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8.00 KB
- 2021-09-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
【热点链接】 2020年3月5日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中国渔政亮剑2020”系列专项执法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里提到了2020年的休渔期时间。2020年5月1日至9月16日,各海区休渔时间按照《农业部关于调整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的通告》执行。为什么要实行伏季休渔制度?
提示 保护渔业资源,保证鱼类繁殖生长。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定位
海洋资源及海洋环境保护。
水平1:能够举例说明海洋资源。
水平2:能够结合资料,说明不同类型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水平3:能够结合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水平4:能够结合资料,分析海洋资源的形成条件。
人地协调观: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
综合思维:分析海洋资源形成的条件。
地理实践力:查阅相关资料,说明我国主要海洋资源的形成条件,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 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1. 海洋生物资源
(1)概念: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群体,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再生的海洋资源。
(2)利用: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从中提取有效成分,可以生产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等。
2.海洋矿产资源
(1)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
(2)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3)滨海砂矿:分为非金属砂矿、重金属砂矿、宝石及稀有金属砂矿三大类。
3.海洋空间资源
(1)背景:随着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陆地空间日益拥挤;海洋建筑工程水平不断提升。
(2)类型
①运输空间:如传统的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现代化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机场等。
②海上生产生活空间:如海上工厂和人工岛、海上博览会等。
③其他:海底通信、海底仓储、海洋军事基地、近海利用等方面。
1. 判断正误。
(1)我国近海油气资源的分布仅限于东海。(×)
(2)锰结核广泛分布于大陆架海区。(×)
2.关于海洋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
B.海洋中蕴藏着大量的食盐、镁、溴等海底矿产资源
C.可利用的海洋空间资源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
D.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深海海域
答案 C
解析 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食盐、镁、溴等含于海水中,不属于海底矿产资源;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大陆架海域。
3.在海洋上如何建立生活和生产空间?
提示 一是通过填海造陆建立人工岛,利用岛上的土地进行生产和生活开发建设。人工岛上既可建工厂,也可建设海上城市。二是不通过造陆而是在海面的固定设施或浮体上直接开发海上资源建立海上工厂。
二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1. 海洋环境问题:海洋受到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诸如捕捞、养殖、生物栖息地改造、工农业和人类生活的污染。其中,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尤为突出。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直接影响近海生态环境。
2.保护海洋环境:海洋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海洋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让海洋长久地为人类服务。
1. 判断正误。
(1)海洋自净能力强,陆地污水可直接排入海洋。(×)
(2)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
2.下列人类活动易造成海洋污染的是( )
A.海上运输 B.海上电站
C.海上捕捞 D.近海潜水
答案 A
解析 海上运输易造成海洋污染;海上电站和近海潜水不易造成海洋污染;海上捕捞易造成海洋生态破坏。
3.简述近岸海域赤潮频发的污染源。
提示 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核电站废热水、航运污水等。
主题探究 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海底油气的开发,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的发展经历了从近海到远海、从浅海到深海的过程。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能源危机和技术进步的刺激下,近海石油勘探与开发飞速发展,海洋石油开发迅速向大陆架挺进,逐渐形成了崭新的近海石油工业部门。现在,海底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已成为沿海国家的重要经济活动内容,成为某些国家的经济支柱之一。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世界上哪些海域的海底蕴藏石油和天然气?
(2)说明我国海底石油、天然气分布状况和开发状况。
(3)海底油气资源是怎样被开采出来的?海上油气输送形式主要有哪些?
