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1.50 KB
- 2021-09-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命题学校:丹东四中 命题人:陈清敏 校对人:武刚 负责人:李倩萍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40小题共60分)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完成1-2题。
1.太阳与人类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
A.极光现象 B.磁暴现象 C.地热资源 D.水能资源
2.在电影中,即将与地球相撞的木星是( )
A.卫星 B.恒星 C.行星 D.彗星
汉字造字中蕴含某些地理知识,如“间”——“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据图回答3-4各题。
3.图中门的朝向可能是
①正东 ②正西 ③正南 ④正北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关于图中屋内正午地面光照面积的说法,
正确的是
A.全年一样 B.春秋分日各地一样
C.正午比上午大 D.夏至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达到全年最小
我国某学校(40°N,110°E)在下图所示地区于北京时间9:28举行运动会。读图,回答5-6题。
5. 在长跑比赛中当某运动员位于跑道上P点且身
影朝向如图所示时,运动会已进行了
A. 4时22分钟 B. 4时12分钟
C. 3时22分钟 D. 3时12分钟
6. 如果运动员在P点时的身影长度与身高相等,则比赛举办的日期可能是
A. 3月21日 B. 4月12日 C. 10月12日 D. 11月12日
下图中等值线是海洋等降水量线,阴影为黑夜。完成7-9题。
7.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
A.7:20 B.19:20
C.8:40 D.19:40
8.当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达一年中最小值时
A.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B.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期
C.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D.L河处在丰水期
9.甲海域比同纬度海域降水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副热带高压控制 B.山地的背风坡
C.寒流的减湿作用 D.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飞絮是杨树、柳树等植物种子成熟炸裂后飘出毛絮的自然现象,在干燥、温暖和阳光充足的天气下最易发生。下图为北方春季一天的气温变化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据图推测飞絮高发的时间段为
A.2时—6时 B.10时—16时 C.14时—20时 D.18时—22时
11.飞絮在上述时间段高发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高,对流运动强 B.温差大,空气不稳定
C.空气湿,飞絮易扩散 D.气温低,飞絮易产生
图5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 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13.该山地( )
A. 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 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C. 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D. 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
读“风带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风带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5.下列有关四个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夏季,①风带对地中海气候影响显著 B. ③④间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C. ②风带对我国影响较大 D. ④风带越过赤道后可形成南亚夏季风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6-17题。
16.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17.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下图为某区域某时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四地有冷锋存在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9.此时戊地的风向是(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读下图,完成20-21题。
20.该河段水位季节变化最大的年份是( )
A.1970年 B.1980年 C.1990年 D.2000年
21.2000年较1990年水位变化减小,其原因最有可能是流域内 ( )
A.年降水量增大 B.上游围湖造田 C.植被覆盖增加 D.水土流失加剧
下图示意喀斯特地区模拟不同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降雨量,单位为 mm/h)下,地表径流量与侵蚀产沙量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22-23题。
22. 降雨强度为 40mm/h 时,地表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泥沙量少 B. 下渗率大 C. 地面崎岖 D. 降雨历时短
23. 降雨强度为 140mm/h 时,降雨历时 35 分钟后,侵蚀产沙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流量变大 B. 流速变快 C. 土质变松 D. 土层变薄
读某大陆南回归线附近剖面图,完成24-25题。
24.M区可能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
A.雾 B.云层 C.降水 D.渔场
25.若图中的风力增强,可能给该地区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
A.增加沿岸大气湿度 B.增加沿岸大气温度
C.海域渔业资源更丰富 D.厄尔尼诺影响加剧
马略卡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岛上常住人口约85万,大约一半居住在首府帕尔马。马略卡岛年降水量约400 mm,岛上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岩层孔隙储水丰富。近年来,马略卡岛受到水资源日渐短缺的威胁。据此完成26-27题。
26.推测马略卡岛上的城市用水最主要是( )
A.河湖水 B.雨水
C.地下水 D.淡化海水
27.判断马略卡岛城市用水最紧张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读岩层的穹隆构造(穹隆构造地貌是发育在地台盖层上的背斜,形态大致呈圆形,中部呈穹隆状)示意图,完成28-29题。
28.按成因分,A处岩石属于(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9.该穹窿构造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内力挤压 风化侵蚀
B. 内力挤压 风力沉积
C. 内力抬升 流水沉积
D.内力抬升 风力沉积
