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 MB
- 2021-09-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命题学校:丹东四中 命题人:张成名 校对人:武刚
一、选择题部分(每题1.5分,共51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丁
2014年9月《竖版世界地图》正式出版。下图为竖版世界地图,图中虚线为我国南极科考航线,读图完成1-2题。
1.由图可知( )
A.乙点经度是75°E
B.丁位于长城站的东北方
C.甲位于亚欧板块
D.在南极洲周围的科考航线航向与南极环流相同
2.竖版世界地图不能看出( )
A.南美洲和澳大利亚时差在12小时左右
B.凸显南北两极
C.丁大洋跨东西半球
D. 北半球海洋面积小于陆地
“全球米贵”令粮食安全危机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为缓解粮食安全危机,不少国家走上了海外屯田之路。日本早就积极开发海外粮库,现在海外屯田的面积已是国内耕地面积的3倍。苏丹由于拥有粮食生产的区位优势,成为海外屯田的热点目的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日本积极开展海外屯田的原因包括 ( )。
①人多地少②山地多平原少③海运发达 ④耕地少,单产低 ⑤农村人口比重大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4.下列有关苏丹生产粮食有利的自然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较丰富,水源充足 B.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
C.光热条件好 D.劳动力丰富廉价,粮食成本低
不丹北部与我国西藏自治区接壤,森林覆盖率72%。读不丹地形图,回答5-6题。
5.关于不丹的地理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A.多南北走向的山脉,高差达7000多米 B. 水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率高
C. 全年高温,属于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 D.河流众多,灌溉农业发达
6.该国河流的主要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
A.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 B.水位季节变化大,有明显的夏汛
C.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 D.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N
图甲是世界某区域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图,图乙是其区域简图。读图回答7-9题
7.导致25°C等温线东西岸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洋流 B.地形 C.纬度 D.海陆位置
8.根据图中信息,对于M城的气候推测合理的是( )
A.全年高温少雨 B.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干燥少雨
C.1月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高温多雨 D.降水量受离岸风影响明显
9.当通过N海域的船只顺风逆水航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C等温线的位置较图中偏南 B.N沿岸地区高温少雨
C.N地昼长短于M地 D.图中M附近的河流处于丰水期
下图分别是加拿大降水分布图和植被农业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0-12题
10.致图中甲乙两地区降水变化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形差异 B.洋流差异 C.大气环流 D.纬度差异
11.据图中信息,该国农业发展主导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市场广阔是丙丁两农业区商品率特别高的主导因素
B.地广人稀是丙丁两农业区专业化水平高的主导因素
C.上升流是图中东部海域冷水性渔场形成的主导因素
D.森林资源丰富是该国家具、造纸业发达的主导因素
12.铁路网的分布和走向对该国的影响中,说法正确的是
A.加强了东西向交通的联系,促进东部人口向西部迁移
B.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减轻了南北向铁路运输压力
C.缩短了该国东西两岸联系的距离,促进东西两岸发展
D.促进沿线城市发展,吸引人口和二三产业向南部聚集
如图表示某国两大经济地带的基本资源指标(%),读图判断13-15题。
13.与西部地区相比,该国东部地区的特点是( )
A.人均土地面积较小 B.地表径流量较大
C.经济水平较高 D.人口密度较大
14.该国家最有可能是( )
A.美国 B.中国 C.澳大利亚 D.俄罗斯
15.该国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输方向主要是( )
A.东西方向 B.南北方向 C.沿海岸线 D.沿河流
读下面“某区域某季节(冬或夏)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6-17题。
16.依据图示区域等温线可知 ( )
A.图中最大温差可达30°以上
B.同纬度地区陆地比海洋气温高
C.南部地区地势起伏较北部明显
D.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洋流
17.图示季节,甲国 ( )
A.盛行风与气压带、风带移动有关
B.正值多雨季节
C.南部地区比北部地区正午日影更长 D.甲半岛西部海域的洋流向西北流
读下图,回答18-19题。
18.关于两条河流特征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冬半年有凌汛现象 B.均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C.夏季有明显汛期 D.向下游流量减小
19.关于甲、乙所示区域自然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区域河流下游多沼泽 B.甲河流通航条件优越,沿岸工业发达
C.两条河流流域均是所在国的重要农业区
D.乙河流下游水利工程主要作用是发电
工业结构关系可分为互补性结构关系和竞争性结构关系。下表为我国部分省区之间的工业结构相关系数(S)表,S越大,工业结构越相似,竞争越激烈。读表完成20-21题。
地区
S 地区
广东
广西
云南
湖南
江西
福建
广东
1
0.42
0.27
0.58
0.54
0.82
广西
0.42
1
0.84
0.91
0.92
0.71
云南
0.27
0.84
1
0.77
0.66
0.54
湖南
0.58
0.91
0.77
1
0.94
0.82
江西
0.54
0.92
0.66
0.94
1
0.81
福建
0.82
0.71
0.54
0.82
0.81
1
20.与广西竞争关系最强的一组省区是( )
A.湘、赣 B.粤、闽 C.滇、赣 D.闽、滇
21.下列现象最可能发生的是( )
A.福建向云南提供劳动力 B.广西向广东提供能源
C.湖南向江西提供资源 D.江西向广西提供资金
下图为我国不同海拔(单位:m)的面积比重和人口比重统计。读图回答
22-23题。
22.图中各海拔分段比较,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是( )
A.>3 000 m的区域 B.500-1000 m的区域
C.100-500 m的区域 D.<25 m的区域
