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7.84 KB
  • 2021-09-09 发布

2020届一轮复习浙江选考:第24讲 区域联系一轮夯基提能作业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4讲 区域联系 时间:40分钟 分值:43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 ‎  为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我国不断拓展能源进口渠道,2017年5月16日,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通道(“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正式开始输油。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2017年下半年,我国北方实行的煤改气,导致了我国大面积的“气荒”。下列说法中能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的是(  )‎ A.多渠道增加天然气供应 B.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储备机制 C.部分地区暂缓施行煤改气 D.关停部分高耗气产业 答案 C 材料显示:因“煤改气”导致“气荒”,则最有效的措施是暂缓实施煤改气。注意高耗气产业有些是影响很大的产业,不能随意关停。A、B两项所述内容实行起来所需时间较长,不能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 ‎2.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可能遇到的最大自然障碍是(  )‎ A.山高谷深,气候湿热 B.植被茂密,虫蛇出没 C.荒漠广布,水源不足 D.经济落后,维护困难 答案 A 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需要穿过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不利于管道铺设;该地纬度低而气温高、降水多而湿度大,不利于施工;故A正确、C错误。植被茂密,虫蛇出没的影响要小于地形、气候因素,则B错误;经济落后,维护困难不是自然障碍,则D错误。‎ ‎3.中缅油气管道的铺设对我国有哪些重要意义(  )‎ ‎①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 ②缓解北方地区能源供应紧张 ③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 ④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 ⑤推动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答案 D 管道以输油气为主,对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作用不大,则①错误;图示油气输送到云南,则②错误;作为第四条能源进口通道,作用主要体现在能源供应路线数量及安全性上,则③④正确;管道建设能推动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则⑤正确。‎ ‎  港口煤炭接卸是指在港口接卸从其他港口运来的煤炭。下图示意1995年和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格局。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与1995年相比,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  )‎ A.煤炭资源枯竭 B.市场需求扩大 C.海运条件改善 D.科技水平提高 答案 B 图示2013年沿海煤炭接卸量明显大于1995年,说明从我国港口进入的煤炭量大增,必然是我国市场需求扩大的结果。‎ ‎5.从1995年到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比重增加最明显的地区是(  )‎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渤海沿岸 D.山东半岛 答案 C 对比两图可知渤海沿岸煤炭接卸量比重增加最明显。‎ ‎6.福建沿海煤炭接卸量的变化,反映出福建的(  )‎ A.煤炭供需矛盾加剧 B.产业结构调整 C.煤炭生产总量下降 D.城市职能转变 答案 A 福建省内煤炭产量很少,且1995年福建沿海煤炭接卸量较少,说明当时省内对煤炭的需求量也不大,则供需矛盾不突出。而2013年福建沿海煤炭接卸量很大,说明此时省内对煤炭的需求量很大,但省内煤炭产量依然较少,则煤炭供需矛盾加剧。‎ ‎  地理学中,重心是指区域空间上存在某一点,在该点各个方向的力量对比保持相对平衡。重心移动可用来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电力强度是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它反映了经济增长率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关系。下图示意1985—2014年中国电力强度重心迁移。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推测中国电力强度重心(  )‎ A.1985—2003年位于京津唐工业基地 B.2003—2014年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C.1985—2003年大致向东南方向移动 D.2003—2014年大致向西北方向移动 答案 D 图示2003—2014年,中国电力强度重心纬度上向北移动、经度上向西移动,则整体向西北方向移动。‎ ‎8.影响中国电力强度重心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A.能源消耗 ‎ B.产业规模 C.技术水平 ‎ D.能源结构 答案 C “电力强度是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则电力强度重心迁移主要受产业结构(不同产业单位产值能耗不同)、技术(同一产业不同区域能耗不同)影响。‎ ‎  产业梯度主要指由于国家或地区间的资源要素禀赋、经济、技术、产业分工差异而在产业结构水平上形成的阶梯状差距。下图为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模式。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①②③④代表的产业要素分别是(  )‎ A.能源、劳动力、资本、技术 B.劳动力、资本、能源、技术 C.技术、资本、劳动力、能源 D.资本、能源、劳动力、技术 答案 C 图示①集中在东部,中、西部基本没有;②集中于东部,中部较少,西部没有;③中、东部集中,西部较少;④集中于中、西部,东部较少。结合我国中、东、西部各优势要素,可判断答案。注意产业梯度反映了产业结构水平,则图中①水平最高、④水平最低。‎ ‎10.目前中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进行梯度转移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 A.能源密集型 B.劳动密集型 C.资本密集型 D.技术密集型 答案 B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工业发达,但由于近年来土地、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土地和工资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 ‎11.