市区,加剧市区环境污染程度和相互污染。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中的城市热岛效应。
【详解】(1)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气温由市区向郊区递减,城区气温比郊区高,是典型热岛效应。
(2) 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热量,C对;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大;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城市上空云量较郊区多。排除ABD,故选C。
(3)若在右图中甲地建设排放大量大气污染物的工厂,从大气运动来分析。该城市位于华北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甲位于冬季盛行风的上风向;甲地离市区太近,由于热岛效应,在城郊热力环流圈内,粉尘和污染气体能流向市区,所以图中甲地建设排放大量大气污染物的工厂不合理。
【点睛】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说的是城市区是一个高温区,由于热岛中心区域近地面气温高,大气做上升运动,与周围地区形成气压差异,周围地区近地面大气是向中心区辐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