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3 MB
- 2021-09-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四章章末评估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下左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岛屿等高线地形图,下右图为某同学在岛上某地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的太阳在海天一线上。据此回答1~2题。
1.该岛风力资源丰富,风力资源主要来源于冬季风和台风。下列地点,风力资源最弱的是( D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解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风力资源主要来源于冬季风和台风,④地处于冬季西北季风的背风坡,处于低洼的山谷地带,受台风的影响较小,所以说风力资源最弱。
2.若下右图反映“海日生残夜”的景观,则照片拍摄地最不可能在图示四地中的( D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解析:④
地东侧有高的山脊阻挡,看不到大海的日出,其余三地都能看到大海的日出,所以说照片拍摄地最不可能在图示四地中的④地。
野外考察是培养地理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经过一片河岸砾石滩(如图),他们测量了这里石头的粒径,多数在2~10厘米。下图是同学们查阅到的河流流速和搬运物质相关性的资料图。据图回答3~4题。
3.根据上右图资料判断,砾石滩以上的河段速可能是( B )
A.50 cm/s B.250 cm/s
C.300 cm/s D.400 cm/s
解析:由材料可知,砾石滩石头的粒径,多数在2~10厘米之间,读图可知,对应的流速在200~300厘米/秒,故选B。
4.这种砾石滩通常位于河流的( C )
A.河源 B.侵蚀岸
C.堆积岸 D.入海口
解析:砾石滩是河流挟带的砾石沉积形成的,一般分布在河流的堆积岸,故选C。
钱塘江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的共同影响,在不同季节、不同河段受侵蚀或堆积作用发生明显变化。研究人员曾连续多年对闸口至澉浦段河床高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枯水期仓前以西升高,以东降低。历史上钱塘江河口潮强流急,河床宽且浅,冲淤幅度很大,导致主河道摆动频繁。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利部门对钱塘江河口进行了治理,缩窄江道是其中重要措施。读图,回答5~7题。
5.江道缩窄前,枯水期主要外力作用及仓前东、西两侧河段河床高度的变化,推测合理的是( D )
A.河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
B.河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
C.潮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
D.潮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
解析:由材料可知,江道缩窄前,枯水期仓前以西河床高度升高,以东降低,结合所学知识再加上材料信息中“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的共同影响”,可以推测出枯水期河水水位下降,河流径流量少,而枯水期时海水上溯势力较强,可能大致到达仓前,受海水顶托作用影响,河水到达仓前以东河段较少,所以仓前以西河段以沉积为主、河床堆积升高,仓前以东河段则受海水冲淤影响较大、河床侵蚀降低,由此推知,江道缩窄前,枯水期主要外力作用以潮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选D。
6.与江道缩窄前相比,江道缩窄后,钱塘江最佳观潮点( A )
①偏东 ②偏西 ③潮差较大 ④潮差较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最佳观潮点,应该在潮差大的地方,一般海水入江后受地形变窄的限制,易形成更大的海潮,也就是说潮差增大,再从图上可以看出当河道缩窄后,由宽到窄的喇叭口明显东移,所以当江道缩窄后,钱塘江最佳观潮点东移且潮差增大,故选A。
7.缩窄江道的主要目的是( A )
A.稳定入海江道
B.增大河流入海径流量
C.减轻海水侵蚀程度
D.减轻风暴潮对河口的影响
解析:据材料可知,在20世纪60年代河道没有缩窄前,河流的“主河道摆动频繁”,所以缩窄河道是为了减少主河道的摆动,稳定入海江道;由于江道缩窄,河流入海径流量可能会减少,而海水受狭窄河道的影响,波涛激荡,势力更强,所以其入侵程度会有所增强,风暴潮对河口的影响可能也会增大。据此分析选A。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据此回答8~9题。
8.图1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 B )
A.风力堆积形成
B.流水沉积作用
C.风力侵蚀残留
D.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解析: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在极干旱地区的干涸的湖底中,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然后经历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了这种顶部平坦的平顶山状雅丹,故选B项。
9.图2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对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A )
A.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C.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解析:雅丹地貌分布区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由于高速大风的长期吹拂,导致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另一侧由于位于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因此坡度相对和缓。故选A项。
沙坡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为某常见的沙坡形成过程示意图。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的影响而呈坡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而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坡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坡的迎水坡堆积。据此回答10~11题。
