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4 MB
- 2021-09-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
届高三一轮复习系列
——
地理环境各要素
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相互渗透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大气
水
土壤
地貌
生物
气 候
土 壤
生 物
水 文
地 形
(以广东省为例)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红壤
珠江三角洲
河流多,形成珠江水系
依纲梳理夯基础
2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生产功能
合成
的能力,主要依赖于
平衡功能
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通过
实现
有机物
光合作用
物质
和能量交换
总 结
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主要体现在:
1.各地理要素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4.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
的改变。
2.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东北森林
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地区,在平衡大气成分、净化空气、补给土壤有机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地方气候有重要的作用。
东北森林
森林减少
水土流失加剧
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多洪涝
土壤肥力下降
活动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景观的形成过程
汉代的黄土高原,草肥水美、山青水秀。自唐代以后,大兴土木、连年战争,森林植被被大量砍伐,
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面土层,土壤肥力逐渐下降,植被生长慢,气候变得干旱,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沟谷不断加深扩大,最终形成千沟万壑的景观。
探究
[
2014
·
新课标全国卷
Ⅰ
]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
1
数据为实验地以
2009
年为基数,
2010
—
2013
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
(
测量时间为每年
9
月
30
日
)
。据此完成
7
~
9
题。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植株数量
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
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
地上生物
量
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
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
地下
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
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
7.
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
①
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8
.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
A
.植株数量
B
.总生物量
C
.地上生物量
D
.地下生物量
A
D
[
2014
·
新课标全国卷
Ⅰ
]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
1
数据为实验地以
2009
年为基数,
2010
—
2013
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
(
测量时间为每年
9
月
30
日
)
。据此完成
7
~
9
题。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植株数量
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
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
地上生物
量
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
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
地下
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
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
9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
A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
.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
.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D
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
分)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图
6
)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限,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
……
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
1
)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8
分)
(
1
)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
4
分)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
4
分)
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
分)
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岛屿(如下图所示)。全岛
85%
的地面覆盖着平均厚达
2 300
米的大陆冰川,千姿百态的冰山、冰川与子夜太阳构成了格陵兰的奇景。水路和航空是主要的运输方式,只有在小块的沿海无冰区才有道路。
格陵兰岛是北极熊理想的家园。北极熊主要以捕食海豹为主。每年的
3~5
月,北极熊为了觅食辗转奔波于浮冰区,过着水陆两栖的生活;严冬季节,北极熊外出活动大大减少,进入局部冬眠状态。
(
1
)若计划在海上拍摄格陵兰子夜的太阳奇景,试为船上游客推荐最佳的拍摄日期、地点(在图中甲、乙、丙三地中选择),并说明理由。(
8
分)
(
1
)时间:夏至日前后;地点:乙地(每点
2
分,共
4
分)
理由:
①夏至日前后,子夜太阳高度最大;
②乙地,海面上没有封冻和浮冰,般只航行方面、安全(每点
2
分,共
4
分)。
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
分)
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岛屿(如下图所示)。全岛
85%
的地面覆盖着平均厚达
2 300
米的大陆冰川,千姿百态的冰山、冰川与子夜太阳构成了格陵兰的奇景。水路和航空是主要的运输方式,只有在小块的沿海无冰区才有道路。
格陵兰岛是北极熊理想的家园。北极熊主要以捕食海豹为主。每年的
3~5
月,北极熊为了觅食辗转奔波于浮冰区,过着水陆两栖的生活;严冬季节,北极熊外出活动大大减少,进入局部冬眠状态。
(
2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格陵兰冰山融化速度惊人。推测格陵兰冰山大幅减少对北极熊的影响。(
6
分)
①冰山减少,北极熊赖以生存捕食的海洋浮冰区消失;
②北极熊捕食困难,食物链中断,数量减少,濒临灭绝;
③向寒冷、高纬浮冰区迁移。
)。
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
分)
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岛屿(如下图所示)。全岛
85%
的地面覆盖着平均厚达
2 300
米的大陆冰川,千姿百态的冰山、冰川与子夜太阳构成了格陵兰的奇景。水路和航空是主要的运输方式,只有在小块的沿海无冰区才有道路。
格陵兰岛是北极熊理想的家园。北极熊主要以捕食海豹为主。每年的
3~5
月,北极熊为了觅食辗转奔波于浮冰区,过着水陆两栖的生活;严冬季节,北极熊外出活动大大减少,进入局部冬眠状态。
气
—
冰
—
海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试分析格陵兰四周海区冰山大幅减少对气候的影响。(
8
分)
①海洋受冰山覆盖,及其对太阳辐射强烈反射,海水温度低;
②冰山减少后,利于海洋大量吸收太阳辐射,水温升高;
③海洋通过辐射、对流等环节把热量传给大气,致使大气气温升高;
④气候变暖,进一步使冰山消融;
⑤这样,大气
—
冰山
—
海洋之间的形成正相关的能量转换,发生放大效应。
(注:每点
2
分,共
8
分,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
8
分。
(
3
)
3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
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
2000
—
2600
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
6
)。
(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分)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
2016·
全国卷
Ⅲ]
图
1
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
7
~
9
题。
7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
.降水变率增大
D
.河道淤积
8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
①
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
(
腾
)
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
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B
C
D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9-095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13-2中国地2021-09-0979页
- 【人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9-0945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9-0946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9-0944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9-0939页
- 2020届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跟踪2021-09-09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9-095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9-09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9-095页