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 MB
  • 2021-09-09 发布

【地理】浙江省台州市五校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阶段性考试(解析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浙江省台州市五校联考2019-2020学年 高一12月阶段性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北京时间2017年3月30日19时左右,一场特殊天象“火星合月”(即火星距月球很近)美丽上演。完成下列各题。‎ ‎1. 下列天体系统中,同时包含火星和月球且级别最低的是 A. 河外星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2. “火星合月”时,下列天体相互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A. 地球位于火星和月球之间 B. 月球位于火星和地球之间 C. 火星位于地球和月球之间 D. 火星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属于太阳系,月球属于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是同一级别、均属于总星系,因此同时包含火太阳系星和月球且级别最低的是太阳系,C正确。故选C。‎ ‎【2题详解】‎ 火星绕日公转轨道位于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外侧,“火星合月”时,火星距月球很近,此时月球应该位于地球、火星之间,B正确。若地球位于火星和月球之间则火星应该距月球较远,综上所述,ACD错误。故选B。‎ ‎3.太阳活动减少,可能给地球带来的影响是 A. 全球农业生产倾向于减产 B. 各地降水量普遍减少 C. 无线电短波通信不受影响 D. 高大树木不再有年轮 ‎【答案】A ‎【解析】太阳活动高峰年,太阳活动增加,地球天气变化较大,由于太阳辐射较强,光合作用较强,全球农业倾向于丰收;太阳活动低峰年,太阳活动减少,全球农业生产倾向于低产,A正确。太阳 黑子和降水有相关性,但是有些纬度是正相关、有些纬度是负相关,B 错误。无线电短波通信在太阳活动强烈时受到影响大,在太阳活动减少时,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的干扰减少,C错误。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气候变化,气候会影响树木年轮变化,太阳活动减少,年轮宽度可能减小,但不会消失,D错误。选A。‎ ‎4. 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等)灭绝于 A. 中生代末期 B. 古生代末期 C. 中生代中期 D. 新生代初期 ‎【答案】B ‎【解析】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等)灭绝。‎ ‎5.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洪期减少地表径流 B. 旱期减少蒸腾蒸发 C. 洪期减少地下径流 D. 旱期增加表水下渗 ‎【答案】A ‎【解析】海绵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说明洪期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的影响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说明旱期增加蒸腾蒸发、减少表水下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 ①~④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A. ①-地壳 B. ②-岩石圈 C. ③-地幔 D. ④-软流层 ‎7. 下列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①-横波传播速度最大 B. ②-内部物质组成均匀 C. ③-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D. ④-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答案】6. A 7. C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图示①位于地表,平均厚度33KM,判断为地壳;②位于地壳以下,到2900KM范围内,为地幔;③位于2900KM-5000KM范围,为外核。④为内核,据此选A。‎ ‎【7题详解】‎ 结合图示及上题可知,①为地壳,纵波传播速度最大;②为地幔,地震波波速在其间有波动,说明其内部物质组成不均匀;③为外核,横波不能穿过,说明其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④为内核由铁镍成分组成的。据此选C。‎ 下图为浙江省某地5月29日—30日24小时内气温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 此时段该地受 A. 冷锋影响 B. 低压中心控制 C. 暖锋影响 D. 高压中心控制 ‎9. 此时段该地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 气压下降 B. 吹偏南风 C. 晴朗天气 D. 阴雨天气 ‎10. 下列天气现象中与该天气系统活动有关的是 A. 我国北方地区夏季的暴雨 B.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 C. 台风山竹带来的降水 D. 一场春雨一场暖 ‎【答案】8. A 9. D 10. A ‎【解析】‎ ‎【8题详解】‎ 读图,此时段该地气温持续下降,应是受冷锋影响,A正确。暖锋影响气温上升,B 错误。低压中心控制时,气温先上升后下降,C错误。高压中心控制时,气温先下降后上升,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此时段该地是冷锋过境,该地气温下降、气压上升,A错误。该地位于北半球,冷锋过境,可能吹偏北风,B错误。冷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C错误。冷锋过境,天气状况可能是阴雨天气,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我国北方地区夏季的暴雨是冷锋造成,A正确。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是准静止锋造成,B错误。