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5 MB
- 2021-09-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全球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2.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压中心;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影响。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三圈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2)六个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深度解读】
地球由于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三抓”:
1.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2.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①低纬环流(0°~30°)
(2)②中纬环流(30°~60°)
(3)③高纬环流(60°~90°)
3.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对于气温来说,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其所在纬度判断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寒带,气温也逐渐降低。
2.对于降水来说,主要考虑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否含有丰富的水汽或者具备降温过程),具体如下表所示:
气压带或风带
关键信息点
对降水的影响
典例
气压带
垂直运动是上升还是下沉
低压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赤道低气压带
高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副热带高气压带
风带
水平运动的海陆方向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
西风影响地区;马达加斯加岛东侧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信风影响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
水平运动的纬度方向
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降水多
西风带
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降水少
信风带
【深度解读】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成因
气候类型
受单一气压带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气候—极地高气压带
受单一风带影响
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带
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
【方法技巧】图示法记忆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形成
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区形成的气候类型各不相同,有的气候为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形成,还有的是两个交替控制形成,其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北半球):
三、北半球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N是亚洲(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
1月
7月
东亚季风
A西北风
C东南风
南亚季风
B东北风
D西南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深度解读】
1.关联图说明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2.示意图说明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的成因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高频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
右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读图完成1~2题。
1.若图中气流由于热力因素导致气温低,冷却下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风带的风向可能不同
B.甲、乙中可能有一个为中纬西风带
C.甲、乙一定同属一个风带
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
2.若甲控制地区盛行西北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冬季可能受到甲风带影响
B.受乙控制的地区一定温和多雨
C.甲、丙交替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D.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变式探究】若图中气流是由于动力因素导致的,且位于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风带的风向是西北风
B.乙风带的风向是西南风
C.丙气压带对应的纬度地带气候干燥
D.甲风带影响地区气候温和
【答案】B 【解析】图中气流是由于动力因素导致的,且位于北半球,由此判断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则甲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乙为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西南风。在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对应的纬度地带在大陆西岸气候干燥,而在大陆东岸则气候湿润。
高频考点二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及影响
2017年12月20日某船只因遭遇暴风雪被困图中海域。读图完成3~4题。
*船只被困位置
3.下图中能正确显示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情况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导致该船只遭遇暴风雪的直接原因是( )
A.西风带内的气旋活动所造成
B.极地东南风带强风所致
C.极地高压强烈下沉气流造成
D.东南信风势力强劲所致
高频考点三 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
答案:(1)B (2)D
【方法技巧】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技巧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应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去理解。
1.气温
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其所在纬度判断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从赤道到两极,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寒带,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
主要考虑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否含有丰富的水汽或者具备降温过程),具体如下:
气压带或风带
关键信息点
对降水的影响
典例
气压带
垂直运动是上
升还是下沉
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赤道低气压带
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副热带高气压带
风带
水平运动的海陆方向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
西风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东风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
水平运动的纬度方向
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降水多
中纬西风带
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降水少
极地东风带
【变式探究】地球上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盛行西风环流。下图为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风速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中纬度地区西风( )
A.风速纬度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小
B.风速北半球比南半球大
C.最大风速冬夏变率北半球比南半球小
D.纬度范围北半球比南半球广
2.造成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半球海面狭窄,地转偏向力强
B.南半球海面宽广,海面温度偏高
C.南半球海面宽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D.北半球海面狭窄,季节性高低气压系统缺少
答案:1.A 2.C
高频考点四 北半球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
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3~4题。
3.1月,图中A地盛行 (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4.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变式探究】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区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下图示意东亚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状况。读图,完成4~5题。
4.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
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
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
