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 MB
- 2021-09-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台州市书生中学 2018学年第一学期 第三次月考高一地理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 70分钟) 2018.1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科学家拍摄到一个位于太阳系周围、距离地球大约25光年的“北落师门”的恒星系统,关于该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河外星系 B.属于银河系
C.比太阳系高一级别 D.系统中核心是行星
2.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木星最容易被彗星撞击,主要原因是木星
A.离彗星带近 B.质量、体积最大
C.卫星数量多 D.距太阳远近适中
“火星冲日”是难得一见的自然现象:火星、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火星与太阳形成“此升彼落”(相对于地球)奇观。回答3题。
3.下列能反映“火星冲日”现象中火星、地球和太阳三者位置关系的是
2017年5月3日,美国太空新闻网报道称2020年火星窗口将严重拥堵,深空通信网络面临严峻考验。届时火星将面临的窘境——各类航天飞行器发射后需要开展大量遥测和跟踪,多国发起的多项火星任务,将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地面跟踪网络带来巨大压力。完成4-5题。
4.有科学家把火星认为是第二地球的最佳选择,主要原因是
①火星上发现了固态水 ②火星拥有稳定的太阳光照
③火星自转周期与地球相似,昼夜温差小 ④火星比地球离小行星带更远,宇宙环境更安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5. 航天飞行器在升空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
A.减—增 B.增—减 C.减-增-减-增 D.增-减-增-减
下图为我国东、西部地区与全球总辐射量的对比图。读图完成6-7题。
6.影响全球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地势
7.影响我国东、西部地区与全球总辐射量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陆域面积 B.距海远近
C.天气状况 D.海拔高低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7年7月4日12时25分在吉尔吉斯斯坦(39.45°N,73.25°E)发生3.9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据此回答第8-9题。
8.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C.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9.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
北京时间2014年10月20日,太平洋某海域海底火山喷发,形成了一座新岛屿,如左图。右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略图。据此回答第10-11题。
10.组成新岛屿的物质来源于
A.岩石圈 B.地壳 C. 地幔 D.地核
11.组成该岛屿的岩石最可能是
A.花岗岩 B.玄武岩 C.页岩 D.石灰岩
右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13.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 B.2 C.3 D.4
读某板块轮廓图,回答14-15题。
14.图示板块为
A.欧亚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
15.板块消亡边界附近最不可能出现
A.褶皱山脉 B.裂谷 C.岛弧 D.海沟
甲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乙是同一地点阴天和晴天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完成16-17题。
1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③表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C.a表示阴天的昼夜温度变化
D.b天气与a天气相比,白天②更强
17. 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对图甲影响明显的是
A.①减少 B.②不变 C.③减弱 D.④增强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诗词歌赋描写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蕴含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回答18题。
18.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中 ,与“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相关的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逆辐射 D.大气辐射
19.下列四幅图中,热力环流画错的是
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图中各纬度带气流运动方向与干湿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0°~1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B.10°~20°盛行东北风,干燥
C.30°~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D.20°~30°盛行西南风,湿润
21.若M点位于大陆西岸,则下列四幅图中表示M地气候特征的是
读0°经线的部分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回答第32题。
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①、③相比,⑤气流控制区的降水量最少
B.①、⑤气流上升的原因相同
C.④风带的风向为西北风
D.①气压带与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2015年3月10日8时,南疆盆地、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等地气温下降6~10℃。下图为亚洲局部区域此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33、34题。
23.关于乌兰巴托、北京、郑州、合肥、东京五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乌拉巴托上升气流较强 B.北京处于阴雨天气
C.合肥处于阴雨天气 D.郑州的风速小于东京
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京津冀等地的霾可能会逐渐减弱
B.西北地区的大气能见度会降低
C.黑龙江、吉林等地出行时需关注雨雪天气
D.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天气系统为冷锋
读南极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回答25~26题。
25.图中各环节强弱关系正确的是 ( )
A.②<⑤ B.④>③
C.③<② D.⑤>⑥
26.关于环节⑥说法正确的是 ( )
A.河水的运动 B.地下水的运动
C.全球变暖时,环节⑥变强 D.南极考察最佳期间,环节⑥减弱
图为“太平洋部分海域示意图”,读右图完成27—28题。
27.下图能表示右图中①处洋流流向及其附近海域等温线的是
