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 MB
- 2021-09-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年级期初考试试卷
地理
命题人:姜兵 审题人:翁小琴 2019.8.29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完成下题。
沿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下图中的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读图,a—b剖面线经过的海拔最高点为700~800米,D错。最低点为200~300米,起点海拔为300~400米,终点b为300~400米,靠近b有一河谷,B错。靠近a有最高山峰,C错,A对。故选A。
2.某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制作专题地图,运用GIS技术打开河流、城镇两个图层,图层中十字星的经纬度相同。完成下题。
如果将两个图层叠加,所得地图为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需要注意的两幅图的图幅面积相同,但是由于比例尺不同,第二幅图的比例尺是第一幅比例尺的二分之一,因此代表的实际范围较大,所以,当两幅地图进行叠加时,两幅地图的比例尺需要统一,如果图二的比例尺扩大到与一图相同时,图示中各点之间的图上距离会增大到原来图上距离的二倍。结合图示以及图中河流的形状可知,BD错误;根据图示地理事物的图上距离可知,A错误,D正确。故案选D。
3.读“世界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示意图”,完成下题。
图中PQ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约为
A. 2200千米 B. 1000千米 C. 550千米 D. 500千米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中经纬度变化规律可知,PQ两点位于60°N纬线上,而且两点之间的经度差是20°;根据纬线上两点之间的计算公式可知,PQ两点间距离为111xcos60°x20=1100千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举行,主题是:“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
读“金砖五国”轮廓图,完成下列各题。
4. 关于“金砖五国”首都相对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在②的西北方向 B. ⑤在③的西南方向
C. ③在④的西北方向 D. ②在⑤的东北方向
5. 图中“金砖五国”比例尺最大国是
A. 俄罗斯 B. 巴西 C. 南非 D. 中国
【答案】4. B 5. C
【解析】
本题考查经纬网定方位和比例尺面积的应用。
【4题详解】
经线可以表示南北方向,纬线可以表示东西方向,故①在②的东北方向,A项错误;⑤在③的西南方向,B项正确;③在④的东北方向,C项错误;②在⑤的西南方向,故D项错误。故本题选择B。
【5题详解】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故“金砖五国”比例尺最大国是南非,C项正确。故本题选择C。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甲乙两点间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 图中等高线P的数值为
A. 300 B. 400 C. 500 D. 600
7. 图中王村位于乙地的
A. 东北方向 B. 正东方向 C. 正西方向 D. 西南方向
8. 陡崖H的最大落差可能为
A. 198米 B. 290米 C. 380米 D. 450米
【答案】6. B 7. C 8. C
【解析】
【6题详解】
由甲乙两点间的剖面图分析,等高线P内d点为洼地,左图中等高线P位于等高线500米和400米之间,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分析,P等高线应为400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根据甲、乙两地间剖面图的指向标可知:乙在甲的正北方,根据“面北背南,左西右东”判断,王村位于乙地的正西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高线分析,等高距为100米,崖顶海拔大于或等于700米,小于800米;崖底大于400米,小于或等于500米,所以落差大于或等于200米、小于400米。故380米最接近最大落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北京时间2017年9月15日19时55分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发出的最后信号被地球接收。土星的黄赤交角为26.73°,下图为土星照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土星
A. 与地球和木星相邻 B. 光环为无数小卫星发射光线所致
C. 表面温度较地球高 D. 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较地球低
10. 最后信号
A. 被地球接收时,旧金山(37°48′N,122°25′W)所在时区的时间为15日3时55分
B. 被地球接收时,孟买(18°56′N,72°49′E)已进入黑夜
C. 被地球接收后的一周内,珀斯(31°52′S,1l5°53′E)正午的日影变长
D. 被地球接收后的一周内,北京升旗时间越来越早
【答案】9. D 10. A
【解析】
【9题详解】
土星与天王星和木星相邻;光环为行星环,为行星碎片、冰晶、碎石等组成;表面温度较地球低;因其公转轨道与黄道夹角较大为26.73°,故其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为63.27°,较地球低,据此选D。
【10题详解】
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当东八区为2017年9月15日19时55分时,旧金山(37°48′N,122°25′W)所在时区为西八区,故其时间为15日19时55分-16小时=15日3时55分;孟买此时为16点左右,未进入黑夜;被地球接收后的一周内,直射点向南移动,则珀斯正午的日影变短;北京昼长越来越短,升旗时间越来越晚,据此选A。
【点睛】