C.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D.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
5.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
A.夏季风逐年增强
B.夏季风逐年减弱
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
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答案:4.C 5.D
【变式探究】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
A.反气旋频繁过境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经纬度、海陆轮廓及特殊地理事物(如安达曼海、泰国湾等)信息判断出该区域主要为东南亚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水汽丰沛,受地形的抬升作用,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
【方法技巧】季风环流的判断方法
季风环流判断的关键是根据已知信息判断出该地的时间或风向。对此,主要有以下两种判断方法:
(1)根据气压中心或风向进行判断。若30°N的近地面存在低压中心(即印度低压),则此时为北半球夏半年,东亚季风为东南风,南亚季风为西南风。若60°N近地面存在高压中心,则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东亚季风为西北风、南亚季风为东北风。
同理,若已知近地面风向,也可据此判断出此时北半球的季节以及气压中心状况,具体方法按照以上思路反推即可。
(2)根据洋流性质进行判断。若南亚地区洋流为顺时针,索马里半岛为寒流,则为夏季;否则为冬季。
高频考点五 气候的形成因素
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下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海距离 B.地形条件
C.局地水域 D.植被分布
答案 B
【变式探究】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2分析,形成Q城与B城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答案 大气环流(或海陆位置)
【方法技巧】从气温和降水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对于气温来说,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其所在纬度判断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温带再到寒带,气温也逐渐降低。
2.对于降水来说,主要考虑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否含有丰富的水汽或者具备降温过程),具体如下表所示:
气压带或风带
关键信息点
对降水的影响
典例
气压带
垂直运动是上升还是下沉
低压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赤道低气压带
高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副热带高气压带
风带
水平运动的海陆方向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
西风影响地区;马达加斯加岛东侧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信风影响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
水平运动的纬度方向
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降水多
西风带
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降水少
信风带
【举一反三】阅读图文资料,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图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
答案 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高频考点六 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读图,完成第1题。
1.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 D
【变式探究】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2~3题。
地点
纬度
气温(℃)
降水量(mm)
一月
七月
一月
七月
全年
①
23°08′
13.3
28.4
40.0
210.0
1614.1
②
39°48′
-4.7
26.0
2.6
196.6
682.9
③
48°58′
3.5
18.4
54.3
53.6
647.4
④
54°17′
1.8
13.4
225.0
117.0
2399.0
2.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③——大兴安岭西侧
D.④——西经130度附近
3.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答案 2.D 3.A
解析 第2题,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①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或者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②是温带季风气候,③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是降水较多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大兴安岭的西侧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的东南部虽然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但是它位于南半球,不符合表中①位于北半球这一条件,130°W与54°17′N的交会点位于北美大陆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与④相符。第3题,台风主要活跃于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地区,中纬度地区不可能台风活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的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水、气温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而不是使降水量增加。暖流温度高,蒸发强,能使大气中的水汽增加,而降水的条件除了水汽多以外,还需要上升冷却的条件。
【举一反三】读“某区域的地理环境图”,描述M城气候特征。
答案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变式探究】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 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甲(37°48′N)
乙(36°54′N)
1月气温(°C)
9.3
4.7
7月气温(°C)
17.1
25.7
(1)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答案 (1)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
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2)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
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
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
(2018年全国Ⅱ卷)恩克斯堡岛(图3)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2月7号,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A. 2月7日9时 B. 2月7日15时 C. 2月7日17时 D. 2月8日7时
7. 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 东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8. 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A. 生物类型多样 B. 对全球变暖敏感 C. 大气质量优良 D. 人类活动影响少
【答案】6. A 7. D 8. B
【解析】本题组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的建站为载体,考查时间计算、气压带风带分布和南极的科考价值,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6.恩斯克堡岛正午地方时为12时,结合图示为南极,按照顺时针方向自西向东,可知恩斯克堡岛的经度约为170°E。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两者相差50°,时差为:50°×4=200分钟,因此北京时间大约为:12:00-3:20=8:40,接近2月7日9时。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7.恩克斯堡岛位于70°S和80°S之间,属于极地东风带,其具体风向为东南风,五星红旗应飘向西北方向。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2018年北京卷)图4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6. 据图推断
A. 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 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 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 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7. 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 冬至 B. 小满 C. 夏至 D. 立秋
【答案】6. B 7. A
【解析】
7.据图可知,90°E附近形成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强盛,北太平洋面为低压中心,即阿留申低压,可判断为北半球冬季,故选A。
(2018年江苏卷)图4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7. 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A. 台风预警 B. 森林火灾预警
C. 寒潮预警 D. 滑坡、泥石流预警