台风山竹带来的降水是气旋造成的,C错误。一场春雨一场暖是暖锋造成的,D错误。故选A。‎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其清流般的文化气韵引发收视热潮。在古诗词中也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如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结合此诗句完成下列各题。‎ ‎11. 诗句描述农历九月初三夜易形成“露”的主要原因是 A. 白天多云,空气湿度较大 B. 天气炎热,水面蒸发量大 C. 天气转晴,大气散射明显 D. 夜晚晴朗,大气逆辐射弱 ‎12. 下列诗句描述的季节与此诗句一致的是 A. 春潮带雨晚来急 B. 黄梅时节家家雨 ‎ C. 巴山夜雨涨秋池 D. 将登太行雪满山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九月初三指的是农历,此时北方正值秋季,天气晴朗,A错。诗句描述农历九月初三夜易形成“露”的主要原因是夜晚晴朗,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水汽凝结成露,D对。B、C错。‎ ‎【12题详解】‎ 此诗句描述的季节是秋季,与此诗句一致的是巴山夜雨涨秋池,C对。春潮带雨晚来急,是描述春季,A错。黄梅时节家家雨,是夏季,B错。将登太行雪满山是描述冬季,D错。‎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 甲山的形成过程是 A. 沉积——褶皱——断层——侵蚀 B. 褶皱——断层——侵蚀——沉积 C. 断层——侵蚀——褶皱——沉积 D. 沉积——断层——褶皱——侵蚀 ‎14. 乙为中生代晚期沉积岩层,其中可能含有 A. 象牙化石 B. 三叶虫化石 C. 恐龙蛋化石 D. 原始鱼类化石 ‎【答案】13. A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沉积作用形成甲山地的岩层;在地壳水平挤压作用下岩层发生弯曲褶皱;岩石受到强大张力而断裂,在地壳垂直运动下形成断层;甲处顶部被侵蚀造成部分岩层缺失,故A正确,其它选项排除。‎ ‎【14题详解】‎ 恐龙是中生代晚期的大型爬行动物,因此该沉积岩中可能含有恐龙蛋化石,故C正确,其它选项排除。‎ 假定各个气压带的宽度为10个纬度。下图为某日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该日为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16. 图中甲地(纬度50°)表层海水大规模运动的方向为 A. 自西南向东北 B. 自西向东 C. 自东北向西南 D. 自东向西 ‎【答案】15. D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经度的分布规律可知,顺时针方向为东经经度增大的方向,说明地球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所在半球为南半球,由图中可知,赤道附近的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此时所在位置位于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此时应该为冬至日,故选D项。‎ ‎【16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甲地所在纬度为南纬50°,处在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海水自西向东形成西风漂流,故选B项。‎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若此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温甲地低于乙地 B. 气压甲地低于乙地 C. 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地区,则甲是市区,乙是郊区 D. 若该环流发生在沿海地区,则甲是陆地,乙是海洋 ‎18. 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则 A. 甲为海洋环境,乙为陆地环境 ‎ B. 环节①为人类提供水资源再生 C. 环节②表示植物蒸腾和陆地水蒸发 ‎ D. 环节③④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19. 若此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且丙、丁纬度较低,则 A. ①洋流为西风漂流,按性质则属于寒流 ‎ B. ②影响下,非洲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 C. ④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和大型渔场分布 ‎ D. 此洋流圈是北半球副热带的大洋环流 ‎【答案】17. A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甲地气流下沉,说明甲地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使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乙地气流上升,说明乙地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使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A正确,B错误;市区人口多、工厂多,人为排放的热量大,城区气温高于郊区,城区是上升气流、郊区是下沉气流,因此乙代表市区,C错误;白天陆地升温较海洋快,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陆地是上升气流,因此乙代表陆地,D错误。选A。‎ ‎【18题详解】‎ 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则①为水汽输送、②为降水、③为地表径流、④为蒸发,甲代表陆地、乙代表海洋(陆地河流汇入海洋),A错误;①将海洋上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为陆地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B正确;环节②表示的是降水,C错误。