除图示因素外,直接的产业转移更多地依赖于中介。下列因素中中介作用最小的是(  )‎ A.家乡投资 B.人际关系 C.娱乐设施 D.政府合作 答案 C 此处中介是指在企业与潜在迁入地之间,起沟通、协调、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企业转移到某地,可能受到人际关系、家乡投资、政府合作等因素影响;但娱乐设施对产业转移影响很小。‎ ‎  基尼系数用来测量产业的不均衡程度,取值范围为0—1。数值越高表明产业的地理集聚程度越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基尼系数数值的变化能够反映出产业空间位置的变化趋势。下图为1998—2009年中国全部企业、出口型企业、内销型企业基尼系数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2.图中三条变化曲线,①②③分别为(  )‎ A.出口型企业 内销型企业 全部企业 B.内销型企业 出口型企业 全部企业 C.出口型企业 全部企业 内销型企业 D.内销型企业 全部企业 出口型企业 答案 C 我国人口多而市场广阔,则内销型企业数量要多于出口型企业,而全部企业基尼系数应该介于两者之间,可判断为②曲线。出口型企业强调便利的交通、低廉丰富的劳动力,则地理集聚程度较高,应该是①曲线;内销型企业面向全国各区域市场,则分散度较高,为③曲线。‎ ‎13.图中③曲线所代表的企业类型基尼系数2004年下降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 A.企业成本升高 B.企业市场萎缩 C.企业趋向集聚 D.企业空间转移 答案 D ③企业类型基尼系数2004年下降,说明企业空间布局进一步分散,直接原因是企业空间转移。‎ ‎  下图为2012年上海、江苏、安徽产业比重构成图。读图,回答下题。‎ ‎14.图中(  )‎ A.产业转移的方向可能为甲→乙→丙 B.甲现代化服务业处于主导地位 C.乙城市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进程 D.丙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答案 D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第一产业比重越小,第三产业比重越大,据此读图可以判断甲、乙、丙分别代表江苏、上海、安徽。产业转移的方向一般是由经济发达地区转向欠发达地区,因此三地产业转移的方向为乙→甲→丙,A错;甲第二产业处于主导地位,B错;乙为上海,城市化水平高,经济水平高,工业体系完善,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大体相当,C错;丙为安徽省,劳动力丰富,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D对。‎ ‎  下图为某国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第三产业 ‎15.该国(  )‎ A.1990年第一产业约占80%‎ B.2000年以第三产业为主 C.2010年第二产业比重比1990年减小 D.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趋向合理 答案 D 根据图示,该国1990年第一产业约占50%左右,A项错误;2000年第二产业占一半以上,B项错误;2010年第二产业比重比1990年增大,C项错误;1990—2010年,第二、三产业比重总体增大,产业结构变化趋向合理,D项正确。‎ ‎16.若图中数码表示2010年该国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从地域分布看,产业转移方向合理的是(  )‎ A.③区到①区 B.④区到②区 C.⑤区到⑥区 D.⑥区到③区 答案 D 产业转移是由经济发达的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结合图示可知D项正确。‎ ‎  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17.图中分别示意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区域产业分工的序号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答案 A 沿①方向,体现了甲国家或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类型发生变化,且由劳动力密集型的服装工业变为技术密集型的卫星工业,因此体现了产业升级;沿②方向体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服装工业由甲国家或地区转移到戊的过程,因此为产业转移;沿③方向体现了同一时间不同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工业部门,因此体现了产业分工,A项正确。‎ ‎18.②过程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间(  )‎ A.工资水平差异 B.自然资源差异 C.科技水平差异 D.市场规模差异 答案 A 由上题可知,②体现了服装工业的产业转移,而服装工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业,因此影响其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工资水平,A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7分)‎ ‎19.[2018浙江11月选考,27(1)(2)(3),7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略图。‎ 材料二 下表为1975—2014年鄱阳湖水域面积变化(单位:km2)。‎ 年份 ‎1975‎ ‎1985‎ ‎1995‎ ‎2002‎ ‎2007‎ ‎2014‎ 水域面积 ‎3 950‎ ‎3 840‎ ‎3 840‎ ‎4 050‎ ‎4 189‎ ‎4 492‎ ‎(1)图中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甲是         ,该主体工程的资源输出地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          。(2分) ‎ ‎(2)影响图中乙段高铁建设的主导因素是        ,制约因素是     。(2分) ‎ ‎(3)南昌作为所在省的中心地,其服务范围     (填“大于”或“小于”)省内其他城市。便利的交通有利于    和    的集散,促进南昌成为区域商业中心。(3分) ‎ 答案 (1)西气东输工程 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 ‎(2)社会经济 地形 ‎(3)大于 商品(物资) 人流 解析 (1)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甲是西气东输的二线工程,该主体工程的资源输出地是新疆的霍尔果斯,其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2)影响高铁建设的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在乙段因受武夷山的阻挡,高铁线路并不是直线修建的。(3)南昌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其服务范围大于省内其他城市,便利的交通有利于人流和物资的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