8. 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 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 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 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 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答案】7. D 8. C
【解析】
8. 读图可知,北京位于冷锋的锋前,未来两天可能经历冷锋过境的天气,冷锋过境会出现强降雨,过境后天气晴朗,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会较目前下降,A项错误;冷锋过境,气压升高,且降水强度大,B项错误;冷锋会形成降水,降雨会将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沉降到地面,降雨过后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会减少,故C项正确;冷锋过境后,该地区受偏北风控制,读等压线图,该地区附近等压线比较均匀,风速变化不大,D项错误。
【2017北京卷】图2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题。
图2
2.该台风
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 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 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答案】D
【2017北京卷】(24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第(1)题。
(1)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10分)
图17
【答案】(1)热带草原带。1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7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
【2017江苏地理卷】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图4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7~8题。
7.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A.晴, B.阴,西北风 C.晴,东南风 D.阴,东北风
【答案】7.A 8.C
【解析】
(2016•江苏卷)2016 年1 月24 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图3 为该日8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5-6 题。
5. 此时我国
A. 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 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 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 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6. 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A. 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 B. 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 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D. 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答案】5.D 6.A
(2016•天津卷)13.(1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2)据图8、图9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答案】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2016•北京卷)图5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第7、8图。
7. 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8.该山地
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D.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
【答案】7.C 8.C
(2016•浙江卷)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视课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9、10题。
9. 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A. ③至④ B. ④至⑤ C. ⑥至⑦ D. ⑨至于⑩
10. 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答案】9.A 10.B
(2015·海南地理)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C,内陆则高达49°C。读图完成第11题。
11.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答案 D
解析 通过图中的信息可判断该半岛为阿拉伯半岛。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影响该半岛。因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故该半岛夏季干热。
(2015·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某区域某年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读图完成14~15题。
14.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温上升 ②降水量增多 ③风力增大 ④云量减少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5.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 )
A.3月B.6月C.9月D.12月
答案 14.A 15.B
(2014·四川文综)下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问题。
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
【答案】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
【解析】从M、N所处的位置看,M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区域,冬、夏季气候特点不同,N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的天气状况下降水、风浪等对渔场捕捞作业的影响。
(2014·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
【答案】1.B 2.D
(2014·高考安徽卷)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图a)的影响,图b所示地区( )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
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
【答案】A。
(2014·高考上海卷)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该气压或风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 D.东北信风带
【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该大陆三个测站为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故受东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共同影响。在东南信风带影响下降水少,在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下降水多。故A项正确。
(2014·高考重庆卷)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洛杉矶及周边地区晴天较多,海滩、沙漠等多样的景观为电影拍摄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图1是该地区盛行风作用下形成的某一新月形沙丘局部图,图2是沙丘所在地风频图。
(1)从洋流和大气环流分析该地区晴天较多的原因。
(2)结合图2,判断图1中箭头所指方向并说明理由。
【解析】(1)该地区有沙漠,且为大洋东岸的洛杉矶,从而判断该地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大气稳定。联系洛杉矶的位置及该地主导风向为西风,确定其为地中海气候,从而判断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晴天多。(2)联系沙丘的坡度与风向的关系分析,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结合图1中的箭头加以分析。
【答案】(1)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近地面降温,大气稳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2)方向:南(偏南)。 理由:盛行风向为西风(偏西风),沙丘缓坡为迎风坡(沙丘两翼顺着风向延伸),缓坡坡向为西(偏西)。
(2014·高考四川卷)下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
【答案】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
相关文档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9-0946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9-0944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9-0939页
- 2020届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跟踪2021-09-09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9-09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9-09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9-09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9-09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9-0939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9-09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