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造成的,和③有关,D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若此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且丙、丁纬度较低,该洋流呈逆时针分布,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地区,①洋流为南赤道暖流,属于暖流,A错误;非洲没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B错误;④洋流是寒流,在离岸风作用下、冷海水上泛易形成渔场,降水少、附近可能有沙漠和大型渔场分布,C正确;此洋流圈是南半球副热带的大洋环流,D错误。故选C。‎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模拟实验。完成下列各题。‎ ‎20. 实验中沙子逐渐沉到水槽底部的现象,模拟的外力作用是 A. 流水侵蚀 B. 流水沉积 ‎ C. 风力侵蚀 D. 风力沉积 ‎21. 若某区域正经历甲图所演示的过程,则该区域可能发生的相应变化是 A. 河流含沙量增大 B. 土壤肥力增加 ‎ C. 降水变化率减小 D. 风力堆积明显 ‎【答案】20. B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从坡上流下的水起到流水侵蚀作用,将木板上的沙土侵蚀、搬运到水槽里面,水槽里面水不流动,沙土沉积在水槽底部,因此模拟的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B正确,A错误。图中没有风力作用,CD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 甲图没有铺草皮,实验模拟是是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其危害是河流含沙量增大、土壤肥力下降、降水变化率增大、风力侵蚀可能增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下图为亚欧大陆40º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2. 甲、乙两地气候相比 A. 1月降水甲比乙多 B. 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 C. 7月气温甲比乙低 D. 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 ‎23. 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 A. 西北风的影响 B. 副极地低压控制 C. 沿岸暖流影响 D. 盛行西风的控制 ‎【答案】22. B 23. D ‎【解析】该组试题以气温和降水资料图为切入点,考查气候特征对比和气候成因分析,总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 ‎【22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1月降水分别约为5mm和120mm,A错误。甲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6℃和-4℃,气温年较差为30℃;乙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3℃和11℃,气温年较差为13℃,甲气温季节变化比乙大,B正确。甲、乙两地7月气温分别约为26℃和23℃,C错误。甲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80mm和5mm,差值为175mm;乙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20mm和10mm,差值为110mm,甲降水季节变化比乙大,D错误。‎ ‎【23题详解】‎ 两地位于40°N亚欧大陆东西两岸,乙地冬季降水多,说明该地为地中海气候。1月时,气压带风带南移,此时乙地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D正确。‎ 下图1为全球海陆分布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图2为四种板块边界类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4. 图1中四地与图2板块边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 ①—甲 ②—丙 ③—乙 ④—丁 B. ①—乙 ②—丁 ③—甲 ④—丙 C. ①—丙 ②—甲 ③—乙 ④—丁 D. ①—丁 ②—乙 ③—甲 ④—丙 ‎25. 图1中四海域,由于上升流形成渔场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4. C 25. C ‎【解析】该组试题以板块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板块边界类型的判断以及世界渔场的分布等,试题难度适中。‎ ‎【24题详解】‎ ‎①处为红海,属于板块生长边界,其东西两侧分别是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均为陆地,对应丙。②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边界处,属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俯冲于亚欧板块下方,对应甲。③处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消亡边界上,东西两侧分别是南美洲大陆和太平洋,对应乙。④处位于北大西洋中部,属生长边界,大洋底部板块张裂,对应丁。故选C。‎ ‎【25题详解】‎ ‎①处红海,不是著名渔场。②处附近有北海道渔场,其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③处位于南太平洋东部,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形成上升流,底部营养物质随海水上泛,形成著名的秘鲁渔场。④处西部有纽芬兰渔场,其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因此C正确。‎ 读南半球某一低压系统示意图,A、B 两虚线为两条槽线,回答下列各题。‎ ‎26. 受图中天气系统影响,易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7. 关于图中近地面气流运动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A. 顺时针辐散 B. 顺时针辐合 C. 逆时针辐散 D. 逆时针辐合 ‎28. 该天气系统一般出现于 A. 