1、计算两地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则:经度差=两地经度相加 2.把经度差转化为两地的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小时;或经度差X4分钟每度(1小时=15度,1度=4分钟) 3.计算地方时:根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
读下图(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夜长),回答下列各题。
11. 四地中纬度位于南半球的是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12. 四地纬度按由北到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a、b、C、d B. b、a、d、c
C. b、c、a、d D. C、a、b、d
【答案】11. C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从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夜长可以知道a地在3—9月份昼长夜短,9—次年3月份昼短夜长,因此是北半球的,A错误;b地在12月时出现极夜现象,6月出现极昼现象,是北半球,B错误;c地在3—9月是昼短夜长,9—次年3月出现昼长夜短,因此是南半球,C正确;d地全年昼夜等长,在赤道上,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四地纬度按由北到南的顺序排列,最南面的是c地,C、D错。根据图示昼夜长短时间,与赤道昼长12小时相减,差值越大,纬度越高。所以由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b、a 、d、c ,B对,A错。故选B。
【点睛】赤道的昼夜等长,始终是昼长、夜长各12小时。6月份北半球是夏季,昼长大于夜长。12月份北半球昼长小于夜长。南半球相反。各地昼长与赤道昼长时间的差值越大,说明纬度越高。
下图为D县(25°N,115°E)某新建校区教学楼顶层安装的固定式太阳能电池板,阳光入射角度大、发电效率高。夏至日前后,该县在北京时间5:30看到日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县一年中太阳能电池板日光照最长时间
A. 15小时10分钟 B. 13小时40分
C. 13小时 D. 12小时20分
14. 若将电池板由固定式改为可调节式,在阴雨连绵的春季,要达到最佳发电效果,对电池板倾角调节正确的是
A. 一直调大 B. 一直调小
C. 先调大后调小 D. 先调小后调大
【答案】13. B 14. B
【解析】
考查昼长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3题详解】
夏至日前后,该县在北京时间5:30看到日出,此时该县115°E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20分钟,即该县日出的地方时是5:10,则该县夏至日的昼长是13时40分,故选B。
【14题详解】
太阳能面板中阳光入射角度与电池板倾角互余,电池板固定式是以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依据安装的,即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此时电池板倾角最大,故春季,要达到最佳发电效果,对电池板倾角调节正确的是一直调小。故选B。
下图为“局部日照图”,MN为晨线的一部分,MN与20°N、20°S分别相交于A、B两点。20°N一年内昼长最大值为13小时13分钟。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A、B两地之间的经度差最大值约为
A. 18°
B. 40°
C. 90°
D. 180°
16. 图示A、B两地之间的经度差最大时,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 我国北方受寒潮影响 B. 我国出现极昼现象
C. 江淮地区易受伏旱影响 D. 河南小麦已基本收获
【答案】15. A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A、B两地之间的经度差最大时应为北半球夏至日时,据材料可知,20°N一年内昼长最大值为13小时13分钟,即夏至日时昼长为13小时13分钟,AB比赤道昼长(夜长)长1小时13分,经度差为18度,此图为部分侧视图,图中AB处红色线段经度差为9度,因此A、B两地之间的经度差最大值约为18度。
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图示A、B两地之间的经度差最大时应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此时河南小麦已基本收获,D正确;我国北方冬季受寒潮影响,A错误;我国不会出现极昼现象,B错误;江淮地区此时受梅雨影响,C错误。故选D。
下图示意波士顿(42.5°N,71°W)一幢高层建筑某晴日全天整点楼影变化(无遮挡)。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7. 此时( )
A. 墨累—达令盆地正值冬季
B. 德干高原昼夜等长
C. 西欧平原正午日影变长
D. 巴西高原草木葱绿
18. 图中楼影遮挡湖泊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
A. 5:00 B. 11:00
C. 16:00 D. 23:00
【答案】17. D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图示楼影移动方向,由西北移到东北,说明此时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北半球是冬季。墨累达令盆地正值夏季,A错。德干高原昼短夜长,B错。不能确定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不能判断西欧平原正午日影变长,C错。巴西高原是夏季,草木葱绿,D对。
【18题详解】
波士顿纬度与北京相近,冬季图中楼影遮挡湖泊时,正是日落时间,约是16:00-17:00,即西五区的区时是16:00-17:00。北京时间比西五区早13小时,此时可能是5点-6点,A对。其它时间相差较大,B、C、D错。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的要求。每小题全对者得3分,错选、多选和少选均不得分。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比较不同纬线的长度
A. ①线是②线的1/2 B. ②线比③线长