28.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洋流①利于污染物向北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B.洋流②延长了上海至旧金山的航行时间
C.世界性大渔场最有可能位于②③海域之间 D.洋流④对欧洲西部气候的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下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完成第29题。
29.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溶蚀作用 D.风化作用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回答30-31题。
30. 判断方框I、Ⅱ、Ⅲ、Ⅳ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 ①③②④ B. ②④①③
C. ①④②③ D. ①④③②
31. 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 整体性特征 B. 区域性特征
C. 差异性特征 D. 不稳定性特征
读珠穆朗玛峰南北两侧自然带与水热条件
垂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32-33题。
32. 该山峰南坡自然带远比北坡丰富,其原因有
①南坡相对高度大 ②北坡热量条件优于南坡
③南坡水热条件垂直变化大
④北坡水热条件相对单一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33. 珠穆朗玛峰的冰雪带
A. 北坡低于南坡
B. 南北两侧海拔相同
C. 南坡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海拔低
D. 北坡地处东北季风迎风坡,海拔低
34. 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气候 C. 水源 D. 土壤
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大会呼吁人类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应对这种变化。读“丹麦位置示意图”和“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35-36题
35. 近百年来丹麦气温呈上升趋势,对照右图与之相关的因素是
A. ①增强 B. ②减弱 C. ③减弱 D. ④增强
36. 针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人类应该
①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②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开发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关停高耗能产业,减小矿物能源消耗总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它集桥、岛、隧道于一体,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同时也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国建设史上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据此完成37-38题。
37. 影响港珠澳大桥建设的主导因素是
A. 科技 B. 经济 C. 岛屿分布 D. 城市密度
38. 港珠澳大桥产生的影响是
A. 加强区域经济联系 B. 导致海洋污染加重 C. 降低潮水发生频率 D. 加速区域发展失衡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9. 影响海南岛高速公路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政策
C. 气候 D. 河流
40. 关于甲、乙两聚落,描述正确的是
①甲聚落的规模小 ②乙聚落空间分布分散
③甲为城市聚落 ④乙聚落聚居的人口多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② ④ D. ③ ④
二、综合题(共20分)
41.下图为水循环和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水循环中的①环节是 ,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主要是 。(2分)
(2)按能量来源分,②环节对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属于地质作用中的 作用,在其作用后形成的S处岩石的主要特征是 、 。(3分)
(3)N为岩浆通道。一般认为, 层是其主要来源之一,该层之上是地球的 圈。(2分)
(4)说明M地形的形成原因。(3分)
42.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左图中①、②两地气候资料图。
①
②
●
●
太 平 洋
A
③
●
120º
120º
40º
30º
23.5º
B
气温
/℃
降水量
/mm
月均温
月降水量
-20
-10
0
10
20
30
-30
月份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1
②地
气温
/℃
降水量
/mm
月均温
月降水量
-20
-10
0
10
20
30
-30
月份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1
①地
(1)A处为世界著名渔场,从洋流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1分)
(2)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呈 ▲ (方向)运动,北太平洋中高纬度东部海区的洋流性质属于 ▲ 。(2分)
(3)沿120°E经线从我国B地到北冰洋沿岸的自然带分布呈现 ▲ 分异规律,形成该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②、③两地的陆地自然带分别为 ▲ 、 ▲ 。(4分)
(4)①地与②地纬度相近,但夏季气温和降水明显不同。请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3分)
高一月考地理试卷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C
C
B
C
A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B
C
B
B
C
C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B
B
D
C
C
C
D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C
C
C
D
A
A
A
A
B
41、
(1)降水(1分) 太阳辐射 (1分)
(2)外力(流水)(1分) 有层理结构(1分) 往往有化石(1分)
(3)软流(1分) 岩石 (1分)
(4)地壳运动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向斜),并被抬升(1分),向斜槽部受挤压(1分),岩层坚硬,抗侵蚀能力强,常发育为山地(1分)。
42、
(1)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1分)
(2)顺时针(1分) 暖流(1分)
(3)纬度地带(1分) 热量(1分)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1分)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分)
(4)①地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夏季风;和暖流影响,气温偏高,降水较多;②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受寒流影响,气温偏低,降水偏少(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