23.图中信息表明我国( )
A.平原丘陵占面积的70%左右 B.大半人口分布在第三级阶梯
C.随海拔升高而人口数量递减 D.高原地区地广人稀
甲
读下图“我国部分省区某月(1或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24-25题:
24.关于甲地的气温及影响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合理的是:
A.>28°C 纬度因素 B.>28°C 海陆位置
C.<28° 地形因素 D.<28° 大气环流
25.图示月份,下列观察到的现象,最可信的是:
A.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盛行偏南风 B.河流进入枯水期
C.华北地区在忙种小麦 D.台湾岛西部地区降水量大于东部
下表①②③④表示滇、川、陕三省省会和西藏自治区首府的名称,答26-28题。
一月平均气温(℃)
七月平均气温(℃)
地区代号
-2.3
14.9
①
4.6
25.8
②
7.8
19.9
③
-1.3
26.7
④
26.根据表中气候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成都 B.②为昆明 C.③为拉萨 D.④为西安
27.下列有关四地所在地形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①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 B.②位于汉水谷地
C.③位于黄土高原 D.④位于云贵高原
28.导致①②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
下表为我国主要流域水量平衡值(外流域水平衡原理: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蒸发系数是一定汇水面积地面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读表完成29-31题。
流域
流域面积
(km2)
降水量
(mm)
蒸发量
(mm)
蒸发系
数(%)
a
453 690
1 438
666
46.3
b
246 000
699
225
32.2
淮河
261 504
929
738
79.4
长江
1 807 119
1 055
513
48.6
c
557 180]
525
380
72.4
d
752 443
492
416
84.6
29.a、b、c、d分别对应的流域是( )
A.珠江、松花江、雅鲁藏布江、黄河
B.雅鲁藏布江、珠江、松花江、黄河
C.珠江、雅鲁藏布江、松花江、黄河
D.雅鲁藏布江、珠江、黄河、松花江[]
30.C河流域的蒸发系数大于长江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面积小 B.气温高 C.光照强 D.降水量小
31.a与长江的分水岭是
A.秦岭 B.武夷山 C.南岭 D.巫山
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①~④)的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四地均位于平原,且受东部雨带的影响。读图回答32-34题。
32.我国东部雨带位于③地时,正常年份时间约在:
A.3-5月 B.6-7月 C.7-8月 D.10-11月
33.图中,②地可能位于:
A.松嫩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
34.在夏季风势力较弱的年份,往往造成我国东部地区:
A.南北皆涝 B.北涝南旱 C.南北皆旱 D.北旱南涝
二、非选择题:共3道题,共49分
3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7分)
雨育农业是指完全不依靠河流及地下水源灌溉,或仅有田间坑塘补充供水,以种植一年生作物为主,或兼种多年生作物或兼养家禽、家畜的种植制度。简单地说,就是完全依靠当地自然降水进行耕作的农业。这类农业的生产面积占亚太区域可耕地面积的64%;生产率很低,仅为灌溉农业的48%。以下为伊拉克雨育农业、山地牧场和灌溉农业分布示意图和雨育农业区气候资料图。
(1)描述雨育农业区的气候特征。(3分)
(2)比较①②两地冬季日照强度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3)分析伊拉克雨育农业和灌溉农业的分布特点,并从气候资源利用角度分析提升该地雨育农业区气候资源利用率的措施。(8分)
3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阿拉伯半岛示意图(图甲),鸟瞰沙特阿拉伯农业区(图乙)
(1)分析阿拉伯半岛西南部降水量偏多的原因。(4分)
(2)简述沙特阿拉伯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8分)
37.(2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全长1577千米,在武汉市注入长江。历史上汉江素有“千里黄金水道”之称,几千年来,汉江航运对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近代以来,汉江的航运价值不断降低。
材料二:汉江流域示意图
(1)说明汉江的水文特征(4分)
(2)历史上,汉江是长江各大支流中航运价值最高的河流,试分析其原因。(8分)
(3)说明近代以来汉江航运价值不断降低的原因。(8分)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BDACA 6-10.DABCA 11-15.ADBDA 16-20.ADCAA
21-25.BDBCA 26-30.DACCD 31-34.CBAD
二、非选择题
35.(17分:第(1)题每点1分,其余每点2分)
(1)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每点1分)
(2)②地强于①地。(2分)原因:②地纬度低,冬季日照时间长于①地;①地冬季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弱;②地冬季降水较少,太阳辐射强。(4分)
(3)雨育农业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地与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或位于河流上游),而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4分)。
措施:冬季,营建温室大棚,改善热量条件;建设水库和渠道等水利工程;收集和储存冬季雨水,夏季加强灌溉。 (4分)
36.(12分,每点2分)
(1)夏季受西南风的影响,西南风掠过红海带来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4分)
(2)有利条件:绿洲附近地形平坦,光照充足;由于是石油生产大国,有雄厚的资金用于农业投资。不利条件:由于境内主要是大沙漠和高原,可耕地很少;气候干燥少雨,水资源严重短缺。(8分)
37.(20分,第(1)题每点1分,其余每点2分)
(1)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夏季是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2)河流支流多,流程长,通航里程长; 全年无冰期,通航时间长;
与长江航运相连,航道沟通东西南北,联系范围广; 历史上秦岭、大巴山区陆路交通不便,汉江水运得天独厚,是其主要交通方式; 历史上王朝帝都大都位于这一带,航运的需求量大(8分,答出4点即可)
(3)新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等)的兴起; 河运受季节、气候的制约明显;
水库、桥梁等工程建设阻碍通航; 泥沙淤积部分航道; 船舶大型化使部分河段(江窄水浅)丧失通航能力(每点2分,答出4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