“磬吉”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世界自然遗产——贝马拉哈自然保护区,以如针尖状耸立刺向天空的石林著称于世。读图,完成30-31题。
30.“磬吉”属于( )
A.河流堆积地貌 B.花岗岩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火山地貌
31.组成“磬吉”的物质是几百万年前珊瑚和海藻的化石。据此判断“磬吉”的形成过程是( )
A.地壳下沉—沉积物堆积—地壳隆起抬升—雨水侵蚀
B.地壳隆起抬升—沉积物堆积—地壳下沉—雨水侵蚀
C.地壳下沉—雨水侵蚀—地壳隆起抬升—沉积物堆积
D.地壳隆起抬升—雨水侵蚀—地壳下沉—沉积物堆积
盐丘是地下岩盐受挤压喷涌溢出而成。岩盐是化学沉积的矿物组成的岩石。读图完成下题。
32.关于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盐丘形成顺序为T2—T1—T3 B.图中岩盐层的年龄较新
C.油气不可能在盐丘下部聚集 D.盐丘形成主要受内力作用
下图示意长江下游某段汊道河势。右汊是主航道,船舶日流量峰值超过3 000艘次,水上交通事故频发。读下图,完成33-34题。
33.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中,从水域条件考虑,最适合建航运码头的是( )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34. 近40年来,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但目前,右汊仍作为主航道的原因是( )
A.左汊水速较快 B.右汊径流量较大 C.右汊水深较深 D.左汊有江豚栖息
下图中①~⑦代表陆地自然带,“干”“湿”表示水分状况。读图,回答35-36题。
甲大陆沿某经线的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乙大陆沿南半球某纬线的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35. 自然带从①至④的变化反映的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从平原向高原的地域分异规律
36. 甲、乙两大陆陆地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 )
A.①与⑤ B.①与⑥ C.③与⑤ D.③与⑥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37-38题。
37.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38.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土壤 D.光照
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39-40题。
39.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作用是( )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0.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
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
二.综合题(3小题共40分)
41.(16分)下图示意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及卑尔根和巴黎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巴黎和卑尔根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性。(4分)
(2)说出上述两地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原因。(6分)
(3)以北海为界,概括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大陆南北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成因。(6分)
42.(15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巴丹吉林沙漠以奇峰、鸣沙、湖泊等闻名于世,该地年降水量40-80毫米,蒸发量超过3 000毫米,沙漠中却有100多个湖泊,其中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有5个,冬季不结冰。该地沙丘广布,最高在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沙丘内部较潮湿,沙丘顶部附近生长有较多的植物。下面右图为巴丹吉林沙漠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左图为该地沙山示意图。
(1)有学者认为该地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来自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试推测其依据。(6分)
(2)分析该地高大沙丘的形成原因。(6分)
(3)依据图2,推断沙山西北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3分)
43.(9分)下图是我国西部不同纬度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乙山D坡自然带数目比C坡的多,其原因是什么?(2分)
与乙山的针叶林带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带分布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 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带,甲山B坡冰川分布的下界高度比A坡的低,分别简析其主要原因。(5分)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1-5 C C D D D 6-10 C B D C B 11-15 A C C A D 16-20 C D D D C
21-25 C B D A C 26-30 C B C A C 31-35 A D C D A 36-40 C B A A D
41.(16分)
(1)差异性:巴黎年均温较高(冬夏气温均高于卑尔根),卑尔根年降水量远大于巴黎。(4分)
(2)巴黎的纬度位置较低,年均温较高(或卑尔根纬度位置较高,年均温较低);卑尔根地处西风迎风坡;且暖流流经(或受暖流影响大),年降水量多。(6分)
(3)特征:北部面积狭小(且成带状),南部面积广大。(2分)
原因:南部地势平坦广阔,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内陆;北部近南北向的高大山脉阻挡西风暖湿气流。(4分)
42.(1)断裂带经过该地,地下水在断裂处出露;该地位于西北内陆,湖泊冬季不结冰,说明水温高(可能来自地下水);该地气候干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欠发育(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少)。(6分)
(2)该地位于西北内陆,附近沙源丰富;冬春多大风天气,携带大量沙尘在此处堆积;沙山内部湿度较大,且顶部附近植物较多,形成固定沙丘,随着沙尘持续堆积,形成高大沙山。(6分)
(3)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逐渐减小。(1分)原因:西北坡为迎风坡,随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2分)
43.(1) D坡纬度较低,相对高度大。(2分)甲山纬度较高,气温较低。(2分)
(2) 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受周围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而云杉林的生长需要较好的水分条件。(2分)
B坡为阴坡;且纬度比A坡的高;B坡受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雪)较多。(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