C. ③线比④线长 D. ①②③④四条纬线一样长
20. 图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条件的是
A. E点 B. G点 C. H点 D. K点
【答案】19. C 20. D
【解析】
试题分析:
【19题详解】
纬线的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60°纬线的长度是赤道长度的一半。
【20题详解】
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到纬度30°之间为低纬度。图中K点符合题意。
考点:经纬线长度。重要经纬线。
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山峰M与①地的高差可能为
A. 840米 B. 760米 C. 580米 D. 380米
22. 关于河流沿岸②③④⑤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②地水运优势最明显 B. ③地为河流的侵蚀岸
C. ④地的河水流速最快 D. ⑤地易受洪涝的影响
【答案】21. CD 22. AC
【解析】
【21题详解】
由图可知,等高距为100米,山峰M的海拔介于700米至800米之间;①地附近闭合等高线数值可能为300或400,若该闭合等高线数值为300,则①地海拔介于200米至300米之间,若该闭合等高线数值为400,则①地海拔介于400米至500米之间;故山峰M和①地的高差介于400米至600米之间,或者介于200米至400米之间,CD正确,AB错误。故选CD。
【22题详解】
河流下游地区水量大,落差小,利于航运的发展,图中②地航运条件最佳,A正确;在河流弯曲处,凸岸沉积,凹岸侵蚀,③地位于河流凸岸,为河流的堆积岸,B错误;四地中,④地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大,流速最快,C正确;洪涝灾害主要出现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位于河流上游的⑤地一般不会有洪涝灾害,D错误。故选AC。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图中的天体M可能是
A. 火星 B. 水星 C. 金星 D. 木星
24. 与地球相比,图示M没有生命存在原因是
A. 没有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大气和水
B. 没有坚硬的地表
C. 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D. 体积较小
【答案】23. BC 24. AC
【解析】
【23题详解】
图中的M天体围绕太阳公转,火星、木星公转轨道在地球轨道以外,因此排除选项A、D。水星和金星是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且公转轨道在地球公转轨道以内,B、C正确。故选BC。
【24题详解】
根据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水和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A不利于生命存在。坚硬的地表不是生命存在的条件,B错误。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不适宜生命生存,C不利于生命存在。体积和质量与地球差异小,是类地行星,D错误。故选AC。
【点睛】生命存在的条件是适中的温度、适宜大气和充足的液态水。
2017年冬至日,M、P两地同时日出,日出、日落的时间(北京时间)如下表所示。完成下列各题。
25. 相对于P地,M地( )
A. 在P东北方向 B. 在P西北方向
C. 太阳高度先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 D. 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大
26. 关于表中M、P两地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在北半球 B. 同在东半球
C. 同时日落 D. 位于大陆西岸
【答案】25. AC 26. AB
【解析】
考查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方向判断,空间定位。
【25题详解】
由题中图表资料可知,M地昼短于P地,此时是冬至,越往北昼越短,故M在P偏北方向;根据两地日出、日落时间可算出其正午时刻北京时间,P地时间晚,在西方,故M在P东北方向,A正确,B错误;M位于P之东部,到正午时刻较早,太阳高度先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C正确;冬至日M、P都昼短夜长,位于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M地昼短于P,故M地纬度较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小,D错误。故选AC。
【26题详解】
由上题推理可知,冬至日M、P都昼短夜长,同位于北半球,A正确;根据M、P两地日出、日落时间可算出其正午时刻北京时间分别约为12:09:19与13:53:41,求出两地经度分别约为118°E、92°E,两地同在东半球,B正确;读材料可知,M、P两地同时日出,但两地昼长不同,故两地不能同时日落,C错误;据M、P冬至昼长约为9时25分与10时14分可知,可确定两地位于中纬度30°-40°之间,两地经度分别约为118°E、92°E,则两地位于我国境内,M位于大陆东岸,P位于大陆内部,D错误。故选AB。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6题,60分。)
27.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A点的经纬度:_______。
(2)A、B、C、D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有______,位于北温带的有______。
(3)B点在C点________方向。
(4)图中阴影部分甲、乙、丙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
【答案】 (1). 40°N,40°W (2). B、C、D (3). A、B (4). 东北 (5). 丙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经纬度的判断及经纬的应用等知识点。
【详解】(1)A点所处经度数值向西部增大,应该是西经,其经度是40°W,位于北半球,介于20°N和60°N之间,纬度是40°N,因此其的经纬度是40°N、40°W。