[成果展示] (1)海底石油的分布很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加勒比海的帕利亚湾和委内瑞拉湾、北海、墨西哥湾,其中波斯湾最丰富。
(2)我国海底石油资源极其丰富,目前我国海上石油开采主要集中在渤海、东海、南海等海域,其中以渤海油气田的开发成效最为显著。
(3)海上油气资源开采主要通过架设海上钻井平台进行开采。海上油气运输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船舶运输,包括油船和天然气船;另一种是管道运输,即在油气田和海岸间架设油管和气管。
1.海洋水资源开发利用
(1)原因:水荒。
(2)方式
①海水直接利用
农业(用低盐度海水灌溉农田),生活(公厕冲洗、消防用水),工业(主要用作工业冷却水)。
②海水淡化利用
优点:安全、稳定,且不受降水季节变化影响。
缺点:成本较高。
分布:淡水资源短缺的滨海地区。
淡水资源短缺的滨海地区可分为三类:沿海干旱、半干旱地区(如科威特、沙特阿拉伯);淡水供应困难的岛屿或矿区(如我国的西沙群岛);沿海城市(人口和工业集中,耗水量大,因而淡水紧缺)。
2.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
(1)主要开发利用方式: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集中在海盐的开发利用。
(2)海盐生产的方法:盐田法(主要)、电渗析法、冷冻法。
(3)盐田法:晒盐,依赖光照、晴朗、多风等自然条件,成本相对较低。
(4)盐场区位分析
地形:地势平坦开阔,便于海盐晒制;泥质海岸有利于提高产量。
气候:晴天多,降水少,光照充足,蒸发旺盛;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1)称号:海洋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天然的蛋白质仓库”。
(2)大陆架形成渔场
①海水浅,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营养盐丰富、浮游生物繁盛:入海河流、寒暖流交汇(冷海水上泛)等使海水中营养物质丰富,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了饵料。
③大陆架底部沉积着由大陆带来的泥沙,有利于鱼类产卵发育。
(3)世界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由于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在垂直方向发生交换,上泛的底部海水中含有的丰富的营养盐类,使浮游生物繁盛,促使渔场的形成。
4.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1)大陆架海底: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
(2)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3)海盆:深海锰结核,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
5.海洋空间资源
(1)开发背景:随着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陆地空间日益拥挤,人地矛盾尤其是沿海地区更为突出;随着海洋建筑工程水平不断提升,建筑材料性能不断改进,许多技术难题得以解决。
(2)海洋可利用空间构成:包括海上、海中、海底和海岸带四部分。
(3)开发方式:海洋空间的利用包括运输空间,如传统的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现代化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机场等;海上生产生活空间,如海上工厂和人工岛、海上博览会等;还有海底通信、海底仓储、海洋军事基地、近海利用等方面。
(4)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优点:海洋空间开发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和优点,海洋空间不仅地价便宜、不需移民,而且海底隐蔽性能好,海中温度也比较稳定。例如核潜艇的应用具有“隐蔽性”,就是利用了海中“温度稳定”的优点。
图一为海底地形剖面图,图二为某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完成(1)~(3)题。
(1)从目前发现的海底矿产来看,海底石油一般分布在(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丙处的矿产资源主要是( )
A.锰结核 B.热液矿
C.铁矿 D.砂矿
(3)图中属于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的是( )
A.海水淡化工厂 B.海洋化工
C.潮汐发电 D.滨海旅游
[科学思维] 海洋资源的开发思路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海洋矿产分布
海洋矿产主要为三类:近海岸分布砂矿,大陆架分布油气资源,海底洋盆分布多金属结核。
锰结核分布于丙地(海盆);油气资源分布于甲地(大陆架);金属矿产分布于近海岸。
海洋资源利用方式
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是指利用海洋空间。
滨海旅游利用滨海空间资源;海水淡化工厂利用海洋水资源;海洋化工利用海洋化学资源;潮汐发电利用海洋能源。
[答案] (1)A (2)A (3)D
主题探究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中国台湾的大陆性岛屿。钓鱼岛列岛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km2,相当于5个台湾本岛面积。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钓鱼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分析在其开发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2)当前,大规模海洋开发在促进经济发展、解决资源短缺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人类应如何保护海洋环境?
(3)中国政府曾多次发表声明:中国政府对钓鱼岛及其周围海域拥有不可争议的主权。阐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有何重大意义?