10.图中水流方向是( B )
A.自西向东 B.自南向北
C.自北向南 D.自东向南
解析:根据材料,沙坡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坡的迎水坡堆积。图中后期沙坡剖面图中有堆积的是迎水坡,结合指向标,水流方向是自南向北,B对,A、C、D错。故选B。
11.沙坡移动方向为( A )
A.向上游移动 B.向下游移动
C.维持原地 D.往复摆动
解析:沙坡在迎水坡一侧堆积,沙坡移动方向为迎水坡一侧所示的方向,向上游移动,A对,B、C、D错。故选A。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图,完成12~13题。
12.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降低
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解析:图中曲线显示,侵蚀强度与坡度的关系是0~40°,随坡度的加大,侵蚀强度加大;40°~90°随坡度加大,侵蚀强度减弱。
13.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D )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坡面径流流速小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解析:坡面上侵蚀强度受坡度、径流量、流速、地表植被覆盖度等影响。坡度大, 受雨面积小,径流量小,因而侵蚀程度低。
智慧农业温室环境监控系统借助信息收集系统、控制系统监控和管理温室大棚中的水、热、CO2等信息,实现对大棚农业的精细化管理。读智慧农业温室环境监控系统图,回答14~15题。
14.智慧农业温室环境监控系统可以实现( C )
A.良种培育 B.病虫害防治
C.水肥控制 D.提高农作物销售范围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图示内容分析,智慧农业温室环境监控系统,可以及时了解温度、湿度、光照等资料,经分析处理后,采取相应措施,可以实现水肥控制,C对。材料没有表示出进行良种培育,A错。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病虫害防治和提高农作物销售范围,B、D错。
15.智慧农业温室环境监控系统信息收集原理类似于( B )
A.GIS的信息收集原理 B.RS的信息收集原理
C.GPS的信息收集原理 D.GPRS的信息收集原理
解析:智慧农业温室环境监控系统信息收集使用的是传感器,原理类似于RS的信息收集原理,B对。GIS的信息收集原理是信息输入,不是利用传感器,A错。GPS的信息收集、GPRS的信息收集原理都不是使用传感器,C、D错。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读图,回答第16题。
16.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D )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
解析: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主要依靠RS技术,解译积雪遥感影像和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均要使用GIS技术,GPS技术则主要用来进行空间定位。故选D。
读GIS案例分析示意图(注意:图中的顺向坡面是指岩层倾斜方向与山坡方向相同的坡面),回答17~18题。
17.该案例研究的主题是( B )
A.火山 B.滑坡
C.地震 D.崩塌
解析:从图示可以分析,该案例研究的阶段成果有陡坡区、顺向坡面、活动断层等,可以判定为滑坡。
18.图中甲图层可能代表( A )
A.山坡坡向 B.坡面起伏
C.坡面侵蚀 D.地层厚度
解析:由甲图层和地层倾斜图层判断出顺向坡面,所以甲图层应代表坡向。
下图为2015年4月5日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15年第4号台风“美莎克”未来24小时移动路径概率预报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要完成台风“美莎克”未来24小时移动路径概率预报图的整个绘制需要采用的信息技术手段有( C )
A.GPS和GIS B.GPS和RS
C.RS和GIS D.GPRS和RS
解析:对台风路径进行监测需要用到的技术是RS,对遥感图像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需要用到的技术是GIS。
20.台风常给经过地区带来洪灾,救灾决策部门运用GIS综合分析灾情,需要叠加使用的专题地图有( A )
①降水量分布图 ②水系分布图 ③地形分布图 ④土壤类型分布图 ⑤地质构造分布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④
解析:洪灾的发生与地区降水状况、水系分布以及地形状况有关系,因而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分析灾情时需要叠加这三类地图。
二、综合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长江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注入东海,全长约6
300千米,上中下游分界点分别是宜昌和湖口,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千米。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长江流域的六种地貌景观图。
(1)长江流域地貌景观多样,甲处地貌主要为②;乙处地貌主要为④;丙处地貌主要为①;丁处地貌主要为③。(填序号)
(2)①~⑥地貌中,属于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①②④;属于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有③⑤⑥。(填序号)
(3)下列是某学习小组收集到的图⑥地貌相关示意图(图a、图b、图c),据此描述该地貌的景观特点。
答案:平面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扇缘向周边平地展开;自扇顶至扇缘,厚度变薄;沉积物变细。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可知,甲处位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之巅,为冰川地貌,对应地貌②;乙处位于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对应地貌④;丙处为三峡,对应①地貌;丁处为河口三角洲,对应地貌③。第(2)题,①~⑥地貌中,属于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①(三峡,流水侵蚀地貌)②(冰蚀地貌)④(流水溶蚀地貌、喀斯特地貌);属于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有③⑤⑥(分别为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均为流水沉积地貌)。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⑥地貌为山前冲积扇。结合图示可知,冲积扇地貌平面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扇缘向周边平地展开;自扇顶至扇缘,厚度变薄;沉积物变细。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12分)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0毫米,蒸发量超过3 000毫米。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海拔200~300米)集中分布(如下图所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