(2)地球上西经20°以东,东经160°(0°-20°W,0°-160°E)以西,即西经度小于20°,东经度小于160°的半个地球是东半球。C位于0°经线,BD位于40°E,A位于40°W,因此B、C、D位于东半球;北温带是30°N~60°N之间,位于北温带的有A、B。
(3)B点在北半球,C点在南半球,B在C北方;B为40°E,C为0°经线,根据劣弧定向,B在C的东部,因此B在C的东北方向。
(4)地球上所有经线均等长,纬线长度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减。图中三地经度间隔与纬度间隔相同,因此纬度越低,面积越大。因此面积最大的是甲。
28.读下图回答问题。
(1)C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
(2)沿A向B沿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为______。
(3)A在B的_________方向;B在C的___________方向。
(4)BC间的最短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0°S, 45°E (2)先向西南,后转向西北 (3)正东 正北 (4)4440KM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和地图的相关知识。(1)根据西经度的数值逆时针增大特点可以判定图示位于南半球,顺时针增大的为东经度,据此,C位于45°E, C点的地理坐标为(50°S, 45°E)。
(2)结合上题,此图为南半球,逆时针为向西运行,沿A向B沿直线运动,应走弯向极点的圆弧,故运动方向为先向西南,后转向西北。
(3)AB位于同一纬线,顺时针为向东的方向,则A在B的正东方向;B、C位于同一经线上,C比B更接近南极,则B在C的正北方向。
(4)B、C位于同一经线上,BC间的最短距离是两地的纬度差,根据纬差1°≈111千米,可知BC间的最短距离是40×111KM=4440KM。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派生出来的一个竞技项目,它的雏形便是在高山探险过程中通过陡峭的冰雪岩石地形时,利用岩壁的凸起、凹陷、缝隙等自然条件进行攀登,并发展成一种登山的基本技术,并于19世纪40年代传入我国。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的攀岩运动发展迅速,华北某些城市迅速发展起了野外攀岩活动,大大推动了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提高了城市的品位和形象。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和地形剖面图(单位:米)。
(1)图中a、b、C、d、e五条虚线,可能有河流分布的是_______________。
(2)在图示范围内河流干流的流向是_________。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不超过_____米。
(3)地形剖面图是沿左图中剖面线AB、MP、RQ中的__________进行绘制的。
(4)甲、乙两河段,通航条件较好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 (1). b、d (2). 自西向东 (3). 80 (4). MP (5). 乙 (6). 乙河段所处地区水流汇集区域广,地势平坦,水流平稳,流量较大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学生要能够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和弯曲判断出地形和地势特点。
【详解】(1)河流分布在山谷地形中。读左图,根据等高线数值和弯曲形态,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图中a、b、c、d、e五条虚线,b、d是山谷地形,可能有河流分布。
(2)水往低处流。根据等高线和图中的指向标判断,左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自西向东。左图中等高距是20米,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相交,根据陡崖高差公式(n-1)d﹤H﹤(n+1)d,可计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范围是40﹤H﹤80,不超过80 米。
(3)AB、MP、RQ均经过陡崖、河流。根据左图的等高线数值,A点的海拔大于260米,与剖面图不符,不是AB剖面。Q点的海拔在这220-240米之间,小于240米,RQ不是。M 点海拔240-260米之间,符合剖面图条件,所以是沿MP进行绘制的。
(4)左图中甲、乙两河段,乙河段等高线稀疏,水流平缓。所处地区水流汇集区域广,流量较大。所以通航条件较好的是乙河段。
30.下列图甲中阴影表示黑夜,此时里约热内卢(22°54′S,43°11′W)区时为8时。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甲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位于_______,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 _______。
(2)此时全球属于新日期的范围是_______,赤道上属于东半球、夜半球的范围是_______。
(3)请用斜线表示黑夜范围,把图甲的昼夜分布状况转绘到图乙中。
【答案】(1)(15°E,23°26′S)自23°26′S向南北两侧递减 (2)自165°W向东至180°自105°E向东至160°E (3)如下图所示
【解析】
(1)据图甲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夜现象,可知为冬至日光照图,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23°26′S。据材料可知,此时里约热内卢(22°54′S,43°11′W)区时为8时,即西三区的区时为8时,也可以说45°W地方时为8时,则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为15°E,即为太阳直射的经线。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位于(15°E,23°26′S)。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两天的界线有两条:一条是180°经线,一条是地方时0时经线,从0时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为新日期。据上题分析可知,15°E地方时为12时,则165°W地方时为0时,自165°W向东至180°为新日期。东西半球的界线为20°W和160°E。地方时为6时的经线为75°W,地方时为18时经线为105°E。则赤道上属于东半球、夜半球的范围是自105°E向东至160°E。