赤道附近 B. 低纬地区 C. 中纬地区 D. 高纬地区 ‎【答案】26. C 27. B 28. C ‎【解析】‎ ‎【26题详解】‎ 图示天气系统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结合该半球锋面气旋特点可以得出,A、B两条槽线附近分别形成冷锋和暖锋,②③位于冷气团一侧,分别位于冷锋锋后、暖锋锋前,降水几率大,C正确。①④位于暖气团一侧,降水几率小,ABD错误。故选C。‎ ‎【27题详解】‎ 图示天气系统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南半球的锋面气旋形成于低压系统,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图中近地面气流顺时针辐合,高压气流是辐散,B正确。故选B。‎ ‎【28题详解】‎ 高纬地区通常比较冷、低纬地区通常比较热,中纬地区是高纬地区和低纬地区和中间纬度,也是冷气团和暖气团经常相遇的地方,锋面气旋是冷气团和暖气团相遇形成的。所以锋面气旋经常出现在中纬地区,C正确。故选C。‎ 下图是某建筑设计院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9. 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目的是 A. 雨季及时排水 B. 充分利用太阳能 C. 减弱噪音干扰 D. 降低光污染危害 ‎30. 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A. 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 B. 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C. 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 D. 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答案】29. B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我国北方地区纬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弱.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是为了充分增加接受太阳辐射的面积、增强甲室的温室效应、充分利用太阳能.故ACD不符合题意,B正确。‎ ‎【30题详解】‎ 冬季的白天,房间甲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房间乙温度低,为下沉气流,因此空气流动方向是暖空气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亚洲部分地区略图(图1)。‎ 材料二 缅甸翡翠玉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主要分布于乌龙河上游地区,后经流水作用,在乌龙河上游河床中也广泛分布,分布于河床中的翡翠石料也称水石。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1)该季节,印度半岛盛行风是 ,该盛行风的形成原因是 。‎ ‎(2)图中M气压中心名称是 ,该季节一艘自东向西经过北印度洋的轮船在航行过程中 (顺或逆)风 (顺或逆)水。‎ ‎(3)图中“翡翠产区”地壳厚度比乌龙河入海口地壳厚度 (厚或薄)。“水石”的形成依次经历了 等地质作用(填写图2中的序号)。‎ ‎(4)甲区域地貌类型为 ,简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答案】(1)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为西南风(或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2)亚洲低压(印度低压);逆;逆。‎ ‎(3)厚;④⑤⑧。‎ ‎(4)三角洲;流域面积大,河流带来大量泥沙;地势低平,流水沉积;海水顶托作用。‎ ‎【解析】‎ ‎【详解】(1)据图中等压线分布可知,M处为低压,说明大陆气温高、形成低气压,海洋气温低、形成高气压,此时为北半球夏季。该季节,印度半岛盛行风是西南风,该盛行风的形成原因是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为西南风。‎ ‎(2)北半球夏季,图中M气压中心名称是亚洲低压(印度低压),该季节受西南季风影响,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旋转,一艘自东向西经过北印度洋的轮船在航行过程中逆西南风逆水航行。‎ ‎(3)图中“翡翠产区”靠近北部山坡,地壳厚度比乌龙河入海口地壳厚度厚。缅甸翡翠玉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因此是变质岩。地下岩浆通过冷却凝固作用④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在变质作用⑤下形成变质岩,变质岩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被河流带到下游沉积。“水石”的形成依次经历了④⑤⑧等地质作用。‎ ‎(4)甲区域位于河流入海口,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为三角洲,该河流流域面积大,河流带来大量泥沙;地势低平,利于流水沉积,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泥沙大量在河口沉积形成三角洲。‎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 年 8 月 8 日,在四川九寨沟发生 7 级地震,震源深度 20 千米。‎ 材料二 我国部分及周边地区某日某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单位:hpa)。‎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地球内部圈层),九寨沟景区内碳酸盐分布广泛,发育了大规模钙华沉积,据此可推断当地 岩(具体岩石名称)广布。‎ ‎(2)甲山脉是由板块碰撞后隆起形成,属于 (褶皱或断块)山脉,周边岩浆活动频繁,因此 (能源)丰富。‎ ‎(3)图中①地以 天气为主,未来几天③地可能出现阴天、 、 、雨雪等天气现象。‎ ‎(4)与②相比,④的风力更 ,说出判断理由。‎ ‎【答案】(1)地壳;石灰岩。‎ ‎(2)褶皱;地热能(或地热)。‎ ‎(3)阴雨;大风;降温。