(1)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
(2)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
(3)推断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答案:(1)西北风(偏西风)。理由:沙山(链)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沙山西北坡缓,说明西北坡为迎风坡,当地盛行西北风。
(2)风力强盛,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的阻挡,风沙在此沉积;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潮湿)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长高。
(3)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原因: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沙山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而且沙山西北坡缓,应为迎风坡,故该地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第(2)题,根据题意并结合学习过的内容可知,该地风力强盛,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有阻挡作用,风沙在此沉积,加上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潮湿),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使沙山不断长高。第(3)题,根据风力沉积的特点可以推断,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因此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
23.右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对其进行了综合考察。读图,分析回答考察小组遇到的问题。(8分)
(1)图示中聚落分布规律是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呈带状布局形态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原因:①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较平坦;②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③淤积有肥沃的土壤,比较适宜聚落的发展。
(2)图中虚线是规划在几个村庄之间修建的公路,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呈“之”字形。分别说明这样修建的原因。
答案:①乙村到甲村地势平坦;②乙村到丙村地势起伏较大,公路大部分路段与等高线平行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呈明显的带状分布特征。在河流流出山口处形成的冲积扇,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宜人类的生产和生活。(2)山区的公路要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节省工程量。乙村到甲村沿河谷修建,地势平坦;乙村到丙村沿等高线修建,呈“之”字形,坡度小。
24.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下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11分)
(1)与旧金山相比,R地的气温有何特点,并指出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
(2)根据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形剖面图,分别比较B处与A、C两处年降水量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答案:(1)特点:冬季气温略低,夏季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大。
原因:海陆位置;地形(谷地)
(2)B处大于A处,理由:B处海拔较高,易行成地形雨。
B处大于C处,理由:B处位于迎风坡,C处位于背风坡。
(3)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只要从水循环的补给、蒸发、地表径流三个环节回答正确者,均可给分)
解析:第(1)题,读图得出气温特征从数值和变化两方面,影响因素从气候形成因素入手分析。第(2)题,考查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第(3)题,从水循环各环节分析。
相关文档
- 2017-2018学年湖北省宜宜昌市部分2021-09-0911页
- 【地理】浙江省温州市2020届高三42021-09-099页
- 2020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自然资源综2021-09-0914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图2021-09-0915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2019-20202021-09-097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图2021-09-098页
- 2019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5-7产业2021-09-0910页
- 2019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2-8锋面2021-09-0911页
- 2020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2021-09-091页
- 湖北省浠水实验高中2019届高三5月2021-09-09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