(3
)据图乙可知,地球自转逆时针,体现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夜现象,且据上题分析可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为(15°E,23°26′S)。
图为北京时间2010年8月11日某时刻,全球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问题。
31. 在图上用箭头画出经过太阳直射点的太阳光线。此时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是:纬度_____,经度_____此时伦敦的日期和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日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是_________
33. 此时昼长夜短的地区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极夜现象的地区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34. 此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全球极夜的范围将逐日______(增大、减小),上海地区的日出时刻将逐日_______(提前、推迟)。
【答案】31. 画图略(直射点的太阳光线与晨昏圈垂直,延长线过地球球心)15°N 60°E 2010年8月11日8时 32. 从15°N向南北降低 65° 33. 北半球(赤道以北) 75°S及其以南 34. 减小 推迟
【解析】
1、北半球极昼在75°及其以北地区,所以太阳直射点是15°N。根据自转方向,图上为晨线,因此它与赤道的交点为6:00,且所在的经线为30°W(伦敦所在经线为0°),12:00与6点之间相隔6小时,也就是90°的经度差,12点在6点的东侧,所以12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是60°E。因为,30°W是6点,此时伦敦(0°经线),相差30°经度差,时间差2小时,所以伦敦的时间是2010年8月11日8时。
2、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由15°N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地理纬度-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
=90°-/40°N-15°N/=65°
3、太阳直射点此时在北半球,所以昼长夜短的范围在北半球。出现极夜现象的范围是75°S及其以南地区。
4、因为是8月份,此后的一个月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全球昼夜平分,所以全球极夜范围逐渐减小,上海地区的日出也推迟。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11月28日至1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图甲为“二十四节气分布图”。
材料二 图乙为“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①日期过后,嵊州正午日影变长。
(1)“五一”节后,即将迎来的下一个节气是_______,地球公转的速度变化为______。
(2)图乙中,①日期时北半球节气为_________,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纬线)上,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___。
(3)从日期①到日期②,嵊州日出方位变化情况是_______,昼夜长短变化为_______;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则日期①②所对应切点纬度差值将变________。
【答案】 (1). 立夏 (2). 逐渐变慢 (3). 夏至 (4). 23°26'N(北回归线) (5).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6). 由东北变为正东 (7). 昼变短,夜变长 (8). 大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24节气和公转速度的关系、直射点移动规律及日出方向的判断等知识点。
【详解】(1)两个节气之间相差15天,春分是3月21日,谷雨是4月19日-21日之间,立夏是5月5日-7日之间,“五一”节后,即将迎来的下一个节气是立夏。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五一”节后,地球公转的速度变化为逐渐变慢。
(2)图乙中,①日期时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纬度是66°34′;①日期过后嵊州正午日影变长,说明太阳向南移动,说明①日期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半球节气为夏至,夏至太阳直射点达到最北的位置,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区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3)日期①为夏至日,日期②切点位于极点,日期为秋分日,从日期①到日期②,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嵊州日出方位夏季是日出东北方,秋分是日出正东方;昼夜长短变化为昼变短、夜变长;切点和直射点互余,黄赤交角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大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大,日期②纬度数不变,为90°,日期①切点纬度会变小,因此日期①②所对应切点纬度差值将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