‎ ‎(4)大(或强);④地等压线比②地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 ‎【解析】‎ ‎【详解】(1)四川九寨沟发生 7 级地震,震源深度 20 千米,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 41千米。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九寨沟景区内碳酸盐分布广泛,发育了大规模钙华沉积,钙华是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据此可推断当地石灰岩广布。‎ ‎(2)甲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板块碰撞后隆起形成,属于褶皱山脉,周边岩浆活动频繁,因此地热能丰富。‎ ‎(3)图中①地位于暖锋锋前,以阴雨天气为主,③地位于冷锋锋前,未来几天③地可能出现阴雨、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现象。‎ ‎(4)与②相比,④地等压线比②地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④的风力更大。‎ ‎33.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 “台风玛莉亚移动” 路径及“千岛湖配水工程”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2018年7月11日上午9点左右,台风“玛莉亚”在我国福建沿海一带登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千岛湖配水工程从千岛湖引水一路北进,最终到杭州等地,将于2019年全线贯通。‎ ‎(1)台风“玛莉亚”生成于热带的洋面上,其能量主要来自于 ‎ ‎ ;而赤道附近没有台风,是因为该地区 。‎ ‎(2)“玛莉亚”在福建登陆时,杭州主要吹 ,台风属于 (填天气系统),当其登陆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出现 天气。‎ ‎(3)半个多世纪来,引起千岛湖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千岛湖配水工程主要影响了水循环中的 环节。‎ ‎(4)从水循环角度,简述千岛湖配水工程的地理意义。‎ ‎【答案】(1)太阳辐射;地转偏向力太小。‎ ‎(2)东北;气旋;伏旱(或炎热干燥)。‎ ‎(3)人类活动;径流输送。‎ ‎(4)促进陆地淡水资源的不断更新;通过跨区域调配工程,优化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转化和交换。‎ ‎【解析】‎ ‎【详解】(1)生成台风的较高气温来源于太阳能。当地转偏向力很小(即接近赤道),同时最初期台风相对涡度也很小,这时虽有一定的辐合流场,涡度难于产生或者不易很快产生,达不到台风环流。因此,在赤道上及其附近地带,台风无法形成。‎ ‎(2)“玛莉亚”台风为北半球热带气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玛莉亚”在福建登陆时,杭州位于台风中心北方,吹东北风。台风出现在夏秋季节,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出现伏旱(或炎热干燥)天气。‎ ‎(3)千岛湖是1955年为建新安江水电站拦蓄新安江下游而成的人工湖,引起千岛湖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是人类活动。千岛湖配水工程主要影响了水循环中的径流输送(地表径流)环节。‎ ‎(4)千岛湖配水工程从千岛湖引水一路北进,最终到杭州等地,目的的缓解杭州缺水问题。千岛湖配水工程促进陆地淡水资源的不断更新;通过跨区域调配工程,优化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转化和交换。‎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为世界局部区域图。‎ 材料二 图1中丙地为挪威的松恩峡湾,松恩峡湾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湾,峡湾两岸山高谷深,岩层坚硬,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构成。‎ 材料三 图2为里斯本和拉巴特的降水资料统计图。‎ ‎(1)形成松恩峡湾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构成松恩峡湾岩层的花岗岩和片麻岩按成因分类分别属于 、 。‎ ‎(2)都柏林处于 填风带名称)控制,其冬季气温特点是 。‎ ‎(3)里斯本和拉巴特所属的气候类型都是 ,但拉巴特的年降水量 (填大于或小于)里斯本的年降水量,主要原因是拉巴特受 (填气压带或风带名称)控制时间较长。‎ ‎(4)简析北海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原因。‎ ‎【答案】(1)冰川侵蚀;岩浆岩(侵入岩);变质岩。‎ ‎(2)盛行西风带(中纬西风带);温和。‎ ‎(3)地中海气候;小于;副热带高气压带。‎ ‎(4)北海处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上下搅动,为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 ‎【解析】‎ ‎【详解】(1)据图可以看出,松恩峡湾位于挪威西部沿海,形成松恩峡湾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冰川侵蚀作用,构成松恩峡湾岩层的花岗岩和片麻岩按成因分类分别属于岩浆岩(侵入岩)、变质岩。‎ ‎(2)根据经纬度信息,图中都柏林处于盛行西风带,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温特点是温和。‎ ‎(3)根据材料信息,里斯本和拉巴特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但拉巴特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时间短,故其降水量小于里斯本。里斯本受西风控制时间长,降水时间长。‎ ‎(4)欧洲北海渔场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由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冷水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海底的营养盐类被带到表层,鱼类的饵料丰富,形成渔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