[成果展示] (1)问题: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对策:合理捕捞,建立休渔制度;防治海洋污染,加强海洋管理。
(2)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入海污染源的控制;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达标排放;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3)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有利于增加我国资源和能源的保有量;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强化全民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1.海洋环境问题
(1)海洋环境污染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海洋面积广阔,体积巨大,自净能力可以容纳人们排入的废弃物。然而,如果海洋中的污染物含量超过了海洋的自净能力,就会对海洋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从污染物种类来看,海洋环境污染主要有石油污染、有机质和营养盐污染、热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海洋生态破坏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会改变海岸的生态环境,危及一些海洋生物的安全,破坏海洋和海岸带的生态系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产活动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改变和破坏海洋的生态环境。第二,对某些海洋生物(如鲸)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某些物种濒临灭绝。第三,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如港口建设、填海造陆和近海生产,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带的生态系统。第四,人类有意无意地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生物入侵,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2.海洋环境保护
(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提高陆地资源和海洋资源的利用率,合理使用各种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浪费,实行清洁生产,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以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
(3)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我国赤潮多发区主要集中在东海及渤海海域,大面积赤潮集中在渤海、长江口外和浙江沿海。完成(1)~(2)题。
(1)我国东海及渤海海域成为赤潮多发区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A.长江、黄河等诸多河流携带过多泥沙,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B.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也是易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
C.东海赤潮是淮河、长江注入东海所含矿物质营养过多造成的
D.渤海湾赤潮发生与这里较封闭的地形有一定的关系
(2)为保护我国近海环境,应采取的对策是( )
A.禁止在沿海地区进行各种经济活动
B.将海洋作为“天然的排污厂”
C.控制水产养殖,禁止过度捕捞
D.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海洋环境可持续利用
[科学思维] 海洋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赤潮
当含有大量营养物质
渤海湾赤潮发生与地形封闭有关。
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废水流入海洋后,再加上海区较为封闭等因素使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集聚而引起水体变色的有害生态现象,称为赤潮。
措施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以有效减缓水体富营养化,一定程度上减轻赤潮的发生。
减少污染物排放可保护近海环境。
[答案] (1)D (2)D
教材活动巧点拨
[教材第105页探究]
思路点拨 1.郑和下西洋、新航线的开辟、建设海上人工岛、填海造陆等。
2.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食物、能源、水源、化工原料乃至广阔的活动空间,在现今陆地各种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人类要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充分利用地球上这块资源丰富的宝地——海洋,从而促进“黄色陆地文明”向“蓝色海洋文明转换”。
[教材第108~109页活动]
思路点拨 1.要实现海洋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制定海洋资源开采规范,强化监督执法力度;制定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的规划蓝图,强化资源的管理水平,对海洋矿产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遵循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努力在企业中推广实施清洁生产,尽可能地减少对周围海域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强化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研究工作。
2.棕榈岛是建立在迪拜的三座人工群岛的总称。棕榈岛工程完全用沙子和岩石搭建而成,每座岛屿包括三部分:“树干”“树冠”和新月形围坝。为了准确定位,建造过程中,迪拜使用了全世界唯一一颗私人卫星“伊科诺斯”。迪拜棕榈岛是世界上最具标志性的旅游项目和住宅区,每个岛上都有大量的别墅和公寓,另外,还有运动场、健身房和电影院等设施。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资金不足以及施工难度大,目前棕榈岛并未完工。
优点:人工岛修建可以促进迪拜旅游业、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国内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人工岛的建设为迪拜增添了诸多海滩,延长了海岸线。
缺点:棕榈岛将破坏海湾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为鱼类和海龟提供食物的珊瑚礁、牡蛎栖息地、海藻等将被埋在岛下,其中阿里山棕榈岛以前属于一片海洋野生生物保护区;棕榈岛将阻止和改变自然洋流,天然沙滩将被侵蚀。
[教材第110~111页活动]
思路点拨 1.(1)①海洋石油污染最大的受害者是海洋生物,大量石油泄漏在海上,若不及时清除,被大风吹到岸边,便形成厚厚的油层,不透明的油层能降低光的通透性,影响到海区的海—气物质交换,海洋生物多窒息而死,同时,石油粘附在海鸟等生物的体表羽毛上,使海鸟等生物不能游泳、飞翔,羽毛失去保暖作用,多数因丧失生存能力而死去。
②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还在于它会引起气候的异常变化。油膜在海上就像一块塑料薄膜将海面与大气隔开,如果油膜范围足够大,就会影响海—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状况如果持续过久,会引起海水温度发生变化,气候出现异常。
(2)分散法:喷洒强效洗涤剂,使石油迅速分散,但这种化学物质不宜在近岸或渔场周围使用。分散法只是把石油扩散到更为广阔的海域,并没有真正把石油从海水中清除出去。
沉降法:播撒粉状石灰,使其沉降,但这会危害海底生物。
吸收法:利用麦秆、泥炭、聚苯乙烯等物质吸收石油,然后集中处理,这种方法只能在静水环境中进行。
围栏法:小面积油污可用围栏圈住回收,这需要静水环境。
生物降解法:使用微生物对漏油进行生物降解,如果漏油被冲上海滩,使用这种方法最佳。
燃烧法:这种方法很少使用,因为石油燃烧会污染大气,并不能把污染从环境中真正清除。
2.人类任意排放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并且会通过食物链进入海洋生物体内,这一方面影响到海洋生物本身的安全,另一方面又通过食物链最终传递给人类,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3.首先,针对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各国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条例,并遵守有关的国际条约和规定(如关于捕捞鲸的协议等),防治海岸工程建设污染、陆源污染以及海洋石油勘探污染,禁止向海洋倾倒废弃物,以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威胁。
其次,采取多种手段降低海洋污染的危害程度,例如使用双层油船运输石油,以减少意外事故造成的石油泄漏;配备储物船,用来清除港口水面垃圾和油污。
另外,还要采取国际合作手段,建立有效的海洋污染和生态变化的监测网,利用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对海洋环境进行监测和监视,利用现代化工具,对海洋环境进行治理和管理。
核心素养速提升
素养提升1 人地协调观
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日益受到人类的重视。完成1~3题。
1.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所特有的缺点是( )
A.黑暗 B.低温
C.无氧 D.海冰破坏
答案 C
解析 海洋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所特有的缺点是无氧。
2.属于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的是( )
A.海洋捕捞 B.海洋化工
C.潮汐发电 D.海洋航运
答案 D
解析 海洋捕捞属于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化工属于海洋化学资源的利用;潮汐发电属于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海洋航运属于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
3.下列海洋的空间利用方式属于对海底空间利用的是( )
A.海底钻井平台 B.海水淡化工厂
C.潜艇 D.石油储存罐
答案 D
解析 海底钻井平台开采的是海底石油资源;海水淡化工厂开发的是海洋水资源;潜艇利用的是海洋空间资源;石油储存罐主要利用的是海底空间资源。
素养提升2 综合思维
2010年7月16日,辽宁大连原油泄漏对当地居民、对旅游业、渔业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完成1~2题。
1.若泄油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有关鱼类死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油膜覆盖水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
②油膜覆盖水面,水中缺氧,鱼类窒息 ③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 ④原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泄露的原油主要覆盖在水面上,不会影响水下鱼类游动;光照主要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影响。
2.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水体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
B.利用吸油毡、麦秆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
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
D.播散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
答案 B
解析 利用吸油毡、麦秆等物质吸收油污,对水体影响最小。
素养提升3 地理实践力
1.查找最新的重大海洋环境问题,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2.调查周边水域的环境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3.调查我国重要的海洋开发工程,分析工程实施的原因及意义。
相关文档
- 2019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4-4城市2021-09-098页
- 2019版赢在微点高中地理高考复习顶2021-09-0992页
-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2019-2020高二2021-09-099页
-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以科学观念防治自2021-09-0910页
- 高中地理第0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2021-09-0922页
- 【地理】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202021-09-096页
- 河北省中国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综合2021-09-095页
-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2021-09-094页
- 河北省中国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综合2021-09-095页
- 2018-2019学年重庆市四区高一下学2021-09-09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